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拒绝上学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影响重大。该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浅谈对于儿童拒绝入学现象的认识,从影响因素方面入手提出早期预防措施及应对策略,希望对于拒绝上学行为的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中毒与儿童肾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相伴随的环境污染全球化,儿童重金属中毒日益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重金属中毒可致肾损伤,由于儿童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或缺乏特异性改变,易误诊和漏诊。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中毒性肾损伤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及肾脏功能的恢复。该文综述了重金属中毒性肾损伤的机制及儿童常见的铅、汞、镉、铬4种重金属中毒致肾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3.
健康体检是实施疾病早期预防和开展健康管理的基本途径及有效手段之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有效监测儿童各阶段成长发育水平和健康状况,让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健康风险问题得以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中国儿童体检专家共识小组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撰写此共识,旨在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国儿童健康评价和健康风险筛查工作,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减少家庭及社会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肾瘢痕可导致高血压、蛋白尿、慢性肾脏病、甚至终末期肾病的可能。研究儿童肾瘢痕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高级别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反复的泌尿道感染,以及延误治疗都是肾瘢痕形成的危险因素。但是仍有一些因素,如性别和年龄,先天性因素与肾瘢痕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争议。近年研究发现,尿液无创指标,如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尿内皮素-1及风险预测模型均可预测肾瘢痕的形成,而预防应用抗生素虽可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但并不能降低肾瘢痕形成的风险。文章综述了儿童肾瘢痕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为临床对肾瘢痕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预防提供依据,以期减少肾瘢痕的形成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预防,早期干预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新生儿生后24h常规经皮监测胆红素水平,早吸吮、必要时温盐水灌肠促进胎便排出,应用肠道菌群调节剂减少肠肝循环,进行早期预防。对疑似血型不合性溶血时,应及早化验血型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达到我国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标准者(156例)进行光疗及药物治疗。结果经综合治疗,显效112例(71.8%),有效44例(28.2%),总有效率100%,无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结论新生儿黄疸易出现胆红素脑病,早期预防、早期干预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农村脑性瘫痪患儿51例早期干预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农村脑性瘫痪(CP)患儿早期干预不良的原因,并为其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对策。方法对51例农村CP患儿父母进行访谈式调查,针对早期干预不良的原因归类分析,提出对策。结果农村CP患儿早期干预不良的原因主要有对CP及育儿相关知识缺乏、后果认识不足和经济困难等。结论加强对患儿父母的知识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单位的作用,可提高CP患儿的就诊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加强儿童哮喘及相关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Chen AH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6):402-405
近年来,尽管有了十分有效的预防哮喘反复发作的药物,并配合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的推广,使哮喘的发作率、急诊率及住院率有了显著的降低,但是哮喘的发病率不仅未见下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另外,在临床工作中也碰到不少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哮喘的早期干预应早到何时?  相似文献   

8.
鉴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病率高、危害性大,但是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症状,所以早期识别并诊断ASD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文章对ASD交互式二级筛查工具——幼儿期孤独症筛查工具(STAT)的应用及发展予以总结阐述,旨在为幼儿期孤独症筛查工具(STAT)在中国的应用及推广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进而提高ASD早识别、早诊断、早干预的机会。STAT心理测量学特性好且稳定、可直接观察儿童关键行为、操作简便、评分标准化、易于管理,可为ASD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临床应用有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童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的早期鉴别及预防。方法对38例女童性早熟患儿详细询问病史,测身高、体质量,摄左腕正位X线片进行骨龄评价(Gmelich-Pyle法),B超检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刺激试验:静脉注射戈那瑞林2.5μg.kg-1,分别于注射后0min、30min、60min静脉采血查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38例中真性性早熟18例,其中17例为原发性;假性性早熟20例,均原因不明,但对各种儿童饮料、滋补保健品经常食用及各种肉类在饮食中比例较大者假性性早熟组明显高于真性性早熟组。LHRH刺激试验LH、FSH和E2的峰值升高均明显,其中以LH峰值升高最明显。2组比较,骨龄/身高年龄差异显著,骨龄/实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H和骨龄/身高年龄是真假性早熟最重要的鉴别指标,性早熟应以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为主,同时应对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Ⅰ型干扰素病是近10年来概念较新的一组疾病,隶属于免疫缺陷病中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不易识别,且诊断较为困难。现以较短篇幅对该类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做一介绍,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对其的认识,从而达到早识别、早检测、早明确、早干预的目标,造福于更多此类患者及其家庭。  相似文献   

11.
过敏高风险婴儿的早期营养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十几年,过敏性疾病的初级预防一直受到关注.营养干预是重要的初级预防措施.早期营养干预的措施不再强调妊娠期和哺乳期母亲饮食限制,仍然强调母乳喂养,当母乳不足或者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可选择部分水解配方和深度水解配方,深度水解配方的预防效果好于部分水解配方.益生元和益生菌、ω3不饱和脂肪酸对过敏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2,4-滴丁酯中毒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例2,4-滴丁酯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幼儿口服2,4-滴丁酯急性中毒,2例5~6d后治愈出院,1例入院后12 h内死亡.结论 加强农药管理是预防此病的关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疾病(CK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迁延进展的共同结局,起病隐匿、预后凶险。儿童期CKD筛查不仅有利于了解疾病的流行现况,而且还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终达到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目的。现就儿童CKD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开展疾病筛查的必要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肠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一个始发因素,对其早认识、早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选择1999年以来,我院收治的重症新生儿病例中,诊断为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9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并比较丹参提取物764-3和人工合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高氧暴露14 d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早期预防及晚期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Sprague Dawley新生大鼠建立高氧肺损伤模型.分别用SOD和丹参提取物在出生后1~7 d和7~14 d两个不同时间段进行干预,比较高氧对照组、空气对照组、SOD干预组和丹参提取物干预组肺系数、丙二醛(MDA)含量、SOD活性、辐射状肺泡计数(RAC)及肺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除了丹参提取物预防组的AI高于SOD预防组(P<0.05或P<0.01)及SOD治疗组SOD活性高于丹参提取物治疗组外,丹参提取物和SOD对大鼠体重、肺系数、MDA含量及RAC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肺系数、MDA含量和AI均低于高氧预防对照组(P<0.01),体重、SOD活性和RAC则高于高氧预防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丹参提取物与SOD一样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人流感病毒基因、禽流感病毒基因和猪流感病毒基因混合的重配株,其造成的疫情来势凶猛,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有效地预防甲型H1N1流感,本文综述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点、流行病学、致人发病的机制、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学龄前儿童乳牙的龋患是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并一直为家 长及各保健部门所关注。因为在这一期间乳牙龋患发展迅速,虽经口腔部门和保健部分做了多年的防治工作,但龋患率仍居高不下。为了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对沈铁地区部分幼儿园的409名学龄前儿童的乳牙做了龋患状况的调查,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早期干预是针对0~3岁发育障碍(DD)及有DD发生风险或明显发育迟缓的儿童提供预防和矫治措施的一种综合性服务,以帮助提高其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并支持患儿家庭的适应能力。早期干预的基本原则包括早期,强调家庭内关系的重要性,个体化干预,以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培养各种能力全面发展,多学科、多系统合作。早期干预的管理宜采用涉及儿科医生、家庭、特教机构及社会公益组织、特殊儿童理事会的系统管理模式。早期干预的服务内容涵盖医疗诊断、发育评估和护理服务,医疗机构直接的早期干预服务,个性化家庭服务计划,父母教育、咨询和技术支持等6个方面。早期干预的方法有波特奇早期教育、父母教养技能的DD儿童干预方案(PST)及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社区医疗体系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初级儿童保健在社区医院常规开展,大大缓解了儿童专科医院及二三级综合医院儿科的压力。但由于社区医疗机构儿童初级保健人员未接受专业培训,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早期出现的症状不能识别,常导致脑瘫患儿不能得到及早诊断和有效干预,从而影响预后。2020年在Development Medicine and Child Neurology发表的一篇专门针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早期脑瘫识别和转诊的国际专家建议,明确提出了应立即转诊的6个临床特征和应加强监测的2个“警告信号”,以及在转介给医学专家进行脑瘫诊断的同时,应考虑转介给其他专业人员的5个转诊建议。该建议有助于社区医疗机构儿童初级保健人员及早发现脑瘫高危儿,及时转诊并减少干预的延迟。该文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该建议进行解读,以期提高我国社区医疗机构儿童初级保健人员识别脑瘫高危信号及合理转诊的能力,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改善脑瘫儿童预后。  相似文献   

20.
早期识别儿童发育迟缓、障碍或行为异常是儿童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利于儿童发育障碍及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治疗,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并减少残疾率。发育监测和发育筛查是早期识别儿童发育迟缓或障碍的有效途径。发育监测是发现、鉴认具有发育迟缓风险儿童的过程;发育筛查是采用简单、标准化筛查工具帮助识别可能有发育迟缓、障碍或需要进行复杂、综合评估的儿童。定期的标准化发育筛查可提高儿童发育迟缓、障碍的早期识别率。重视基层儿童保健医生发育监测和筛查技能的培训,将发育监测和筛查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儿童发育迟缓或障碍的早干预、早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