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小儿外感发热,是基层临床中极为常见的病症。由于小儿肌肤薄嫩、卫外不固、寒热自动调节功能差,外感邪气极易乘虚而入;加之小儿素体为稚阴稚阳之体,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易随体质而化热;小儿心神怯弱,神志发育未臻完善,不耐高热,热甚则极易产生惊厥。临床运用中药透皮技术治疗此类病症,多能达到理想效果。临床资料: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1例,其中男孩35例,女孩26例:年龄最小的6个月,年龄最大者16  相似文献   

2.
正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的外感疾病。临床中又以风热型外感发热最为多见,以发热、头痛、咳嗽、流黄涕、咽喉红肿疼痛等为主要症状[1]。又因小儿具有"肝常有余""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体温若不及时控制,极易出现惊厥抽搐、昏迷等,甚至危及生命[2]。临床中使用西药退热效果迅速,但极易反复,频繁使用易损伤肝、肾。笔者采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小儿外感高热是门诊儿科急诊中一种常见的症状。常引起家属的惊慌失措,导致患儿惊厥,甚者可致猝死。因此,应及时迅速地进行处理。以往均采用西药治疗,但某些病例用西药退热效果不理想。体温易复升。为此,笔者用石膏为主的中药方剂治愈小儿外感高热40例,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4.
医学咨询     
高热小儿易出现惊厥,该怎样防治寒冬腊月,北风呼啸,气候寒冷,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稀疏,卫外功能薄弱,寒暖不知自调,所以此时极易伤风感冒,发热,喷嚏、流涕、咳嗽。有些小儿一旦体温升至39℃以上,立即神志不清,双眼上视,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口吐涎沫、四肢抽搐,使家长惊恐万分,不知所措。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小儿惊厥”,或“高热抽搐”,中  相似文献   

5.
小儿高热,系儿科常见急证之一,外感高热尤为多见,如不及时治疗,极易产生变证,甚则危及生命。应尽早找出发热病因,并针对小儿发热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热退邪祛,将疾病截除于高热初期阶段。一、掌握临床特点小儿外感高热,主要由感受四时六淫之邪所至。临床须根据儿科临床特点辨证施治,方能药中肯綮,提高疗效。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卫外机能不足,“稚阳体,邪易干”(《医  相似文献   

6.
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临床证状之一,由于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外感六淫、内伤乳食,均可致热。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故感受六淫之邪,疫疠之气后,极易化热、化燥。燥热极易伤阴,故小儿在外感热:病中除辛凉解表外,一定要加用养阴之品,高热才能消退。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均经西医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经西医抗炎对症治疗,体温无下降趋势,病程3~12天的患儿,年龄6月~14岁,男54例,  相似文献   

7.
小儿外感热病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小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疾病的发病规律,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小儿患病容易,传变迅速。临床上一旦小儿发生外感热病,就极易出现高热惊风等重症。笔者认为小儿外感高热疾病的这一特点与温疫致病的特点类似,因此,治疗的法则也当与温疫派强调的攻击性的驱邪方法类同。  相似文献   

8.
赵有莲 《光明中医》2012,27(3):580-581
高热是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及饮食不洁等所致,以体温在39℃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表或在里,小儿高热是小儿多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病人面色潮红、皮肤烫手、呼吸和脉搏增快.如发热过高超过41℃称为过高热,极易引起惊厥,持续时间过长会影响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功能障碍,所以高热时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及时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外感高热是小儿常见病,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高热惊厥。笔者自1996年8月~1999年7月以来,运用双黄连粉针剂及放血疗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86例,并与用抗菌素治疗的43例作对比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86例中,男...  相似文献   

10.
谈谈小儿夜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夜惊 ,指小儿睡中惊惕或寐中惊掣呼叫 ,属于小儿惊风症状之一 ,既可在急惊风出现 ,亦可见于慢惊风。由于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为稚阴稚阳之体 ,乳幼儿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控制力薄弱 ,熟睡时易惊跳。小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细胞浆、细胞膜分化差 ,神经髓鞘形成未完全 ,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之间正常关系尚未建立 ,神经兴奋易于泛化 ,乳幼儿高热时易惊厥。由于夜间阳气闭藏于内 ,邪气较励 ,惊厥往往常在夜间发生。究其原因 ,多由外感所致。由于小儿肌肤疏薄 ,抗病力弱 ,且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 ,兼之心神怯弱 ,不耐高热 ,热盛则生惊。…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外感高热为儿科常见急诊之一,由于小儿脏腑娇嫩,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既不堪时邪之稽留,又难耐高热之燔灼,故每易因高热炽盛,伤津耗液,而引动肝风,导致发痉抽搐,或热深厥深,病情危险而危及性命。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三解汤加减治疗本证100例,其中1~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者78例,2~3天内者17例,3天以上者5例。方剂组成:羌活、石膏、柴胡、薄荷、黄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外感发热为儿科常见病,多由外感风邪所致,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咳嗽为主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由于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为“稚阴稚阳之体”,感邪后“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等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在治疗上也有其特点。现将笔者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体会介绍如下。1温凉并用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易为六淫所侵。又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感邪后往往寒热互见,或寒从…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外感高热,常可导致惊厥、虚脱等危候。因此,要求临床辨证准确,治疗无误。现将本人点滴治验介绍如下。一、重脾胃,消食积,四逆加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调节能力较差,如果饮食不节,或者过食生冷、油腻,则使脾胃运化失常,抗邪能力下降,易感外邪。此时,临床除有外感表证,常伴脾胃症状。辨证要点在于:舌苔白腻,腹部热甚于背部,高热、哭闹以夜间为甚。由于食积内滞,病邪外袭,积滞不消则高热难退,可解表和中,清热化滞。本人受蒲老医案启示,常以四逆散加味化裁,赤芍易白芍,  相似文献   

14.
肖挹 《四川中医》1998,16(4):37-37
高热、惊风是小儿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具有发病急、来势猛、易于转归的特点,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出现。笔者在临床之余结合已故名老中医——我的老师熊梦周的经验,对小儿外感发热、惊风的临证问题谈点体会。由于小儿“稚阴稚阳”,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受六淫邪气,皆从热化而出发热,热极生风,而致惊厥。《幼科全书》云:“凡小儿有病皆热。”《古今医鉴》也云:“夫小儿有热,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发搐,搐盛则牙关紧急而此俊生焉。”互.高热老师运用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  相似文献   

15.
小儿高热惊厥48例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辉娥 《河北中医》2010,32(2):291-291
小儿高热惊厥多见于4岁以下的小儿,因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善,一旦体温超过40℃,便会出现两眼上翻或斜视、凝视、四肢强直并阵阵抽动,面部肌肉也会不时抽动,伴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等。2006—04-2009—04,笔者护理小儿高热惊厥患儿48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小儿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急症,高热会导致患儿机体调节功能紊乱,严重者出现惊厥和昏迷等,及时、有效的降温是防止器官损害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降温方法为口服退热药,虽能快速的达到降温疗效,但退热后体温波动大,易复升;且多数患儿在服药过程中不配合,给药较困难。再者,小儿各脏器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本院自2015年对外感发热的患儿退热治疗时采用中药温浴熏洗方外洗辅助降温,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  相似文献   

17.
李文静  宋华  裴俊清  王兴 《河北中医》2011,33(4):573-574
高热惊厥多见于4岁以下的小儿,因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善,体温超过40℃,便会出现两眼上翻或斜视、凝视、四肢强直并阵阵抽动,面部肌肉不时抽动,伴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等[1]。2009-06—2010-05,我们采用针刺配合地西泮灌肠治疗小儿高热惊厥28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针刺辨证疗法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方法 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外感惊风和湿热惊风进行中医针刺辨证治疗。结果观察组惊厥持续时间和神志恢复时间、住院期间和随访1年惊厥复发率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前体温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30 min,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15 min和60 min时体温,差别不大(均P0.05)。结论西医常规结合中医针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可加快高热、惊厥症状的消失,降低复发率,且避免了内服用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宣桂琪系"杭州宣氏儿科"第三代传人,浙江省名中医,现将其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1病机辨析宣氏认为小儿高热惊厥属于"急惊风"范畴。外感六淫之邪是本病的首要原因,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外邪侵袭皮毛,或从口鼻而入,郁而化热;小儿神气怯弱,筋脉未盛,热郁不解,而发为惊厥。阴虚火旺体质是高热惊厥发作的内在因素,而痰食是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内有有形之痰食与外来无形之邪热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我院儿科自1995~1996—12,应用自拟“柴葛退热净”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百余例,退热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外感高热急症治疗规范》,凡属急性发热、恶寒,咽喉及乳蛾肿痛、头痛、身痛、咳嗽、口渴欲饮,脉浮数等表热症,体温在38.5℃以上者为治疗对象。选择典型病例100例,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者14岁。100例患儿中体温38℃~40℃者46例,40℃以上者16例。以上患儿中有7例并发高热惊厥,其中邪在卫分3例,卫气热炽型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