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三)望颈1.歪脖颈:脖颈和头部歪向一侧,是胸锁乳突肌(即颈部耳下至锁骨上缘的一条肌肉)挛缩的缘故。如左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脖颈和头歪斜向左侧,面部及下颌却转向右侧。2.颈项强直:颈部发硬,不能后仰,抬头试验(将头抬起时,能引起两下肢屈曲)阳性。此症可见于脑膜炎或乙脑等患  相似文献   

2.
曹翔  魏峰  陈瑞 《中国医药导报》2009,6(8):113-113
将我院2例急性膈肌破裂漏诊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45岁.10余天前,患者左胸部被车撞伤,当时诊断为:左侧血气胸,肋骨骨折,脾被膜下血肿,行左侧闭式引流术.伤后10余天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7.9~38℃,胸引每日100~150ml,为血性.左上腹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胸片示:左膈肌抬高,左肋膈角变钝.肺CT:左肺下叶局限性不张.腹部B超:脾被膜F血肿.血WBC:13×1 09/L.手术指征:胸腔内活动性出血,睥挫伤合并感染.全麻下行经胸脾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膈肌破裂,破口约3.5 cm×2.0 cm,位于膈肌后部,破裂口与脾被膜粘连,切除脾,以人工材料修补膈肌裂口,术后患者体温正常,3 d后拨胸引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胸锁乳突肌肌电图的特征.方法 收集 2004年1月1日~2012年3月10日期间佛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0例MND患者,回顾性分析胸锁乳突肌肌电图的特征.结果 本组患者的胸锁乳突肌电生理检查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其中左侧及右侧胸锁乳突肌运动单位总异常率分别为88.6%及85.0%;异常自发电位仅见于22例.最大用力收缩时,左侧及右侧胸锁乳突肌波型异常率分别为81.4%及82.9%.3年及以上病程的患者,其胸锁乳突肌异常自发电位明显增多(P<0.05).而病程在1年以上者,巨大电位及单纯相发生率较1年内明显增多(P<0.05).结论 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可以为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胸锁乳突肌逐渐出现失神经支配现象.  相似文献   

4.
腮腺错构瘤比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19岁,因左颈部肿物10年余而入院。病人5岁时曾患“腮腺炎”,经治疗症状消失。但以后常感左侧耳下部疼痛,多在发热时明显。至9岁时发现左颈部有一肿物,无自觉痛及压痛,质软。仅在感冒、头痛时有轻度痛感,未作何治疗。入伍后该部疼痛加重,尤以头向下时为甚。检查: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内缘中上方可扪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胸锁乳突肌乳突部扳机点疼痛分布特征及其性别因素。方法 采用定量按压法,按其乳突附着部的前、中、后三部分,对不同年龄段男女健康受试者胸锁乳突肌乳突部的扳机点进行检查,采取VAS疼痛量化评分评定疼痛程度。结果 (1)老年男性组VAS疼痛评分为5.226±0.331,老年女性组VAS疼痛评分为5.531±0.379;组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青年男性组VAS疼痛评分为2.940±0.331,青年女性组VAS疼痛评分为3.982±0.405;组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胸锁乳突肌在乳突前与乳突中、乳突中与乳突后的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突前与乳突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胸锁乳突肌乳突部扳机压痛在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胸锁乳突肌乳突部扳机点疼痛以乳突前和乳突后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35岁 ,工人 ,曾因肺结核于 1 997年 6月 2日至 8月 2日在我院传染科治疗 ,好转后出院 ,出院后一直规律用药。 1 998年3月 1 5日因颈部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一包块 ,伴有轻度乏力 ,纳差 ,咳嗽 ,再入我院住院治疗。既往无肿瘤、甲亢病史。体检 :T36 .5℃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 ,颈部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一核桃大小淋巴结 ,表面皮肤呈紫褐色 ,质硬 ,轻度压痛 ,表面光滑 ,不活动 ,压之有稀薄淡黄色脓汁分泌 ,胸廓对称无畸形 ,右上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 ,心界不大 ,心率 82次 /min ,律齐 ,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均未触及。四肢…  相似文献   

7.
患者1,女,13岁,以“发现左颈肿物6个月,增大伴疼痛半个月”为主诉于2008年5月26日收入院。6个月前发现左颈部肿块,抗生素应用后肿块可减小。半个月前肿块突然增大,伴局部疼痛,抗生素治疗无效。查体: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甲状软骨外侧有-3.0cm×4.0cm大小包块,边界清,质韧,活动度差,压痛明显,按压后包块可变小。CT示:声门上区甲状腺前外侧气囊,边界清晰,与胸锁乳突肌粘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查出现于颈后三角上部无名神经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与枕小神经的关系。方法31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头 颈部标本,左侧和右侧,共62侧。按颈部常规切口,解剖和探查其颈外侧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枕区。结果颈后三角上部 无名神经的出现率高达96.8%。其主干(颈后三角段)直径约2~3 mm,长约10 cm,它起于第2颈神经前支(C2,C2-3),通过胸锁 乳突肌上三分之一深面,至胸锁乳突肌后缘,位于副神经上方约1~3 cm,进入颈后三角,位置较深,然后靠近胸锁乳突肌后缘或 与其平行上行,经过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在枕骨附着点之间进入枕区,分为3~5支,分布区域位于枕小和枕大神经皮肤分布区 域之间。结论颈后三角上部有一条较大的无名神经通过,依据其形态学特征或应命名其为枕长神经。它的发现对此局部的外 科手术以及有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胸锁乳突肌不仅为颈部一强有力的肌肉,也是颈部分区和划分三角的主要标志,头颈过伸或颈部扭曲易使该肌受损,颈型颈椎病亦易受损;从而说明胸锁乳突肌在颈部有其重要作用。临床上有的采用胸锁乳突肌的岛状皮瓣修复口底、舌和颊部的缺损;有的将胸锁乳突肌作为血管蒂携带一段锁骨用  相似文献   

10.
王晨亮 《九江医学》2007,22(2):26-26
患者,男,33岁,因发现无痛性右颈部肿块20余天入院,无其他不适症状.查体: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后缘可及一个桂圆核大小肿块,边界清楚,可活动,无压痛,质地中等.辅助检查:颈部CT示胸锁乳突肌内侧颈动脉鞘后可见肿块,未见明显钙化.颈部B超示右侧颈部探及液性暗区,28mm×10mm,旁及实性光团,14mm×9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总结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5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4例和手术治疗1例.结果 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获缓解,随访9个月~2年,均未复发.结论 本病诊断可依据有两个局限而固定的压痛点,且按压T3和T4棘突旁压痛点时,同侧前臂内侧有发麻、不适感;按压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压痛点时,有酸痛放射至前臂桡侧;在压痛点处行局部封闭作鉴别性诊治有效等要点.颈部压痛点封闭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但慢性疼痛或顽固性疼痛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行神经松解术,手术疗效可靠、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正> 我院采取改进的穿刺方法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患者左侧手术,麻醉者位于头侧,用左手中指、食指分别依次按在胸锁乳突肌与前斜角肌间隙、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间隙内,从第七颈椎向胸锁乳突肌锁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一例52岁日本女尸发现单锁骨上肌,只出现于左侧。此肌以一短腱起自胸骨柄前面,其肌腹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及锁骨头之间,然后止于锁骨紧在胸锁乳突肌起点之前。一个小的附加头起自靠近胸锁关节的锁骨前面。此变异肌与胸锁乳突肌包于一共同的颈浅筋膜内。供应此变异肌的神经推测为颈丛的一个小支。本例变异作者认为可  相似文献   

14.
枕神经包括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其疼痛部位枕大神经痛多在后枕区及顶部;枕小神经痛多在枕外侧、乳突、耳壳后侧面。呈阵发性跳痛或剧痛,咳嗽、转颈可诱发或加重。检查时病人多有颈肌紧张,枕大神经痛常在乳突与枕骨隆起连线之间有压痛;枕小神经痛常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压痛。近年来我科在风池穴旋行枕神经阻滞治疗枕神经痛2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65岁。因左腮腺区肿胀、疼痛半年 ,左侧面瘫 3个月 ,于 2 0 0 0年 5月 2 4日入院。临床检查 :一般情况尚可 ,心肺检查无异常 ,肝脾未触及。左侧面神经麻痹 ,左腮腺弥漫性肿胀 ,有明显压痛 ,可触及一 6.0cm× 4.0cm× 4.0cm大小肿物 ,质地硬 ,固定 ,界限不清。左颈上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可扪及肿大、压痛的淋巴结 6~ 8个 ,相互粘连且质硬、活动差。左腮腺区、左颈部B超检查提示 :(1)左腮腺弥漫性病变伴许多微小钙化 ;(2 )左上颈、左腮腺多发淋巴结肿大 ,性质待查。左腮腺造影后扫描显示 :腮腺导管及浅叶腺泡充盈尚好 ,腮腺…  相似文献   

16.
<正> 发生在颈部的巨大淋巴结增生为一种较为罕见的淋巴结良性病变,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51岁。以右颈部外侧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3年入院。既往无颈部红、肿、疼痛病史;无肺结核病史。有鼻出血史20年。临床检查:鼻咽部无新生物,X 线鼻咽腔拍片无异常发现。右胸锁乳突肌区、右颈后三角区膨隆,可扪及6×3cm 实质性包块,中等硬度,境界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手术见右胸锁乳突肌上中1/3处后方、颈外动脉前方有一  相似文献   

17.
患女 ,4 0岁。因颈枕部疼痛伴舌不灵活两个月入院。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无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 ,曾以颈椎病治疗无效。查体 :伸舌偏左 ,左侧舌肌萎缩 ,有舌震颤 ,咽反射减弱。左乳突内下方可触及 3cm× 4 cm大肿物。深在、质硬、无压痛、不移动。颈部活动正常。头 CT检查 :左舌下神经管外 1 /2受侵蚀扩大 ;头 MRI检查 :左舌下神经管外 1 /2及至枕下有肿物 ,3cm× 3cm× 4 cm大小。CT、MRI均报舌下神经鞘瘤。治疗 :于左耳后发际内倒“L”形切口 ,分离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的起始部 ,可触及肿物位于颈椎横突前部 ,胸锁乳突肌及头长肌…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有一肿物,如拇指大小,无红肿及发热.体检:左侧颈部可触及大小约5.0 cm×3.0 cm×2.0 cm肿物,质软,边界清,活动差,无红肿及压痛,未触及锁骨上淋巴结,体温正常.CT平扫见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内侧、腮腺上方见一椭圆形水样密度影,均匀,大小约为5.0 cm×3.0 cm×2.0 cm,壁薄,位于茎突前上方,左颈动、静脉向内受压;MRI显示:囊性肿物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中上水平,略呈上下椭圆形,T1W低信号,T2W明显高信号,均匀,壁薄,冠状位T1W显示左颈部动、静脉主干血管向内后受压,Gd-DTPA增强后见囊壁轻度强化,其内不强化,诊断:左颈鳃裂囊肿.手术及病理:分离胸锁乳突肌,暴露颈部肿物,见一大小约5.0 cm×3.0 cm×2.0 cm的囊性肿物,包膜完整,内有淡黄色液体,分离囊肿,周边见少许小淋巴结.病理:鳃裂囊肿,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19.
倪茂美  李文  唐玥玓 《四川医学》2007,28(6):665-66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3岁。1年前在体检时发现左侧咽侧壁一突起,质软,无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咽部不适感,未作特殊处理。入院前1个月出现咽喉不适,并于左颈部扪及一包块,如鸡蛋大小,遂来我院就诊。8年前曾经行皮肤脂肪瘤切除术,余无特殊病史。专科情况: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后上缘及咽侧壁左侧均可以扪及一大约2cm×1.5cm的包块,质软,边缘光滑,固定,无触痛,局部无红肿。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 选择60例CMT患儿作为CMT组,并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左CMT组和右CMT组,另以1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在5个体位(仰卧中立位、颈部左右旋转和左右侧屈)下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肌电信号,进行时域均方根值(RMS)分析.结果 仰卧中立位时,CMT组患侧胸锁乳突肌的RMS值为8.7±4.4,低于健侧的16.3 ±6.4(t=11.118,P<0.01).颈部旋转和侧屈时,CMT组患侧胸锁乳突肌的RMS值低于健侧(P<0.05);CMT组双侧胸锁乳突肌RMS值均明显增加,但患侧增加的RMS值明显低于健侧(t=6.239,P<0.01).仰卧中立位时,对照组左侧胸锁乳突肌的RMS值为13.1 ±7.1,右侧为12.7±6.8,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旋转和侧屈时,对照组双侧胸锁乳突肌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胸锁乳突肌RMS值也均增加,但两侧增加的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面肌电信号检测显示CMT患侧肌肉运动单位激活、募集和参与活动的数量较少,肌肉兴奋性差.左CMT和右CMT患儿的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