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本文报告245例脾切除术的体会,均先结扎脾动脉而后挽出脾脏,粘连严重者采取脾包膜下脾切除。应重视大网膜与腹壁、肝脏之间及腹膜后侧支循环的保护。并就其预防和治疗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应用同位素技术,检测了部分晚期血吸虫病脾切除患者(切脾组)、巨脾型患者(巨脾组)以及正常对照人群(对照组)外周血嗜中性白细胞(PMN)吞噬、杀菌功能以及血清调理作用,结果表明切脾组、巨脾组上述免疫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切脾组与巨脾组相比较,PMN吞噬、杀菌功能及血清调理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PMN吞噬功能低下,巨脾切除后未使之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门脉性肝硬变病人脾切除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表明,门脉性肝硬变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布是正常的,血精免疫球蛋白IgG升高。脾切除后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和辅助细胞(Th)降低,抑制细胞(Ts)升高,Th/Ts比值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IgM降低,提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49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焦虑、抑郁及治疗情况。结果患者术前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较入院时显著提高(P<0.05);49例患者均采用单纯巨脾切除手术治疗,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患者并发症主要有:发热10例,脾脏周围组织充血23例,水肿10例,死亡1例,为治疗后7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术前存在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巨脾切除手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临床治愈率高,但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及脾纤维化程度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纤维化后是否应保留具有较大争议,焦点是此类病理脾是否仍具正常免疫功能?到底脾脏发生纤维化变到什么程度切除无妨?这些问题至今仍不完全清楚。为此,我们对31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患者进行了切脾前后及脾纤维化程度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总结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人脾切除术后的转归情况,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原则。方法收集我院1996-2006年249例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的转归情况及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病人的存活率为98.4%,并发症的出现率为13.65%,除4例患者因肝功能严重损害并出现黄胆而死亡外,其它并发症患者经对症综合处理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巨脾型晚血患者行切脾手术后,常发生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的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0.
脾切除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新山  覃亚勤 《广西医学》2008,30(4):497-498
目的了解创伤性脾破裂不同术式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脾切除、部分脾切除和裂口修补术手术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切脾组与非切脾术后CD3 降低,CD8 升高,CD4 /CD8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上述指标切脾组比非切脾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脾切除术后可加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s细胞增加,Th/Ts比例失调,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22例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肝内T细胞亚群。发现晚血患者肝内T细胞可集中分布于虫卵肉芽肿外层或者散在分布于非肉芽肿部位的虫卵附近,广泛纤维化的区域无T细胞浸润。肉芽肿和非肉芽肿部位的T细胞均以CD8 T细胞(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为主。晚血患者肝脏病变以汇管区纤维化为主,浸润细胞不多,仅27.27%(6/22)患者肝内存在已被免疫调节了的慢性虫卵肉芽肿。提示晚血患者肝内细胞免疫反应很弱,肝内的CD 8T细胞可能主要是抑制性T细胞(Ts)。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抗人T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McAb)研究36例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患者和21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CD20,CD3,CD4和CD8的变化。发现观察组CD20,CD32,CD8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D4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17例患者CD4/CD8比值倒置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用避孕药I号治疗24例患者,治疗前,后CD20,CD3,CD4和CD8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为本病性激素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报导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提示,当成虫排卵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开始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增加的同时,肝汇管区的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亦相应增加,当肝组织已形成假小叶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呈下降趋势(r=0643,P<001)。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形成相关。作为细胞因子,TNF可能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1例各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2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结果表明,晚血患者血清抗HCV检出率为7.5%,显著高于急性血吸虫病(急血).慢性血吸虫病(慢血)患者2.O%及对照人群1.8%.306例晚血患者血清抗HCV和/或HCV-RNA阳性38例(12.4%),其中HCV与HBV合并感染63.2%(24/38),HCV单一感染36.8%(14/38),92例合并与未合并HCV感染的HBsAg阳性晚血患者,HBe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揭示,晚血患者HCV感染率高,并多以与HBV合并感染形式存在,HCV感染对HBV复制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检测了14例慢性血吸虫病(下称慢血)和25例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患者外周血自发性抑制性T细胞(STs)功能,对所有慢血患者和15例晚血患者同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慢血和晚血患者STs功能均显著增高,CD~+_3(全T细胞)百分比和CD~+_4(辅助性T细胞)/CD~+_8(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比值明显降低,CD~+_8细胞百分比升高,CD~+_8细胞百分比和CD~+_4/CD~+_8比值分别与STs功能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对STs功能和T细胞亚群在慢性血吸虫感染免疫调控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结果显示各期血吸虫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晚期血吸虫病较慢性血吸虫病升高更明显。提示血吸虫病的发病与血清SIL-2R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多发性硬化免疫病理中的作用及胎儿胸腺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胎儿胸腺细胞悬液治疗前后多发性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研究。结果:M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8较对照组降低,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经胚胎胸腺细胞移植治疗后,CD+8细胞较治疗前升高,而CD+4/CD+8比值下降。结论:多发性硬化发病与淋巴细胞免疫有关,给予胎儿胸腺细胞移植治疗,具有免疫重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桥PAP法检测155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肝内HBsAg和HBcAg,结果88例(56.8%)HBsAg或(和)HBcAg阳性,肝内HBAg阳性组的肝脏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显著比阴性组严重,晚血患者发生的门脉性肝硬化大多数与合并HBV感染有关。提示合并HBV感染可以明显加重晚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脏病变,甚至是晚血患者发生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