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子对接技术筛选抗HIV-1逆转录酶活性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子模拟和活性测试筛选非核苷类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逆转录酶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Tripos SYBYL软件Surflex-Dock分子对接模块,模拟SPECS数据库中22000个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活性口袋的结合,根据模拟结果分析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晶体结构的相互作用模式。对于打分较高与结合模式较优的化合物,采用体外抗HIV-1活性测试方法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虚拟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4-fluorophenyl)-3-[2-(1H-indol-3-yl) ethyl] thiourea对接构象与晶体结构中内嵌配体非常接近,它与HIV-1逆转录酶结合口袋重要残基Lys101形成氢键、与保守残基Trp229和芳香残基Tyr181分别形成π-π堆积作用。体外抗HIV-1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其抑制HIV-1I IB病毒感染的C8166淋巴细胞合胞体形成50%时的浓度即EC50值为5.45μg/mL。【结论】分子对接技术能缩小活性化合物筛选范围,并可用于预测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模式,本研究利用该技术筛选出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天然产物中对 HIV- 1逆转录酶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的来源和分类。重点介绍了几种 HIV - 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 NNRTIs)的性质、特点、抗 HIV- 1活性及其构效关系。从天然资源和传统中草药发现具有新结构、新作用机制的天然 NNRTIs是开发研制抗 HIV- 1药物的一条极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云南产的球蕊五味子SchisandrasphaerandraStapf.的茎经干燥粉碎后,用石油醚提取,减压蒸去溶媒后得收率约为2.5%的针状结晶。重结晶后得一白色针晶nigranoicacid,mp128℃~130℃,[α]D+61.5°(c,1.15,MeOH);高分辨质谱得出分子式为C30H46O4。经一系列1D-和2D-NMR并结合分子模拟试验确定其结构为3,4-断开-环艾屯-4(28),24(Z)-二烯-3,26-二酸〔3,4-secocycloarta-4(28),24-(Z)-diene-3,26-dioicacid]。本品对某些HIV逆转录酶和聚合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以对DNA聚酶p和依靠DNA的DNA聚合酶…  相似文献   

4.
16二芳基三嗪类 二芳基三嗪化合物(Diaryltriazine,DATA,31)是在提高ITU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时发现的第一个DATA类化合物。随后经过自由能量子计算分析之后得到HIV-1 RT抑制剂的结构模型Her—NH—Ph—Uf36I,其中HET代表杂环,U代表不饱和的疏水性基团。以32为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5.
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转录酶是设计抗艾滋病药物研究的选择性的靶点,逆转录酶抑制剂主要分为核苷类和非核苷类两大类,本文主要根据化学结构类型综述近年来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双苄异啉喹类生物碱(BBI)的汇编表,表中列出了以下资料:BBI生物碱的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熔点和比旋度;紫外、旋光色散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测定结构所用降解方法及其植物来源。植物表附有研究的部位及每一来源中分得的BBI生物碱。此外,本文概述了不同类型BBI生物碱在不同属植物中的分布、分离方法及结构测定所用降解技术。  相似文献   

7.
展鹏  刘新泳 《中国医疗前沿》2007,(15):1125-1131
目的 综述了核苷(酸)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性机制.方法 以近几年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依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 核苷(酸)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逆转录酶对底物的识别机制及对核苷(酸)类抑制剂的切除反应,并且核糖核酸酶氨活性对耐药性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探讨耐药性机制对于研发有效的抗HIV药物以及对艾滋病的高效抗逆转录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长于巴西东南部的沙氏番荔枝An-nona salzmanii D.C.常做为民间用药治疗肠虫病、痢疾、溃疡和一些炎症。本文将报道其树皮中所含有的四种苄基异喹啉生物碱:苄基四氢异喹啉-网状番荔枝碱(reticuline)及三种阿朴啡类生物碱,包括番荔枝碱(anon-ainc)劳瑞停(laurelliptine)和异波尔定(isoboldine)。在进行成分分离之前,需将干燥茎皮粉末的乙醇提取液过滤并减压浓缩,残留物经己烷和二氯甲烷洗后悬浮于Na_2CO_3水溶液中,进而以氯仿萃取,萃取层减压浓缩后通过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具抗幽门螺杆菌(HP)活性的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筛选试验,发现吴茱萸具抗HP活性,因而对其活性部分进一步提取分离并对其抗HP活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从日本厚朴Magnolia obovata Thunberg叶中分得5个具血小板凝集抑制活性的阿朴啡生物碱:N-乙酰番荔枝碱(1)、N-乙酰基木番荔枝碱(2)、N-甲酰番荔枝碱(3)、鹅掌楸碱(4)和毛叶含笑碱(5)。化合物2和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5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11.
吴茱萸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茱萸用70%乙醇浸泡,提取,得总生物碱溶液,用分光光度法,在290nm处,对总生物碱进行测定,其含量为0.5012%,平均回收率为98%。  相似文献   

12.
RP-HPLC法测定小果博落回中7种异喹啉类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小果博落回中7种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乙腈,(B)0.5%三乙胺缓冲液(磷酸调pH=2.5),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5 μL,柱温35 ℃,检测波长 284 nm。结果 7种生物碱均能达到良好的分离,原阿片碱、别隐品碱、血根碱、小檗碱、白屈菜红碱、二氢白屈菜红碱、二氢血根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1~22.0、0.424~84.7、0.433~86.6、0.380~75.9、0.498~99.6、0.523~104.5、0.508~101.5 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97.0%、98.9%、102.2%、98.6%、101.8%、102.9%。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为该类药材资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寻找具有抗血小板和血管扩张作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中,发现荷苞牡丹碱(dicentrine)和芒籽宁(atherosperminine)等具有此种活性。为此,对存在于台湾的番荔枝和樟树植物中的衡州乌药碱(dl-coclaurine,M)、N-去甲杏黄罂粟碱[1-(一)-N-norarmepavine,Ⅶ〕和木兰箭毒碱Ⅰ[d-(-)-magnocurarineⅠ,Ⅷ]等9种天然产物和稍加以结构改造的衍生物进行了抗血小板聚集(Pa)和血管舒张(Va)作用的测试。结果高氨酸芒籽宁(XV)和碘锚芒籽宁(XVI)的抗Pa活性最高,在100μg/mL浓度时即能抗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  相似文献   

14.
自从 Kupchan 等人在1966年报告双苄异喹啉(biscoclaurine)生物碱类如厚果唐松草次碱(Thalida-sine),厚果唐松草碱(Thalicarpine)和粉防己碱(Tetrandrine)具有抗癌活性以来,对这些生物碱的抗癌作用已作积极的研究。近来,Gralla 等人对粉防己碱(Tetrandrine)在小猎犬和恒河猴进行了临床前毒性实验。亦有报告称西法安生(Cepharant-hine)对应用抗癌剂期间免疫功能的恢复和预防白细胞减少症有效,这报告提示,该生物碱对肿瘤不仅有直接作用,而也可能参与宿主抗肿瘤和其他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泰国产栀子属植物G.thailandi-ca Tirveng叶和技中分离得到4个环阿屯烷类化合物(1~4)和4个黄酮类化合物(5~8),并初步研究了它们的抗HIV活性。将干燥、粉碎的该植物叶和枝用甲醇提取,提取物悬浮于水中,以氯仿和正丁醇分配。氯仿部位经硅胶柱层析,依次以丙酮-己烷和甲醇-丙酮进行梯度洗脱,根据TLC特征将洗脱液合并至8个部位A1~A8。从部位A5分得5-羟基-7,2′,3′,4′,5′,6′-六甲氧基黄酮(5)、5-羟基-7,2′,3′,4′,5′-五甲氧基  相似文献   

16.
虽然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药物治疗仍有其局限性(如引起毒素蓄积和病毒突变).基因治疗在理论上具有较好的抗HIV能力,可以通过持续干扰病毒复制,提供了阻止HIV进行性感染的希望.本篇综述主要探讨当前多种基因治疗策略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过去的十几年全球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艾滋病仍然是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抗HIV疫苗和特效治疗AIDS的药物,未来将可能仍是引起人群严重死亡的疾病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艾滋病的不同治疗途径,以及新近发现的一种整合素α4β7在HI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热带和亚热带美洲大陆的灌木茜草科白雪浆果Chiococca alba L.中分离得到的两个新的生物碱经IR、UV、硬NMR光谱证明结构分别为5,7-二甲氧基4-(4-甲氧基苯基)-2(1-氢)-喹啉酮(1)和8-羟基-5,7-二甲氧基-4(4-甲氧基苯基)-2-(1氢)-喹啉酮(2)。两化合物的喹啉环C-4位均有苯环取代。本文报道它们的合成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叶萩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对一叶萩的总生物碱部位进行分离,应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技术(NMR、MS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自一叶萩枝叶的总碱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叶下珠碱B(phyllanthidine B,4α-methoxy-phyllanthidine,Ⅰ)和一叶萩醇D(securi-nolD,14β-hydroxyviroallosecurinine,Ⅱ)。结论化合物和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