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细胞毒性及致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广泛分布于6 000多种高等植物中,是一类肝毒性很强的天然产物。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在肝脏代谢成活性代谢物吡咯后产生肝毒性。利用体外细胞毒性研究方法评价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毒性,对于阐明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致毒机制,研究开发拮抗其毒性的药物及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细胞毒性及致毒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其它     
335.对肝有毒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植物来源在引起人的疾病方面,加深对具有肝毒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慢性和进行性的作用特点,包括致癌性,意味着它是类似于霉菌毒素的一类主要生物碱。人或动物长时间摄取即或低含量的植物(或食物),便可引起疾病.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植物是广泛而大量存在的。主要来源于紫草科(所有属)、菊科(千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经中药千里光中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染毒后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研究该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为中药毒性评价提供简单可靠的方法.方法 利用生物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对照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口服给药组的大鼠7d的尿液、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对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肝肾毒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口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引起大鼠尿中牛磺酸,氧化三甲胺以及二甲基甘氨酸含量的持续增高,说明对肝脏及肾脏造成了损伤,提示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存在肝肾毒性.结论 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可以诠释中药千里光的肝肾毒性,提示代谢组学方法可为传统中药毒性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大头橐吾中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从菊科植物大头橐吾Ligularia japonica(Thunb.)Less.中分离出多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方法 采用90%乙醇提取,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菊科植物大头橐吾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到4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分别为:platyphylline(I)、senecionine(Ⅱ)、neopetastitenine(Ⅲ)、clivorine(Ⅳ)。结论 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生物碱senecionine(Ⅱ)、neopetastitenine(Ⅲ)、Clivorine(Ⅳ)为肝脏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其中clivorine(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本文按直链成分,酚类衍生物,香豆素内酯类,吲哚衍生物,黄酮类,一萜及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苦味素,皂甙,甾醇类,木脂素类,有机胺类,吡咯类生物碱,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吡啶类生物碱,喹啉类生物碱,异喹啉类生物碱,吖啶酮类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胆甾烷类生物碱,大环生物碱,萜类生物碱及蛋白质等类别,综述了近年来抗癌中草药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可供研究抗癌药药理的科学工作者及肿瘤科医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程敏  汤俊  高秋芳  林鸽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507-2511
目的 考察川紫菀水提取物对大鼠的肝毒性,并探讨其肝毒性与水提取物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分析川紫菀水提取物中主要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并结合文献报道设定水提取物的给药剂量。将水提取物ig给予SD大鼠,通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肝组织中结合吡咯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及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考察水提取物的肝毒性。结果 川紫菀水提取物中主要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成分为clivorine(3.94 mg/g)。单次给予水提取物无论剂量高低,ALT和AST均未见明显改变,但肝组织GSH水平显著下降;多次给药时水提取物高剂量组ALT和AST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肝组织中均可检出结合吡咯,其量与给药剂量大小及次数呈正相关。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肝组织有明显病变。结论 川紫菀水提取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大剂量的毒性尤为明显。Clivorine是水提取物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可能是川紫菀肝毒性的主要毒效物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千里光属中匍枝千里光的生物碱进行研究。方法使用常压硅胶柱层析法对匍枝千里光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核磁共振(NMR)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匍枝千里光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新的生物碱(人工产物)N-氯甲基-9-当归酰矛蟹甲草裂碱氯化物(P-1)、N-氯甲基瓶草千里光碱氯化物(P-2)、N-氯甲基瓶草千里光新碱氯化物(P-3)和1个已知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9-当归酰阔叶千里光裂碱(P-4)。结论 4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匍枝千里光中经二氯甲烷处理后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Ⅰ)是从草药野百合(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分得的一种双稠吡咯啶类生物碱,含量0.3%左右,有抗肿瘤作用,局部外用治疗皮肤癌疗效可重复,但因对肝毒性大,不能全身用药,而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使用,如何使其成为理想的抗癌药,需要认识双稠吡咯啶类生物碱结构与疗效及毒性关系。对双稠吡咯啶类生物碱的结构与抗肿瘤及毒肝作用的关系有一些研究报导,但探讨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菊科植物大花千里光Senecioambraceus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5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它们是千里光碱(senecionine,Ⅰ)、全缘千里光碱(integerrimine,Ⅱ)、千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Ⅲ)、克氏千里光碱(senkirkine,Ⅳ)和倒千里光碱(retrorsine,v)。  相似文献   

10.
双稠吡咯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存在于紫草科、菊科、豆科和夹桃竹科的一些属中,这类生物碱的某些种类具抗肿瘤、致癌和/或毒肝作用。由于这类生物碱具广泛的生物活性,使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们的许多结构已用方便的光谱法和广泛的化学研究所阐明;有些结构已用  相似文献   

11.
正法制晚报讯"澳大利亚蜂蜜全球污染最严重。"近日一篇研究文章将不少人追捧的"天然佳品"推向风口浪尖。发表在国际期刊《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上的一篇研究对59份澳大利亚蜂蜜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41份样品中含有一种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的有毒物质。文章称,这种简称PA的物质如果被人体大量摄入,会  相似文献   

12.
野百合碱(Ⅰ)(又名农吉利甲素)是从野百合(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豆科)分离的一种双稠吡咯啶类生物碱,有抗癌作用。局部外用治疗皮肤癌、宫颈癌,疗效可重复,但因对肝的毒性问题尚未解决,故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使用。 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对肝的毒性作用,Culvenor等认为是由于双稠吡咯啶环1,2位有双键、伯羟基酯化的结构,亦即化合物中有抗肿瘤活性的烯丙酯部分,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野百合碱的代谢和毒理,制备其相应的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氮氧化和脱氢化反应将野百合碱分别转化为其氮氧化物和脱氢产物,其中后者在氯仿溶液中发生水解并释放出一个酸性化合物。结果:所得3个化合物经UV,IR,MS和NMR分析确证为dehvdromonocrotaline,monocrotaline N-oxide和monocrotalic acid。结论:Monocrotalic acid为首次从野百合碱的吡咯酯(dehydromonocrotaline)的自然降解中获得,但未同时得到其碱基部分dehydroretronecine,这证明了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吡咯酯具有很高的化学反应活性,故在代谢研究中往往不是直接的代谢产物;对所得3种化合物的氢谱和碳谱数据首次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4.
最近研究显示,多药耐药性癌细胞株对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敏感。作者研究了从催吐白前 Cynanchum vincetoxicum 和 T.tanakae 中分得的该类生物碱对野生型和多药耐药性癌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及其构效关系。干燥粉碎的催吐白前叶的二氯甲烷和二  相似文献   

15.
<正>苦参碱类药物主要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等一类独特的生物碱[喹里西啶生物碱,也称羽扇生物碱(tetracyclo-quinolizindine alkaloids)]。苦参碱首先在1958年被分离确认,此后几十年里,陆续从苦参中发现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槐胺碱等。这些生物碱均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目前临床上仅有肌注型苦参碱注射液及以氧化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苦参素注射液应用于慢性肝  相似文献   

16.
棘豆属植物生物碱类成分结构特征和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豆属植物内含有多种成分,其中的生物碱类成分既是毒性成分,又具有很好的生理活性。综述了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鉴定的生物碱类成分并首次对其中的喹诺里西啶类和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做了详细的结构特征分析和生理活性总结,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棘豆属植物所含的生物碱类成分。   相似文献   

17.
正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及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类独特的生物碱(喹里西啶生物碱)。现代研究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除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作用外,还具有抑菌[1]、抗癌转移[2]、肿瘤抑制[3]等作用。随着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应用范围的扩大,其相关制剂的应用也更为广泛,质量控制的相关研究报道也很多。本  相似文献   

18.
生物碱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含氮碱性有机物,具有抗肿瘤、抗癌、降糖等多种生理活性。目前具有减轻或延缓实验动物糖尿病肾病肾脏的病变过程作用的生物碱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吡啶衍生物类、吡咯啶衍生物类、莨菪烷衍生物类、异喹啉衍生物类、吡嗪衍生物类、有机胺类和萜类生物碱等。常见的生物碱有小檗碱、川芎嗪、山莨菪碱、甜菜碱、苦参碱、秋水仙碱等。生物碱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包括调节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炎症因子的浸润、以及下调或增加相关因子的表达等。  相似文献   

19.
千里光属是菊科里最大的一属,包含有一千种以上。它的吡咯里西定生物碱类是已知的具有强的抗肿瘤活性的成分,但由于这些千里光属生物碱对肝的毒性和导致遗传突变的性质使应用受到了限制。作者发现美国犹他州的千里光属植物S.fendleri Gray的乙醇提取物能抑制P388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长,并分离出有效成分。在开花期(六月)收集的S.fendleriGray的花、叶、茎和根相继用石油英、乙醇和水提取,其根的石油英、乙醇和水的提取物对P388体系均来显出任何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苦参碱类药物主要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等一类独特的生物碱[喹里西啶生物碱,也称羽扇生物碱(tetracyclo-quinolizindine alkaloids)]。苦参碱首先在1958年被分离确认,此后几十年里,陆续从苦参中发现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槐胺碱等。这些生物碱均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但目前临床上仅有肌注型苦参碱注射液及以氧化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苦参素注射液应用于慢性肝炎,同时也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不高、不良反应多等问题。因此,如何减少苦参碱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实现其缓控释及靶向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苦参碱类药物近几年来的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