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牌动脉向胰管内破溃致胃肠道出血在临床上不常见。本文报告三例的诊治经验并进行了讨论。[病例简解]例1,男性38岁,因酒精中毒性胰腺炎并黑便住院。病人1年前因黑便、贫血曾住院,但未找到出血原因。本次住院,病人面色苍白,大便潜血阳性,血红蛋白2.8gm/dl,红细胞压积10%。各种检查未发现出血原因。当住院14天时,突出现无痛性呕血,当即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见鲜血来自乏特氏乳头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见胰管中部狭窄,胰尾部造影剂多处集聚,证实慢性胰腺炎合并假性囊肿形成。选择性脾动脉造影见脾动脉中部下侧不规则改变。剖腹探查见胰腺周围组织广泛水肿,脾动脉假性血管瘤与胰腺假性囊肿紧密粘连。行远侧胰腺包括假性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炎合并胰周假性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0例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合并胰周假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脾动脉及分支动脉瘤4例,胰十二指肠上动脉瘤2例,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动脉瘤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1例,胃左动脉瘤1例。随访13.4(4~74)个月。结果术前CT和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0.0%和100.0%。假性动脉瘤的首次治疗包括介入栓塞7例和外科手术3例,手术方式包括2例胰体尾切除术+脾动脉瘤切除术+脾切除术+结肠脾曲切除术,1例胃左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扎+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6例住院期死亡,病死率为60.0%。死亡原因主要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2例,再次出血2例,胰周坏死积液感染2例。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胰腺炎合并胰周假性动脉瘤疗效的关键,介入栓塞和外科手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胰腺炎病人个体差异较大,故合并假性动脉瘤时的处理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晚期(术后7天以上)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12例因PD术后晚期出血而接受TAE并存在C级胰瘘患者,观察血管造影表现,记录栓塞方法及其效果、TAE后并发症及其后2周胰瘘变化等。结果 12例中,6例存在假性动脉瘤,其中3例见于肝固有动脉或肝总动脉、3例见于胃十二指肠动脉;6例消化道出血,3例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3例源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对6例以弹簧圈、6例以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12例均有效止血,治疗后均未再发出血。TAE后4例发热(最高体温39.1℃)、2例腹痛;5例肝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TAE后2周,5例胰瘘分级降为B级、3例降为A级(即生化瘘),4例仍见C级胰瘘。结论 以单一弹簧圈或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行TAE治疗PD术后晚期出血安全、有效,且能促进胰瘘愈合。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假性动脉瘤在胰腺炎病人中少见,但通常是致死性的并发症;本文回顾调查了1978年至1997年的10例出血性假性动脉瘤,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4岁(28-64岁);4例急性胰腺炎,6例慢性胰腺炎;病因为7例酒精性、3例胆石性胰腺炎;部位分别是:脾动脉6例,胰十二指肠动脉2例,胃十二指肠动脉1例,胆囊动脉1例;所有慢性胰腺炎的假性动脉瘤均经CT确诊,而急性胰腺炎只在4例中发现1例;动脉造影能给出正确诊断;7例病人急诊或48小时内行胰腺切除,术后存活良好,3例合并急性胰腺炎和大出血,经导管动脉栓塞,其中2例有满意效果,1例在7天后再发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4硬化性胆管炎(IgG4SC)误诊为肝门胆管癌以及术后胃十二指肠假性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合理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1例IgG4SC误诊为肝门胆管癌且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例患者以肝门胆管癌收入院,术前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典型的肝门胆管癌影像学特征,遂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IgG4SC,补查血清IgG4仅轻度升高。术后1个月突发呕血,动脉造影显示胃十二指肠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经栓塞治疗后痊愈。结论术前诊断IgG4SC较为困难,特别应与肝门胆管癌鉴别,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胃十二指肠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胃十二指肠动脉术中被损伤,肝胆疾病手术行动脉骨骼化过程中需注意动脉保护。临床怀疑假性动脉瘤形成时,应尽早行血管介入诊断并同时行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重症胰腺炎合并假性动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 1例重症胰腺炎并发胰十二指肠动脉瘤出血的诊治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经受 3次腹部手术未能止血 ,用经导管动脉栓塞出血停止。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是重症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重症胰腺炎合并假性动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1例重症胰腺炎并发胰十二指肠动脉瘤出血的诊治过程并献复习。结果该患经受3次腹部手术未能止血,用经导管动脉栓寒出血停止。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是重症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腔脏器动脉瘤急性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极为罕见。该院30多年来收治23例,12例为肝动脉瘤,9例胃十二指肠和胰十二指肠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瘤各1例。其中动脉瘤破裂入胆道内致出血13例,而破裂入胃、上段空肠致出血者10例。术前确诊困难,唯选择性腹腔动脉和(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最有价值。本组15例术前由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诊。16例经手术治疗,术后6例死亡。经动脉栓塞治疗3例。预后取决于动脉瘤  相似文献   

9.
胰管出血     
并发假性囊肿或脓肿的胰腺炎是消化道大出血的罕见病因,出血往往因邻近脏器血管的炎性或酶性侵蚀形成膨胀性假性动脉瘤而后破入胃或十二指肠。假性动脉瘤破入胰管、血液经胰管流入十二指肠者很少见,作者附1例报告并复习有关诊断和治疗的文献。病例报告:男性,49岁,因慢性酒精中毒诊断为胰性腹水入院,腹腔穿刺为淡黄色液体、淀粉酶7500单位,二周前曾因便血需输血2800ml而进行检查未发现异常。查体:发热病人,上腹压痛,有腹水,大便潜血阳性,腹部平片显示胰腺钙化,ERP见乳头流出血性液。第三周出现上腹压痛的肿块,超声提示假性囊肿5cm大小,血红蛋白9.7g/dl,但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前壁切开入路假性囊肿-胃吻合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2 月至2019 年6 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3 例)、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外科(1 例)、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一科(1 例)共5 例胰腺假性囊肿行腹腔镜下胃前壁切开入路胰胃吻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2 例为胰腺术后胰漏所致假性囊肿,2 例为急性胰腺炎所致假性囊肿,1 例为胰腺外伤后所致假性囊肿。手术时间60~150 min,术中出血10~50 mL,术后无胰漏、胃漏、消化道出血等。术后随访2~24 个月,无反复发作胰腺炎、囊肿腔内感染及囊肿复发。结论 腹腔镜胃前壁切开入路囊肿-胃吻合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在合适病例中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管敬东 《护理学杂志》2007,22(24):62-64
对1例全胃切除术并发胃十二指肠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加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栓塞术,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术后27d痊愈出院.提出对胃十二指肠术后感染症状明显患者加强吻合口瘘护理可减少炎性假性动脉瘤发生的诱因;及时观察破裂大出血征象,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把握治疗时机及观察术后有无继发性出血和伤口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科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用介入放射方法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例,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4~60岁。十二指肠溃疡出血4例,十二脂肠溃疡毕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致出血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并感染术后假性肝动脉瘤破裂致胆-肠吻合口出血4例。均表现反复大量呕血和便血,呕血500~1000ml/d,便血600~1200ml/d,伴休克,血压80/50mmHg(1mmHg=0.133kPa)。输血900~6000ml,平均1600ml。11例患者均行急诊介入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脏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9例内脏动脉瘤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脾动脉瘤7例、肝右动脉瘤1例、胃左动脉瘤1例、胰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2例、肠系膜上动脉瘤、结肠中动脉瘤和左结肠动脉瘤各1例、肾动脉瘤2例。其中破裂1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介入栓塞治疗组13例,开放手术组6例。结果 4例栓塞后再出血,2例行手术探查止血、2例行二次栓塞后都得以成功止血。8例动脉瘤破裂伴休克患者术后均停止出血。1例胰十二指肠动脉瘤栓塞后出现十二指肠不全梗阻。2例脾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部分脾梗死。术后随访18例,随访2 ~ 103个月,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以支配脏器和动脉解剖的特点作为内脏动脉瘤选择手术方案的主要依据。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在治疗内脏动脉瘤方面均有效,而对于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腔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肾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肾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2月15例泌尿系结石术后尿道出血,经皮肾动脉造影诊断为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导管超选择进入载瘤动脉近端,使用弹簧圈和明胶海绵栓塞载瘤动脉。结果 15例经肾动脉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假性动脉瘤,其中位于叶间动脉11例,弓状动脉3例和小叶间动脉1例,经导管弹簧圈栓塞后尿道出血停止。1例介入栓塞术后2 d再次出现尿道出血,再次栓塞后出血停止。栓塞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肾绞痛;7例体温37.8~39.3℃,持续3~8 d。15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肾功能不全和尿道出血发生。结论经皮肾动脉造影和经导管栓塞治疗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损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16例损伤性出血患者,其中肾脏出血5例,肝脏出血3例,剖宫产后出血4例,切口妊娠流产1例,宫颈癌放疗后出血1例,骨外伤术后出血2例。采用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插管进行靶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采用明胶海绵和(或)弹簧钢圈栓塞瘤腔及供血动脉。结果全部患者动脉造影均见假性动脉瘤,其中2例伴有动静脉瘘。栓塞成功率100%,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假性动脉瘤消失,止血成功率93.75%。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防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损伤性假性动脉瘤性出血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胰腺炎病人活动性出血性假性动脉瘤可危及生命.除了复杂手术外,也可选择血管栓塞.作者回顾性分析33例慢性胰腺炎伴有出血性假性动脉瘤的病人的诊疗资料,结果显示,1993-2005年间,745例慢性胰腺炎病人中有33(4.4%)例证实伴有出血性假性动脉瘤,占该院总的1892例慢性胰腺炎住院病人中的1.7%.所有病人均经急诊血管造影明确诊断.血管栓塞治疗总的成功率为67%(22/33),其中包括3例栓塞后再出血再次栓塞者.胰头部位有假性囊肿的20例病人有16例栓塞成功(80%).当脾动脉出血时,成功率只有50%.5例出血进入腹腔的病人中有4例需要手术干预.总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33)和21%(7/33),栓塞病人与手术病人无显著区别.血管栓塞与明显减少输血量以及住院天数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8例,在随访期间均能自行吸收;手术治疗40例:包括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11例,术后有1例出现吻合口出血;囊肿十二指肠吻合1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23例,术后有2例出现吻合口出血;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3例,术后有1例出现胰瘘;胰腺假性囊肿切除术2例,术后有1例出现胰瘘.结论 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已趋于多样化,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中囊肿内引流术仍是主要术式,根据囊肿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胰腺假性囊肿和/或假性动脉瘤破裂所引起的急性动脉出血.并不是慢性胰腺炎所特有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5%~10%。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8.8%;支持疗法死亡率达90%。并发大出血病人的术后死亡率仍高达33%。说明在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且高危情况下,手术治疗是十分危险的。本文旨在探讨动脉栓塞(AE).对慢性胰腺炎并发出血性假性囊肿和/或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人.能否起到快速有效止血或暂时止血为手术创造良机。从而降低死亡率。作者回顾性分析1983年至于994年间.14例慢性胰腺炎并发出血的病人,其中胰腺假性囊肿侵蚀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期间武汉协和医院胰腺中心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56例病人的临床诊疗经过.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23.2%),包括胰瘘7例(12.5%),十二指肠瘘2例(5.4%);胆瘘1例(2.8%);腹膜后积液和感染2例(5.4%);腹腔大出血1例(2.8%).消化道瘘经支持治疗和维持通畅引流等治疗而痊愈,腹膜后积液和感染病人在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治愈,腹腔大出血者急诊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显示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破裂出血,经明胶海绵和不锈钢圈栓塞后治愈.结论 胰瘘、十二指肠瘘、胆瘘、腹腔感染和出血等是DPPHR术后主要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尽量保留十二指肠的血液供应是减少DPPHR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一旦出现并发症应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0.
李吻  陈晟 《浙江创伤外科》2014,(6):1019-1020
目的:探讨外伤性鼻衄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策略和疗效。方法对10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外伤性鼻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3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破裂,其中两例脑血管造影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破口、假性动脉瘤及闭塞同侧载瘤动脉,3例一次性栓塞破口、假性动脉瘤及载瘤动脉;7例为颈外动脉颌内动脉分支破裂,4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颌内动脉,即刻造影见颌内动脉远端不显影,3例采用弹簧圈栓塞颌内动脉,其中2例即刻造影弹簧圈远端破口不显影,1例颌内动脉破口大部分消失,同侧面动脉通过远端分支动脉向破口少量供血,2周后脑血管造影随访提示破口完全消失。6例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5年,无再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鼻衄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外伤性鼻衄应尽早进行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