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21例三类外照射工种工作者和120例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调查结果表明,放射组微核淋巴细胞率较对照组有统计意义的增加,医用X射线工作者微核淋巴细胞率最高,昆明地区微核淋巴细胞率正常值为O-1.O‰.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受到职业外照射的放射人员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为职业外照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厦门市602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常规淋巴细胞培养,测定微核率,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工龄及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进行比较。结果放射工作人员(观察组)平均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9±1.44)vs(0.38±0.64),P〈0.01]。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高于男性[(1.31±1.25)vs(1.52±1.71),P〈0.05]。工龄小于30年者,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1)。医学应用组平均淋巴细胞微核率高于工业应用组[(1.57±1.22)vs(1.29±1.09),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低剂量率的照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且女性较男性显著。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与染色体畸变的关系。为放射工作人员体检观察射线损伤和受照剂量关系选择适当的检测指标。方法 选择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升高的放射工作人员进一步做染色体畸变分析,微核检测和染色体畸变分析均采用培养法。结果 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升高者中,染色体畸变阳性率为16.32%,男性高于女性;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有随着微核率升高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在射线损伤效应中,微核率异常先天染色体畸变异常;随着微核率升高,出现染色体畸变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因此,放射工作人员体检应先检查淋巴细胞微核,微核率显著升高者再进一步做染色体畸变分析。  相似文献   

4.
周小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84-285
目的分析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率检测在放射人员健康体检中的价值。方法对我市相关部门的400名从事放射类工作的人员进行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甲基纤维素法进行检查,并且选择不出事放射工作来院进行正常体检的400名人员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检查结果,400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为0.048%,检出率为3.92%;染色体平均畸变低于正常值0.14‰;平均微核率为0.514‰,检出率为24.51%;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不同工种、工龄、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高于正常人群,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长期小剂量、低剂量率职业受照者的细胞遗传学变化。方法 以外周血淋巴细胞浓集法对安徽省阜阳市 94名医院放射科从业人员于 1990年、1992年、1994年、1996年和 1998年连续 5次作微核检测 ;采用归一化工作量估算法对受检者进行个人剂量估算。结果 平均年当量剂量均数逐年下降 ,未见平均微核率有明显逐年升高的趋势 (5次平均微核率分别为 0 2 45‰、0 2 2 3‰、0 2 45‰、0 2 35‰、0 2 5 4‰ ) ;放射组微核率与对照组 (平均微核率为 0 135‰ )相比 ,均有显著增加 ,且微核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 (回归方程为 :Y =0…  相似文献   

6.
巫开文  顾荣民  曹娜  马国建 《江苏医药》2012,38(21):2546-2548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胃癌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术前取外周血采用体内微核实验方法检测13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13例良性胃肠病变(良性病变组)及59例正常人(对照组)淋巴细胞微核率(MNF).结果 胃癌组淋巴细胞MNF为(1.93±0.93)‰,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的(0.62士0.49)‰和对照组的(0.51±0.45)‰(P<0.01);MNF随着胃癌组分化度降低及淋巴结转移率的增加而逐渐上升(P<0.01).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胃癌恶性度密切相关,为胃癌患者的术前恶性度的判断和高危人群筛查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火柴厂接触软木(杨木和椴木)粉尘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调查研究结果。调查了三个火柴厂接触木尘工人共298人,以45名宾馆服务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4‰的为2例(4.4%),故以≥4‰判为微核阳性。接触木尘工人微核阳性率为36.2%,与对照组阳性率(4.4%)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短期给药(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和长期给药(利用生殖毒性Ⅰ段试验的大鼠做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检测雄黄的遗传毒性,探讨利用长期毒性试验或生殖毒性Ⅰ段试验用动物进行遗传毒性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小鼠ig给予雄黄0.25,0.5和1.0 g·kg-1,每天1次,2 d后,取骨髓细胞做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利用生殖毒性Ⅰ段大鼠ig给予0.125,0.25和0.55 g·kg-1,雄性连续给药42 d以上,交配成功后处死;雌性连续ig给药19 d以上,妊娠第15天,取骨髓细胞做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取血做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小鼠雄黄0.25,0.5和1.0 g·kg-1组微核试验微核率分别为3.0‰,4.40‰,7.01‰(P<0.05,P<0.01)和彗星试验拖尾率分别为6.3%,9.7%和11.3%(P<0.05,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生殖毒性Ⅰ段试验大鼠ig给予雄黄,雄黄0.55 g·kg-1组雄性大鼠的骨髓微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2.83‰和6.67‰(P<0.05),雌性大鼠0.25和0.55 g·kg-1的骨髓微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5‰,2.25‰以及2.58‰和4.40‰(P<0.05,P<0.01);雄黄使雄性和雌性大鼠彗星拖尾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利用生殖毒性Ⅰ段试验多次给药后取材做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方法可行;外周血微核试验简便易行;在所观察的剂量下雄黄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瑞香狼毒对健康年轻人体外外周血淋巴细胞内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效应。方法在外周血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瑞香狼毒水煎液,显微镜下检测微核率的变化,通过x2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瑞香狼毒终浓度为2.5、5、10mg/mL实验组的微核出现率分别是1.63‰、5.13‰和7.25‰,对照组微核率为1.50‰,第1个低剂量实验组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两个中剂量和高剂量实验组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过一定剂量的瑞香狼毒水煎液可能对健康人体外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测定作为评定染色体损伤的指标已用于肿瘤患者放疗敏感性的测定及放射防护等领域。我们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微核率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病例组:系江苏省肿瘤防治所住院病人,宫颈鳞状上皮癌Ⅱa~Ⅱb 患者20例,年龄38~65岁,均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并于放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分别取外周血培养,观察淋巴细胞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微核试验初步评价芦荟提取物的遗传毒性.方法:健康昆明种小鼠分别灌胃芦荟提取物样品1.1,2.2,4.4 g·kg-1,qd,连续4 d,同时设阴性(注射用水,腹腔注射)和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每只小鼠的骨髓涂片计数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CE),记录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MNPCE)数,计算微核率.结果:芦荟提取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微核率依次为(13.60±3.50)‰,(20.60±3.94)‰和(17.30±4.16)‰,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的微核率为(18.40±1.07)‰.与阴性对照组的微核率[(4.40±0.84)‰]比较,芦荟提取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均显著升高(P<0.01),中剂量组的微核率最高,还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芦荟提取物能明显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是评价电离辐射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机体染色体损伤的常用检测方法[1]。为更好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及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2013年对1 043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年在河北省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包括所属市区、县、乡)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诊断或治疗、介入放射学及工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清远市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为保障放射工作者的健康和改进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的体检要求,对清远市220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调查306名非放射工作的其他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结果随着工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率和眼科检查异常率增加,部分组间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象均存正常范围内,各组问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率均在正常范围内,男性组中,放射工龄〈5年工龄与5~15年和〉15年工龄组的微核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相同工龄的放射人员微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中尿酸、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男性组〈5年工龄与〉15年工龄组的TSH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放射工作人员长期接触低剂量照射.仍有可能造成健康损害.应加强放射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长期接触小剂量放射线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方法荆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对全市范围内各级医疗单位、厂矿企业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健康状况。结果放射工作人员出现脱发、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和晶体混浊的比率有所增加,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常规异常86例,异常率为17.9%;调查组淋巴细胞微核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剂量辐射对人体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核桃楸树皮水提取物的抗突变和抑瘤作用.方法 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实验,观察核桃楸树皮水提取物的抗突变作用;以S-180和H-22移植性肿瘤观察其抑瘤效果.结果 核桃楸树皮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的微核率分别为17.6‰、25.3.5‰、35.7‰;核桃楸树皮水提取物高、低...  相似文献   

16.
应用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和胞浆分裂阻滞微核法检测了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并将海洛因依赖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与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但不能排除吸烟的影响;在海洛因依赖组中所观察到的染色体畸变主要为单间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照度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细胞成分的影响及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0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曝磁组.曝磁组小鼠分1、2、3和4四组,分别置于微机产生的极低频电磁场中,每天照射分别为20min、40min、60min、6h,对照组不接触极低频电磁场,4个月后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随小鼠每天曝磁时间的增加,其血液中的RBC、WBC、PLT数量及Hb含量呈逐渐下降、淋巴细胞微核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值逐渐增高,淋巴细胞比值逐渐下降,以曝磁4组表现最为显著.RBC、Hb数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长时间接触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细胞数量和不同WBC比值存在明显的影响, 同时可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杨智勇 《淮海医药》2011,29(2):143-143
目的 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3-2005年来我中心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3 164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他们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情况.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异常检出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且在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而...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细胞微核测定是细胞遗传学方法之一,对淋巴细胞微核率的观察,不仅能早期发现辐射效应,而且还能对受照个体进行生物剂量估算.  相似文献   

20.
应用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和胞浆分裂阻微核法检测了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并将海洛因依赖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与正常对照相比较。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但不能排除吸烟的影响;在海洛因依赖组中所观察到的染色体畸变主要为单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