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侯雪民  杨骏 《中医药学刊》2005,23(11):1974-1976
目的:建立高脂血症复合高糖血症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血浆vWF水平变化,探讨针刺干预此复合模型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分别复制高脂血症和高糖血症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普通饲料组、针刺高脂饲料组、他经穴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vWF水平.结果:大鼠血浆vWF水平均有所降低,但针刺组优于他经穴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P<0.01),他经穴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明显下调血浆vWF水平,维护和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从而保护脑组织,这可能是针刺干预高脂血症复合高糖血症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脂血症复合高糖血症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血Glu、血浆vWF含量和TC、TG变化,探讨针刺干预此复合模型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分别复制高脂血症和高糖血症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普通饲料组、电针高脂饲料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大鼠血Glu、血浆vWF含量和TC、TG均降低。在血Glu、血浆vWF含量方面,电针普通饲料组优于阳性药物对照组和电针高脂饲料组(P<0.05),但在TC、TG方面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明显下调血Glu、血浆vWF含量和TC、TG,维护和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从而保护脑组织,这可能是针刺干预高脂血症复合高糖血症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心脑舒通胶囊对脂质代谢及高半胱甘氨酸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及高半胱甘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心脑舒通大剂量组、小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均喂以高脂饲料,8周后,分别测量血脂及血浆高半胱甘氨酸(Hcy)浓度.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血脂及Hcy浓度显著升高(P<0.01),而心脑舒通组血脂及Hcy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脑舒通胶囊能够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血浆高半胱甘氨酸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观察高脂饮食对SD大鼠空腹血脂和主动脉NOS系统的影响以及针刺对高脂饮食大鼠主动脉NOS系统的效应。方法:17只SD大鼠喂以高脂饮食12周后检测空腹血脂、NO和MPO,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针刺组(9只),干预4周后检测主动脉NO、tNOS、iNOS和cNOS,并设普食对照组(9只)。结果:喂以高脂饮食12周后,高脂饮食大鼠空腹TG、TC和MPO明显高于普通饲料组,LDL-C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NO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4周后,3组之间tNOS未见明显差异;模型组主动脉NO和cNOS明显低于对照组,iNOS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NO和cNOS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高脂饮食造成了SD大鼠的高脂血症,增加了机体氧化应激水平;针刺对高脂饮食大鼠主动脉NOS系统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目的:探讨消脂汤对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方法:用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饲料饲养大鼠制备高脂血症模型,造模结束后取目内眦血测定血脂水平评价模型是否成功。成模动物分成中药组(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中药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消脂汤高、中、低剂量和立普妥灌胃治疗30d,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测定各组实验大鼠血清TG、TC、HDL—TC、LDL—TC含量;取肝脏对其脂肪变性程度进行积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血清TC水平有显著降低(P〈0.01),中药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血清LDL—TC水平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能成功制备高脂血症模型;消脂汤能有效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模型大鼠骨质流失的治疗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10只作正常对照组,余40只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结合高脂高糖饮食进行DOP造模,测血糖及骨密度后将符合诊断标准的DOP大鼠随机分成针刺组、阳性药物组与模型组,分别给予夹脊穴针刺、碳酸钙和阿法迪三、生理盐水灌胃,针刺治疗6周后,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钙、血磷水平,并检测全身BMD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与DOP模型组比较,针刺夹脊穴可明显降低大鼠血糖水平,增加血钙、血清胰岛素水平,并可明显增加DOP大鼠骨密度(P0.01),与阳性药物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通过降低血糖和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尿病大鼠骨质流失,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对高脂血症小鼠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昆明雄性清洁级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40只)、模型组(40只)、针刺组(20只)和药物组(20R).后3组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针刺双侧"丰隆""曲池""三阴交"穴后接通韩氏电针仪干预10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1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胆固醇转出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进一步阐明中药防治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进行8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制作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中药组在造模型同时给予中药干预。检测各组大鼠血浆TC、TG、HDL-C、LDL-C含量以及肝脏组织中的LCAT和ABCA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中药可以降低大鼠血浆TC、TG和LDL-c水平,升高血浆HDL-c水平;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组织LCAT和ABCA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中药有明显上调LCAT和ABCA1表达水平作用。结论:中药复方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LCAT和ABCA1等基因表达,提高肝脏细胞对胆固醇的转运与排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单核趋化因子(MCP-1)、白细胞介素1γ(IL-1γ)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普通饲料组、高脂饲料治疗组及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每组8只.正常组喂普通饲料,其余4组采用高脂饮食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28 d后,高脂+普通饲料组、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改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组饲喂方法不变,同时高脂饲料治疗组及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电针丰隆穴,疏密波,频率为2/100 Hz,电流强度2 mA,治疗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8d.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流式细胞术(FCM)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各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单核趋化因子(MCP-1)、白细胞介素1γ(IL-1γ)的表达.结果 高脂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上升(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血浆TC、LDL-C与高脂饲料组相比较明显下降(P<0.01),较正常对照组仍明显升高(P<0.01);电针丰隆穴治疗后,高脂饲料治疗组与高脂饲料组相比较,TC和LDL-C明显降低(P< 0.01),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大鼠血浆中TC、LDL-C与高脂+普通饲料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1).高脂饲料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CP-1及IL-1γ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高脂+普通饲料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CP-1及IL-1γ的表达较高脂饲料组明显下降(P<0.05),但仍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 0.05或P<0.01);高脂+普通饲料治疗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CP-1及IL-1γ的表达较高脂饲料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巨噬细胞、MCP-1、IL-1γ的表达,对高脂血症具有一?  相似文献   

10.
针药结合对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CMHH)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K1C”复合高脂灌胃法复制CMHH大鼠模型,同时设立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复制4周后取血压、血脂能同步升高的大鼠为成功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与针药结合组(针药组)。干预4周后,观察大鼠血压(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及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结果:干预后,BP、TC、TG及vWF、t-PA及PAI-1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以针药组最为显著。结论:电针与针药结合均能下调CMHH模型大鼠BP、TC、TG水平,降低血浆vWF和PAI-1的水平,增加t-PA的含量,从而能有效防治CMHH及其可能引起的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调节术后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结肠吻合术)和针刺组。针刺组术后予针刺双侧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观察食欲及排便情况,治疗结束后行核素胃排空试验,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含量,取胃起搏区组织和结肠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c-kit阳性Cajal间质细胞(ICC)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排空减慢,血浆胃动素水平下降,结肠组织c-kit阳性ICC减少(P<0.05或P<0.01)。针刺组较模型组胃排空加快,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结肠组织c-kit阳性ICC增加(P<0.01或P<0.05)。血清胃泌素和胃起搏区ICC表达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血浆胃动素水平和促进受损部位c-kit阳性ICC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预防作用的免疫学机理。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肠组、针刺组,观察针刺对粘连肠梗阻大鼠肠黏膜形态学、肠组织干湿回肠比和sIgA含量影响。结果:4、14、28天模型组可见小肠绒毛水肿,固有层血管充血,肠腔炎性渗出,灌肠组和针刺组仅见绒毛水肿。3个实验组各时段湿干比较假手术组升高,14、28天针刺组较模型组低(P<0.05)。模型组各时段sIgA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经针刺后,sIgA逐渐提高,28天针刺组效果优于灌肠组。结论:针刺能够提高或促进sIgA的合成和分泌,进而增强肠道局部免疫,有效保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对肠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愈合速度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用冰乙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针刺 雷尼替丁组和针刺组,共5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处理,对各组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外观表现、黏膜损伤指数进行定量观察测定,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动物血清中EGF含量,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各治疗组溃疡愈合状况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与雷尼替丁组比较,针刺组的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减少(P<0.05),EGF含量显著升高(P<0.01),针刺 雷尼替丁组与针刺组比较黏膜损伤指数减少(P<0.05),EGF含量升高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胃黏膜损伤程度,升高血清EGF含量,这可能是促进胃溃疡愈合速度,提高血清中EGF的含量从而减少溃疡复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电针中冲、涌泉结合针刺颞三针对急性脑缺血(ACI)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和对血清神经元特异化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方法:筛选清洁级Wistar大鼠8月龄48只,从中随机选取32只大鼠,采用电凝阻断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建立ACI模型大鼠,余下16只用于假手术模型建造,建模后的16只假手术模型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8只,建模后的32只ACI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8只;建模后24 h从假手术模型和ACI模型大鼠中各随机选取一组进行数据采集,剩余的一组假手术模型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将剩下的3组ACI模型大鼠分别命名为针刺治疗组、空白模型组和西药对照组。对比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NSE水平。结果:造模24 h后,对比针刺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与空白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分别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比模型组和假手术组NSE水平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对比针刺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分别与空白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针刺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大鼠的NSE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分别与空白模型组大鼠NSE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井穴结合针刺颞三针对可有效改善ACI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同时电针井穴结合针刺颞三针可有效降低血清中NSE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合募配穴"两种针刺配穴法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差异,探讨"合治内府"之"合"的含义。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曲池天枢组、天枢上巨虚组、天枢大肠俞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曲池天枢组比较,其它治疗组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天枢大肠俞组与天枢上巨虚组比较,IL-6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治疗组对UC大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天枢配上巨虚组效果最佳,即下合穴配募穴治疗大肠腑病的效应优于俞募配穴及上合穴配募穴;"合治内府"之合穴应指"下合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太冲"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为临床治疗IBS-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温和束缚应激加孤养法加灌服番泻叶,造成IBS-D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和"太冲"穴,药物组每天灌胃匹维溴铵。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回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摄食量显著降低(P<0.01),腹泻指数显著升高(P<0.01);针刺组及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腹泻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大鼠血浆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SS和S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血浆VIP含量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大鼠回肠SS、VIP、S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针刺组、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回肠SS、VIP、S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太冲"治疗IBS-D可能与抑制肠道SS、VIP、SP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谢元平  荣莉  貌杨萍  刘磊  吴湘 《新中医》2012,(11):137-139
目的:观察针刺对免疫性不育症雄性大鼠的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及血清5-羟色胺(5-HT)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针刺组、西药组、阳性空白组,采用主动免疫法建立血清ASAb阳性大鼠模型,并于造模成功后针刺组给予针刺,西药组予以西药治疗,阳性空白组予以生理盐水。检测治疗后大鼠血清ASAb及血清5-HT的含量。结果:治疗后针刺组、西药组大鼠血清ASAb、血清5-HT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针刺组与阳性空白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免疫性不育症雄性大鼠,可以下调大鼠体内5-HT的水平,通过5-HT调节大鼠体内紊乱的免疫状态,致大鼠血清ASAb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8.
王春霞  孙远征 《针刺研究》2012,37(5):375-379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抗慢性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32只大鼠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另设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头穴丛刺组于术后第5周起,取"百会"和"百会"左右旁开2mm 3个穴位针刺,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4周。尼莫地平组于术后第5周起给予尼莫地平灌胃,每天1次,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术后8周,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与模型组相比,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变性的神经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尼莫地平组均可见VEGF蛋白表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穴丛刺组和尼莫地平组VEGF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头穴丛刺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可能是通过上调VEGF蛋白表达,从而对慢性脑缺血后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进而促进神经元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实验性糖尿病性大鼠心肌组织趋化因子-1(MCP-1)表达影响的研究,进一步探讨针刺在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用48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实验性糖尿病(DM)模型制作组40只,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大鼠模型。将确定为DM的3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11只、依那普利治疗组11只、针刺治疗组12只。针刺治疗组选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内关、胃管下俞,每日针刺1次,每次15min,连续针刺12周;依那普利治疗组每日灌服依那普利1.5mg/kg。检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对大鼠体重进行前后对比;14周末,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组织MC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针刺组大鼠FB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明显改善DM大鼠的一般状态;针刺组和依那普利药物治疗对照组的MCP-1在心肌内表达从染色强度到面积比DCM模型组均明显减轻,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针刺组的MCP-1蛋白表达接近于对照组,针刺组与依那普利阳性对照组心肌组织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明显降低,分别与DCM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比较,针刺组优于依那普利阳性对照组。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实验性DCM大鼠心肌病理组织,对DCM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较明显的抑制DCM大鼠心肌MCP-1蛋白表达的作用。心肌组织MCP-1蛋白参与了DCM发病过程,提示针刺防治DCM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MCP-1途径,减少MCP-1过度表达,抑制DCM炎症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蜈蚣提取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蜈蚣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0.7,0.35,0.175 g·kg-1)和益气活血方组(8.54 g·kg-1),造模后连续ig给药14 d,采用ELASA法测定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蜈蚣提取液高剂量组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益气活血方组大鼠血浆TPO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益气活血方组大鼠血浆vWF较模型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蜈蚣提取液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浆vWF和TPO含量较模型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蜈蚣提取液能通过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vWF和TPO的含量,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