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建立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78-4879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对有移位的39例髋臼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3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 a。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评价标准:优18例;良1l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0.5%。结论:对移位的髋臼骨折,正确分型,恰当手术入路,牢固内固定,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张会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845-2846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与护理经验。方法: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对有移位的39例髋臼骨折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36例获随访,平均随访2.5a,3例失去随访除外。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评价标准:优18例、良1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0.5%。结论:对移位的髋臼骨折正确分型,恰当手术入路,牢固内固定及通过一系列术前术后护理,发现问题,早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髋臼骨折31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1年1月-2006年3月对31例移位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1例平均随访24.6个月。按Matta的标准,优19,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9%。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尽早手术,满意的骨折复位,坚强钢板螺钉内固定,合理早期功能锻炼,移位髋臼骨折能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髋臼骨折的治疗(附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彦  韦绍仁 《广西医学》2002,24(6):789-791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9例髋臼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1-3年随访,非手术治疗23例,优13例,良3例,可2例,差5例。手术内固定治疗12例,优7例,良2例,可2例,差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优。结论:髋臼骨折应力求解剖复位,非手术治疗适合髋臼形态基本正常,未波及负重顶的低位骨折;凡骨折移位明显、骨折涉及负重区、关节内有碎骨块宜手术内固定治疗。对陈旧性髋臼骨折畸形愈合及严重损伤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通过对101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进行讨论。方法:螺钉固定34例,重建钢板固定67例。结果:术后随访68例,占67.3%,随访2~5年,优42例,良18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8,2%。结论:本文通过101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位型髋臼骨折手术临床疗效。方法:移位型髋臼骨折21例,按术前X线及CT检查结果选择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其中Kocher-langenbeck入路15例,髂腹股沟入路3例,髂骨股骨入路1例,前后联合人路2例。结果:通过4~18个月随访,根据Matta评分标准,解剖复位及满意复位20例(95.2%);根据美国矫形研究院髋关节功能评价方法,优13例,良5例,优良率为85.7%。结论:移位型髋臼骨折尽早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术前完整的检查和正确的分型诊断以及手术入路的理想选择是取得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比较分析1999年9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采用单纯牵引治疗,21例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单纯牵引治疗的37例中20例(54.1%)复位愈合良好,19例(51.4%)功能恢复良好;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1例中19例(90.5%)复位愈合良好,17例(81.0%)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髋臼骨折的分类、手术适应证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要领进行探讨。方法:2000年1月~2006年9月,对23例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新鲜骨折21例,陈旧性骨折2例;18例采用后方切口,3例前方切口,2例采用前后联合切口;17例单纯采用加压螺钉固定,6例采用钢板固定。术后均采用下肢皮牵引3周,术后开始肌肉与关节的主动活动,结合使用CPM机进行功能练习.2-3个月后进行负重活动。结果:本组23例随访1~6年。18例后方切口的患者中有3例发生关节周围骨化.但不影响关节活动。本组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23例采用内固定治疗的优15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6.9%。结论: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时间6个月,临床疗效:优17例,良7例,一般2例。骨折均Ⅰ期愈合,无股骨头坏死。骨折复位效果:优12例,良8例,可5例,差1例。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在移位髋臼骨折治疗中优势显著,疗效好、稳定性强,在临床中需积极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伤中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时机选择。方法:多发伤41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35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入路采用Lerournel推荐的方法,内固定采用髋臼钢板28例,加压螺钉7例。结果:41例多发伤合并休克16例(39.0%),均救治成功。41例44例髋臼骨折,平均随访时间2.5年。解剖复位25例,满意9例,优良率82.9%。结论:多发伤中髋臼骨折符合手术指征者应尽快切开复位内固定,Letournel分类对手术入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T为准确分类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1.
如同其他移位的关节内骨折一样,髋臼骨折后其功能的恢复取决于骨折是否能得到解剖复位。移位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结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者。因此手术治疗髋臼骨折越来越广泛地为临床所接受。1996年2月~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髋臼骨折55例,其中34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现就手术组34例患者的有关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逐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AO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O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髋臼骨折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对28例髋臼骨折采取AO技术进行治疗,其中单纯采用加压螺钉固定7例,采用钢板固定11例.两合用10例。结果:本组28例随访1年至4年1个月。疗效评定参照美国骨科学会(AAOS)提出的评价标准.本组28例中优20例,良5例,尚可3例,优良率占89.2%.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CT、扫描对髋臼骨折手术以及手术人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很有帮助,正确采用手术入路、复位准确及固定牢靠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杂移位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及具体情况,对18例复杂移位型髋臼骨折分别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行切开复位、螺丝钉或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18.6个月,优15例(83.3%),良1例(5.6%),可1例(5.6%),差1例(5.6%),优良率为88.9%。结论:充分的显露、完整的解剖复位和术后康复锻炼是复杂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89年5月-1999年,对17例髋臼骨折施行手术治疗,采用Letoutnel推荐的入路,用钢板或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解剖复位13例,满意复位3例,较差1例,16例获得随访,优良率81.3%。结论;处理髋臼骨折应象其他关节内骨折一样,凡骨折移位超过3mm,骨折累及负重区域,关节内有碎骨块者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治疗的46例有移位髋臼骨折按不同类型分别应用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按Matta评分:优31例,良7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2.6%.结论 手术治疗髓臼骨折行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疗效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6.
53例髋臼骨折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因素。方法总结2002年-2006年对53例髋臼骨折患者。均按Letournel和Iudet的髋臼骨折分类法进行分型,2例保守治疗51例手术治疗;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取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采用专用器械及骨盆重建钢板和螺丝钉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结果随访26例,失访2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0.5个月(4—60个月)。随访26例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2例,良15例,一般5例,差4例,优良率为65.4%。51例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27例,复位满意20例,复位不满意4例。无1例死亡、感染及不愈合。随访中股骨头坏死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结论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移位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适时手术解剖复位、术者的经验以及对合并损伤的积极治疗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7例髋臼骨折病例按骨折分类选用不同手术入路显露后,单独或合并使用加压螺钉、可吸收螺钉、重建钢板等内固定,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40例,平均3.5年(5月-8年),采用美国矫形外科医生学会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和MattaX线评定分级标准评定,优良率81.3%。结论: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是提高复位质量、获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龙仕贤 《攀枝花医药》2001,23(B09):18-20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修复术。方法:选盆外入路,显露髋臼后壁及顶部,如系前柱及髋臼骨折,则将股骨头脱位,从臼内将骨折复位行臼周张力带法固定.结果:治疗9例,解剖复位8例,复位稍差1例,随访4月—3年,9例均康复,仅1例残留髋关节轻度功能障碍,不影响劳动。结论:髋臼骨折张力带复位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手术简化,牢固固定,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移位髋臼骨折手术治疗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组36例中累及臼顶24例,累及臼窝12例,其中使用重建钢板28例,使用螺钉固定8例。结果:36例患者随访14~67个月,平均39.3个月,关节功能及X线表现:优22例,良7例,可4例,差3例。结论: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准确的复位及应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是手术治疗移位髋臼骨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中全  吴刚  张磊  马海 《西部医学》2008,20(6):1172-1173
目的探讨移位髋臼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移位髋白骨折合并同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分离患者,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对髋臼骨折应用重建钢板和(或)拉力螺钉内固定19例,骨盆后环损伤应用支架外固定10例,骶骨棒固定2例,骶髂螺钉固定1例,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3例,骶髂关节前方钢板联合支架固定1例。结果经过1~5年随访,19例患者中疗效达优者13例(68.4%),良1例(5.3%),可2例(10.5%),差3例(15.8%)。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髋臼软骨坏死2例,BrokerⅡ异位骨化1例,迟发性神经损伤3例。结论对移位髋臼骨折合并骨盆后环损伤的患者,在对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同期处理骨盆后环损伤,方可达到较满意治疗效果;其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及复位质量则是决定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