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目前导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失败和受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和受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GVHD是由供者移植物巾的T淋巴细胞识别宿主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所导致受者多器官损伤,涉及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1].  相似文献   

2.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目前导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失败和受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和受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GVHD是由供者移植物巾的T淋巴细胞识别宿主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所导致受者多器官损伤,涉及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1].  相似文献   

3.
目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根治血液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存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屏障,使正常造血干细胞的植入、免疫重建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成为影响受者骨髓移植后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我们通过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动物模型,探讨供者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大鼠Allo-BMT后受者造血功能重建及急性GVHD(aGVHD)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异种移植组织相容性及免疫动态变化测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综述异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D)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检测方法及进展情况。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与综合分析方法。结果 免疫活性细胞植入异种受者体内后 ,有发生排斥 (HVG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和微嵌合的可能 ,异种 GVHD已在小动物和大动物体内成功诱导 ,并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检测。结论 异种GVHD大动物模型 ,主导因素是嵌合细胞 ,利用该模型可真实模拟异种移植免疫细胞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是由移植物中成熟T淋巴细胞识别宿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抗原而致敏,进而增殖分化,攻击受者皮肤、消化道、骨髓等靶器官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正>供受者间HLA差异越大,移植物抗肿瘤效应越明显,异基因移植后复发的可能性就越小。但供受者间HLA不相合的移植会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风险和非复发死亡率。有针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受者的骨髓象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GVHD受者的临床资料.对3例受者的骨髓细胞学、血常规及血液生化等进行了检查,并对受者骨髓象及造血系统功能的改变进行了分析;采用聚合酶链(PCR)技术检测供、受者16个位点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对1例受者的嵌合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3例受者均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典型的GVHD临床表现;全血细胞进行性减少,骨髓增生低下,造血功能发生严重衰竭;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检查显示,受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等大量减少;1例受者在移植术后第35天被证实存在供、受者问的D8S1179、D21S11两位点的嵌合体.最终1例受者经及时治疗后恢复造血功能,另2例受者死亡.结论 肝移植术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诱导受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8.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患者HSCT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应用抗CD158a和CD158b单克隆抗体封闭供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的抑制性受体KIR2DL1及KIR2DL3后,供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受者树突状细胞(DC)的杀伤作用,及其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作用.方法 对15例异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受者进行HLA及KIR高分辨基因分析,采集供者骨髓及受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受者DC作为靶细胞,使用磁珠负选高纯度供者N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用抗CD158a和CD158b单抗封闭供者KIR抑制性受体,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分别检测抑制性KIR封闭前后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在效靶比为10∶1下,供者NK细胞抑制性受体经抗体封闭后,对受者DC的杀伤活性明显提高,随着封闭抗体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各浓度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供、受者KIR配体匹配模式为宿主抗移植物(HVG)模式时,供者NK细胞对受者成熟DC的杀伤效果明显高于供、受者KIR基因全相合或移植物抗宿主(GVH)模式,在用不同浓度单抗封闭KIR抗体后,随着封闭抗体浓度的增加,杀伤效果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 利用抗CD158单抗封闭KIR可以提高供者来源NK细胞对受者DC的杀伤活性,输注异源反应性NK细胞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治疗GVHD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感染并发症是导致脐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脐血移植后早期免疫重建的缺陷与早期感染并发症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动态分析非亲缘性脐血移植受者免疫重建情况,可为临床防治感染及开展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岗。继2005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牵头达成慢性GVHD诊断和分期标准的共识后,2009年秋季在德国雷根斯堡(Regensburg)举行了慢性GVHD临床实践共识会议,就慢性GVHD的主要治疗原则和方案达成了以下一些共识。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主要用于治疗风湿与类风湿,有祛风湿、活血通络及消肿止痛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的多种提取物具有抗排斥反应作用,可延长异体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抑制受者淋巴细胞浸润,促使浸润的细胞凋亡,防止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卢荣标 《器官移植》2012,3(3):175-180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指供体移植物中的免疫活性细胞对宿主组织产生不相容的免疫攻击所致的临床综合征。GVHD常累及皮肤、肝脏、胃肠道等多个器官,其中以皮肤受累最常见,皮疹在病程早期出现,临床表现多样化,其在GVHD的早期诊治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GVHD的皮肤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卢荣标 《器官移植》2013,4(3):169-176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是指供体移植物中的免疫活性细胞对宿主组织产生不相容的免疫攻击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移植术后一种严重且致命的并发症。GVHD常累及皮肤、肝脏、胃肠道等多个器官,以皮肤受累最常见,并常在病程早期出现,有时也可以是唯一受累的器官。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aGVHD)的皮肤损害发生率高达81%,皮疹以红斑、斑丘疹为  相似文献   

15.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现阶段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关系到移植的成败。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型组学, 在多个研究领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同时也推动了GVHD相关代谢标志物的广泛研究。本综述概述现有研究中, 代谢组学在H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早期预测、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并展望基于代谢组学的GVHD预防策略及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皮损患者的换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例行PICC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皮损患者行改良后换药方法.结果:本组20例患者经改良后换药方法无一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脱出,导管堵塞.住院治疗时间为31~56天,均好转出院.结论:改良后的PICC换药方法更适合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其并发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去除移植物中的CD4^+CD25^+T细胞,移植后aGVHD的发生率上升。这说明移植物中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与GVHD的发生相关。因此,我们对移植物中CD4^+CD25^+T细胞亚群比例与受者GVHD的发生进行了初步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远期并发症,在接受移植100d后的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30%~70%。虽然慢性GVHD的发生可以减少原发疾病复发的可能性,但是慢性GVHD却是移植受者远期非复发死亡的一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焦磷酸测序--HLA基因高分辨分型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时,首先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难以寻找到一个与受者HLA完全匹配的供者。供、受者间HLA的匹配可以极大地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宿主抗移植物病(HVGD)所致的死亡。随着发现的HLA系统等位基因不断增多,目前其数量已达1800多个,这就需对HLA基因进行高精确度及灵敏度的分型。正是顺应这一要求,一种精确、简捷、快速、经济的HLA基因高分辨分型策略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技术,由瑞典Pyrosequencing公司研发的一项核心技术)技术应运而生[1,2]。Pyrosequencing开创了基于合成测序的DNA分析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通过Fas-FasL途径清除骨髓移植物中T细胞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可能性。方法 近交系BAC小鼠(雄性),为供者,近交系BALB/C小鼠(雌性),为受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对。实验组采用脂质体转移法,将FasL-cDNA转入BALB/C小鼠造血细胞,体外与BAC小鼠骨髓移植物混合培养后,输注给经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对照组以未转染的BALB/C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与BAC小鼠骨髓BMNC混合培养后,输注给经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通过观察两组受者鼠的一般情况、死亡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GVHD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受者10只,60d死亡2只,共4只有GVHD改变,对照组受者10只,60d死亡7只,10只均有GVHD改变。结论 转染mFasL-cDNA小鼠造血细胞能有效地预防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