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芯片等高通量的研究手段已在肿瘤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胃癌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住手术切除标本,对胃镜下取得的疑似胃癌组织的基因表达比较研究则较少报道。目的:比较胃镜下取得的病理诊断为胃癌和非癌样品的基因表达谱特征,为识别胃癌早期诊断的指标和疾病的分子分型奠定基础。方法:内镜下取47例胃癌疑似病变组织和对应非病变组织,经病理学诊断为胃癌28例,非癌病变19例。提取RNA,采用含14592个点的人cDNA芯片,经RNA放大技术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检测,检测结果采用GeneSpring软件分析,数据标准化用局部加权回归分析(LOWESS)处理,胃癌和非癌两组样品的组内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分析应用差异显著性分析(SAM)方法。结果:以30%样品巾的表达调节水平大于1.5倍作为差异基因筛选标准,胃癌组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33个,卜调的有143个。非胃癌样品中有51个基因表达上调,22个表达下调,其中分别有18个上调基因和13个下调丛因与胃癌组相同。组间差异分析筛选出40个基因,其表达调节可以由之进行胃癌和非癌组样品的区分。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识别胃癌和非癌样品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可用于肿瘤发病机制和分子分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涉及环境、表观遗传学和多种遗传基因的异常,基因芯片技术在分析基因表达谱和甲基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此文对基因芯片技术在胃黏膜病变研究中的应用做一介绍,并探讨和其他技术相结合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检测胃癌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结合流行病学发病因素调查和临床病理等资料,分析胃癌异常基因表达与发病易感因素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3例胃癌患者病变及配对非病变胃黏膜组织,用含有13 824个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的SBC-Human 2.3基因芯片进行基因表达谱检测;调查胃癌相关流行病学易感因素,结合内镜检查和外科手术病理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基因53个,其中有12个目前功能不明的基因/EST序列.部分基因异常表达与少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生活压力过大等易感因素相关(P<0.05),且与Borrmann分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淋巴结转移数目多(≥7个)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 胃癌基因表达既有一定相似性,又有异质性,其表达与易感因素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特点相关.分析胃癌基因表达谱有助于追踪癌前状态的转归、发展,了解胃癌的发病与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细小病毒H-1诱导胃癌细胞HGC27相关基因表达改变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收集H-1病毒感染前与感染48h后胃癌细胞HGC27,分离并纯化细胞mRNA,运用基因芯片技术,通过荧光染料标记、芯片杂交、洗涤、扫描及数据分析等步骤,得到H-1病毒感染前后胃癌细胞HGC27中表达改变的相关基因谱。对基因芯片结果中部分表达有改变的基因进行RT-PCR、Northern blot的分析鉴定。结果 胃癌细胞HGC27感染H-1病毒48h后的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在被检测的8000条目的基因中,920条基因的表达明显改变,β-raf、creb、p38-γ、rad21、sarp1等部分表达有改变基因的RT-PCR和North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与表达谱芯片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是大规模平行监测多基因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地用于细小病毒H-1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因表达谱技术是进行全基因组功能研究的一种新技术新方法,也是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研究技术手段.基因表达谱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就针对其基因功能、发病机制、基因网络调控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基础性研究,同时也已转化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分子分型、靶向治疗等方面的探讨.但要对这一转化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利用,对现有基因表达数据库进行有效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应逐步实现数据共享,加强基因表达谱技术质量控制,才能使基因表达谱技术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健康、稳定和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近年发现的抑癌基因之一,有研究表明胃癌中存在较高频率的FHIT基因转录异常和(或)FHIT基因表达降低或缺失,提示FHIT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人类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FHIT基因转染到有FHIT基因表达缺失的MGC-803胃癌细胞株,观察FHIT表达对肿瘤细胞生长和化学治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在肿瘤(如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当今研究的热点,有必要全面筛查胃癌相关凋亡基因。目的:研究胃癌发病过程中凋亡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利用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DNA芯片研究胃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相关基因的改变。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组织芯片技术验证IGFBP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458个凋亡相关基因中,有17个基因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出现2倍以上的明显改变;4个基因表达增强,13个基因表达下调。荧光定量PCR和组织芯片验证结果与cDNA芯片相符。结论:发生改变的17个凋亡相关基因可能与胃腺癌的发病机制有关,并涉及整个凋亡途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胃癌HOXB6基因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HOXB6基因是否存在异常甲基化,并探讨其与基因表达及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联合重硫酸盐限制性分析法(COBRA法)对7种胃癌细胞系和73例胃癌中层得的胃镜下活检组织进行HOXB6基因的甲基化定量检测,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基因的表达及脱甲基化处理后基因的再表达,结果 7种胃癌细胞系中有4种异常甲基化,异常甲基化的细胞系基因表达减少或消失,并且脱甲基化处理后基因可以重新表达,73例胃癌患者的癌部位和非癌部位的活检组织中,20例癌组织甲基化阳性(27.40%),而非癌组织中无1例阳性。结论 胃癌中HOXB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与基因表达抑制密切相关。并且脱甲基化后基因可以再表达;胃癌组织中HOXB6基因异常甲基化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胃癌目前缺乏经济实用的早期诊断指标。随着代谢组学的兴起,肿瘤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逐渐增多。代谢谱,尤其是氨基酸代谢谱在鉴别良恶性疾病中的作用成为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虽然血液、组织和尿液氨基酸代谢谱在胃癌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各项研究报道的结果不尽相同。而且有关胃液氨基酸代谢谱的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就全谱氨基酸代谢组学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RNA干扰(RNAi)又称转录后基因沉默,是一种特异而有效的阻断靶基因表达的新技术。目前广泛地应用于生物体基因功能研究和多种肿瘤研究。在胃癌方面,针对胃癌化疗多药耐药、胃癌相关基因功能及胃癌基因治疗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类中药胃肠安复方对人胃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探讨基因表达谱芯片在中药复方对胃癌细胞多基因表达影响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造模1周后选瘤块直径1.5 mm以上者共16只,随机分为胃肠安复方组及0.85%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每组8只.造模后41 d处死动物.通过RT-PCR反转录、同位素标记、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方法研究胃肠安复方组与对照组人胃癌移植瘤细胞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胃肠安复方组瘤重低于对照组[(0.99±0.49)g:(1.93±0.52) g,P<0.05],胃肠安复方组抑瘤率为48.64%.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比较分析示,胃肠安复方组与对照组样品间共有45个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24个,下调表达21个,35个已克隆基因,10个表达序列标签.结论:健脾中药胃肠安复方抑制人胃癌细胞裸小鼠移植瘤生长,并可能对肿瘤细胞多基因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改变,以寻找肝细胞癌相关基因。方法:抽提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mRNA来制备探针,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情况。结果:在10000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102条差异表达基因,表达上调的有42条,表达下调的有60条。未知基因12条。结论:基于DNA微阵矩技术的肿瘤基因表达谱分析能够高通量筛选与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镜活检标本与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联合基因产物表达检测对胃癌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胃癌胃镜活检标本及手术切除胃癌组织p53、c-erbB-2、p21、nm23等基因产物表达并对胃镜活检标本与手术切除胃癌组织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p53蛋白表达阳性率38.0%~46.2%,c-erbB-2为36.5%-59.2%,p21为39.4%~69.2%,nm23为34.6%-71.8%,在非胃癌组织(胃、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炎)未见c-erbB-2、p21、nm23等基因表达。c-erbB-2、p21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21、nm23基因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转移程度有关。p53、c-erbB-2、p21、nm23四种肿瘤蛋白在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切除标本四种基因产物表达检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2%、85.5%、96.9和94.2%。结论 对胃癌组织尤其胃癌胃镜活检标本p53、c-erbB-2、p21、nm23基因表达检测在胃部良恶性肿瘤鉴别、非手术临床分期的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肿瘤中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蛋白质组学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预后检测、复发后预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蛋白质组学技术进展及在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是人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目前常规的诊断技术难以早期发现。同所有肿瘤一样,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表达异常的结果。基因诊断是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可快速检测胰腺癌细胞全部基因表达情况,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展现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6.
陈甲信 《内科》2007,2(5):821-824
放疗是肿瘤局部治疗重要手段之一,肿瘤细胞具有放射敏感异质性,同种类肿瘤患者放疗反应不尽相同。基因表达谱能从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反映细胞或组织特异性表型。绘制出每种肿瘤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等过程中各特定阶段基因表达图谱,寻找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是肿瘤基因组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基因表达谱不但可以用来构建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基因表达谱,对肿瘤进行分子分型,还可以用来研究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机理或放射增敏剂的作用机理。已初步构建部分常见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食道癌等放射敏感与抗拒细胞株及其放射前后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点的基因表达谱;发现不少新的与放射敏感性相关的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方法,一些肿瘤已初步筛选出能代表放射敏感性的标志基因组合,主要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损伤修复等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不但可以作为诊断靶来判断病人的放射敏感性,还可以作为药靶,设计新的放射增敏剂,从而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细小病毒H-1诱导胃癌细胞死亡分子机制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炯  冉志华  冯缨  邹健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3,8(3):132-138
背景:自主性细小病毒H—1在活体组织中具有肿瘤抑制活性,并且在细胞培养中能特异地干扰转化细胞或肿瘤细胞的生存,但其诱导转化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细小病毒H—1诱导人胃癌细胞株HGC—27死亡时HGC—27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而为阐明细小病毒H—1的抗肿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四唑蓝(MTT)比色法分析HGC—27细胞在感染细小病毒H—1后不同时间点的存活率;分别收集纯化细小病毒H—1感染前和感染48h后HGC—27细胞的mR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HGC—27细胞感染细小病毒H—1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HGC—27细胞从感染细小病毒H—1后的第3天开始,细胞存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感染细小病毒H—148h后,基因表达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达改变基因约占被检测基因的11.5%(920/8000),363对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557对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其中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相关的部分基因表达改变与细小病毒H—1诱导的细胞死亡通路相关;而与DNA合成和修复、代谢以及蛋白质合成相关的部分基因表达改变可能与细胞对外界刺激的防御反应相关。结论:细小病毒H—1诱导人胃癌HGC—27细胞死亡的过程是以一种细胞依赖的方式进行的,并涉及细胞中多个促进死亡的信号传导通路。细小病毒H—1诱导胃癌细胞死亡以及胃癌细胞自身防御反应中所展示的基因表达差异谱,为研究细小病毒H—1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初步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前研究表明,Hippo—YAP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生长、凋亡及组织器官大小方面起重要作用。YAP是Hippo—YAP信号通路下游的效应子,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引起胃癌增殖、侵袭转移及凋亡逃逸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并对胃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此文就Hippo—YAP信号通路构成、作用机制及其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Hippo-YAP信号通路与胃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靖  朱金水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4):207-208,215
目前研究表明,Hippo-YAP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生长、凋亡及组织器官大小方面起重要作用.YAP是Hippo-YAP信号通路下游的效应子,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引起胃癌增殖、侵袭转移及凋亡逃逸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并对胃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此文就Hippo-YAP信号通路构成、...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发展是由多因素引起,多基因参与并经历了多阶段的演变过程。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胃癌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早期胃癌的长期生存率得以提高,但临床上大多数病人在诊断明确时已进入进展期,预后仍然很差。癌症的发展大部分是由于淋巴结转移所致,并且大多数进展期胃癌病人死于淋巴结转移所致并发症,而不是原发肿瘤本身。近年来的分子病理学整体研究揭示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引起肿瘤发生的各阶段分子病因已经明确,这些病因包括细胞粘附分子,各种生长因子,基质降解酶,存活因子等,这些因子绝大部分可以作为胃癌的预后因子。分析基因表达模式及基因多态性是目前确定预后指标的新的方法本文复习近期文献,就影响胃癌预后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作一综合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