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寒  吴亚丽  但家立 《华中医学杂志》2000,24(6):322-322,324
慢性重型肝炎 (简称慢重肝 )临床较为常见 ,病死率极高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为了帮助临床对其预后进行判断及改进治疗 ,现将我院传染科 1 995~1 999年 48例慢重肝进行综合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病例均符合 1 995年北京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48例病例 43例死亡 ,其中男 41例 ,女 2例 ,年龄 1 8~ 58岁 ,以 42~ 58岁常见。 5例好转 ,其中男 3例 ,女 2例 ,年龄2 8~ 32岁 ,均以 B超及 /或 CT排除原发性肝癌。二、检测方法1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检测采用日立 71 70 -A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生化试剂…  相似文献   

2.
向洪涛  刘娅  王煜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458-2459,2463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各种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总结9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分为病死组及好转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血清中HBV-DNA载量、PTA、AFP、CHOL、CHE。结果:患者年龄越大、HBV-DNA载量越高,其病情进展越快,预后越差;PTA、AFP、CHOL、CHE越低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结论:年龄、HBV-DNA载量、PTA、AFP、CHOL、CHE均是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重型肝炎 (慢重肝 )在临床上较多见 ,病死率较高 ,本文对 5 6例慢性重型肝炎 (慢重肝 )进行了临床分析 ,以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因素。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5 6例慢重肝患者均是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间的住院病人 ,男 49例 ,女 7例 ,男女之比 7∶1,年龄 16~73岁。所有病例诊断依据 1995年 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2 肝功能及各指标检测 用美国Beckman公司CX 4型自动生化仪Beckman配套生化试剂检测。乙肝五项、抗 HCV、抗 HEV的检测采用酶联法 ,HB…  相似文献   

4.
6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对68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饮酒史、继发感染、并发症等因素的分析,并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各项生化和病毒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为54.41%,死亡组与治疗好转组的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年龄、饮酒史、总胆固醇(CHOL)、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HBeAg、HBeAb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发现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两组间分别为16.13%和35.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血清白蛋白、白/球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饮酒史与重叠肝炎病毒感染、HBeAg暗HBeAb血清学转换是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并发症的数目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顸后相关,可作为评价顸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慢性重型肝炎(SCH)病情严重,预后凶险,其治疗长期以来无明显突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我们收集了1992~2001年间收治的116例年龄在60岁以上SCH进行分析,以探讨影响老年SCH预后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PA、PTA、血氨、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ALB、血清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评分增加、血氨增高及门A降低是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很好预测因素(P〈0.01),PA及血清钠降低亦是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Child—Pugh评分、血氨、PTA、PA、血清钠与患者预后相关,提示降低血氨、改善凝血状态、纠正低蛋白血症及低钠血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320例,按照其治疗效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腹水、肝性脑病、肌酐、血氨与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负相关,凝血酶原活动度与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正相关。结论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主要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感染,电解质紊乱;合并症多是本组病例的特点;死亡的常见原因是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结论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慢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肖基海 《河北医学》2013,19(4):516-519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80例CS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好转组(75例)及死亡组(105例),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死亡对比中,患者年龄大于50岁、有吸烟史、合并原发性腹膜炎、其他部位感染、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肝癌、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均是高危因素。结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年龄较大的CSHB患者,可通过采取一些列对症处理因素,控制合并症等方法进行辅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庄华 《中国厂矿医学》1996,9(3):168-169
有关慢性重型肝炎预后诸因素分析南京市钟阜医院庄华我院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间收治了10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馒重肝)患者,其中22例因各种原因自动出院,余79例中死亡50例(63.3%)。从这79例临床资料可以看出,除影响各型重肝预后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28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的病死率60.1%。结果病死组年龄、肝炎后肝硬化、血清胆红素水平、HBVDNA阳性率、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或治愈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42.02±16.86)秒明显较好转组延长(26.95±6.83)秒,P〈0.01。结论中青年、胆红素血症越高、凝血酶原时间越长、并发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及消化道出血是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4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 通过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总结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分别为87.5% ,78.7%和 72 .5% ,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与性别无关 (P >0 .0 5) ;年龄大于 50岁者病死率为 85.1 % ,预后差 ,但病死组病人血清胆红素 [( 4 0 8.5± 1 0 4 .1 ) μmol/L]、肝性脑病 ( 6 7.1 % )、消化道出血 ( 2 8.0 % )、肝肾综合征 ( 31 .1 % )及严重感染 ( 38.6 % )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或治愈组 [( 36 7.4± 1 1 2 .5) μmol/L ,1 8.1 % ,1 3.5% ,0 ,2 1 .3% ,P <0 .0 1 ];凝血酶原活动度 ( 2 5.7%± 7.1 % )明显低于好转或治疗愈组 [( 34 .4± 5.4 ) % ,P <0 .0 1 ]。结论 高龄 ,高胆红素 ,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并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严重感染是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蒋菊琴 《当代医学》2022,28(9):48-50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评估SAP患者预后风险,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 6 5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总结 ,探讨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6 5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死率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单独乙肝与重叠其他病毒感染无明显差异 ;病死组病人肝性脑病 (86 .4 9% )、肝肾综合征 (4 0 .5 4 % )、严重感染 (2 7.0 3% )及原发性腹膜炎 (6 4 .86 % )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或治愈组 (35 .71%、10 .71%、3.5 7%、39.2 9% ,P <0 .0 5 ) ;凝血酶原活动度 (2 6 .2 9± 13.75 )与胆固醇 (1.2 7± 0 .6 6 )明显低于好转或治愈组 (32 .937.38、2 .2 11.0 6 ,P <0 .0 5 )。结论 凝血酶原活动度与胆固醇降低、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严重感染及原发性腹膜炎是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不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本院 1996~ 1998年收治的 2 86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重型肝炎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①年龄 ;②治疗方法 ;③生化指标 ;④并发症。结论 :临床治疗时应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预防并发症 ,以提高重型肝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肝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001年5月至2004年5月本院住院治疗的63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真菌种类及分布,真菌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及预后。结果①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的部位以肠道最常见,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占47.9%,其次为曲霉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其它假丝酵母菌。②罗氏芬、头孢噻污钠、泰能、复达欣是并发真菌感染病人最常使用的抗生索。③免疫调节剂的使用可以降低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病人的死亡率。④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慢性重型肝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降低,长期住院,运用激素治疗,长期使用抗生素,人工肝治疗,长期口服乳果糖类药物。结论改善重型肝炎病人的基础条件,提高免疫功能,合理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可降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本院1996-1998年收治的286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重型肝炎的预后受多种春主要影响因素为:①年龄;②治疗方法;③生化指标;④并发症。结论临床治疗时应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预防并发症,以提高重型肝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徐华  赵双彪  郑伟华 《重庆医学》2016,(31):4396-4398
目的 探讨影响ICU危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重症医学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基本资料、基础疾病及生化指标,按离开医院时的结局将其分为康复出院组和院内死亡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收治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 587例,其中危重脓毒症968例(37.5%),男582例,女386例,年龄(45±12)岁,康复出院458例(47.3%),组间比较后发现院内死亡组年龄(58±26 vs.45±23,t=2.591,P=0.038)、APACHEⅡ评分(25±12.3vs.16±8.5,t=2.346,P=0.032)、脓毒症休克比例(69.8% vs.40.6%,x2=4.122,P=0.041)、2型糖尿病比例(1.1% vs.5.5%,x2=8.106,P=0.036)、降钙素原(8.1士2.8 vs.2.5±5.3,t=3.681,P=0.041)及血清乳酸(5.2±2.5vs.9.2±3.5,t=3.512,P=0.039)水平均高于康复出院组,但院内死亡组血清清蛋白(25±6.8vs.34±8.5,t=3.212,P=0.035)水平低于康复出院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型糖尿病、脓毒性休克、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血清乳酸及血清清蛋白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2型糖尿病、脓毒性休克、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血清乳酸及血清清蛋白水平是影响危重脓毒症预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沈金勇  刘君俊  周辉 《四川医学》2013,(8):1163-1164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预后因素。方法将1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分成好转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后未抗病毒治疗的初次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并发症及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后未抗病毒治疗的初次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清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有关。结论年龄、性别、入院后未抗病毒治疗的初次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清蛋白、并发症及营养状况是影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