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探讨苦参促粒系造血机制及新的抗白血病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实验性环磷酰胺(Cy:0.08g/kg)低白细胞血症小鼠模型,观察苦参对粒系造血的影响和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苦参对Cy所致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下降具有对抗和促恢复作用(P<0.01),能增加骨髓有核细胞、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数(P<0.01)促进CFU-GM增殖并诱导其向粒系、巨噬系分化,且其促粒系造血作用与鲨肝醇一致。此外,苦参与明显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呈药物浓度-粒应关系。结论:苦参有望用于防治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及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石韦大枣合剂防治化疗和放疗所致骨髓粒系造血抑制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CTX(环磷酰胺)组,CTX加石韦大枣小剂量组、CTX加石韦大枣中剂量组、CTX加石韦大枣大剂量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石韦大枣合剂不同剂量连续灌胃,分别观察对实验小鼠白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影响。结果:CTX加石韦大枣合剂大剂量、中剂量组WBC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单纯CTX组(P<0.05);石韦大枣合剂组α值明显高于CTX组、正常动物组(P<0.05);石韦大枣合剂能显著对抗CTX所致的CFU-GM减少,并促进CFU-GM恢复;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315g/kg,相当于人体常规用量的157.5倍。结论:石韦大枣合剂能明显对抗CTX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并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Li M  Qiu M  Li X  Zhou Z  Han J  Zh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643-645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血清成分对骨髓细胞粒-单核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GM-CFU)生长的影响。方法:对11名正常人和11例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他巴唑、甲状腺素、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TSI)和GD患者血清对GM-CFU生长的影响。结果:TSI和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血清对正常人和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GM-CFU集落生长有抑制作用(P<0.01),他巴唑、甲状腺素和GD白细胞正常患者的血清对正常和GD白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GM-CFU集落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TSI和GD合并白细胞减少患者的血清能明显抑制GM-CFU的生长,这提示免疫因素在GD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BMEC-CM)对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体外生长的支持作用。方法:取妊娠第8.5天的卵黄囊,经消化后获得卵黄囊细胞,取卵黄囊非贴壁细胞加入含10%mBMEC-CM和10%FBS的DMEM中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做半固体培养。结果:mBMEC-CM在液体培养体系中能扩增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使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forming unit,CFU-GM)和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colony forming cell,HPP-CFC)的产率增加,经24h液体培养后的CFU-GM和HPP-CFC的数目分别为培养0h对照组的119.5%和130.8%(P<0.05);mBMEC-CM联合flt3配基(flt3 ligand,FL)和血小板生成率(,TPO)后,其扩增CFU-GM和HPP-CFC的能力明显增加,mBMEC-CM联合FL和TPO经24h液体培养后的CFU-GM和HPP-CFC的数目分别为培养0h对照组的132.0%和176.9%(P<0.01)。结论:mBMEC-CM对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的维持和扩增有促进作用,mBMEC-CM联合FL和TPO对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烷化溶血凝脂(ALP)作为骨髓净化药物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克隆形成实验测定HL60细胞生长;正常粒-单核系造血祖细胞(CFU-GM)集落产率的变化检测ALP对正常造血祖细胞的影响;RT-PCR检测bcl-2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ALP作用后,HL60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P<0.01);ALP对CFU-GM的影响不显著,20μg/ml预处理24h,CFU-GM集落产率才被抑制(P<0.01);ALP不影响bcl-2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ALP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对正常造血细胞无显著毒性,在白血病病人自体骨髓体外净化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丁钝螺旋藻多糖(SPP)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刺激活性,以期发现恢复放射损伤造血功能的新药。方法 用内外源性脾集落和体外琼脂培养法。观察放射损伤小鼠注射SPP后CFU-S、CFU-GM及骨髓有核细胞数的改变。结果 给药组小鼠CFU-S、CFU-GM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均有显著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 SPP对造血干/祖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苦参(SF)、胎肝低分子抑瘤物(LMW-NTS)联合用药对正常人骨髓粒-巨噬系造血祖细胞(CFU-GM)和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FU-GM集落培养、细胞液体培养、Wrigh-giemsa染色、^3H-TdR掺入实验、DNA片段凝胶电泳和RT-PCR等方法,观察SF和LMW-NTS联用对白血病的作用。结果:SF和LMW-NTS联用,明显提高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能力,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白血病细胞中原癌基因c-Myc的下调,抑制正常造血祖细胞CFU-GM的作用明显低于抑制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结论:联合用药抗白血病的效果,较单用苦参或胎肝低分子抑瘤物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半固体培养法证明,50~1000U/mlrhIL-2单用对人骨髓造血祖细胞的CFU-CM,CFU-E及BFU-E无直接刺激增生作用;当与GM-CSF联用时.100~400U/mlrhIL-2其CFU-GM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单用GM-CSF的对照组(P<0.05);当与EPO联用时,其CFU-E及BFU-E集落形成率也明显高于单用EPO对照组(P<0.05),而1000U/mlrhIL-2其3种集落形成数目呈下降趋势,可能有抑制作用。说明100~400U/mlrhIL-2可应用于协同GM-CSF及EPO体外扩增骨髓干/祖细胞以进行骨髓移植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在骨髓移植后早期能否加速造血重建。方法:用脾克隆形成单位(CFU-S)测定QXMSC1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计数每根股骨有核细胞数,用半固体琼脂克隆形成法测定粒单系祖细胞(CFU-GM),微量甲基纤维素法测定红系祖细胞(CFU-E及BFU-E)。结果:QXMSC1细胞可明显增加CFU-S克隆数。在骨髓移植后第10天,QXMSC1可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增加CFU-GM、CFUE克隆数。移植后第20天,这些作用更明显,且对BFU-E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与骨髓细胞共移植可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及环孢菌素A(CsA)对AA患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甲基纤维索法研究了18例AA患者骨髓粒一单系祖细胞(CFU-GM)集落形成及其骨髓细胞和血清对正常CFU-GM集落形成的影响,据此对AA按发病机制进行分组,同时加CsA与AA骨髓及正常骨髓共同培养。结果:干细胞缺陷组5例,微环境缺陷组4例,细胞抑制组7例,血清抑制组2例。AA骨髓CFU-GM集落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sA能显著增加AA集落,集族产率(P<0.05);8例AA骨髓CFU-GM集落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sA能显著增加AA集落,集族产率(P<0.05);8例AA骨髓对CsA敏感,其中细胞抑制组6例,干细胞缺陷组2例。结论:本研究可能为预测CsA治疗AA的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证实颌下腺是否合成影响造血的细胞因子,并探讨其对粒-单系和巨核系造血细胞增殖分化有何影响,为重新认识颌下腺的生理功能提供实验证据。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膜抗原及细胞周期,研究小鼠颌下腺组织培养上清液(SGCM)对小鼠粒-单系和巨核系造血发生的影响。结果 SGCM对粒-单系祖细胞(CFU-GM)集落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明显促进巨核系造血祖细胞(CFU-M eg)集落生成,而且雄性SGCM刺激活性高于雄性SGCM,IL-3与雌性SGCM有叠加作用,贫血雄性SGCM对CFUGM和CFU-Meg的刺激活性高于正常小鼠,SGCM能促进小鼠骨髓细胞进入增殖活跃期(S/G2)。结论 颌下腺能合成与粒-单系、巨核系造血相关的造血因子。提示颌下腺与造血调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α2α,bcr-abl反义寡核苷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体外净化效果。方法:采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分别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α2α,bcr-abl反义寡核苷酸不同的组合方案,进行体外净化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结果:联用IL-2,IFN-α2α(各800um/ml),bcl-abl AS-ODN(30ug/ml)方案,对白血病细胞克隆形成单位(L-CFU)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P<0.01),而相同条件下,GM-CFU及L-CFU的集落存活率 分别为26.91%和3.49%(P<0.01),结论:联用IL-2,IFN-α2α(各800g/ml),bcr-abl AS-ODN(30ug/ml)方案,选择性体外净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效果好,可用于临床净化CML骨髓。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的淋巴细胞对红系和粒-巨噬系祖细胞的影响,将PNH患者的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培养液(PHA-LCM)加入造血祖细胞培养基中,用于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培养。结果在含有PNH患者的PHA-LCM的培养条件下,PNH患者骨髓BFU-E和CFU-GM集落数明显低于含有正常人PHA-LCM的培养条件下的集落数;正常人骨髓BFU-E和CFU-GM集落数亦明显低于含有正常人的PHA-LCM培养条件下的集落数。结果表明PNH患者淋巴细胞对造血的支持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高原缺氧条件下急性放射损伤造血系统变化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条件下,急性放射损伤小鼠存活率和造血系统的变化特点。方法:小鼠模拟5000m高原缺氧3d后,接受6Gy一次性γ射线全身照射,照后继续在缺氧条件下饲养,观察其存活率。外周血指标,骨髓有核细胞数,血清TGF-β1和EPO的含量,CFU-GM和CFU-E集落形成能力的改变,实验动物血清对CFU-GM和CFU-E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模拟高原缺氧条件下可提高急性放射损伤小鼠的存活率,并在照射后第3天,表现为外周血红细胞和骨髓红系造血损伤较平原照射损伤为但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粒系造血损伤则有所加重。结论:模拟高原缺氧条件,可使小鼠红系造血功能对急性放射损伤的抗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5.
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粒系祖细胞生长调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对粒系祖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培养法和粒系祖细胞(CFU-GM)培养法。结果 伤后3-7d,有基质细胞贴壁的CFU-GM生长明显低于无贴壁组;伤后14d贴壁层形成后,放射损伤组的CFU-GM生长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放射损伤后3-7d,骨髓基质细胞可抑制正常CFU-GM生长,用薄层琼脂分隔基质细胞贴壁层与靶细胞,其抑制作用减弱。当无外源性集落刺激因子(CSF)时,基质细胞贴壁层对CFU-GM生长仍显示一定刺激作用,结论 辐射使骨髓基质细胞功能受到一定损伤,但在放射损伤造血修复与重建过程中,骨髓基质细胞仍起着“刺激”与“抑制”双重的动态平衡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成骨生长肽促进化疗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成骨生长肽(sOGP)对化疗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环磷酰胺(Cy)腹腔注射每日100mg/kg连续3d,造成小鼠的化疗损伤模型,造模前3天始给予不同剂量的sOGP(每日5~625nmol/kg)连续8d,采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2种给药途径,第9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骨髓粒系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形成、骨髓细胞分类和骨髓切片组织学等的变化。结果 sOGP能促进Cy损伤小鼠WBC、BMNC的恢复,各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且效果不及阳性对照药rhG-CSF;而CFU-G的形成则明显高于rhG-CSF;骨髓细胞分类计数显示sOGP对粒系、红系和巨核系都有促恢复的作用;组织学切片显示sOGP具有与rhG—CSF相似的促恢复作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2种给药途径没有引起结果的差异。结论 sOGP可明显促进Cy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其作用环节可能在造血的上游位置,提示sOGP作为血液系肿瘤治疗辅助用药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的淋巴细胞对红系和粒-巨噬系祖细胞的影响,将PNH患者的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培养液(PHA-LCM)加入造血祖细胞培养基中,用于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培养。结果在含有PNH患者的PHA-LCM的培养条件下,PNH患者骨髓BFJ-E和CFU-GM集落数明显低于含有正常人PHA-LCM的培养条件下的集落数  相似文献   

18.
脐血造血细胞体外集落培养最佳收获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脐血(CB)多系造血集落培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最佳收获时机。方法 将从新鲜CB标本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MNC)分别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培养基,该培养基分别含单用人骨髓基质细胞、单用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联合入骨髓基质细胞(HBMSC)支持培养体系。在0、6、10及14d各时间点分别取细胞进行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红乐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及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结果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第10d时各组CFU—MK、BFU—E及CFU—GM数均高于组内其它时间点(P〈0.05);在含HBMSC支持培养的组集落生成数优于其它组(P〈0.05)。结论 脐血MNC体外培养过程中,第10d可能是收获的最佳时机。FIBMSC能更好地维持造血干/祖细胞的活性,使其集落形成能数得到有效扩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贴壁层的形成,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情况,研究各阶段(CFU-F)对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和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生长及细胞因子对造血的支持作用,并测定骨髓有核细胞对基质细胞的粘附能力,方法:利用改进的液体培养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并传代,利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培养人骨髓细胞,观察CFU-GM,CFU-E集落数,: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传代培养4代并能扩增28倍,其中F3代对CFU-GM和CFUE的促进增殖作用最强,且对骨髓有核细胞的粘附能力最强,结论:人,骨髓基质细胞可体外传代扩增并支持造血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0.
孟海涛  钱文斌  楼基余  金洁 《浙江医学》2002,24(12):723-725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抗肿瘤的机制。方法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经胸腺肽α1刺激的8份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TNFα受体(sTNFαR)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集落培养检测15份骨髓损捐献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直接细胞计数法、MTT法检测胸腺肽α1对K562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结果 胸腺肽α1能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2 TNFα、sTNFαR和IL-12增多;胸腺肽α1浓度≥1μg/ml时CFU-GM、CFU-E集落数增多36.9%和70.3%(P<0.001);同时胸腺肽α1能直接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结论 胸腺肽α1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生,通过细胞因子途径和直接抑制作用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