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影响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1,2].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具有抗病毒作用强、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及临床耐药率低等优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间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肾移植后并发乙型肝炎1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影响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1,2].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具有抗病毒作用强、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及临床耐药率低等优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间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肾移植后并发乙型肝炎1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恩替卡韦是新一代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部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较高,通过抑制HBV复制,可以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及阻断发病过程,预防病情反复,促进恢复。我院对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5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拉米夫定(LAM)为对照,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疗效。方法84例CHB患者,分为ETV组(0.5mg/d)和LAM组(100mg/d)各42例,用药时间至少48周。于第4、12、24和48周时,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应用PCR定量法检测血清病毒载量。治疗前和治疗48周时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结果经过48周治疗后ALT的复常率,ETV组为90.5%,LAM组为73.8%(P<0.05);HBV DNA<103拷贝/ml的患者比例,ETV组为92.7%,LAM组为71.4%(P<0.05),ETV组均优于LAM组。两组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ETV组(39.4%)高于LAM组(17.7%)(P<0.05)。治疗48周时ETV组无1例患者出现病毒反弹,而LAM组有8例(19.0%)出现病毒反弹,经检测系YMDD变异。结论ETV治疗CHB患者,在改善肝脏生化指标、抑制病毒、HBeAg低于检测下限和减少病毒变异方面均优于LAM。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3例乙型肝炎慢性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12周内两组患者肝脏生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在治疗第4、8、1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12周时治疗组PTA较对照组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8周、12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随访4年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57.1%和17.2%,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疗程>48周.选择同期接受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3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疗程>48周.观察治疗4周、12周、24周时肝功能、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应答效果及肾功能、血液分析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12周、24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7%、0%(P<0.01),90%、57%(P<0.05),93%、63%(P<0.05). 治疗组1例患者在疗程24周时HBV DNA定量<1 log10,改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43%、20%(P>0.05),77%、50%(P>0.05),87%、73%(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P>0.05),3%、0%(P>0.05),10%、0%(P>0.05).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对照组 1例患者在治疗6周时出现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WBC 2.2×109/L),给予苦参素治疗后,WBC未进一步减少,现仍在治疗中.其余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时,可在病毒学应答方面取得显著疗效,早期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其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HBV DNA转阴率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在生物化学应答方面,在4周、12周、24周时ALT复常率较对照组为高,但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无显著性.在免疫学应答方面,治疗组在24周时3例患者HBeAg阴转,无血清学转换病例.恩替卡韦临床应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耐药是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HBV本身的复制特点使任何一种药物都无法避免耐药问题.基于病毒耐药的发生与病毒抑制程度密切相关,将病毒载量降至不可测水平可减少耐药发生的可能,因此可使用强效及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的药物,提高患者依从性,一旦早期应答不理想需及时换药以预防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是我国常用的强效抗病毒药物,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实际临床应用的疗效特点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访观察LdT组50例、ETV组52例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14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24、36、48、72、96和144周时HBV DNA定量水平及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中位时间及观察终点时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完全病毒学应答率(CVR)、病毒学突破率(VBT)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第12、24、36周HBV DNA定量水平LdT组患者均高于ETV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ETV组高于Ld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第48、72、96、144周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中位时间;LdT组为24.0(12.0~92.0)周,大于ETV组的12.0(4.0~52.0)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T组中有9例(18.0%)CK曾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3× ULN)以上,而ETV组则仅有2例(3.9%)CK大于3× UL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终点比较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CVR和VBT,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TV初始单药治疗CHB患者比LdT能更快、更强抑制HBV复制且CK升高率较低,但ETV与LdT抑制HBV的远期疗效(大于36周)及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CVR和VB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3岁,大学生,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人。2004年读中学时体检查出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ALT160U/L、AST89U/L。之后到医院检查,HBVDNA为7.8×10^5拷贝/mL,给予静脉滴注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光甘肽等,10d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对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早期疗效,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根据化验结果选取慢性HBV感染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HBeAg阳性组(30例)及HBeAg阴性组(20例)进行观察,在用药2周后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恩替卡韦在开始治疗2周后即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定量法检测患者HBV DNA的平均下降幅度,HBeAg阳性、阴性组分别为3.005 log10和3.410 log10,与用药前比较P值均<0.001.HBV DNA<500拷贝/ml者分别为1例及8例.没有发生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进行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疗效确切,且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甲胎蛋白(AFP)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 DNA载量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65例甲胎蛋白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分别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96周内每隔12周测定其血清AF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HBV DNA载量,以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60周观察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60周后两组血清AFP水平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FP与同期ALT、TBil、HBV 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9954,P〈0.01;r=0.9911,P〈0.01;r=0.9270,P〈0.01)。结论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患者血清AFP水平。另外,恩替卡韦可能延缓甚至阻断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ETV)治疗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所有以ETV为试验组和拉米夫定(LAM)为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资料,查阅所有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两名研究者独立采用Jadad评分对全部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异质性分析使用χ^2检验,以比值比(OR)为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RCT文献纳入本研究,其中中文文献3篇,英文文献4篇,研究结果显示,ETV组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LAM组(OR=4.12,95%CI:3.37~5.05,P〈0.001;OR=1.60,95%CI:1.31~1.96,P〈0.001)。ETV组的ALT复燃率低于LAM组(OR=0.56,95%CI:0.35~0.91,P=0.02)。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OR=1.06,95%CI:0.85~1.31,P=0.61)。结论恩替卡韦可强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HBV DNA、提高生化学应答、肝组织学改善率,同时具有和其他核苷酸类药物一样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恩替卡韦治疗中国人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中国成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内2005-2008年2月公开发表ETV治疗成人CHB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运用Revman 4.2软件对HBV DNA转阴率、AⅡ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有7篇RCT文献纳入本研究,包含833例CHB患者,对照组使用拉米夫定(1amivudine,LVD)或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治疗。研究表明,ETV组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6.4%VS43.0%,89.6% vs 77.7%),OR值分别为4.46(95%CI为3.28-6.06,P〈0.00001)和2.48(95%CI1.67-3.48,P〈0.00001);两组HBeAg阴转率类似(23.3% vs 20.2%),0R值为1.82(95%CI为0.46-7.15,P=0.39);入选文献所报道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差异。结论恩替卡韦可强效、安全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能,治疗国人CHB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后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ETV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10例ETV治疗后出现病毒学突破患者的血清,PCR产物直接测序结合克隆测序法用于ETV耐药检测,NCBI HBV基因型分析软件用于HBV基因型确定.结果 10例病毒学突破患者中B基因型者3例,C基因型者7例,其中检出8例ETV基因型耐药.结论 PCR产物直接测序结合克隆测序法可以作为目前国内检测ETV耐药的主要手段;rtT184L变异在B或C基因型的ETV耐药患者中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与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入组69例患者分成两组,即恩替卡韦组(46例)与干扰素组(23例),收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12、24、36和48周时的血清;并检测血清HBV DNA、HBeAg、HBeAb、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 结果在治疗12、24、36、48周时,恩替卡韦组患者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82.6%、97.8%、97.8%和97.8%)显著高于干扰素组(34.8%、43.5%、47.8%和5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5.8、24.7、21.9、19.2,P均= 0.00);治疗24、36、48周时干扰素组患者HBeAg转阴率(34.8%、39.1%和43.5%)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4.3%、10.9%和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9.1、5.9、5.4,P = 0.00、0.01、0.02);治疗24、36、48周时干扰素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26.1%、30.4%和30.4%)显著高于恩替卡韦组(4.3%、4.3%和8.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7.0、3.9,P = 0.02、0.00、0.04);各治疗时间点恩替卡韦组患者ALT复常率(87%、97.8%、100%和100%)显著高于干扰素组(34.8%、73.9%、73.9%和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9.7、7.2、10.1、14.9,P均= 0.00)。 结论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而干扰素治疗可获得更高的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可抑制HBV复制,阻止或延缓肝脏疾病的进展,从而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恩替卡韦(ETV)是新一代抗HBV核苷类似物,在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和人体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强大的抑制HBV复制作用,疗效优于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为进一步确定ETV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对150例核苷(酸)类似物初治的CHB患者分别给予ETV和LAM治疗,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HBsAg致敏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方法104例CHB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治疗,51例)和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53例),比较患者肝功能、HBV DNA、HBeA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HBeAg阴转率(35.3%)、HBeAg血清学转换率(31.4%)以及ALT复常率(8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6%、17.0%及71.7%),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其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66.7%)、HBeAg转阴率(35.3%)、HBeAg血清学转换率(31.4%)以及ALT复常率(84.3%)均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时(分别为35.3%、19.6%、11.8%及6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HBV-DCs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较单用恩替卡韦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HBsAg纳米乳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9月-2016年4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恩替卡韦治疗组,每组30例.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恩替卡韦治疗组单独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HBsAg纳米乳剂口服,比较两组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以及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的HBV DNA水平均较恩替卡韦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病毒转阴率与HBeAg抗原转阴率分别为(90.00%和26.67%)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治疗组(46.67%和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也明显低于恩替卡韦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有1例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恶化.结论:应用恩替卡韦联合HBsAg纳米乳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提高血清乙肝病毒转阴率和HBeAg转阴率,改善肝功能,较单用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更好;对其安全性还要加强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介入方法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HBVR-HCC)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85例确诊为HBVR-HCC、没有手术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其中44例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段性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41例单纯采用TACE治疗(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48周HBV-DNA水平、肝功能、AFP水平和Child-Pugh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存状况。 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观察组HBV-DNA水平逐渐降低,而对照组逐渐升高,两组差异在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谷丙转氨酶(ALT)与AFP水平、逐渐降低,但观察组在治疗24周后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Child-Pugh评分逐渐升高,但观察组在治疗24周后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C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1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TACE对HBV活动存在激发作用,抗病毒联合TACE治疗HBVR-HCC可有效控制HBV,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