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irogoff三角是指颌下三角内的由舌下神经、下颌舌骨肌后缘和二腹肌后腹 (或中间腱 )共同围成 ,以舌骨舌肌为底的一个小的三角区。据Homze统计 ,Pirogoff三角的出现率为 5 8.2 % ,当舌下神经低于二腹肌中间腱上缘时 ,该三角即不存在[1] 。Pirogoff三角一直是舌动脉结扎最常选择的部位 ,鉴于它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 ,本文就该三角的解剖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一、Pirogoff三角的解剖1.Pirogoff三角的解剖边界及舌动脉的毗邻关系 :Pirogoff三角 ,也称为舌三角 ,此三角是以俄国解剖学家、外…  相似文献   

2.
腮腺深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正> 腮腺肿瘤85%以上发生在腮腺浅叶内,位于腮腺深叶者,约占12%左右。本文主要收集自1979~1982年间腮腺深叶大型肿瘤8例,就其诊断和手术治疗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应用解剖 (一)腮腺深叶呈小锥形位于下颌后凹内,界于翼内肌和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之间的间隙中。锥尖向内,其内界只隔一层颈深筋膜  相似文献   

3.
肩胛舌骨上颈清除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治性颈清除术 (radicalneckdissection ,RND)是指将一侧颈部含淋巴结之组织全部清除 (I至V区之淋巴结 ) ,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肩胛舌骨上颈清除术 (supraomohyoidneckdissection ,SOND)是指有选择地整块清除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最有可能发生转移的淋巴结 ,如颏下淋巴结和颌下三角之淋巴结(I区 ) ,颈二腹肌和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群及位于颈丛皮支前方和肩胛舌骨肌上方之淋巴结 (II区和III区 )。此型颈清除术的显著特点是保留了胸锁乳突肌、脊副神经及颈内静脉[1] 。近 2 0年…  相似文献   

4.
常规的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并不总是成功的,其原因之一是下颌舌骨肌神经分支分布于下颌牙齿。下颌舌骨肌神经除运动支支配二腹肌和下颌舌骨肌外,’有10~20%发出分支分布子下颌神经。  相似文献   

5.
本文强调作颈部横形切口,标本连同切除的颈阔肌,自后方向前解剖的方法远较自下而上的解剖为好,而且可以直接设计皮瓣利于缺损处的重建。手术系由MacFee所设计而加以改良,上方的切口位于舌骨平面,自乳突下直切至对侧二腹肌的舌骨平面,双侧清扫时则可切至对侧乳突区为止。下方切口视是否需利用肩  相似文献   

6.
下颌骨的形状使它能经得住一定的弯曲力或剪力,并且能在行使功能时预防任何方向的变化或骨折。咀嚼肌都附着在下颌骨体部和升枝的不同部位,主要功能是升和降下颌骨。升颌的肌肉有颞肌、嚼肌和翼肉肌;降颌的主要肌肉是翼外肌、二腹肌和下颌舌骨肌。附丽在下颌骨的降颌肌群,当使下颌  相似文献   

7.
下颌偏斜患者颜面与颈背部肌肌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下颌偏斜对咀嚼机、颈、肩背部肌肌电的影响。方法 采用K6-Ⅰ系统对15例正常咬合者及12例下颌偏斜患者在最大开闭口运动、咀嚼运动、颈肩背部肌运动时咬肌、二腹肌、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的表面肌电进行采集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双侧对应肌肌电平均幅值的对称性。结果 ①下合同功能性运动时颈背部肌有肌电活动;颈背部运动时咀嚼肌也有相应的肌电增强。②开闭口运动与咀嚼运动时患者组双侧咬肌、二腹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平均幅值的对称性明显差于正常咬合组;双侧斜方肌对称性在颈肩部运动时两组间差异显著。③正常咬合组三种运动时对应肌肌电幅值无显著性差异;患者组咀嚼运动时双侧二腹肌及颈肩部运动时双侧胸锁乳突肌、二腹肌肌电幅值有明显差异。结论 下颌偏斜影响咀嚼肌、颈肩背部肌肌电的对称性并可能导致头颈、双肩姿势的偏斜。  相似文献   

8.
下颌切牙可能存在的侧副神经分布可用以解释为何进行下齿槽神经或颏神经阻滞麻醉有时不能引起下颌切牙深麻醉的原因。作者在研究中使用了26具男女成人尸体,从下颌舌骨神经在颞下窝的起点到其在颏区的终点进行追踪。将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肌由下颌骨分离,以宜于密切观查颏后孔。当下颌舌骨神经的终支进入至少含有一个切牙的下颌骨时,作者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了骨内解剖。在50%的标本中显示下颌舌骨神经的神经分支通过颏后孔进入下颌骨。其中有九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实验性早期接触状态下咀嚼肌肌电活动的变化,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因早接触引起的肌功能紊乱,颞下颌关节疾患提供参考。方法:测定10名志愿者在正中He;左右两侧下颌第一双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实验性早接触状态下,嚼肌、颞肌前束及二腹肌前腹肌电活动的积分值与频谱值。结果:早接触与正常情况下正中咬合时比较,颞肌前束肌电信号明显减弱(P<0.01),嚼肌肌电信号减弱(P<0.05),二腹肌前腹肌电活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接触可导致咀嚼肌功能减少,两侧肌张力不平衡,破坏咀嚼肌群的协调性,中枢控制咀嚼肌收缩能力大小主要由抑制闭口肌的收缩来完成,而作为闭口肌的拮抗肌、二腹肌前腹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口底主要是由下颌舌骨肌所组成,由下方之二腹肌前腹而得到加强。多数教科书认为下颌舌骨肌构成一完整的口底,但在我们的实践中,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常常是下颌  相似文献   

11.
下颌神经:三叉神经的第三支,从卵圆孔中出颅,司理咀嚼肌、鼓室张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的运动,司理牙齿、牙龈、颊粘膜、口底粘膜、舌前2/3上皮、脑膜、唇及面下部皮肤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舌淋巴管的分布及引流特征,以期为舌部肿瘤的治疗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应用淋巴管间接注射技术结合淋巴管铺片透明显示法、淋巴管铸型及扫描电镜观察来研究人舌淋巴管的分布特点,同时通过颈部解剖学方法观察舌不同区域初级引流淋巴结的分布。结果 舌背黏膜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构成双层网络结构,其分布不受界沟和中线的影响,分布于整个舌背黏膜。肌间淋巴管与舌背和舌腹黏膜淋巴管相交通,由此构成完整的舌淋巴管网络结构。各注射区域颈部初级引流淋巴结的分布呈现一定的特点,舌前部主要引流至颏下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和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舌侧部和舌中部主要引流至颌下淋巴结、颈二腹肌淋巴结和甲状淋巴结;舌根部主要引流至颈二腹肌淋巴结。各注射区初级引流淋巴结均可出现于双侧颈部,但同侧发生频率高于对侧。结论 舌淋巴管呈网络状分布,舌部任一区域的淋巴引流有广泛性和双侧性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13.
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朱炎  王弘士  吴毅  李端树 《口腔医学》2001,21(4):183-184
目的:为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后采用舌骨下肌皮瓣修复的手术方式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0具(80侧)头颈部标本的舌骨下肌群的形态特征,血管神经支配进行观测。结果:舌骨下肌群各肌厚度均较薄,供应动脉为甲状腺上动脉,回流静脉为甲状腺上静脉,舌骨下肌群的神经支配来自颈襻分支。结论:该肌群修复口腔颌面缺损形态学有可行性,以舌癌切除后舌再造修复效果较好,制备肌皮瓣时应在肌外缘切取,可制成神经血管蒂保留转移肌肉功能,减少日后萎缩。  相似文献   

14.
甲状舌管异物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纪福  阮乔生 《口腔医学》1991,11(4):219-219
<正> 例1:王××,男,20岁,战士。颈正中部肿痛10天余。患者因食鱼后感到舌根部有异物伴刺痛,2天后异物及刺痛感消失,但颈正中部起一肿块并疼痛。经抗炎治疗肿痛好转,触压有刺痛感。入院检查见颈正中部,舌骨体偏上部可及1×1 cm大索条状包块,质中等硬,可随吞咽移动。于1982年5月在局麻下按甲状舌管囊肿手术。术中见有2 cm长鱼骨,位舌骨上部管道内。术后1周痊愈出院。例2:苏××,6岁。颈前部流脓1年余。患者因颈前红肿痛于1985年10月在某医院切开。入院后检查见颈前中部有2 cm长横行术后疤痕。疤痕中部有0.2×0.2cm大瘘孔,溢脓性物,基底部向舌骨方向可触  相似文献   

15.
采用急性与慢性创物实验力法,同步记录兔的下颌运动轨迹与颌骨肌、舌肌、舌骨肌的肌电,在大脑皮质诱发类咀嚼(CIFM)运动与自然咀嚼运动之间进行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咀嚼运动各分期的下颌运动轨迹及肌电特征与CIFM中相应的基本类型相似。②咀嚼物硬度增大使闭口相活动肌肉组(嚼肌、茎突舌肌与胸骨占骨肌)的肌电活动量增大,而开口相活动肌肉组(二腹肌、颏舌肌与颏舌骨肌)反应微弱。这一调节规律在二类咀嚼中表现相同。③咀嚼物硬度对肌电时程的延长效应在二类咀嚼中略有不同,前者仅闭口相活动肌肉组有显著延长,后者二组肌肉的时程均延长。结果提示,CIFM与自然咀嚼的生理特性相似,可作为研究咀嚼生理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作者研究广泛性口腔癌手术时气管切开术的应用,共施行口腔癌手术252例,分两组,第1组188例,手术计划中包括气管切开术,肿瘤位于舌前2/3者49例,舌根31例,口底69例,颊部23例,腭弓和下颌牙槽突各8例。先作气管切开,经气管切口插管麻醉96例,用于肿瘤位于口咽部、舌体后部、口底和磨牙后部,或由于经口经鼻插管麻醉妨碍手术操作,或因开口受限不作气管切开插管困难。其余92例经鼻插管麻醉,肿瘤切除后再作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7.
颈淋巴清扫术是控制口腔颌面部癌瘤经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术式按解剖范围可分为:单侧全颈淋巴清扫术,双侧全颈淋巴清扫术,部分颈淋巴清扫术(舌骨上、肩胛舌骨肌上),联合根治术;按治疗目的可分为: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按手术方式可分为:传统性颈淋巴清扫术,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颌面部良性肿块手术切除18例临床分析;口腔颌面部外伤中气管切开术的选择性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镇静评分对清醒盲探气管插管中镇静作用的评估;UPPP、颏前徙术及舌骨悬吊术对OSAS患者上气道影响的初步分析;翼腭窝肿瘤手术方法的改良;多方向联合切除治疗巨舌症5例;  相似文献   

19.
烧伤后颈部瘢痕挛缩颏胸粘连患者实施全麻手术时,经口鼻腔插管始终是一项难题,近年来对插管器械与方法作了一些改进,但仍存在较多困难,对于合并小口畸形或喉头移位者更不易进行操作。我们采用直接在颈部瘢痕上做气管切开的办法用于全麻插管。 一、方法:首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切口位于拟切除的瘢痕之上或其边缘,其位置相当于颈正中三、四气管环处(不影响下一步手术),横形切开瘢痕,分离瘢痕下软组织与气管前肌群,寻找到气管后,“T”型切开气管软骨环,显露气孔,将气囊导管插入气管内固定,另一端连于呼吸机,此时可开始实施全麻,进行手术。手术即将结束时,皮瓣或植皮片下端与颈侧皮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成年人咀嚼肌表面电极采集的肌电信号加以分析,研究下颌在6种不同运动状态下咀嚼肌肌电信号的可重复性,并取得正常参考值。方法:30名22-44岁受试者进行咀嚼肌表面电极肌电图检查,记录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和扣齿运动时双侧咬肌、颞肌前束和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每个受试者在3个不同时段各测试一次。结果:3次测试的咀嚼肌峰值电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姿势位时,右侧咬肌峰值电位95%正常参考值为0-0.1,左侧为0-0.13,右侧颞肌前束为0-0.67,左侧颞肌前束为0-0.1,右侧二腹肌前腹为0-0.13,左侧二腹肌前腹为0-0.1;牙尖交错位时,右侧咬肌峰值电位95%正常参考值为0.33-2.53,左侧为0.47-2.5,右侧颞肌前束为0.23-2.23,左侧颞肌前束为0.2-3.67,右侧二腹肌前腹为0.13-1.07,左侧二腹肌前腹为0.1-0.87;扣齿运动时右侧咬肌峰值电位95%正常参考值为0.5-2.5,左侧为0.73-2.3,右侧颞肌前束为0.4-3.47,左侧颞肌前束为0.3-3.63,右侧二腹肌前腹为0.2-1.07,左侧二腹肌前腹为0.13-0.97。结论:表面电极采集的双侧咬肌、颞肌前束和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