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38例SLNB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与NSLN转移的关系。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前哨淋巴结转移率、前哨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及脉管浸润与NSLN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原发肿瘤直径(OR=2.263,P=0.005)、前哨淋巴结转移率(OR=1.919,P=0.002)、前哨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OR=8.479,P=0.000)、脉管浸润(OR=4.518,P=0.029)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原发肿瘤直径、前哨淋巴结转移率、前哨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及脉管浸润可作为预测乳腺癌NSLN转移的独立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乳腺癌是当前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乳腺癌辅助治疗的不断完善,乳腺癌术后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均明显提高,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仍然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是指乳腺癌经过治疗后在原发灶附近或远隔器官出现病理性质完全相同肿瘤的现象。乳腺癌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问题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的效  相似文献   

3.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病理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l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通外科诊治的212例早期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以及p53、Ki?67、CAM5.2等免疫组化指标与淋巴结转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肿瘤大体类型、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值为0.014、0.001,0.012,0.006,相关系数R为2.213、1.779、4.737、4.15)。免疫病理指标中p53、CAM5.2与淋巴结转移也存在明显相关(P值为0.001和0.000,相关系数R为1.922、3.632)。而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多发肿瘤及免疫病理指标中p16、TopoⅡ、Ki?67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明显相关,可参考上述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同时根据免疫病理指标CAM5.2、P53判断是否存在微转移可能,从而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更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9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肿瘤大小、前哨淋巴结状态、脉管浸润、病理类型等,检测ER、PR、HER2、AR、Bcl-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结合分析筛选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逐个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4例患者中,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61例(6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直径)、有无前哨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浸润及AR、Bcl-2蛋白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前哨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是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AR阳性为保护因素。结论肿瘤直径≥2 cm、有前哨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是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AR表达情况是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佳的生物学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研究我中心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并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建立符合本地区的预测模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温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6年12月102例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并进一步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这些临床病理因素与NSLN转移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共有102例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进一步接受了ALND,其中36例NSLN发现有转移,NSLN转移检出率是35.3%(36/102)。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χ~2=8.8214,P=0.0030)、SLN转移率≥0.5(χ~2=5.2377,P=0.0221)、SLN转移灶最大径 2 mm (χ~2=4.3290,P=0.0370)是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N转移率≥0.5(OR=1.63,95%CI:1.29-2.10,P=0.001)、SLN转移灶最大径 2 mm(OR=1.34,95%CI:1.02-2.12,P=0.032)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LN转移率≥0.5、SLN转移灶最大径 2 mm是预测乳腺癌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预测因素,进一步用来构建符合本地区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高危因素,为腋窝淋巴结的个体化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2015-05—2017-05间收治的120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各项临床变量与早期乳腺癌腋窝SLN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等变量在SLN转移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继续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管浸润是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000,P=0.001)。结论脉管浸润可作为预测早期乳腺癌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宏转移的早期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196例SLN宏转移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临床病理指标与NSLN转移的关系。结果:196例患者中,NSLN转移患者53例(25.5%)。单因素分析显示NSLN转移与年龄、月经状况、原发肿瘤位置、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Ki-67表达、HER-2表达、免疫组化分型无明显关系(均P0.05),而与原发肿瘤大小、阳性SLN个数明显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阳性SLN个数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OR=2.355)。结论:原发肿瘤大小、阳性SLN个数是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重要因素,对于原发肿瘤2cm,尤其阳性SLN数超过2枚的患者,建议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早期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220例早期胃癌病人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个人史、家族史、病变部位、病理特征。结果 病人淋巴结转移率,男性与女性病人比较(10%vs.22%,χ2=5.469,P=0.019),肿瘤最大径<2 cm与≥2 cm病人比较(7%vs.21%,χ2=8.375,P=0.004),肿瘤浸润黏膜层与浸润黏膜下层者比较(5%vs.28%,χ2=21.455,P<0.001),合并溃疡与无溃疡病人比较(20%vs.10%,χ2=4.151,P=0.042),病理学分型为分化型、混合型和未分化型3组病人比较(分别为11%、27%和12%,χ2=6.143,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可能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OR=0.115,P<0.05)。结论 女性、肿瘤最大径≥2 cm、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及病理学分型为混合型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仍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112例早期胃癌病人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研究。结果 多因素分析示,年龄、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脉管内瘤栓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分层分析示,年龄<60岁、侵犯黏膜下层、分化不良且合并脉管内瘤栓者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 年龄、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及脉管内瘤栓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肿瘤局限于黏膜内、分化型且无脉管内瘤栓者可行单纯内镜下切除,具有以上高危因素者,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加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4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其转移规律和相关因素,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l 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1980~1991年收治的204例甲状腺癌病人,所有病人均作了根治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根据病理检查有否淋巴结转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乳腺癌干细胞的VEGF,MMP-9,CXCR4和MMP-1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乳腺癌细胞株MCF-7分离出乳腺癌十细胞和非干细胞;采用PER技术测定干细胞与非干细胞的VEGF,MMP-1和CXCR4表达情况.结果 与乳腺癌非干细胞相比,乳腺癌干细胞的VEGF和CXCR4表达水平明显增强,而MMP-1无明显增强.结论 乳腺癌十细胞可通过高表达VEGF和CXCR4,而获得更强的转移能力,这是乳腺癌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结(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对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验证。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142例SLN阳性临床早期乳腺癌,Logistic回归分析NSLN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各临床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安徽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于2013年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的14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早期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是否有脉管神经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48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有1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0.14%,其中黏膜内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43%(1/70),黏膜下层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7.95%(14/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胃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体类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有脉管神经侵犯情况与其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有脉管神经侵犯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结论肿瘤浸润深度及有脉管神经侵犯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术前正确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及判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根治范围。方法 根据94例行D3式根治术的病例,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与肿瘤的部位,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高于结肠癌。T3-T4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显著高于T1-T2(P<0.05)。低分化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结论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的部位有关,手术宜行D3式廓清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01 年12 月至2012 年1 月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1227例乳腺癌病人,评估前哨淋巴结(SLN)阳性病人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登陆MSKCC网站计算病人NSLN转移风险,通过绘制趋势线和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预测准确性。 结果 肿瘤大小、SLN阳性数、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和多灶性与NSLN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肿瘤大小、SLN阳性数、组织学分级和脉管侵犯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趋势线显示预测值曲线和真实值曲线趋势基本相同,MSKCC列线图的AUC值为0.765,预测值<10%的病人(51/412,12.4%)NSLN阳性率为5.9%(3/51)。结论 MSKCC列线图可以较准确的预测NSLN转移风险,为病人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提供参考依据,预测值<10%的病人可以避免ALND。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早期胃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的498例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影响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498例患者中有43例(8.6%)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灶大小(HR =1.525,95% CI:1.040~2.236)、肿瘤侵犯深度(HR=1.656,95%CI:1.158~2.368)和组织学类型(HR =8.149,95%CI:1.770~37.513)是影响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临床病理因素可对黏膜内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8年3月接受手术并进行淋巴结切除的38例(44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不包含因复发手术的病例),回顾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38例(44侧)患者中,颈淋巴结的转移率为57.89%,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7.37%)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1.58%)中66.67%同时伴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冈素为年龄<45岁和肿瘤侵犯被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颈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常见情况,尤其是中央区淋巴结;建议有甲状腺被膜侵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应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重要的转移形式,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针对淋巴结的外科治疗是改善乳腺癌临床疗效的重要方面.随着人们对疾病本质的深入了解和治疗理念的不断变化,对乳腺癌淋巴转移的意义和治疗观点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时至今日,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在评价病情、准确分期、指导综合治疗和判断预后等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乳腺癌淋巴转移的诊断方法、治疗模式和评价体系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诸多尚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深入认识和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