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话传输心电图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出院后冠心病患的电话传输心电图(TTEM)的监测,考察其在康复初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42~85岁冠心病患应用TTEM与出院时常规ECG作对照分析研究.观察其心律失常(AR)和心肌缺血(MIS)的诊断敏感度及其与监测次数的关系.结果:TTEM的AR、MTS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1.2%和71.9%,监测次数与敏感度成正比,TTEM与ECG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TTEM能及时检出阵发性无规律的AR.在冠心病的二、三级防治工作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恢复期亚急型和慢型克山病患者动态心电图(DCG)特点,探讨其预后意义。方法 选择恢复期亚急型和慢型克山病患者88例,进行心电图(ECG)和DCG检查,并长期随访,以观察终点结果死亡或存活分组对比分析。结果 恢复期亚急型克山病患者在ECG90.3%正常情况下,84.9%的DCG出现异常。慢型ECG及DCG异常检出率都很高,分别为94.7%和100.0%。亚急型DCG异常检出率室早最高,为77.4%,其中成对室早51.6%,室速32.3%;房早次之41.9%。慢型DCG异常检出率室早最高,为96.5%,其中频发室早75.4%,成对室早51.6%,室速32.3%;房早次之82.2%。死亡组与存活组对比,死亡组ECG房早、室早、ST-T改变较存活组检出率高(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DCG室早总检出率无差异(P〉0.05),但成对室早和室速检出率较存活组高(P〈0.05)。结论 房性与室性心律失常是恢复期亚急型和慢型克山病的DCG特征,亚急型ECG正常,DCG高异常检出率;慢型ECG及DCG均高异常检出率。成对室早和室速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左胸导联心电图变化对急性期及恢复期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2例胸导联ST段抬高急性AMI(STEAMI)患者进行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同步记录.观察心肌梗塞急性期V1-V6导联ST段抬高的导联数(NOSTE)及AMI恢复期原有R波振幅减少≥50%及演变成Q波的导联数(NORWA);并在AMI急性期及恢复期进行Killip及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AMI急性期NOSTE≥4时,Killip心功能≤2级和≥3级者分别占13%和87%;NOSCE3≤时,Killip心功能≤2级和≥3级者分别占100%和0(P=0.000);AMI恢复期NORWA≥4时,NYHA心功能≤2级和≥3级者分别占56%和44%;NORWA≤3时,NYHA心功能≤2级和≥3级者分别占100%和0(P=0.008)。结论:胸导联心电图变化有助于预测ST段抬高AMI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DCG)特征,分析DCG对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ECG)、 DCG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ECG、 DCG对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2种方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结果 DCG及ECG检出心律失常人数分别为120例(100.00%)及28例(23.33%), 2种方式对心律失常总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CG对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及窦缓、窦性停搏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ECG检查(P<0.05); 2种方式对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DCG及ECG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79.17%、 50.83%,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各类心律失常均有较高的检出价值,可提高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话传输心电图(TTEM)在冠心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后康复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行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后的冠心病患者应用TTEM进行监测,并与常规心电图(RECG)检查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其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情况。结果:TTEM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检出率分别为63.9%和66.3%,较RECG显著提高(P<0.01,<0.05)。结论:TTEM能及时检出阵发性、无规律的心律失常,及时发现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在冠心病的二、三级防治工作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出院后冠心病患者的电话传输心电图 (TTEM)的监测 ,考察其在康复初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1例 4 2~ 85岁冠心病患者应用 TTEM与出院时常规 ECG作对照分析研究。观察其心律失常 (AR)和心肌缺血 (MIS)的诊断敏感度及其与监测次数的关系。结果 :TTEM的 AR、MIS诊断敏感度分别为 91.2 %和 71.9% ,监测次数与敏感度成正比 ,TTEM与 ECG有明显差异 (P<0 .0 1)。结论 :TTEM能及时检出阵发性无规律的 AR,在冠心病的二、三级防治工作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及纤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血小板活化及纤溶状态,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应采取的对策。方法:测定27例AMI患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GMP-140、t-PA、PAI、DD含量。结果:AMI患血浆GMP-140、PAI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恢复期血浆GMP-140水平低于急性期的(P<0.05)。DD在急性期内(≤2天)无显增高。恢复期高于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血小板活性增高而纤溶活性降低;要施行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和早期溶栓治疗,要重视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以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害,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诊断变异型心绞痛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 (DCG)诊断变异型心绞痛 (VAP)的价值。方法 对 4 0例VAP者比较其常规心电图及DCG的差别。结果 损伤型ST段抬高 (0 2~ 1 2mV)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 ,T波高耸对应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 ,室性心律失常 ,U波倒置检出率DCG为 37 5 % ,5 0 % ,10 0 % ,4 5 % ,ECG检出率为 2 5 % ,7 5 % ,7 5 % ,2 5 %。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DCG对房室传导阻滞 (AVB)检出率高于ECG ,各为15 %、2 5 %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DCG诊断VAP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应用鲁米诺依赖的分离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法检测57例心绞痛患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其中单纯心绞痛27例,合并有心律失常30例,同时检测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冠心病心绞痛患有、无心律失常组的峰值、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0.05),余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而有心律失常组的峰值、积分又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可见心绞痛患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作用增强.而心律失常又使氧自由基产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0.
26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与心电图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与心电图关系。方法:26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均在急性期做心电图(ECG)检查,部分病例测定血糖及血钾,对心电图改变发生机制及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62例中58例ECG正常,204例不正常,异常率为77.86%。ECG正常者死亡5例(8.26%),ECG异常者死亡及恶化出院44例(21.57%)。两组比较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源性ECG改变与出血有直接关系,义与脑部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ECG改变明显,复查无改善或恶化,同时伴血糖增高、血钾低者,预后更差,提示ECG改变可作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变化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进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并分6个时段进行研究。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发生数与血压变化密切相关(r=0.71,0.76.P<0.01),且以上午(6~10a.m)为甚(P<0.01)。结论:血压升高,左室负荷增大和氧耗增加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时对血液流变学及缺血症状,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脏病恢复期患42例,静淌血栓通注射液350mg,每日1次,连续10—14天,在治疗前及结束时查血液流变学,同时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升高(P<0,05),心电固心肌缺血改善(P<0.05),均显好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总有效率虽好于对照组但未达显水平。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由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恢复期病人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特别是对无症状型心肌缺血(SMI)的发现率明显提高,本文对30例(AMI)的恢复期的Holter监测加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30例已确诊为AMI的病人,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38—76岁之间,均于AM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心电图 (ECG)梗死面积大小 ,ΣST↑ ,QTc离散度与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关系 ,以探讨心电图对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188例AMI患者发病 4 8h内的心电图与临床心脏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QRS积分≥ 7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高于QRS积分 <7组 ,P<0 0 5 ;②死亡组 15例平均ΣST↑为 (15 4± 10 9)mm ,存活组 173例为 (10 7± 7 9)mm ,P <0 0 5 ;③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 -Tcd分别为 (71 37± 9 5 1)ms、(4 9 11± 16 2 4 )ms ,P <0 0 5。结论 早期心电图改变对AMI患者的心功能有密切关系 ,对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3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37例患者先后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常规ECG进行心电监测,对比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ECG对该疾病的检出率。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所检出的心律失常率明显高于常规ECG的检出率,两组数据经过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诊断,其效果更为显著,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检出率,降低漏诊、误诊等危险事件的发生,为医生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张晓斌  杨京会  高宝安 《内科》2013,(2):162-163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律的昼夜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8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析其心律失常发生率、昼夜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发生类型及时段,确定心律失常与症状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结果8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律失常58例,检出率为70.73%,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19.5l%)(X^2=43.44,P〈0.05);82例患者白天清醒期的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夜间睡眠期的平均心率(t=5.21,P〈0.05);82例患者中最快心率峰值发生在6:00—12:00为45例,占54.88%,最慢心率峰值发生在0:00~6:00为80例,占97.56%;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多发生在10:00—22:00时段,与22:00~10:00时段的检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其中房性、室性早搏最为常见,昼夜心律失常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建议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规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中的价值。方法对80例心绞痛者比较其常规心电图(ECG)与DCG发生SMI的差别。结果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伴有SMI发作在DCG中的检出率为52.5%、80%,ECG检出率为2.5%、7.5%。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1)。结论DCG在诊断SMI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测定40例心绞痛(AP)、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40例正常人(NC)的血小板胞膜、胞浆蛋白激酶C(PKC)活性。结果显示:AP和AMI组血小板胞膜中的PKC活性显著高于NC组(P<0.01),而AP组高于AMI组(P<0.05);AP和AMI组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显著低于NC组(P<0.01),而AP组低于AMI组(P<0.05)。提示PKC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QT离散度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130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高血压病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现:室性心律失常(VA)检出率为54.62%;VA、复杂VA及室透(VT)患者QTd显著高于无VA者(分别P<0.05、<0.01、<0.01);LVH者QTd显著高于无LVH者(P<0.05);并发现LVH又QTd<60ms者VA、复杂VA及VT检出率均显著高于LVH但QTd<60ms者(均P<0.01)。提示QTd对于预测高血压病LVH者发生VA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有创与无创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 (CAG)与心电图 (ECG)、动态心电图 (DCG)和平板运动试验(EE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 ,心绞痛组 2 5例、AMI组 15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CAG、ECG、DCG检查 ,AMI患者不行EET检查。结果 :心绞痛组中 ,ECG、DCG、EET、CAG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 2 0 %、4 0 %、80 %、84 % ;AMI组中 ,ECG、DCG、CAG的检出阳性率均为 10 0 %。CAG检查 4例冠脉正常 ,为X综合征。 2支和 3支冠脉病变 14例 ,其中 9例ECG、DCG阴性。结论 :EET与CAG诊断CHD的阳性率相当。CAG检查正常者 ,可能为X综合征。ECG、DCG检查正常者 ,不能排除冠脉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