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3.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8岁。主因上腹部隐痛3个月,呕血15 d,于2012年6月12日入本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上腹部隐痛不适,未予重视,15 d前出现呕血,疼痛加重。患者自述既往体健,无任何慢性疾病及遗传病。查体:门诊胃镜检示贲门部黏膜隆起伴出血,中度糜烂性胃炎,考虑贲门癌、胃底贲门静脉曲张出血,未取活检。疑诊为贲门癌,高血压病。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贲门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开胸探查术,术中于贲门部胃体后壁见一5 cm×3 cm×2 cm肿物,贲门周围、胃左动脉周淋巴结肿大,粘连较重。切除带部分食管次全胃组织送病理检查。眼观:带部分食管的贲门次全胃,食管长2.5 cm,直径1.5 cm,胃大弯长12 cm,小弯长7 cm,沿大弯侧剪开,贲门小弯侧见一溃疡型肿物,大小5 cm×3.5 cm×1.5 cm,切面灰白,质脆。小弯侧寻见淋巴结6枚,大者直径0.8 cm,大弯侧寻见淋巴结3枚,大者直径0.6 cm。镜检:胃贲门部肿物见低级别分化的肿瘤细胞及淋巴细胞弥漫性生长,见图1,肿瘤细胞体积较大,核分裂易见,并侵及胃壁全层,从细胞形态学考虑为淋巴瘤。病理初步诊断:胃贲门部肿物考虑淋巴瘤。行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所选肿瘤细胞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阳性呈棕色;间质淋巴细胞中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阳性呈红色,见图2,B淋巴细胞CD20阳性呈红色,CD79α阳性呈棕色;T淋巴细胞CD3阳性呈棕色,CD45RO阳性呈红色。T/B (CD3+CD20)(-/+)、T/B(CD45RO+CD79α)(+/+)、肿瘤细胞(CEA/LCA)(+/-)。免疫表型:贲门部肿瘤细胞CEA阳性,Ki-67阳性指数>70%,肿瘤间质细胞LCA、CD45RO、CD20、CD79α阳性,CD3阴性。病理诊断:胃贲门部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伴大量淋巴细胞反应,肿瘤侵及全层,大、小弯侧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术后化疗采用FOLFOX4方案,进行4疗程治疗后,复查,一般情况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患者男,68岁。主因上腹部隐痛3个月,呕血15 d,于2012年6月12日入本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上腹部隐痛不适,未予重视,15 d前出现呕血,疼痛加重。患者自述既往体健,无任何慢性疾病及遗传病。查体:门诊胃镜检示贲门部黏膜隆起伴出血,中度糜烂性胃炎,考虑贲门癌、胃底贲门静脉曲张出血,未取活检。疑诊为贲门癌,高血压病。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贲门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开胸探查术,术中于贲门部胃体后壁见一5 cm×3 cm×2 cm肿物,贲门周围、胃左动脉周淋巴结肿大,粘连较重。切除带部分食管次全胃组织送病理检查。眼观:带部分食管的贲门次全胃,食管长2.5 cm,直径1.5 cm,胃大弯长12 cm,小弯长7 cm,沿大弯侧剪开,贲门小弯侧见一溃疡型肿物,大小5 cm×3.5 cm×1.5 cm,切面灰白,质脆。小弯侧寻见淋巴结6枚,大者直径0.8 cm,大弯侧寻见淋巴结3枚,大者直径0.6 cm。镜检:胃贲门部肿物见低级别分化的肿瘤细胞及淋巴细胞弥漫性生长,见图1,肿瘤细胞体积较大,核分裂易见,并侵及胃壁全层,从细胞形态学考虑为淋巴瘤。病理初步诊断:胃贲门部肿物考虑淋巴瘤。行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所选肿瘤细胞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阳性呈棕色;间质淋巴细胞中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阳性呈红色,见图2,B淋巴细胞CD20阳性呈红色,CD79α阳性呈棕色;T淋巴细胞CD3阳性呈棕色,CD45RO阳性呈红色。T/B (CD3+CD20)(-/+)、T/B(CD45RO+CD79α)(+/+)、肿瘤细胞(CEA/LCA)(+/-)。免疫表型:贲门部肿瘤细胞CEA阳性,Ki-67阳性指数>70%,肿瘤间质细胞LCA、CD45RO、CD20、CD79α阳性,CD3阴性。病理诊断:胃贲门部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伴大量淋巴细胞反应,肿瘤侵及全层,大、小弯侧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术后化疗采用FOLFOX4方案,进行4疗程治疗后,复查,一般情况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5.
6.
7.
9.
10.
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自胃癌患者转移的淋巴结获得了体外培养细胞系为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已传110代,冻存的细胞易复苏,异种移植成功率高,细胞恶性程度高。该细胞免疫的BALB/C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BALB/C小鼠骨髓瘤细胞(SP_2/O)进行融合,共获得2株能分泌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GC—3A5和GC—1A5,融合率为70.83%,阳性率为2.35%,经免疫荧光及双P免疫酶标组化法试验对胃癌细胞均为阳性,腹水效价1:400,GC—3A5McAb为IgM抗体,GC—1A5为IgG_1抗体。 相似文献
11.
12.
患者,女,37岁.2009年11月行胸部CT示:左肺门肿块,考虑中心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支气管镜病理:小细胞未分化癌.遂行依托泊甙+顺铂方案化疗4周期,并行局部放疗1疗程.2010年5月患者第4周期化疗后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彩超检查示:右侧乳腺平乳头外侧可见0.8 cm×0.4 cm低回声;左侧乳腺外上象限可见1.9 cm×1.6 cm不均质团块,边界不清,呈蟹足状,内可见穿支血流;双侧腋下可见多个低回声,左侧最大1.3 cm ×0.9 cm,右侧腋下最大2.8 cm×1.4 cm.5月27日行左乳肿物切除活检,病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结合病史考虑肺癌转移.后患者逐渐出现左乳红肿胀痛,行左侧乳腺放疗及全身化疗后疼痛症状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1病例报告患者男,75岁。因上腹不适3个月,呕血1天,于2005-04-06入院。经胃镜检查取活检,病理为低分化腺癌。术前B超示肝脏未见病变;肝功能正常;CEA5·7μg/L;无肝炎病史。于入院后10天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术中肝脏探查发现肝脏表面散布多个粟粒状结节,黑色或灰白色。怀疑腺癌肝转移,故取部分肝组织。病理检查:胃角小弯侧见一溃疡型肿物2·2cm×1·8cm。病理为低分化腺癌。楔形肝组织一块2cm×1·5cm×1·5cm,被膜略不平坦,切面未见明显肿物,可见散在灰白色米粒大小结节,偶见微囊状结构。镜检:见肝被膜下及肝内散在不规则分布的多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 :女性 ,75岁。右乳外下象限无痛性包块 2 cm×2 cm ,表面略呈结节状 ,可活动 ,行肿块切除。病理检查 :巨检 :灰白及淡黄色大致圆形肿物一个 ,大小 4 cm× 3cm× 3cm,表面带有脂肪组织 ,切面见一灰白、边界较清的结节 ,实性 ,大小 2 cm× 1.5 cm,质韧偏硬。镜检 :肿瘤由 3个小结节聚集而成。腺管形状为不规则圆形及长形 ,腺上皮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胞质 ,有典型顶浆分泌小突起 ;腺管周围绕以明显增生的梭形及多角形肌上皮细胞 ,形成片状和岛状结构 ,多角形细胞位于周边部 ,梭形细胞呈束状和栅状栏分布于中间区域 ,两种细胞成分有过… 相似文献
17.
白皑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7):624-625
胃淋巴上皮瘸样癌是胃癌中一种少见的类型,同时合并低分化腺癌较为罕见,查阅国内相关资料,未见报道。胃淋巴上皮瘤样癌也称胃未分化癌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1]。本文报告1例胃大部切除标本中发现的胃低分化腺癌伴淋巴上皮瘤样癌病例,复习文献并探讨该肿瘤的病理特点及诊断依据,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作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20.
患者女,45岁,因“发现右侧乳房无痛性肿物2年余”于2010年4月17日入院。查体: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大小约5 cm×5 cm×4 cm肿物,质地偏软,无压痛,表面欠光滑,边界清楚,可推动,与皮肤无粘连。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乳外上象限探及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4.6 cm ×4.5 cm×3.7 cm,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内部回声不均。于局部麻醉下行右乳肿物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报告为:(右乳腺)脂肪肉瘤。遂于全身麻醉下行右侧乳房单纯切除术,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病理示:(右乳腺)多形性脂肪肉瘤。免疫组化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 -2(-),vimentin(+),S-100(+)。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进行辅助放化疗,于2010年4月26日出院,随访至2011年8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