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16例口服颌面颈部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口腔颌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友谊式细地穿刺器”对116例口腔颌面部颈部肿块进行FNAC检查,将其结果与肿块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对比。结果:FNAC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0.52%,误诊率 为9.48%,假阳性仅1例;FNAC检查所定肿块组织类型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完全一致者达50%;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口腔颌面部缺损组织重建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2001年2月~2004年10月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重建的82例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组织瓣的类型、修复部位、受区血管、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臂皮瓣、腓骨瓣和腹直肌瓣为我科目前应用的行口腔颌面部重建的游离组织瓣,其中前臂皮瓣52例,腓骨皮瓣22例,腹直肌瓣8例;舌部缺损49例,颊部缺损5例,下颌缺损22例,腭部缺损6例;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为97.6%(80/82),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4.9%(4/82),抢救成功率为50%(2/4);受区并发症发生率为11%(9/82)。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且优于传统的带蒂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部重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对2005.2—2010.12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12例口腔颌面部结核病例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本组12例口腔颌面部结核表现为单个淋巴结结核(8例),单个口腔黏膜溃疡(3例),结节增生并溃疡(1例)。其中2例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对5例淋巴结结核仅行手术完整切除,另7例采用手术切除及规范抗结核治疗。结论: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全身症状少见,误诊率高,依靠病理学诊断,以手术及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607例老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对607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疾病手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只要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加强术中观察和处理,完善术后管理,老年人是可以耐受口腔颌面部的各种手术;但大型手术有较大的危险性(死亡率为3.2%:9/283)和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3/28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9例老年人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病理类型及治疗特点。结果:本组老年人颌面部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多发。结论:对于老年人颌而部恶性肿瘤患者,应重视其生埋功能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珲,减少手术及化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于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误诊情况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1991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9例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同时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收集1991年1月至2008年6月国内报道的有关口腔颌面部淋巴瘤的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探寻本病的一般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口腔颌面部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患者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86岁,平均约50.2岁:男女之比为1.26:1:好发部位依次为颈部(20.1%)、颌颏下区(16.8%)、腮腺(11.4%)、腭部(10.3%)、下颌骨(7.3%)等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痛性肿块型(74%)、溃疡坏死型(13.9%)、炎症浸润型(7.3%)及水肿红斑型(1.5%)等。首诊易误诊为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转移癌及颌面部软组织炎症等。病理分型中非霍奇金淋巴瘤(90.5%)较霍奇金淋巴瘤(9.5%)多见,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型淋巴瘤(83%)较T细胞型淋巴瘤(17%)多见。结论原发于口腔颌面部的淋巴瘤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以减少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7.
口腔颌面部枪伤1例李振武,李秀真患者男性,27岁,1993年9月12日因颌面部枪伤而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7℃,脉搏10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8kPa,神志清醒,不能回答问题。颏部有2.5cm×2cm皮瓣缝合处,左颌周部左颊粘膜...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九十年代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1990年1月~1999年12月10日间104例面颈部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进行总结,全组病例均病理确诊,并行1~8年随访。结果 男女比为1:1.89;25~44岁为高发年龄组,占33.7%;6.7%患者有系统症状;局部症状表现多为结节型75%;74例手术加药物治疗,30例单纯药物治疗;随访1例复发。结论 九十年代口腔颌面部结核女性及青壮年患病率上升,系统症状少见,局部症状不典型,造成临床诊断困难。治疗上单灶性、单区域性淋巴结结核,腺体结核应手术与药物相结合;多区域性淋巴结核、粘膜及骨结核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诊断口腔颌面部结核的准确性.方法 对30例口腔颌面部结核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结核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导致误诊.结论 口腔颌面部结核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复杂病理需要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必要时进行抗结核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结节病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14例口腔颌面部结节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至2005年期间收治的14例结节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8例口腔及颌面部单发病变行完整切除,术后予以随访观察。4例病变位于腮腺者,行肿块及腮腺浅叶切除术,保留面神经,术后随访观察。2例多发病变者,先予试验性激素治疗,病变缩小后再行大部切除,术后继续接受激素治疗。随访1个月~10a。结果:14例患者中,男5例.女9例:年龄30~66岁,中位年龄49岁、病变位于唇部5例,腮腺4例(1例双侧腮腺受累),颏部1例,下颌下1例,舌1例,颧部及下颌下1例.同时累及腮腺、下颌下、颏部1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1例有上唇结节病患者.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治疗;1例舌结节病行部分切除,病变持续存在(8a),仍感不适。2例病变广泛者,术后辅以激素治疗.预后良好,无病变复发或进展。结论:口腔颌面部结节病临床少见,多属局部性病变,手术治疗可获良好疗效。对病变广泛者.术后需配合正规激素治疗,并严密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老年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特点.方法:对31例老年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发病特点、病情发展和治疗要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牙源性感染占第一位,牙周疾患和多间隙感染常见.结论:根据老年人及其颌面部间隙感染特点,强调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诊断,旨在对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方法:复习2000-06 2011-06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中皮疹首发2例,28例以疼痛为首发,误诊12例,误诊率40.00%。疼痛后1-3天出现皮疹8例,4-6天16例,>1周4例。被误诊的疼痛有三叉神经痛、头部肿瘤、牙髓炎、偏头痛等4种疼痛。以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等治疗后一般于2周治愈,遗留神经痛3例。结论:老年人颌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早期复杂、多样,正确的诊断,有赖于提高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对于发生在颌面部单侧沿神经放射痛又缺乏阳性体征者,应想到带状疱疹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状况、临床特点、常见误诊原因以及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的要点.方法:对46例经病理确诊的口腔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恶性淋巴瘤中非霍奇金淋巴瘤39例(84.8%),霍奇金淋巴瘤7例(15.2%).首发症状依次为无痛性包块、疼痛性包块、感染、溃疡.首发部位依次为颈部、颌下、颏下、口腔、腮腺区.不伴发全身症状者40例(87%).首诊诊断不明者38例(82.6%).1次病理诊断的确诊率为84.8%.治疗主要为手术 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58%.结论:结外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容易被临床误诊.应提高对其认识,对高度怀疑为该病的患者应反复多次病检加免疫组化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结核的发病趋势与临床变化,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间52例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口腔颌面部结核以单一病灶包块型为主,占38例,主要侵犯淋巴结;溃疡型5例,主要累及口腔粘膜;其它9例.52例中仅4例有结核病史(7.69%).手术加系统性药物治疗40例,以药物治疗为主12例,全部病例痊愈,无并发症,经6个月~2年随访无复发.结论口腔结核的既往典型特征已不明显,临床表现与局部病变密切相关,活检能明确诊断.冶疗以手术加药物治疗相结合;多部位结核、粘膜结核、骨结核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口腔颌面部结核误诊原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结核的误诊原因。方法:对13例口腔结核病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结核病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导致误诊。结论:口腔颌面部结核病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复杂病例需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必要时应进行抗结核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颌面部淋巴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8例颌面部淋巴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进行总结。结果:颌面部淋巴结核全身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导致误诊。结论:多种检查方法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颌面部淋巴结核的确诊率;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用于颌面部淋巴结核的确诊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腔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案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12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口腔结核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病理检查和随访结果等。结果 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59.1岁。5例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牙龈4例、颊部1例),5例为口腔肿物(牙龈1例、颊部3例、唇部1例),1例为颌骨骨髓炎;仅1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中,5例患者胸片检查提示伴有陈旧性结核灶。11例患者的治疗方案中,2例行切取活检后药物治疗,1例行切取活检后观察,8例行切除活检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结核后,6例患者接受结核菌素试验(PPD)检查,其中4例为阳性,并且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8~48个月,平均24.9个月,1例失访。随访期间,口腔病灶均无复发及新病灶形成。结论 口腔结核比较少见,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确诊有赖于病理及相关辅助检查,治疗方案以手术或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为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颌面部创伤伴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颌面部创伤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治疗经验,重视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颌面部创伤伴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7例,无院内死亡;手术治疗8例,3例死亡.原因均为呼吸衰竭。结论:不要忽视颌面部创伤病人颈椎的检查和保护。一旦合并颈髓损伤,愈后较差.治疗要重视早期诊断及全身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99Tc^m-MIBI显像在口腔颌面部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99 Tcm-MIBI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口腔颌面部肿块术前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4例口腔颌面部肿块患者术前行放射性核素显像,显像剂为99 Tcm-MIBI,所有病例均行早期和延期显像以判断肿块性质。定性分析行卡方检验,病变侧与颈部肌肉放射性摄取比值(T/N)行t检验,判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99 Tcm-MIBI显像对口腔颌面部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8.00%、89.74%和81.25%,39例颌面部良性肿块阴性35例(89.74%),假阳性4例(10.26%);25例颌面部恶性肿块阳性17例(68.00%),假阴性8例(32.00%);定性分析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块T/N,早期相分别为1.53±0.42,1.90±0.38,经t检验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352,P〈0.01);延期相分别为1.43±0.61,1.99±0.45,经t检验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959,P〈0.01)。结论:99 Tcm-MIBI显像可作为鉴别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块的一种检查方法,腮腺区肿块的鉴别优于颌面部其他部位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