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成与起始胸导管起自乳糜池,乳糜池长约1厘米,位于第12胸椎和其下位椎间盘的前方,其左前方为主动脉,右为膈肌内侧脚。左、右腰干及腸干注入乳糜池。胸导管起始后,随主动脉同经膈肌主动脉裂孔入后緃隔。 1.胸部胸导管在奇静脉与胸主动脉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上缘处,分为左、右二干,分别向上出胸腔上口,而至颈部。 2.颈部左干走行与正常型同,于左静脉角后内方,形成一长约厘米的岛,最终以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解剖操作时 ,发现 1例成年男性尸体的胸导管行程及注入部位变异 ,现报道如下。剖查胸腔后纵隔 ,约在第 12胸椎体前方左、右腰干与肠干汇合成乳糜池 ,该池为长梭形 ,大小约 7mm× 6mm× 2mm。起自乳糜池胸导管沿脊柱右前方行至第 5胸椎高度 ,不同正常行程而继续沿右侧上行沿右头臂静脉后侧达颈根部 ,发现胸导管向前先分为管径相近的两支 ,长约 18mm ,近颈鞘处又合成一干并绕行其后 ,再注入右静脉角 (见附图 )。胸导管全长 2 70mm ,直径 3mm。其行程中上段可见有数支小淋巴管从左上部分散注入。此外 ,也见右静脉角处有右淋…  相似文献   

3.
男性,约4岁,汉族,发育良好,死亡原因不明。胸导管起于乳糜池右侧,池长2.1厘米,宽1.5厘米,位于第一腰椎体和主动脉之间,右侧复被右膈脚。乳糜池由左腰干末端膨大而成,在胸导管起始部处乳糜池还接受来自胸腔的一条细淋巴干,此干起自右第九肋间隙处,全长有9厘米,在第十一胸椎前方有一淋巴结与之联结。肠干及右腰干直接注入胸导管。胸导管起始后列于椎体前面在奇静脉与主动脉之间上行经膈肌主动脉裂孔入后纵膈,先后越过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在第1—2胸椎处位于椎体右侧和上腔静脉之间,前面为主  相似文献   

4.
1 女尸,约75岁,该例奇静脉由右侧第11肋间后静脉和右腰升静脉在右交感干外侧汇合而成,而后斜过T_(11)前面达脊柱左缘,继在右肋间后动脉的前方沿脊柱左侧上升达T_4高度,然后水平横过T_4前方达右肺根上方,旋即向前注入上腔静脉后壁.下半奇静脉在左胸交感干的右侧起自第11肋间后静脉,先垂直上升至第10胸椎间盘高度,收集左第10肋间后静脉,继斜向右上行至T_9高度注入奇静脉.中半奇静脉在距左胸交感干左侧约2.25mm处起自第9肋间后静脉,垂直上行至T_8高度,收集左第8肋间后静脉,再向右横行注入奇静脉.上半奇静脉起自第6肋间后静脉,垂直上行至T_5高度再折转向右横行注入奇静脉;左第5和第4肋间后静脉分别注入上半奇静脉垂直部和横行部.左第7肋间后静脉直接注入奇静脉.左第1~3肋间后静脉在交感干外侧汇集成最上肋间静脉,后者注入左颈内静脉根部.右侧第5~10肋间后静脉均直接注入奇静脉垂直部右壁;右侧第4肋间后静脉经奇静脉后方注入其左壁;第1、2肋间后静脉汇合后再与第3肋间后静脉汇合成干在T_4左缘注入奇静脉弓上壁.左腰升静脉在T_(12)高度注入椎外静脉丛.2 胸导管由左右两干各起自不同部位.左干起自T_(12)前方的乳糜池;右干由肠干和右腰干在L_1前方汇合而成.  相似文献   

5.
胸导管注入右颈横静脉1例杜淑华①黎晖②在解剖一具45岁左右的男性标本时,见其胸导管全长位于右侧,且末端注入右侧颈横静脉。右颈横静脉异常增粗。这种变异罕见,现报道如下:该胸导管由左、右腰干汇合而成,肠干注入左腰干。肠干由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的肠系膜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在150具尸体生观察了胸导管颈部的形态。 1.胸导管颈部为单干者有111例(74.00%),呈双干的34例(22.67%),分为三干和四干的5例(3.33%),在静脉上共有171个开口。 2.胸导管末端注入静脉的位置,于171个开口中,在左静脉角有96例(56.14%),在左颈内静脉34例(19.88%),在左锁骨下静脉22例(13.45%),在左无名静脉11例(6.43%),其余7例(4.09%)位于其它静脉。 3.胸导管颈部的行程可分四型:强弓型40例(26.67%),弱弓型50例(33.33%),斜行型34例(22.67%),混合型26例(17.33%)。 4.左颈干,共观察80例,其中单干者63例(78.70%),双干的14例(17.50%),三干的3例(3.80%),共100个开口。其中注入胸导管末端者71例(71.OO%),开口于左静脉角和左颈内静脉的各13例(13.00%),有3例(3.00%)开口于左锁骨下静脉。 6.左锁骨下干,在80例中单干者75例(93.75%),双干的5例(6.25%),共85个开口。其中注入胸导管末端者46例(54.12%),开口子右锁骨下静脉的21例(24.70%),开口于左静脉角的15例(17.65%),有3例(3.53%),与左颈干汇合后注入胸导管。  相似文献   

7.
中年男尸,右位主动脉弓,肉眼观察,其它体征正常。(1)右位主动脉弓:主动脉向右前上方斜升,至第2胸椎体下缘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主动脉弓向上经气管前方继续向右后下方行走,沿脊柱右侧下行至第4胸椎体下缘移行为胸主动脉。头臂干缺失,右位主动脉弓从左到右直接发出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左、右颈总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的口径数值分别为11.6mm、7.28mm和10.35mm。(2)左锁骨下动脉变异:于第3胸椎体及第4胸椎体上缘前面,起自主动脉弓降部,横跨第3胸椎体及第4胸椎体上缘,到脊柱的左侧几乎成直角向上走行。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左位奇静脉、左位胸导管变异1例(图1),现报道如下. 解剖后纵隔时,从下往上,于第9~4胸椎(T9~T4)左侧发现异常左位奇静脉.奇静脉在右膈脚处起自右腰升静脉,上段同正常奇静脉,沿食管后方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于T9处,在脊柱前方转向左侧,走行于脊柱胸段左侧,胸主动脉右前方,距前正中线左侧1.5cm.注入左头臂静脉.  相似文献   

9.
1 材料为1成年男尸.2 奇静脉 单支型.由左、右腰升静脉在第12胸椎前汇合而成.沿脊柱前方正中线的左侧上行,至第4胸椎平面弯向右前,汇入上腔静脉.左侧第1~4肋间静脉汇成一干,于第4胸椎高度注入奇静脉左侧壁;第5~11肋间后静脉和肋下静脉分别注入奇静脉左侧壁.右侧第1~3肋间后静脉亦汇成一干,注入奇静脉弓右侧壁;第4~11肋间后静脉和助下静脉各自注入奇静脉右侧壁.半奇静脉及副半奇静脉缺如.奇静脉起始端管径0.60cm:平第4胸椎管径0.85cm;奇静脉弓末端管径1.05cm.  相似文献   

10.
2.5%的戊巴比妥钠(1ml/kg)静脉麻醉,在颈根部正中线左侧作4-5cm长的纵切口,显露颈内静脉及左锁骨下静脉及其汇合处的静脉角。左耳夹背侧或腹侧皮内注射0.3~0.5ml亚甲兰或左上肢、左下肢趾蹼间隙注射,分别显示颈淋巴干、左腋干及胸导管汇入静脉的入口处。颈干一般1~3条,于颈内静脉背外侧和背内侧走行,近静脉角处多汇合成一条注入胸导管未端。左腋干一般沿左锁骨下静脉腹侧汇入胸导管末端。支气管纵隔干多随胸导管出胸廓上口入胸导管末端或在胸段直接入胸导管。胸导管颈段较短,出胸  相似文献   

11.
男尸约3岁,死因不明,经解剖发见为右侧胸导管。 胸导管起于乳糜池,池长1.3cm、宽0.3cm,位于第1腰椎体的前方、其左前方为腹主动脉,右侧复被右膈脚,左、右腰干及肠干注入乳糜池。胸导管起始后,伴随腹主动脉同经膈肌主动脉裂孔上行入后纵隔。在胸部,胸导管行于奇静脉与胸主  相似文献   

12.
胸导管注入右静脉角1例孙庆荣①周爱成①仲玉权①吴洪海①胸导管注入右静脉角少见,在制作标本过程中,在1例10岁男童标本上见其胸导管注入静脉部位及其收纳范围异常。现报导如下:本例胸导管长20cm,起于第1腰椎前方的乳糜池,接纳左右腰干及肠干,穿膈主动脉裂...  相似文献   

13.
对55例中国成人胸导管另加65例胸导管胸段进行了观察和测量。1.乳糜池的出现率为54.5%,以纺缍形最多。根据三淋巴干汇合成乳糜池的形式不同而分为三型,其中以三干直接汇入池者最多(53.3%),无乳糜池者(45.5%)也可分为五种型式。2.胸导管的胸部以正常型最多(97.5%),另有双干型、分叉型和右位型各1例。3.胸导管颈段单干单开口最多,共39例。胸导管颈段弓形最高点以平第七颈椎平面最多(76%)。胸导管以汇入左静脉角占多数(56.5%)。测量了乳糜池的长、宽径和胸导管两端的口径,以及胸导管汇入处附近的大静脉的口径。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弓、胸导管变异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岁内男婴 ,从臀沟处至头顶部高约 4 1 5cm。本例主动脉弓及胸导管在发育生长的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其升主动脉向前上右方斜升 ,至第二胸椎体上缘移行于主动脉弓。主动脉弓向上经过气管前方继续向右、后下方走行 ,下行至第三胸椎体下缘移于胸主动脉。此例变异无头臂干 ,而是由形成的右侧主动脉弓从左至右直接发出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左、右颈总动脉两者根部的间距为 8 5mm ,右颈总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两者根部的间距为3 5mm ,右锁骨下动脉在其 9mm处发出椎动脉。在右侧主动脉弓与胸主动脉的移行处直接发出左锁骨下…  相似文献   

15.
胸导管的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50具尸体(胎儿12具,小儿138具)上观察了胸导管的起始、走行和注入静脉的情况,根据观察的结果分为五型,综合文献讨论了它们的出现率、胚胎发生和临床意义。 1.正常型胸导管,在腹腔以单干起始,上行于胸主动脉右侧,注入左颈静脉系,即一般教科书所记载的类型,出现率为84.67%。 2.双干型胸导管,在腹腔以二干起始,上行于胸主动脉两侧,在胸部的不同水平两干会合,注入左颈静脉系,出现率为10.66%,未见到注入右颈静脉系的类型。 3.分叉型胸导管,在腹腔内以单干起始,沿胸主动脉右侧上行,在第六~四胸椎水平分为2支,分别注入左、右颈静脉系,出现率为3.33%。未见到沿胸主动脉左侧上行的类型。 4.右位型胸导管,在腹腔以单干起始,上行干主动脉右侧,注入右颈静脉系,出现率为0.67%。 5.左位型胸导管,在腹控以单干起始,上行于主动脉左侧,注入左颈静脉角,出现率为0.67%。  相似文献   

16.
一例60岁左右女尸,身高154cm,死因不详.解剖发现其主动脉、颈内动脉、面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等均有明显弯曲畸形,且伴有胸导管、奇静脉移位.为积累国人畸形资料,为临床影像学检查诊断提供参考资料,特报告如下.1 主动脉异常(1)主动脉变硬,管壁明显增厚达2.0~2.5mm,各部起始处的外径:升主动脉为24.2mm,主动脉弓为28mm,胸主动脉为26mm,腹主动脉为23mm.(2)升主动脉、主动脉导及胸主动脉上段弯曲形成弧度增大的“?”形,主动脉弓向上移位,超出胸骨柄上缘15mm,主动脉峡及胸主动脉环绕心脏,向左后弯曲移位.主动脉内侧缘距脊柱正中线距离:在第3胸椎处20mm,第6胸椎处28mm,第9胸椎处22mm.因主动脉弓弧度增大,向左后方压迫左肺,使左肺的动脉沟加深达23mm,宽30mm.自第9胸椎主动脉急转向右行进,跨越第9、10胸椎体前方达其右侧缘,继而转向左下,至第11、12胸椎左侧缘穿隔肌,全程呈“S”形弯曲;由于动脉向左后下弯曲使各肋间动脉起始部低于相应肋间隙15~32mm.在第7、8胸椎体的高度,弯曲的动脉压迫交感干,且伴有胸导管和奇静脉移位.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在今年年初指导学生局部解剖实习过程中,发现两例少年男尸具有右侧胸导管的变异,国内文献关于这方面的报导不多,为充实国人资料,现报导如下: 第一例解剖记录(图一) 男性,14岁,发育良好,死亡原因不明。左、右腰干和肠干在第一腰椎上缘处汇合成胸导管。胸导管的始端膨大,形成乳糜池。乳糜池位于第十二胸椎和其下位椎间盘的前方,它的左前方是主动脉,右侧被复膈肌内侧脚,其后,胸导管随主动脉同经膈肌主动脉裂孔进入后纵隔。在胸部,胸导管行于奇静脉与胸主动脉间,先后越过左侧肋间静  相似文献   

18.
例1,女性、3岁左右。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出现双颈动脉干和食管后异常右锁骨下动脉。双颈动脉干长8.5mm。右锁骨下动脉在左锁骨下动脉左侧13.5mm处从主动脉弓与胸主动脉移行部后壁发出,起始处位于第Ⅳ、Ⅴ胸椎高度。该例无右喉返神经,右迷走神经在与前斜角肌相交处的下缘处,向内上方,发出右侧喉下神经,经甲状腺下动脉后方,于环甲关节后下入喉。本例胆囊动脉发自腹腔干,斜经门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测家兔胸导管的形态学结构,改进灌注方法,丰富实验动物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解剖30例新鲜完整家兔尸体,观测胸导管的起始、走行及毗邻结构,用改良后的过氯乙烯、丙酮、乙酸乙酯及显色剂体积比例为1∶1∶2∶1的灌注剂进行灌注制成标本。结果家兔胸导管走行正常22例(84.6%),其注入左颈外静脉,10例(38.5%)注入点在平对T1椎体处,另12例(46.2%)注入点在T1椎体和T2椎体之间。注入点存在变异4例(15.4%),注入左前腔静脉1例(3.8%),注入左颈总静脉3(11.5%)例。存在乳糜池结构3例(11.5%),瓣膜结构2例(7.7%)。结论家兔胸导管走行多变异,在颈段注入点处为多。  相似文献   

20.
右锁骨下动脉起于主动脉弓末端(中国人体质调查1986.352例)占L48%,胸导管注入右静脉角(中国人体质调查.1986.411例)占0.66%,而两种变异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则尚未见报道,作者在解剖时发现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