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为腹痛、腹胀及腹部肿块。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术前评估起重要作用。良性肿瘤16例,完整切除13例,复发再手术4例;恶性肿瘤27例,完整切除18例,复发再手术10例,合并脏器切除率高。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对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成人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6~2006-06成人盆腔腹膜后肿瘤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全部切除16例,部分切除2例,联合脏器切除1例。副损伤2例,大出血3例,复发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手术是盆腔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路径,避免副损伤和大出血。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7年18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与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6例。肿瘤全切除术12例,联合脏器切除5例,肿瘤部分切除1例。全组中无死亡病例。结论B超、CT检查有助于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敖飞 《山西临床医药》2009,(11):870-87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总结2000年4月-2007年4月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肿瘤直径(15.5±5.5)cm,均经手术治疗完整切除,且经病理证实。获随访5例,随访时间6年。5例生存期〉5年。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复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9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包块(6/9),组织学类型繁多,本组分别为脂肪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副神经节瘤2例、间叶瘤1例。本组病例手术切除率为77.78%(7/9)。2例部分切除患者因术后肿瘤迅速复发增大,短期死亡;2例术后复发再手术患者1例于再手术后1年半死亡,余5例仍健在。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多为无症状性包块,组织学类型复杂,以脂肪肉瘤多见,完整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降低术后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膜后肿瘤误诊原因及手术经验教训,旨在提高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腹膜后肿瘤5例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病历资料。结果:5例患者术前行腹部B超、CT,均报告肿块来源于肝脏,术中确诊为腹膜后肿瘤行肿瘤切除或取活检术。结论:认真分析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对可疑病变可行超声造影,这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关键。采用肿瘤合并大血管切除及血管重建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朱隽  童赛雄 《中国临床医学》2002,9(6):642-643,64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3-2000年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共108例临床资料特点,与同期国内文献资料相比较。结果:肿瘤排名情况与国内资料相近,半数病例以腹部肿块、腰腹胀痛为首发症状;肿瘤复发和转移导致预后不佳,半数以上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B超、CT、MRI等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我院的手术切除率较高,并对残留病灶和肝转移灶进行新的治疗探索。结论:临床对较大腹块伴持续腰腹胀痛的病例应高度警惕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可能,B超、CT、MRI对肿瘤的定位更为准确,敏感度和特异性俱佳,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而介入影像学具有发展潜力;手术切除仍为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方法,提高首次手术的完整切除率对减少或推迟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复发病例只要无手术禁忌,均应再次剖腹探查,尽可能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对4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43例腹膜后肿瘤的主要定位征像为:1.腹膜后壁层受压前移;2.腹膜后结构被推前移,被包绕或与肿瘤界面不清;3.其它:本组CT定位诊断正确率83.72%。良恶性肿瘤的大小无显著差异,囊性和均匀密度的肿瘤都为良性,不均匀密度在良恶性肿瘤中均可见;CT定性正确: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以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101例,总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策略。结果:101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63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完整切除率71.29%。良性肿瘤的手术完整切除率高于恶性肿瘤,术中失血少,需要合并切除的脏器少,术后复发率相对低。全部病人无一例术中死亡。术中复发33例,再次手术19例。结论:手术完整切除是腹膜后肿瘤治疗首选的方法,术前准备非常重要,对复发的肿瘤应该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资料,分析近五年临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类型及外科治疗方法等。该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均由病理学诊断证实。肿瘤完整切除13例(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4例),姑息性切除2例,肿瘤探查和活检1例,其中良性和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和28.57%。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9例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资料。结果:超声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5.5%,定性诊断正确率为52.9%。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较为可靠,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超声正确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6例,误诊10例,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4%;在73例恶性肿瘤中超声准确诊断68例,另5例被误诊为良性肿瘤,其余13例良性肿瘤均诊断正确,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94.2%。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可靠,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1990~2005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8例,就其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多数为腹痛及腹块。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16例,平均病程19.6个月,恶性肿瘤病程多在1年以内,良性肿瘤病程多在1年以上。术前确诊率为78%,B超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1.3%,90.9%。结论:本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早期诊断困难,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即进行冠状位平扫、矢状位多层面重建及增强扫描,观察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影像学检查特点,记录肿瘤定位正确率和定性正确率。本组3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2例(36.4%),恶性肿瘤21例(63.6%),术前正确定位28例(84.8%),术前正确定性14例(42.4%)。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较为可靠,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3):1045-1045,104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本院收治的1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及治疗。结果1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全部切除12例(92.3%),全部切除中联合脏器切除2例(15.4%),部分切除1例(7.69%),无手术死亡。结论为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切除率,术前要有较详细的B超及CT检查,盲目的探查手术是不可取的。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当肿瘤侵犯包绕下腔静脉不易剥离时,可切除部分下腔静脉,必要时可用人造血管替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病例,旨在探讨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男4例,女2例,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6例中术后病理报告肉瘤4例。复发1次者4例,复发2次和复发4次者各1例。结论 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除可定位诊断外,还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难度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更主要的是,超声便于近期多次复查。因此对恶性肿瘤尤其是病理证实为肉瘤者,一定要重视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 ,评价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 5 5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有阳性发现 ,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 18例 ( 32 7% ) ,原发性恶性肿瘤 31例 ( 5 6 4 % ) ,转移性恶性肿瘤 4例 ( 7 3% ) ,交界性肿瘤 2例 ( 3 6 % )。其中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 4 9例 ,误诊 6例 ,定位诊断正确率 89 1% ,良恶性诊断符合率 6 6 7%。结论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准确、无创的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的认识。方法:1例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证实,术后分别行化疗或放疗。结合文献对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进行讨论。结果:随访至今患者健在。结论: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少见,容易误诊,组织病理检查对该病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治疗上尽量完整手术切除,但不必勉强,该肿瘤对放、化疗敏感。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 PRPT)是指位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多为恶性,由于腹膜后肿瘤部位深在,和周围脏器关系密切,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我院1998~2003年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误诊为胃十二指肠疾病7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手术资料,采取一系列术前和术后护理措施。结果13例腹膜后肿瘤患者均手术切除成功后康复出院。结论注重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沟通,术后密切观察病情,谨防并发症发生,正确的出院指导会对患者手术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