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34例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病例,分析一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术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疗效。结果:34例患者术后形成肛瘘1例,脓肿再发1例,需要再次手术者为5.9%(2/34)。结论:一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减少肛瘘及脓肿复发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肛管直肠周围脓肿10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 ,通常的治疗方法为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 ,但术后肛瘘及脓肿再发的发生率较高 ,给病人带来 2次手术的痛苦。我们应用 1期脓肿切开引流术加挂线术处理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使绝大多数患者伤口愈合后无肛瘘形成和脓肿再发。现将我院1986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 ,有随访资料的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10 4例 ,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和 1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全组患者 10 4例 ,男 85例 ,女 19例 ,年龄 14~ 73岁 ,平均年龄 38 2岁 ,35岁以下者 82例 ,占 79 8% ;单纯切开引流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一期手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一期脓肿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7例,包括肛管皮下脓肿48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8例。结果术后随访2—5年,一期治愈率97.0%(65/67),1例形成肛瘘,1例再次形成脓肿。结论一期手术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能正确处理原发感染灶(内口),保持引流通畅,保证伤口愈合由深到浅,从里到外,防止皮肤过早愈合,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4.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疾病 ,以往多采用单纯切开排脓引流术 ,术后肛瘘或反复形成脓肿 ,往往给患者带来痛苦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自 1 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脓肿切开加挂线术同步治疗急性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 39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31例 ,其中男 99例 ,女 32例 ,年龄 1 2~ 1 8岁 ,平均 36岁。 2 0岁以下 1 1例 ,2 0~ 40岁 89例 ,5 5岁以上 31例。单纯切开组 93例 ,一期切开引流加挂线术 39例。按病变部分区分 ,肛门周围脓肿 70例 ,直肠黏膜下脓肿 2 2例 ,坐骨直肠间脓肿 2 5…  相似文献   

5.
对于男性患者而言,位于肛管前间隙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容易向疏松的阴囊组织扩散,脓肿溃破或被切开引流后即形成外口位于阴囊底部的完全性肛瘘,或者在阴囊底部形成慢性脓肿而成为有内口但无外口的肛瘘-内盲瘘,笔者将这类肛瘘统称之为阴囊型肛瘘.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笔者采用远段切缝近段挂线的手术方式治疗阴囊型肛瘘2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有效方法。方法对8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患者施行门诊一期内口切开并挂线持续引流。结果术后72例病人痊愈,8例病人演变为肛瘘,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率为90%,无肛门畸形、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门诊一期内口切开并挂线引流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治疗方式简单、安全可靠、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的临床资料,其中马蹄形脓肿21例,半马蹄形脓肿45例,瘘管性肛管后间隙脓肿12例,肛管后间隙脓肿9例(采用保留肛尾韧带,在其两侧开窗置管引流结合挂线手术);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采用开窗置管引流术)。结果:89例(95.7%)获临床治愈。随访6~24个月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4例(4.3%)术后肛瘘复发,主要是由于挂线时没有找到真正内口,引流管过早脱落使脓腔引流不畅而形成瘘管。3个月后经二次手术剔除瘘管到肛尾韧带,确认内口后刮除周围肉芽组织再挂线而治愈。结论:采用沿肛尾韧带两侧开窗置管引流结合选择性挂线术式,能够完整保护肛门的功能及形态,是治疗肛管直肠后间隙脓肿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婴幼儿肛周脓肿的最佳治疗方法.将63例肛周脓肿婴幼儿分成3组,分别采取脓肿局部切开引流、脓肿扩大切开引流和脓肿切开挂线治疗,对治疗后的肛瘘发生率、创口愈合时间及直肠肛管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脓肿扩大切开组、切开挂线组的肛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局部切开组(P〈0.05)。3组创口愈合时间、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的肛管静息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肛管静息压,局部切开组、切开挂线组明显低于扩大切开组(P〈0.05)。结果表明,一次性行扩大切开引流术或切开挂线引流术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最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肛周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42%~65%),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炎症的急性表现,而肛瘘则为其慢性期表现.  相似文献   

10.
肛瘘的诊断     
钱群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4):224-225
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又称为肛管直肠瘘.肛瘘一般由内口、瘘管和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是肛瘘的感染源.瘘管包括主管和支管,在不同的解剖层次穿过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外口是瘘管通向肛周皮肤的开口.内口大多位于齿线附近,多为1个,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可为1个或多个.肛瘘大部分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  相似文献   

11.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部与肛周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其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大多数肛瘘起自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脓肿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但粪便中的细菌经常由内口进入脓腔。感染的管道多迂曲,引流不畅反复流脓,而脓肿周围的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组成管壁,形成瘘管,使感染经久不愈。治疗肛瘘的方法很多,笔者采用不断肛门括约肌一期切除高位肛瘘82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周围脓肿)Ⅰ期切开引流挂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7固始县李店镇中心卫生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15例肛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Ⅰ期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组(观察组,59例)和Ⅰ期脓肿切开引流、Ⅱ期挂线术组(对照组,5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统计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和随访6个月期间的肛瘘形成率和脓肿复发率。末次随访采用Wexner肛门功能量表评价肛门功能。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肛瘘形成率和脓肿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患者的肛门功能Wexner总评分均<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期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和Ⅰ期脓肿切开引流、Ⅱ期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均可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但Ⅰ期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具有创面愈合时间短,肛瘘形成率和脓肿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罗永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10):1146-1148
目的探讨开窗置管引流加挂线术式对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开窗置管引流加挂线术式对肛周脓肿一次性治愈率达到96.7%;术后形成肛瘘7例(3.2%),其中3例属于患者术后没有及时换药而形成皮下瘘,另4例则是没有找到真正内口切开而造成肛瘘复发。术后有较明显肛门疼痛6例(2.8%),使用镇痛药经止痛泵静滴或肌注后缓减。发热体温﹥38°患者23例(10.7%),采用先锋必或两种抗生素联合静滴,加强局部伤口护理,均在3~5 d内得到控制。结论开窗置管引流加挂线术能够有效地一次性根治坐骨直肠间隙、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术后并发症少,再形成肛瘘的机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肛旁脓肿一次性治愈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年来收治的79例肛旁脓肿病例.其中42例为单纯切开引流.37例在切开的同时行挂线治疗。结果:切开组治愈率64.3%,切开挂线组治愈率94.6%.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是一种理想而简便的治疗婴幼儿肛旁脓肿的方法.正确地寻找及处理内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次性切开根治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方法 63例肛周脓肿,均采用一期切开引流挂线术。结果 术后一次性治愈6l例,占96.8%,随访6个月。5年均无复发。结论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确切,方法可行。手术成功要点在于准确找寻内口,防止形成肛瘘致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次性切开挂线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治疗高位马蹄形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8例高位马蹄形肛门直肠周围脓肿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一次性治愈122例,治愈率95.3%,6例复发.疗程20~40 d,平均25.4 d.122例经1年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无后遗肛瘘,无肛门失禁、畸形,肛门功能正常.结论 一次性切开挂线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治疗高位马蹄形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对肛周肌肉、血管、神经的损伤小,术后瘢痕形成小,有效防止了肛门变形、肛门失禁,缩短了疗程,减轻患者需多次手术的痛苦,保护了肛门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物鱼刺引发的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治疗。方法收集1997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12例由鱼刺残留引起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参照Park’s分类法,括约肌间肛瘘,瘘管只穿过内括约肌,伴高位瘘道开口于直肠者4例:经括约肌肛瘘.瘘管穿过内括约肌、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之间6例;括约肌上肛瘘1例:括约肌外肛瘘1例。采用切开挂线加虚线引流方法治疗。结果手术治疗后创面均于28—45天愈合,术前临床症状消失.1年期随诊未发现复发,没有出现锁眼畸形,无肛门欠禁。术后7周经肛管直肠测压,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收缩压均正常。结论鱼刺肛管直肠长期存留可造成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加虚线引流术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期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评估一期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6例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例分成一期根治性切开术组 (PCID组 ) ,和单纯切开引流组 (TID组 ) ,观察一期根治性手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2组病例术后感染控制情况 ,创面愈合时间 ,随访术后 2年内的脓肿复发情况和肛瘘发生情况。结果 :PCID组病例术后感染控制时间 (5± 3d)较 TID组病例 (7± 4 d)明显缩短 ,2者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2组病例创面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PCID组病例术后脓肿复发需再次手术的病例为 2例 (发生率 3.13% ) ,TID组病例术后脓肿复发需再次手术的病例为 12例 (发生率 18.75 % ) ,2组病例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PCID组病例术后后遗肛瘘的病例为 2例(发生率 3.13% ) ,TID组病例术后后遗肛瘘的病例为 2 9例 (发生率 4 6 .77% ) ,2组病例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较单纯切开引流手术存在明显的优越性 ,能明显地缩短术后感染控制时间 ,降低术后脓肿的复发率和肛瘘的发生率 ,缩短了病程 ,降低了再次手术的机率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肛瘘复发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慢性炎性病变。肛腺感染后形成肛周软组织炎 ,通常在肛门直肠周围相关间隙形成脓肿 ,早期手术切开引流可及时减轻全身中毒症状并防止间隙内脓肿蔓延到其他间隙而导致病情复杂化 ,无论手术切开或脓肿自行破溃 ,约半数以上的病人形成肛瘘 ,实际上这种非特异性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和肛瘘是同一疾病的急性症期和慢性炎性阶段。直肠内的粪便、细菌滞留在肛隐窝导致肛腺炎 ,属内源性感染灶 ,通常称为瘘管的内口 ,肛门旁的原切开引流口或自行破溃口则称为外口 ,连接内、外口的通道称为瘘管。临床上绝大多数肛瘘属上述“腺源性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肛周脓肿和肛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94例婴幼儿肛周脓肿(肛瘘),72例行非手术治疗和/或单纯切开引流术,5例肛瘘直接行切开挂线术.结果:本组获得随访77例,52例痊愈,2例好转,23例因脓肿复发为肛瘘和肛瘘非手术治疗无效而行切开挂线术.随访2月~2年,平均13个月.肛门功能正常,均无复发及肛门失禁,狭窄,畸形等后遗症.结论:婴幼儿肛周脓肿(肛瘘)有自愈的可能,行非手术治疗或单纯切开引流治疗效果确切,具有痛苦小、后遗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