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药毒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的祖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一些药物对人体有毒,将中药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3级,并认为中药毒性有广义之毒和狭义之毒之分。近代,人们对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中毒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中药肾毒性的认识。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品种、炮制、剂量、配伍及环境等因素。要防止中药的毒性作用,一方面需加强药政管理,另一方面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医务人员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同时要让患者掌握正确的煎煮及服药方法。  相似文献   

2.
使用毒性中药治病,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我国中药材品种繁多,各具有一定性能。其中对人体作用强烈或有害的中药分为大毒、小毒、峻烈性、燥性等。充分认识各种药物的有毒、无毒、大毒、小毒及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根据病情适当地选用毒性中药和确定用量,并通过适宜的方法减轻或消除其毒副作用,使临床应用安全有效。1$性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在常用毒性中药中,大多疗效高、毒性大,有效成分即毒性成分,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极易出现毒副反应。故须针对其性质,用相应之方法,把其对立作用统一到疗效方面上来。主要通过制毒在临…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治法之一是以毒攻毒法,是用有毒的药物来消除毒邪用以治疗毒邪所致疾病的治法。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用药时安全系数小,易引起中毒反应的药物。古代许多医家在治疗恶性肿瘤时多用以毒攻毒法,例如陈实功的蟾酥丸,王洪绪的小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年来有关中药中毒的文献报告,对中药中毒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有毒中药中毒,常用中药使用不当中毒,伪劣中药中毒和中西药不合理配伍致毒,是当前出现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吴嘉瑞  常章富  张冰 《美中医学》2009,6(8):45-47,53
中国传统医药学历来重视药物的毒性与用药安全,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毒性理论。中药学中的“毒”与现代药学中的“毒”有着不同的内涵。所谓狭义的“毒”,即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作用;所谓广义的“毒”有两种涵义,即药物的总称和药物的偏性。确定中药有毒无毒的依据可归纳为三点,即含不含有毒成分,整体是否有毒和使用剂量是否适当。中药的有毒与无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应辨证看待中药的毒性。  相似文献   

6.
毒药一词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毒 ,在古代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 ,即指药物的偏性。明·张景岳云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毒药 ,是以气味之有偏也。……是凡可辟邪安正者 ,均可称为毒药。”狭义之毒 ,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有害作用和不利影响 ,即如今通常所指之毒 ,也为许多本草书藉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注的“大毒”或“小毒”。兹就中药狭义之毒探讨如下。1 毒性的认识药与“毒”是对立统一的 ,毒药既有对人体不利的一面 ,也有治疗疾病的一面。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中药的有毒物质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有毒成分为非有效成分 ,如半夏…  相似文献   

7.
有毒中药是指药理作用强,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或致人死亡的中药。癌毒致病暴戾,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采用以毒攻毒之法,选用药性剧烈的毒剧中药,以达到攻坚蚀疮、破瘀散结之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有毒中药对肿瘤的治疗作用,主要是它能对癌细胞产生直接的细胞毒作用。1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成分分析表明,其毒性成分主要是生物碱类(如士的宁、马钱子碱、乌头碱等)、苷类(大戟苷、牵牛子苷、蟾酥毒素、商陆毒素等)、毒蛋白类(如植物性毒蛋白、毒性蛋白等)、酚或有机酸类(如斑蝥素、尿黑素…  相似文献   

8.
有毒中药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临床运用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体会在应用有毒中药时,采用减毒配伍,增效配伍,以及严格用量,久煎减毒,合理服药等方法,可以减低有毒中药的毒副作用,充分发挥治疗效果,做到正确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凡是具有强烈作用,可能引起某些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及具有毒理作用,可能导致中毒的药物,都属于有毒性的。一般所理解的中药毒性是广义的:泛指药性的一部分;古代本草及药典所标明的“大毒”、“有毒”、“小毒”就是指狭义的中药毒性。综上所述,可以分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中、西药物配伍应用的情况经常可见,但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特别是某些中药制剂的成分多样,难以完全掌握,若盲目配伍应用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降效、增毒、甚至危及生命。为安全合理用药,现将部分常用中药及其制剂的主要成分、作用等因素与其些西药相互作用简介如下,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近年来关于服用有毒中药中毒的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有关有毒方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方之所以高效而安全,其独到之处在于巧妙配伍、合理炮制、严格掌握剂量、适当选择剂型、明确用药宜忌等等,其科学性得到了现代临床研究及药理实验的印证。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由于时代的局限,仲景在用“毒”攻病方面难免出现的失误,提示人们应进一步深研仲景运用有毒方药的方法,以提高经方疗效,并能防止和减少中毒。  相似文献   

12.
目前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有毒药物主要分布在乌头类药物、藤类药和虫类药中,主要功能包括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祛风通痹等。攻毒之药作用类似于免疫抑制药物,对于异常活化的免疫细胞有杀伤作用。但在具体应用时,由于有毒药物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往往比较接近,故如何准确使用有毒药物,掌握最适剂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有毒中草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随着肿瘤、艾滋病人的不断增多,中草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毒的中草药在临床应用也不断增多.早在东汉时代,<本经>提出了"有毒、无毒"的区别.<内经>七篇大论中,亦有大毒、常毒、小毒等论述,东汉以后的本草著作对有毒药物都标出其毒性.由于有毒中药的毒性部位不同,毒性程度各异.有的有毒成分就是它治病的有效成分;有的毒性成分与有效成分并存;有毒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如使用恰当,能治疗诸多疑难重症,但治疗用药的安全度小,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如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长春花、喜树、斑蝥、蟾酥等即是.因此临床医师在实际应用时,应正确掌握有毒药物的剂量,尽量避免毒性反应,现将临床应用较多的有毒中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中药的不良反应,并对其缘由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整理。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本身毒性、过敏反应、中西药配伍不当及调剂不当等方面密切相关。结论:“是药三分毒”.合理安排用药,使药物在最有效范围内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宠华 《中原医刊》2004,31(16):46-47
合理用药是安全有效地使病人得以治疗康复的前提。中药成分复杂,中西伍用应密切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而中药注射剂不应轻易与其它药物伍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中药是有毒的,中药无毒、无副作用是不正确的。中药引起的中毒类型一般包括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八个方面。引起中药毒性反应的原因有:炮制不当、超量或长期应用导致蓄积中毒、药证不符等七个方面。但多数是由于使用、配伍不当引起的。在研究中药毒性过程中注重中药毒性与中药规范化使用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中药品规范化使用方面现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中药品质量不规范;二是用药不规范;三是用药量不合适。中药是有毒的,有毒的中药在正确使用情况下也会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关键是控制好用量和使用方法,做到用药规范。  相似文献   

17.
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我国中药中属于毒性中药的管理品种共28种,其中大部分生品和炮制品毒性大小相差悬殊。中药的炮制方法多种,但毒性中药的炮制主要目的是减毒。本文通过毒性中药配方中的“生用”和“炮制”的区别,对其中毒认定和中毒防止提供科学依据。1 常用毒性中药临床上用于治疗的毒性中药包括乌头属(川乌、草乌、附子等)、巴豆、马钱子、半夏、天南星等有毒中药。这些毒性中药的生品毒性剧烈,有些甚至不能内服,炮制品药性缓和、毒性大为降低,其常用量有数十倍之…  相似文献   

18.
中药的治疗效能与“有毒”反应,既是相对的,又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医药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化有毒为无毒,杜绝无毒转为有毒,将中药的“有毒”反应降到最低限度。用药时既要考虑药物本身、用药方法、人体状况等对药物性能的影响.又要认识到一切都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临床当随即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19.
论以毒攻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表明,毒烈中药是指那些攻邪之力迅猛,毒副作用显著,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它以迅猛刚烈、开通攻逐之性,治疗毒邪深痼之疑难危重病证每收奇效,其治病之理就在于“以毒攻毒”,即以药物之毒治病邪之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应用中药.方法:主要通过正确辨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用药物及制定给药剂量、针对病情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制定合理给药时间及疗程、合理配伍组方、注意用药及服药禁忌等几方面解决中药的合理应用问题.结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药使中药配伍更加安全、合理、有效.结论:从整体观、辨证论治、因时因地用药以及药物配伍禁忌等几个方面结合解决了中药的合理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