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放射影像学高档设备相关文章发表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了解该领域内西南地区军队医院的现状与不足,并对相应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通过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94年到2003年一季度数据,查阅近年来放射影像学中与高档设备相关研究的文章,包括磁共振、磁共振波谱(MRS)、功能磁共振(fMR)、电子束CT、多层螺旋CT和计算机X线摄影(CR),归纳其中全军和西南地区军队医院文章数,分析文章的分布趋势。结果 相关文章中全军/西南地区军队医院情况:磁共振(907/76)、MRS(16/0)、fMR(11/0)、电子束CT(32/0)、多层螺旋CT(40/3),CR(8/0)。结论 高档设备相关文章的缺乏可能是影响西南地区放射影像学界在全军医学界的地位的重要因素。除更新设备外,充分应用现有设备联合临床进行研究及更多开展非设备依赖性研究是西南地区军队医院放射影像学发展的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沈阳军区总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由野战医院发展成集医、教、研、保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军队医院,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学科门类齐全,人才资源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医院下辖北陵临床部、第463医院、浑南分院等。院本级设有56个科室,现拥有2个全军研究所,1个全军重点专科实验室,6个全军专科、专病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以及被国家卫计委和中华医学会确定的14个培训基地。拥有机器人手术系统(东北首台)、PET/CT、TOMO刀(东北首台)、三代宝石CT、高端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设备总值近10亿元。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CT(计算机体层)、MR(磁共振成像技术)、CR(Computed radiography)、DR(直接数字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技术在放射技术领域有了更广泛的应用,一些比较有经济实力大中型医院相继进行了设备的更换,X线照片加工向无暗室化方向发展,以及X线影像向无片化发展。其中各种设备的成像质量也相当成熟,受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趋普及,医学影像学已逐渐步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自2000年以来,我科新引进了CR、DR、1.5T磁共振、大型DSA、螺旋CT、16排螺旋CT、ECT、加速器、模拟定位仪以及多台激光相机等大型设备。为了便于影像资源的共享,我科与GE公司合作,组建了PACS系统。  相似文献   

5.
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评估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肺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的X线放射剂量比 ,为低剂量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提供扫描参数。方法 :将 80例的健康者自愿随机等分成 2组 ,40例行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 ;40例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 ;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从CT扫描序列设定栏上 ,分别记录 2种扫描方式的权重CT剂量指数 (CTDIw )、扫描长度、总扫描时间 ;最后计算出 2种扫描方法的平均剂量长度乘积 (DLP)、毫安秒及X线放射剂量。结果 :肺部低剂量扫描的权重剂量指数为 2 .9mGY ,是常规剂量扫描 ( 11.7mGY)的 2 5 % ;低剂量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 (DLP)为 63 .4mGY·cm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 2 48mGY·cm(P <0 .0 0 1) ;低剂量扫描的毫安秒为 915mAs ,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 3 5 2 1mAs(P <0 .0 0 1) ;低剂量扫描的放射剂量为 70 .8mGY ,是常规剂量扫描 ( 2 74.7mGY)的 2 6%。讨论 :肺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放射剂量是常规剂量扫描的 2 6% ,适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普查。  相似文献   

6.
在2004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召开的第90届北美放射学会年会(RSNA)上,呼吸系统疾病论文报告及继续教育讲座的重点为: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计算机辅助检测及诊断(CAD)、肺部炎症的诊断、肺栓塞的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医学影像设备的进展为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发展提供了条件,如多层螺旋CT(MSCT)、高场强MR、计算机X线成像(CR)和直接数字X线成像(DR)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开拓了广阔前景。当前,我国已有100000多台X线检查机,2000多台CT,200多台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大量先进设备,有的驻军医院,县医院,个别卫生院也有CT或MRI设备,放射诊断学队伍不断扩大,放射诊断学正向综合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学科发展。加速培养学科人才是适应新形势,促进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医院发挥设备先进、师资力量强、开展新技术多、病种多等优势,应尽的责任。1988年以来,我们举办每年1届共6届放射诊断专修班,培养了具有主治医师水平的军、地学科人才各53名,共106名,受到了学员、单位和同行好评。现将我们的几点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CR与螺旋CT在脊柱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R与螺旋CT对诊断脊柱爆裂性骨折的不同价值。方法 :对 58例脊柱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椎体受损总数 67个 ,经螺旋CT诊断为爆裂性骨折 58例 62个椎体 ,经CR诊断为爆裂性骨折有 53例54个椎体 ,对爆裂性骨折的检出率螺旋CT为 92 .65% ,CR为 80 .59% ,χ2 =4.11,P <0 .0 5;PVBL异常的显示率CR为91 3 8% ,螺旋CT为 77.59% ,χ2 =4.2 1,P <0 .0 5;对骨性椎管狭窄的显示率螺旋CT与CR总体相近 ,但CR对软组织病灶引起的脊髓受压显示尚不满意。结论 :CR对脊柱损伤的空间分辨率较高 ,螺旋CT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的确诊、骨折稳定性和脊髓受压情况的判断等占优势 ,两者结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脊柱爆裂性骨折的综合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80年代以前,学影像科(影像中心)称为放射科,由于其主要用于X线诊断,不能进行治疗,加上当时的放射人员的学历层次低,在医院内部及在学术交往中的地位很低。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与医学影像的结合,大量的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于放射科,如:US、CT、DSA、MR、PET、CR、DR、PACS等等,  相似文献   

10.
脑放射损伤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学说即血管损伤、胶质损伤和免疫反应机制,最近多数学者的研究支持血管和胶质损伤机制,血管方面的改变在晚期放射效应中起主要作用。CT和MRI对局限性脑损伤和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可明确诊断。MRI的T2加权成像(T2WI)显示水分变化敏感性高,又不受颅底线束硬化伪影的影响,MRI发现白质病变的敏感性是CT的2~3倍。如果是脑本身肿瘤放疗后,CT和MRI区别病灶复发或放射性坏死比较困难,PET和MRS(磁共振波谱成像)在两者鉴别诊断中则初步呈现出一定的优势。行PET检查时,如为肿瘤则代谢活跃,坏死则代谢低下,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欠理想。MRS测量感兴趣区内代谢产物的量或比率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另外,PET功能成像和MRS还可预测放疗病人较早期无症状的可逆性放射损伤,以便及时应用激素等药物治疗,避免其进一步发展为临床症状明显的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影像质量评价和影像质量控制目前旱普遍应用在各医院临床中。CT设备一直沿用厂家提供的剂量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放射技术人员往往忽略了患者体质的因素,所以体质不同的患者采用同一剂量扫描,往往造成相同部位,影像质量差异较大。另外在多部位扫描时,单一的剂量对不同部位所获得影像质量差异也较大。近年来,随着放射防护、影像质量评价和影像质量控制的要求,各设备厂商均提供了剂量跟踪技术,本文通过临床实际应用分析多层螺旋CT剂量跟踪技术。  相似文献   

12.
董杰  陈维亮 《临床军医杂志》2014,(11):1190-1191
军事训练伤是影响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各部队医院放射科诊断水平的提高及医疗设备的升级,尤其是多排螺旋CT及高场磁共振设备的普及,对于训练伤的诊断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本研究着眼于训练伤影像学诊断,对近几年有关骨与关节损伤以及软组织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的新进展做了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3.
小儿心脏病影像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铭 《放射学实践》2005,20(2):168-171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设备及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小儿心脏 病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用于小儿心脏病检查的放射 学新方法主要有数字化X线胸片、平板式直接数字化心血管造 影、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等[1 3]。怎样在诊断过程中合理 选择并综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新技术,需要临床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成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自 1992年Elscint公司首次发布双层螺旋CT以来 ,随着CT硬件技术的不断改进 ,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与开发 ,多层螺旋CT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1999年 4层螺旋CT开发成功 ,2 0 0 0年 8层CT问世 ,2 0 0 1年又推出了 16层螺旋CT ,超宽探测器及平板探测器CT也已在临床验证和研制开发中 ,CT技术的发展为影像学的未来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多年以来 ,冠心病的无创诊断一直是影像学家追求的目标 ,在多层螺旋CT推出之前 ,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一直是电子束CT(EBCT)占主导地位 ,它在发现冠状动脉近段的病变上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但因其空间…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度北美放射学会影像学设备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度北美放射学会 (RSNA)上展出的大型影像学设备在技术进展方面反映了 2个主要的趋势 ,第 1个趋势是除少数新机型外 ,大部分的技术发展在于充实与完善前 1~ 2年推出的设备硬件与软件功能 ;第 2个趋势是设备发展的两极化倾向日趋明显 ,高档设备的技术指标主要用于临床研究与功能的开发 ,代表生产厂家的技术实力 ;低档设备则在努力充实与提高硬件的基础上 ,迅速把在高、中档设备已开发的较成熟的功能与软件移植过来 ,显著改善了低档设备的性能指标及拓宽了低档设备的适用范围。一、CT设备的技术发展(一 )宽探测器多层采集螺旋CT…  相似文献   

16.
全军第二届放射肿瘤新技术进展学习班于2007—08—03~08—06在甘肃兰州顺利召开,本次学习班由全军放射肿瘤治疗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承办,同时举办全国强子治疗肿瘤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学习班以重离子放射治疗肿瘤为重点,同时探讨了当前关注的有关肿瘤放射治疗新技术进展方面的议题。为期4天的学习班有100多位来自于全国及全军的代表参加,有16位军队及国内外特邀专家就重离子放射治疗肿瘤的设备、原理、放射生物、放射物理及放射肿瘤新技术进展等几方面的前沿课题作了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7.
淮安市2020年放射诊疗资源应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淮安市放射诊疗资源配置现状及医疗照射频度。方法 根据"江苏省放射卫生信息管理平台"2020年监测数据,对淮安市放射诊疗机构的人员、设备、照射频次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淮安市共有放射诊疗机构181家,其中三级医院7家(3.9%),二级医院24家(13.3%),一级医院126家(69.6%),未评级医院24家(13.3%);放射工作人员1 397人,其中男性948人(67.9%),女性449人(32.1%);放射诊疗设备459台,其中放射诊断设备420台,放疗设备13台,核医学设备4台,介入放射学设备22台;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平均数量相差较大,三级、二级、一级和未评级医院平均放射工作人员分别为80.1、20.9、2.2和2.0人,三级、二级、一级和未评级医院平均放射诊疗设备数量分别为15.7、5.5、1.4、1.6台。淮安市2020年度X射线诊断频次2 903 246人次,放射治疗27 648人次,核医学8 078人次,介入放射学17 874人次。全市医疗照射频度为599.50人次/千人口,其中常规X射线诊断频度为334.59人次/千人口,CT为239.82人次/千人口,乳腺和牙科共计14.18人次/千人口,介入3.62人次/千人口,放射治疗5.61人次/千人口,核医学1.69人次/千人口。结论 各级医院放射诊疗资源不平衡,需加强合理配置。二级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可能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加大放射卫生监督力度,确保放射诊疗活动的正当性和防护最优化。医疗照射频度与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分析不同地区医疗照射频度差异及预测发展趋势,需建立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螺旋CT检查对比,探讨低场强磁共振在肺门区及纵隔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2例(其中17例手术,肿块21个)用低场强磁共振机检查;对照组33例(其中25例手术,肿块31个)行CT检查。结果:对手术病例,按病灶与邻近的组织器官之间关系分为贴邻、粘连、包绕三种类型,MRI与CT对三种类型肿块(个数)检出的正确率分别为100%(10/10)、61.5%(8/13),P=0.046;100%(8/8)、50%(6/12),P=0.042;100%(3/3)、66.7%(4/6),P=0.417。MRI与CT的术前评估正确率分别为100%(17/17)、64%(16/25),P=0.006。实验组与对照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88%(31/32)、81.82%(27/33),经χ^2检验P=0.098。结论:低场强磁共振在对肿块切除的术前评估方面优于CT,MRI平扫可以取代CT平扫加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125I 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短期疗效评估. 资料与方法 9例中,食管来源肿瘤2例,乳腺来源肿瘤2例,甲状腺来源肿瘤2例,肺来源肿瘤3例.每例颈部转移淋巴结3个以下,最大淋巴结直径1.5~6.5 cm,平均4.2 cm.采用计算机三维肿瘤治疗计划系统(TPS);Philips MX 8000螺旋CT;转盘式全封闭防辐射连击式植入器,18 G粒子植入针.125I 放射粒子半衰期为59.43 d,平均能量27.4 keV,组织穿透1.7 cm,初始能率7 cGy/h,共211粒.CT自C1水平向下扫描至T1水平,层厚5 mm,利用TPS计算布源后,在CT定位下植入 125I 放射粒子.术后2个月复查CT及再次穿刺活检. 结果 治疗后2个月复查CT进行比较,9例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无变化(NC)6例,进展(PD)1 例,总有效率为 88.9%;2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局部皮肤红肿及破溃1例,经换药后好转;无一例发生血管栓塞.术前与术后2个月行淋巴结活检,病理明确病灶内肿瘤活性降低. 结论 CT定位引导下能够准确地植入 125I 放射粒子并有效地控制肿瘤转移灶的生长,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效果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很快,就CT而言,从1998年北美放射学会上首次正式推出4层螺旋CT以来,CT技术突飞猛进,不到九年时间,多层螺旋CT一次旋转的扫描层数已发展到64层,螺旋CT的出现,应该说是CT设备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进步,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新设备的出现,产生了一些新的检查方法和以往非螺旋扫描不同的概念。现就“多排”和“多层”的理解加以说明,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