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66岁.左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个月入院.查体:左眼睑下垂,眼裂小,眼球内上方眶内可扪及一质韧光滑的肿物,眼球受推挤而轻度向左外下方斜视,各方向活动稍受限,双瞳孔直径2.5 mm,光反射灵敏.视物重影,辐辏反射差,视力0.2.头颅CT示左前颅底及眶内椭圆形等密度肿物,眶壁破坏,挤压左眼球,周围无水肿.头颅MRI示:左前颅底及眶内椭圆形肿物,等T1长T2信号,冠状位见肿瘤自颅内突入眶内,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术前拟诊: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66岁.左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个月入院.查体:左眼睑下垂,眼裂小,眼球内上方眶内可扪及一质韧光滑的肿物,眼球受推挤而轻度向左外下方斜视,各方向活动稍受限,双瞳孔直径2.5 mm,光反射灵敏.视物重影,辐辏反射差,视力0.2.头颅CT示左前颅底及眶内椭圆形等密度肿物,眶壁破坏,挤压左眼球,周围无水肿.头颅MRI示:左前颅底及眶内椭圆形肿物,等T1长T2信号,冠状位见肿瘤自颅内突入眶内,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术前拟诊: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源性囊肿(bronchogenic cyst)是一种罕见的、因胚胎期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疾病,多发生于纵隔及肺组织,支气管源性囊肿占原发纵隔肿物的10%~15%[1],也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2].本例就其病理学特征、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合复习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颅眶巨大沟通性骨血管瘤一例郭维知陈世孝陈联盟患者女,40岁。主诉左颞部包块进行性长大伴左眼球突出逐渐加重两年余。入院前4月始出现左眼球持续性胀痛,夜间为甚,视物模糊。查体:右锁骨上扪及一核桃大淋巴结,质中、光滑、可移动。左眼球突出,充血水肿,角膜瞳孔...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资料女,35岁,因头痛、恶心、呕吐3年并左眼突出半年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左眼球突出,视力0.1,左视野向心缩小,左眼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头颅MRI示左眼眶内与颅内沟通占位,T1WI呈等信号(图1A),T2WI及T2Fl AIR呈高信号(图1B、1C);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D)。超声示左眼眶内可见一前后径约10.8 mm的病变区,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8岁。以“胸肋部疼痛伴左下肢活动障碍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肋部疼痛,始于右季肋部,逐渐发展至左季肋部及胸部,曾按胆囊炎治疗无改善。数日后自觉左脚麻木,逐渐延及小腿、大腿,自觉无力,活动障碍。查体:胸腹部无异常,四肢外观正常,左下肢肌力Ⅱ~Ⅲ级,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反射存在,双下肢病理征阳性,痛温觉检查无明显异常。既往史:出生后5个月曾行脊膜膨出修补术。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51岁.2年前左眼视野缺损、视力减退,9个月前左眼球突出伴头痛并逐渐加重.查体:神清,左眼球突出,左下睑外翻,双瞳不等大,左瞳光反射迟钝,左眼球固定,视力:左眼光感,右眼1.O.眼部B超:左球后实性占位,双玻璃体及右侧球后组织未见异常.CT示眼球后额颞侧见巨大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稍高于脑实质,内部密度欠均匀,可见多发小片状低密度改变.肿物大小约39 mm ×53 mm,与周围脑实质分界清晰,向颅内侵犯生长,向前侵犯额窦后壁,视神经受压移位,眶后壁蝶骨大翼受侵骨质吸收,视神经管结构消失.MRI示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内部见多发小囊样改变,增强后明显强化,囊性灶不强化(图1).诊断:左侧颅眶沟通脑膜瘤.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3月采用经眶-翼点入路和经眶-额下入路两种显微手术入路治疗颅眶沟通性肿瘤共40例,其中经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26例,经眶-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入路14例。两种手术入路均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34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达到85%。结论①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侵袭范围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在充分暴露和直视下广泛切除颅眶沟通性肿瘤;②熟练的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的手术操作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③颅底缺损应给予修补和重建,硬脑膜的严密修复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37岁,因右额及右眶部胀痛3个月,于1987年7月14日入院。患者自1983年开始感觉右眼视力还渐下降,眼球运动受限,视野缩小,随后出现眶部胀痛及眼球向外突出。当地医院曾按青光眼治疗无效直至病情发展导致右眼失明。1985年7月经头颅CT扫描报告右眼球后占位病变,脑CT扫描无异常。1986年3月在当地医院行右眼球摘除并球后肿瘤切除术。病理检查为眶内脑膜瘤。术后病情曾一度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相关技巧。方法 200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27例颅眶沟通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对眼眶的累及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经额颞眶顶入路手术17例,眶上-翼点入路5例,改良翼点入路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除率为77.8%(21/27)。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脑膜瘤19例,转移癌2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视神经纤维瘤4例,泪腺混合瘤1例。术后随访6年,2例死亡,22例仍存活,3例随访半年后失去联系。结论颅眶沟通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为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对于全切除肿瘤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颅眶沟通性肿瘤显微手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的性质、生长方式、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治疗80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生长的2种方式、3个通道和4种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进行较详细的论述.结果 临床治疗舳例肿瘤,全切68例,次全切10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5%.结论 颅眶沟通性肿瘤手术切除应为首选治疗方案,恶性肿瘤术后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颅眶沟通性肿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5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病人中,采用额下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4例,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上-翼点入路10例,改良翼点入路17例,翼点和颞下联合入路2例。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9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2.9%(29/35)。结论对于颅眶沟通性肿瘤,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细致的术中操作,耐心的颅底重建以及多科的协调合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经颅入路切除眶内或颅-眶沟通性肿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切除眶内或颅-眶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均采用双侧额部发际内冠状切口,根据肿瘤大小、占据眶内的部位以及是否有颅内侵犯,调整皮肤切口的长短,选择合适的开颅骨瓣:单侧额部入路、经额经眶上缘入路或经额经颧经眶上缘入路。对单纯眶内肿瘤,采用硬膜外入路;对眶-颅沟通性肿瘤,先经硬膜内处理肿瘤的颅内部分,然后打开眶顶和(或)眶外侧壁切除眶内肿瘤。结果 全切除26例,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除1例有动眼神经麻痹,另2例遗患侧眼失明外,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颅入切除眶内或颅-眶沟通性肿瘤时,选择合适的开颅骨瓣而使肿瘤得以充分显露是手术成功的基础;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眶内及眶颅沟通性肿瘤的伽玛刀放射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和评价伽玛(γ)刀放射外科治疗眶内肿瘤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64例,其中38例首选γ刀治疗,26例为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行γ刀治疗;全部病例均行MRI和CT扫描,其中脑膜瘤10例,神经鞘瘤5例,胶质瘤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静脉性血管瘤4例,腺样囊性癌2例,神经纤维瘤1例,脂肪瘤1例.肿瘤的最大直径为0.4~4.8cm,平均2.16cm;采用Leksell立体定位系统、MRI或CT影像定位,GammaPlan设定治疗计划,用Leksell-23004B型γ刀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00个月,其中症状好转30例(46.88%),无变化26例(40.62%),恶化8例(12.50%),总有效率87.50%.影像学显示肿瘤消失4例(6.25%),缩小32例(50.00%),无变化20例(31.25%),增大8例(12.50%).治疗后不良反应多在3个月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球结膜的充血水肿、眼睑水肿、眼部疼痛,可持续3~6个月,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γ刀放射外科是一种无创性、安全有效治疗眼眶内肿瘤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眼眶内肿瘤的首选治疗,也可作为手术后残余或复发肿瘤的治疗,弥补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右前颅底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0岁,因双侧嗅觉消失10年,右侧鼻腔流清水样液1周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侧嗅觉丧失,颈软,头低前倾位右鼻腔见清水样液体流出,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颅CT示:有侧额叶及前颅底囊性占位性病变。脑池造影后行CT冠状位扫捕见高密度造影剂与鼻窦腔相通(附图)。  相似文献   

17.
颈部硬脊膜内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赵士琴,段美才患儿女,11岁。无明显诱因于1979年2月初开始颈肩部呈针刺样疼痛伴双上肢乏力,远端重于近端,手腕及手指活动不灵。1周后,双下肢出现同样症状。当头颈部屈曲活动时上述症状加重。1979年2月24日入神经科。查...  相似文献   

18.
下胸段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30岁。因右下肢麻木伴走路不稳10年余,腰痛、走路不能2d入院。病程中,时因感冒发烧致症状加重。5岁时患有结核性脑膜炎,遗留有走路不稳。入院时查体:神清语利,一般状态较好;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呈折刀样,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平脐以下痛温觉减退,以右侧明显,胸椎12压痛。MRI示:胸9~11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较长的结节状T1等信号、T2略高信号影,大小约1.8cm×6.0cm,脊髓受压变细,胸椎右凸。在全麻下行胸椎管9~11探查术,术中见胸椎管内9~11硬膜下右腹侧囊性肿物1.8cm×6.0cm,囊壁半透明,左侧与脊髓粘连增生,囊内液为灰白色炼…  相似文献   

19.
颅眶沟通肿瘤不多见,我院自1993-1999年共收治颅眶沟通肿瘤8例,报道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18-59岁,平均41岁。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视力减退,5例同时伴有眶区疼痛及头痛。视力0.1以下者2例,0.1-0.5者3例,0.6-1.0者2例,眼前手动1例。眼球突出5例,眼球活动障碍4例,复视4例,眼球搏动伴血管杂音2例。所有肿瘤均行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为颅眶沟通肿瘤。4例表现肿瘤呈纺锤状及视神经眶内段呈均匀变粗的等信号及略高信号占位。边界较清晰,周边有轻度水肿。强化后有2例呈结节状类圆形的高信号强化。肿瘤主体在眶内2例,在颅内5例,1例在眶后部侵及视神经管。  相似文献   

20.
显微外科治疗颅眶沟通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眶沟通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过去5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35例颅眶沟通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4种经颅入路、4种经颅开眶入路及3种眶内入路。结果35例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13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1)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侵袭范围采用不同入路,在充分暴露和直视下广泛切除颅眶沟通肿瘤;(2)熟练的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的手术切除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等是治疗的关键;(3)颅底缺损应给予修补和重建,硬膜的严密修复是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