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滇白珠Gaultheriayunnanensis(Franch.)Rehd.根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东莨菪素(Ⅰ),棕榈酸(Ⅱ),胡萝卜苷(Ⅲ),(+)-lyoniresinol(Ⅳ),(-)-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醇(Ⅴ),3,4,5-三甲氧基苯甲酸(Ⅵ)和乙酰丁香酸(Ⅶ)。化合物Ⅴ为一新天然产物,其它6个化合物为该属植物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紫株Callicarpa pedunculata R.Brown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理化方法及光谱(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紫株全草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个二萜类化合物:14α-羟基-7,15-异松烷二烯-18烷酸(14α-hydroxy-7,15-isopimaradien-18-oic acid,Ⅰ);16α,17-二羟基-3-氧-扁枝杉烷(16α,17-dihydroxy-3-oxo-phyllocladane,Ⅱ);8,11,13,15-四烯松香烷-18-烷酸(8,11,13,15-abietatraen-18-oic acid,Ⅲ);6α-羟基尼刀瑞尔醇(6α-hydroxy nidorellol,Ⅳ);2个黄酮类化合物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Ⅴ);3,5-二甲基莰非醇(3,5-dimethylkaempherol,Ⅵ);其余的分别为:熊果酸(ursolic acid,Ⅶ),肌醇(myoinositol, 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β-香树素(β-amyrin, 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Ⅰ-Ⅳ分别为4种不同类型的二萜。熊果酸的含量高达1%,本植物可作为其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3.
准葛尔鸢尾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准葛尔鸢尾(Iris sonata Schrenk)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硅胶柱反复层析分离及重结晶等方法从准格尔鸢尾叶中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8个化合物,其中3个黄酮类化合物:5-羟基-7-甲氧基黄酮(tectochrysin,Ⅰ),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wogonin,Ⅱ),蒙花苷(acacetin-7-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Ⅲ);2个黄酮醇类化合物:良姜素(izapinin,Ⅳ),异鼠李素-葡萄糖苷(isorhamnetin-7-O-β-D-glucoside,Ⅴ);1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5,2'-二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Ⅵ);4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6,2'-二甲氧基异黄酮(Ⅶ),4’,5,7-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tectorigenin,Ⅶ),鸢尾苷(tectoridin,Ⅸ),4’-羟基-5-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irisolone,Ⅹ);3个为peltogynoids型化合物:irisoid A(Ⅺ),irisoid B(Ⅻ),irisoid D(Ⅹ Ⅲ);另外5个化合物为三十一烷醇n-hentriacontanol(Ⅹ 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 Ⅴ),豆甾醇(stigmasterol,Ⅹ Ⅵ),nonadecanoic acid(ⅩⅦ)和谷甾醇(β-sitosterol,ⅩⅧ)。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Ⅲ.Ⅳ和Ⅴ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4.
范菊娣  龙庆德  杨军  罗喜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23-423,446,472
目的:研究三台红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正三十烷醇(Ⅰ),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Ⅱ),5,6,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Ⅲ)。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耳叶苔科植物灰瓣耳叶苔Frullania muscicola Steph.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SephadexLH-20柱层析,通过理化性质鉴定及光谱数据分化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到3个甾体化合物和4个黄酮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醇二十烷酸酯(I)、谷甾醇(Ⅱ)、洋芹素-7,4′-二甲醚(Ⅲ)、黄芩素-6,4′-二甲醚(Ⅳ)、6-羟基本犀草素-6,3′-二甲醚(Ⅴ)、黄芩素-6-甲醚(Ⅳ)和胡萝卜苷(Ⅶ )。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从约藤Uncariarhynchophylla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非生物碱化合物。经光谱鉴定,Ⅸ为新化合物:3β,19α-dihydroxyurs-5,12-dien-28-oicacid,命名为钩藤苷元D;Ⅹ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3β,6β,19α-trihydroxy-23-oxo-urs-12-en-oicacid(Ⅹ),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acid(Ⅺ);Ⅻ和分别为β-谷甾醇和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scopoletin)。  相似文献   

7.
贺兰山黄芪中的甾类和蒽醌类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贺兰山黄芪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及相关物理常数对照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六个甾类和四个蒽醌类化合物:豆甾烷-3,6-2酮(1),5α,8α-二氧-(22E,24R)-麦角甾-6,22-大黄素甲醚-3β-醇(2),豆甾烷-3β,6α-二醇(3),胡萝卜苷(4),β-谷甾醇(5),豆甾醇(6),大黄酚(7),大黄素(8),大黄素甲醚(9)和芦荟大黄素(10)。结论:化合物1-3,7-10为黄芪属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从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硬毛耳草Hedyotislindleyanu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经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为:山柰酚(kampferol,Ⅰ),尿黑酸(gentisicacid,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乌苏酸(ursolicacid,Ⅳ),5,5',6,7,8-五甲氧基-3',4'-二氧亚甲基黄酮(5,5',6,7,8-pentamethoxy-3',4'-methylenedioxy-flavone,Ⅴ),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Ⅵ),七叶内酯二甲醚(aesculetin6,7-dimethylether,Ⅶ),3',4',5,6,7-五甲氧基黄酮(3',4',5,6,7-pentamethoxy-flavone,Ⅷ),3',4',5',5,6,7-六甲氧基黄酮(3',4',5',5,6,7-hexamethoxy-flavone,Ⅸ),3',4',5',5,6,7,8-七甲氧基黄酮(3',4',5',5,6,7,8-heptamethoxy-flavone,Ⅹ),3',4',5,6,7,8-六甲氧基黄酮(3',4',5,6,7,8-hexamethoxy-flavone,Ⅺ),4'-羟基-3',5',5,6,7-五甲氧基黄酮(4'-hydroxy-3',5',5,6,7-pentamethoxy-flavone,Ⅻ),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从大戟科植物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茎叶中分得8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5,7-二甲氧基香豆素(5,7-dimethoxycoumarin,1),β-谷甾醇(Ⅱ),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已醇酯[1,2-benzenedicarboxylicacidbis(2-ethylhexyl)ester,Ⅲ),正十八烷酸(octadecylicacid,Ⅳ),丁香酸(syringicacid,Ⅴ),阿魏酸(ferulicacid,Ⅵ),胡萝卜甙(Ⅶ)和芦丁(Ⅷ)。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东北裂叶荆芥中的4种黄酮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裂叶荆芥花穗70%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得4种黄酮成分,经化学和光谱分析,分别确定为(Ⅰ)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黄酮(5,-dihydroxy 1-4’,6-dimethoxyflavone,I);(Ⅱ)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e, Ⅱ);(Ⅲ) 3’羟基-4’,6,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7-O-芸香糖甙(3’-hydroxyl-4’,6,8-trimethoxydi- hydroflavon-7-O-rutinose,Ⅲ);(Ⅳ)5-甲基-3’-羟基-4’,6-二甲氧基二氢黄酮-7-O-芸香糖甙(5-methyl-3′-hydroxyl-4′,6-dimethoxydihydroflavone-7-O-rutinose,Ⅳ)。  相似文献   

11.
包括E.sacleuxii在内的刺桐属植物传统用于治疗微生物感染和疟疾。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是其活性成分。作者以抗疟活性为导向,从E.sacleuxii中分得1新的异黄酮类成分——7-羟基-4’-甲氧基-3’-异戊烯基异黄酮(1)(俗称:5去氧-3’-异戊烯基鸡豆黄素A)及其他黄酮类,并测定了它们的体外抗疟活性。  相似文献   

12.
蛇床子素: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希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蛇床子素(osthole,Ost)又名甲氧基欧芹酚或欧芹酚甲醚,其化学名称为7-甲氧基-8-异戊烯基香豆素(7-methoxy-8-[3-methylpent-2-enyl]coumarin),结构式见图1,分子量:244.29,是最先从伞形科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柱层析,从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x L.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与己知化合物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别鉴定为豆甾醇(I),α-细辛醚(Ⅱ),大黄素甲醚(Ⅲ),大黄素-1,6-二甲醚(IV),大黄素(V),大黄酚(VI),xanthorin-5-nethylether(Ⅶ),牛蒡子苷(Ⅷ),3-羟基牛蒡子苷(IX),3-甲氧基牛蒡子-4“-o-β-D-木糖苷(X),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XI),山奈酚(Ⅻ),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XⅢ),异鼠李素(XⅣ),山奈素-3-O-β-D-葡萄糖苷(XV),5-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芸香糖苷(XVI)。结论 化合物X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兴安升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根茎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结构由MS和NMR进行鉴定。结果 从兴安升麻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阿魏酸(1),阿魏酸甲酯(2),3-甲氧基-4-乙氧基-苯丙酸(3),peucenin(4),升麻醇(5),升麻酮(6),25-O-甲基升麻醇(7),25-O-乙酰基升麻醇(8),25-脱氢升麻醇(9),升麻醇-3-O-β-D-木糖苷(10)。结论 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从灰苞蒿Artemisiaraxbughiana地上部分的混合溶剂(石油醚-乙醚-甲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1个生物碱和4个黄酮成分:N-苯基-2-萘胺,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喷杜素),5,7-二羟基-3,3′,4′-三甲氧基黄酮(quercetin3,3′,4′-三甲基酸),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异泽兰黄素),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jaceosidin)。  相似文献   

16.
研究桑科葎草(Humulus scandens)茎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桑科中药葎草(Humulus scandens)茎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应用理化数据和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杨芽黄素(1)、白杨素(2)、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3)、(2S)-5-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4)、欧前胡素(5)、珊瑚菜内酯(6)、4-羟基-3-(3’-甲基-2’-丁烯基)苯甲酸乙酯(7)、对羟基苯丙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醛(10)、anofinic acid(11)、5,6-去氢卡文内酯(12)、大黄素甲醚(13)、齐墩果-12-烯-3,11-二酮(14)、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1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鼓槌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鼓槌石斛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活性成分,开发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中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2,4,7-三羟基-9,10-二氢菲(Ⅰ),2,7-二羟基-3,4,6-三甲氧基菲(Ⅱ),5,4′-二羟基-3,3′-二甲氧基联苄(Ⅲ),3,4-二羟基苯甲酸(Ⅳ)。结论 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药艾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艾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7,3’-三羟基-3,6,4’-三甲氧基黄酮醇(矢车菊黄素);(2)5,3’-二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醇(紫花牡荆素);(3)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异泽兰黄素);(4)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棕矢车菊素);(5)东莨菪内酯;(6)对羟基苯甲醛。结论:化合物1~2和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北刘寄奴Siphonostegia chinensis的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Ⅰ)、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Ⅱ)、芹菜素(Ⅲ)、木犀草素(Ⅳ)、芹菜苷(Ⅴ)、木犀草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Ⅴ和Ⅵ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何首乌化学成分的研究对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块根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鉴定,得到17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确定其中16个分别为:大黄素(1)、大黄素甲醚(Ⅱ)、大黄素-1,6-二甲醚(Ⅲ)、大黄素-8-甲醚(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