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前评估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胆囊切除术中,有人主张常规作术中胆道造影,但有人反对此举,认为假阳性结果导致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有必要总结一些指标以供选择作胆道造影的依据。作者分析175例胆囊结石病人,不包括已明确的胆总管结石病人,病人资料收自1991年2月~10月期间15个外科中心,其中女性129例,男性46例。术前评分根据病人的年龄,胆总管的直径(B超测定)、胆囊内最小结石的直径(B超测定)、胆绞痛史、急性胆囊炎症状、实验室检查和B超发现。评分按下列公式计算(Huguier评分): 评分=0.04×年龄(年数)+3.1×胆总管直径+1.2×最小结石直径+1.0×胆绞痛史+0.7×急性胆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下预置鼻胆管引流,胆总管探查术后直接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和其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间间,实验组45例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患者术前3d内镜预置鼻胆管引流,并检测引流前后肝功能变化。手术中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提拉鼻胆管超过切开部位后一期缝合,T管组38例患者胆总管探查后常规T管引流。比较2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45例术前置鼻胆管成功率100%,肝功能明显好转(P〈0.001),手术时间(95.0±16.0)min,拔管时间(8.9±1.5)d、术后住院时间(9.5±1.3)d,较T管引流组(分别为130.0±25.0min、18.2±1.7d、20.0±1.7d)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术后无胆漏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预置鼻胆管引流者胆总管探查术中一期缝合术安全可靠、可明显节约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处理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并存胆总管结石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处理仍有争议。可供选择有 :术前EREP、术后ERCP、开腹及腹腔镜对胆总管结石进行清除。对可疑胆总管结石术前行ERCP可能导致阴性发现 ;术后ERCP可有效地清除胆总管结石 ,但却面临括约肌切开的并发症 ,如胰腺炎、穿孔及出血 ,后期并发症有壶腹部狭窄、慢性胆管细菌移位、频发胆管炎、原发胆总管结石 ,理论上还可能提高胆管的恶变率 ,且有 4 .4 %~ 1 0 %的失败率 ;术中对发现并存的胆总管结石中转剖腹则增加剖腹术的发病率。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LCBDE)可在胆囊切除的同时 ,用同一手…  相似文献   

4.
应用腹腔镜技术探查胆总管可减少本后不适,恢复快。手术技术在金麻下进行手术。减压胃和膀胱,在脐下摺皱部经皮插针在腹腔内注入 CO_2.经脐切口置入10 mm 套孔,由此插入10 mm 腹腔镜。在腹腔镜直视下分别在脐水平前腋线(AAL)和右肋下2 cm 锁骨中线(MCL)放置另两个5 mm套孔。通过 AAL 套孔放置抓钳,用于牵寻镰状韧带至左侧,以防在剑突下(SXP)2 cm 处置入11 mm 导管遭受损伤。通过 AAL 套孔用固定抓钳抓住胆囊底,将胆囊和肝边缘向上和向右侧牵拉,然后用非固定抓钳在MCL 套孔定位胆囊,用电烙器和解剖钳通过 SXP套孔解剖胆囊动脉和胆管。在胆管和动脉解剖适当长度后,用血管夹分别夹住胆囊动脉的近、远端,在其中切断。在分离胆管以前行术中胆管造影,一个带钩的剪刀通过 AAL 套孔进入腹腔,在胆管做小切口,由此将导管插入胆囊管并予以钳夹,作胆道造影。自胆囊肝床逆行分离胆囊,良好显露胆总管。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的适应症与手术技巧。方法 经腹腔镜联合其他内镜对21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进行胆总管探查手术,术后随访(包括B超)1个月~6年。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短暂胆汁渗漏18例,均自愈。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经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安全、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结石是常见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溶石、碎石、排石、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n 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后取石 ,自 2 0世纪 70年代由Kawai或Classen先后报道后 ,逐渐被临床应用 ,并成为老年及体质虚弱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选择性治疗措施。随着纤维胆道镜和腹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 ,给胆道结石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也改变了传统外科手术的模式和观念 ,被认为是胆道外科的一次飞跃。 1991年Fletcher和Stoker等分别报道了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610017)张诗诚现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各个领域有了很大发展,它改变了外科手术的观念和模式,尤其是在治疗胆道结石病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我院从1992年3月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获得成功,并且不安...  相似文献   

8.
<正>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是胆道外科基本的手术方式,胆总管探查相对适应证探查阴性较为常见。我院自1996年1月~2000年1月共行胆总管探查术225例,其中探查为阴性66例,术后14 d行T管造影无异常,现就胆总管探查阴性回顾性报道如卜;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0例,女46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2.5岁。术前B超查:胆总管结石22例,胆道蛔虫1例,胆总管扩张20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下端探查是胆道外科常用的基本手术方法,由于胆总管下段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加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导致胆总管下端探查取石时发生胆总管下端或十二指肠后壁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掌握正确的胆总管下端探查方法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胆道外科临床实践体会,对胆总管下端探查的策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术前置鼻胆管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替代T管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0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置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55例(鼻胆管组)与T管引流47例(T管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无胆瘘发生,鼻胆管组拔管时间(5.3±1.8)d,术后住院时间(7.2±1.6)d,肛门排气时间(20.3±5.8)d,均较T管组的(29.6±6.3)d,(15.3±3.8)d,(28.6±7.3)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于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置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既能避免一期缝合后胆管压力增高引起的胆瘘,又能彻底消除T管引起的并发症,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遗漏胆总管病变给病人造成痛苦,但是,胆总管探查阴性同样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和负担.因此,必须严格掌握胆总管探查指征.本院自1990年6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伴感染或/和胆管炎的病人中,共有372例施行了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其中21例探查阴性,占5.6%.而且术后B超及"T"管造影均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在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总结并分析应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136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6名患者中,12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6例中转开腹;镜下一期缝合胆总管患者共83例,开腹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患者10例;留置T管患者43例,其中镜下留置T管患者37例。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是疗效确切、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学习曲线,以指导人才培养、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8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运用累计求和分析法得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学习曲线。结果:4例(5%)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6~147 min,平均(114.15±9.66)min;术后住院2~10 d,平均(4.81±1.52)d。术后发生胆漏4例(5%)。23例手术后,累计求和分析法学习曲线k值为负。结论:通过累积求和分析法得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学习曲线特征,23例后可跨越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6月~2007年6月124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出现的13例并发症资料。结果术中发现胆总管穿孔性损伤3例(其中胆道合并十二指肠穿孔1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发现十二指肠穿孔1例,胆漏2例(一期缝合),术后腹腔出血1例,胆道残石4例。全部治愈。胆道穿孔3例开腹修补后随访6个月无胆管狭窄,4例胆道残石取石后随访1~4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必须严格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指征和强化术者的操作技巧和方式。实行适时中转开腹,对并发症进行即时有效的处理,其预后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6.
总结本单位近三年100例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并作简要分析。1一股资料100例中,男26人,女74人,年龄在24~76岁之间,急、慢诊手术各15例、85例;合并急性胰腺炎8例,胆管炎5例;二次手术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胰头癌、胆管癌各1例。病人均行胆囊切除术(二次手术除外),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行左肝外叶切除3例。2临床表现与探查结果100例中,以腹疼、发热和黄疽三联症为表现35例,占35%;以腹疼、发热或黄殖二联症为表现32例,与32%;仅以腹疼为表现33例,占33%。35倒三联症病人,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9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8例…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道探查置T管引流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术式,但留置T管会给患者带来一些痛苦和不便,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因此许多外科医生在开腹胆道探查术中尝试一期缝合胆总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20年来,微创外科发展迅速,腹腔镜技术在胆道外科中不断运用并迅速推广。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一期缝合胆总管,已成为微创胆道外科的一种新术式。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术中胆总管的探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胆道镜探查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5例疑有胆系疾病的患行纤维胆道镜检查和治疗。结果 胆总管探查未见异常1例,胆管结石4例,其中3例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取石成功,1例中转开腹。结论 LC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可对胆总管进行探查和治疗。扩大了LC手术适应证范围。提高了一期手术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自2002年5月~2005年12月我们两家医院对160例(占7.9%)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包括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或放置支架J型管一期缝合。其中胆管切开T管引流65例(占41%),一期缝合87例(占54%)。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指征。
方法:对近3年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149例与T管引流3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术后分别有2例和13例术后腹腔引流液含胆汁,均未作特殊处理,持续引流3~7 d后消失。一期缝合组术后平均输液量5.2 L,平均正常进食时间2.2 d,平均住院时间7.2 d;与T管引流组的术后平均输液量(11.1 L),平均正常进食时间(6 d),平均住院时间(16.7 d )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3年,胆管一期缝合组无胆管狭窄及胆管结石发生,T管引流组有5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胆管狭窄,狭窄部位为T管引流处,均经再次行手术治疗。
结论:在经过严格选择的胆总管结石行择期胆总管探查病例中,经术中胆道镜排除残石后,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