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经再灌注治疗后常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现将我院近年来经静脉溶栓治疗的一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予以总结。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及分组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21例,男87例,女34例,年龄42~65岁(平均57±6岁)。静脉溶栓治  相似文献   

2.
应用阿根廷1992年-1994年间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家族史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危险性的关系。1060个病人来自35个冠心监护单位(CCU)因AMI住院的病人;1071名对照为相同地区医院无已知或潜在AMI而因各种急性情况住院的病人。31.%的病例及15%的对照报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级亲属有AMI病史。在消除了年龄、性别、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教育、社会分级和体育活动的影响后,与无AMI家族史者比较,AMI的比值比(oddsratio.OR)为2.18(95%)可倍区间(CI)为1.74-2.74)。AMI的相…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死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院1981 ̄1983年134例和1991 ̄1993年30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资料作比较,以了解天津部分地区10年间该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改变。结果表明,住院病死率从22.4%降至15.6%,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男性病人病死率降低较明显(P〈0.05)。有利于病死率降低的因素为:年龄〈60岁,初发梗塞和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不利因素为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1991 ̄1993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时血尿素氮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76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入院后血尿素氮(BUN)水平.结果表明,在AMI患者中BUN水平增高者占33.8%、该组患者与BUN正常组比较,年龄较大.入院时血压较低,梗塞面积较大·心律失常、心衰和心源性休克并发症较多,住院期间的病死率较高(21.8%对9.0%,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BUN是预测AMI患者住院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院自95年1月至96年8月所收治的158例AMI病人进行静脉应用镁制剂潘南金临床疗效分组对照分析。提示静脉应用潘南金可明显减少AMI病人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尤其是室速、室额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潘南金组为21.33%,对照组为51.81%。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潘南金组《周病死率10.67%,对照组12.0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可能与CCU监护病房内持续心电监护系统的应用,使各种心律失常得到及时地发现与治疗有关。我们体会,对AMI病人尽早静脉应用潘南金治疗,可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海南省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预后,进一步为防治AMI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对海南9间医院1986~1996年期间AMI住院患者486例,以统一标准表格采集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MI病例有逐年增加趋势;男女之比为4.4:1,平均年龄为(61.7±11.8)岁,女性发病年龄比男性大9岁。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者占84.6%;前壁与下壁梗死者分别占52.2%和29.4%;病死率为12.1%,主要死因有心源性休克(39.0%)、心脏骤停(33.9%)、心衰(22.0%)。影响急性期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泵功能、严重心律失常、梗死部位及伴发糖尿病等。结论加强CCU的建立,及时防治心律失常、泵衰竭等并发症,可进一步降低AMI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病人并发心力衰竭(CHF)的发生率约为32%~48%,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5%~95%。因此对心衰与心律失常的控制成为AMI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醛固酮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又称安体舒通)的研究逐渐深入,它的抗心衰与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使其在AMI的治疗中的地位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聚集情况。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0-2004年阿克苏地区第一医院住院的116例维族和64例汉族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维族AMI患者平均年龄57岁,发病比汉族提早4岁(P=0.030),男性人数是女性的4倍;与汉族患者相比,维族患者血清HDL—C水平较低(P=0.002),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P=0.047),但高血压患病率和吸烟者比率较低(P〈0.025);维族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9.6%)和静脉溶栓(15.5%)的比例较低(P=0.001和P=0.000),但两民族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相似(10%)。结论:新疆阿克苏地区维族AMI患者的发病年龄比汉族提前,其HDL—C水平、高血压病患病率和吸烟者比率较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由于某支冠状动脉突然闭塞,血流完全中断,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不能逆转的局部坏死,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体征,常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我院今年收治急性心肌梗塞22例,开展溶栓治疗6例今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1997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就诊的2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47~83岁,其中>60岁者14例,<60岁8例;前壁心梗8例,下壁心梗5例,侧壁心梗2例,其他6例。结果:治愈者12例,改善8例,无效8例。1.2方法1.2.1一般治疗:一般治疗是维持心…  相似文献   

10.
39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是引起AMI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1990年至1998年AMI10日内住院患者394例并发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394例AMI中,男性261例,占66.3%。女性133例,占33.7%,年龄31~87岁,平均59岁。心律失常341例,占86.6%,死亡75例,病死率为19%。 2 结果 AMI几乎可以并发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而往往患者可导致2种或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AMI并发CRBBB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早期行PCI的12例为观察组,未行PCI的2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Killip分级[(1.7±0.5)级:(2.6±0.5)级]、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8.3%:20.8%)及住院病死率(8.3%: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LVEF[(56.3±7.1)%:(32.6±4.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PCI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44例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其中23例患者给予索他洛尔治疗(2010年1~7月),对21例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2010年5~11月)。结果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对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两种药物之间对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他洛尔与利多卡因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AMI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两种药物对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室颤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推荐作为治疗AMI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塞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4年内649例AMI患者中,67例右室AMI(均合并下、后壁心肌梗塞)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各亚组疗效比较。结果(1)67例右室AMI患者中,42例接受溶栓治疗,高于平均接受率(62.7%比46.1%,P<0.01)。(2)未接受溶栓治疗之患者中,右室AMI在住院期病死率(28.0%比13.6%)、右心衰合并左心功能不全≥KillipⅢ级(60%比32.6%)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44%比21.8%)均比非右室AMI患者明显为高(P<0.05~0.01)。(3)右室AMI患者比非右室组,在溶栓后的病死率(-20.9%比-7.4%)、心功能≥Ⅲ级(-31.4%比-19.0%)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25.0%比-11.7%)的净减少率均更为显著(P<0.05~0.01)。结论右室A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并比非右室AMI患者得益更大。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近20年住院临床诊治和病死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本院20年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改变。方法对我院1980-1983年134例、1990-1993年354例和2000-2003年8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住院病死率从1980-1983年的22.4%降至1990-1993年的14.4%直至2000-2003年的9.2%(P〈0.01)。男性患者病死率降低明显(P〈0.01)。有利于病死率降低的因素有:年龄〈60岁,初发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和血管再灌注治疗。不利因素为女性。结论20年间的AMI药物治疗内容及血管再灌注治疗的进展,致使AMI住院病死率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随访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预后因索。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AMI患者100例,分析了临床特点,进行了平均2年的随访,以随访结果死亡与存活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0例AMI患者中发病〈24h入院者68例,发病≥24h入院32例。1个部位梗塞55例,2个部位40例,3个部位5例。AMI并发心力衰竭者52例,休克12例,心律失常13例,室壁瘤3例,无并发症者32例。共死亡24例,病死率24%;其中住院期问死亡13例,病死率13%;出院随访死亡11例,病死率11%。死亡与存活对比分析,死亡组年龄大、发病≥24h入院多、并发症多。24例均有并发症,其中1种并发症15.4%,2种并发症40.0%,3种并发症80.0%。结论 发病年龄、入院时间、并发症及梗塞部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梗塞部位多少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监护设备的改善和救治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住院病死率由30%降至Ic%左右,但存活者仍有再梗塞和心源性摔死(SCD)的危险。Framingham等对64岁以上AMI患者随访4年,59%发生再梗塞[1]。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梗塞面积和部位,左室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残余心肌缺血等[’]。为改善MI病人的长期预后,除在急性期治疗外,加强其二级预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m后二级预防的进展作简要评述。l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是AMI和SCD的基本病理特征之一,阿司匹林是廉价易得的常用抗血小板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以评估转换酶抑制剂(CEI)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全国500家医院共同完成11345例,治疗组5666例,对照组5679例,两组病人的基础临床特征相似。用药(卡托普利12.5mg3/d)后28d治疗组病死率(9.3%)略低于对照组(9.8%)。按死亡原因分析,治疗组死于心力衰竭与室颤者分别较对照组减少15.5%与20.1%。亚组分析提示治疗组前壁心肌梗塞病死率(9.5%)低于对照组(11.0%)(P=0.06);而下壁心肌梗塞病死率(7.5%)则略高于对照组(6.5%)。治疗组除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外,其他副作用两组相似。本阶段资料揭示卡托普利早期治疗AMI是安全的,可能对前壁心肌梗塞的益处较大,对下壁心肌梗塞则可能无益。最终结果待本试验结束后报告。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运动试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平板运动试验的评定心功能、指导康复作用。方法:16例AMI病人(平均56.5岁)在发病4周后按照Bruce方案进行症状限止平板运动试验。结果:VO2max3~12(平均7.3±3.8)METs;HRmax106~186(平均152.7±29.7)次/分;运动试验阳性12例.其中ST段下移、VO2max<4METs者6例(50%);ST段抬高、VO2max<4METs者5例(31.2%);没有1例发生意外。结论:AMI病人的运动试验对评定心功能、指导康复有较大临床意义;只要掌握适应证、禁忌证,运动中严密监护.AMI病人运动试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急诊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减少医疗环节,缩短AMI患者从发病到溶栓的时间,使更多的AMI病人及时得到溶栓治疗的有效措施。我院急诊科自1994年6月至1997年4月溶栓治疗AMI病人53例。病人到达急诊室至开始溶栓时间由1994年76.8±50.3分钟缩短到1996年以来25.4±19.0分钟(P<0.01),平均40.3±34.2分钟。静脉溶栓病人占同期就诊AMI病人41.7%(53/127),发病6小时内再通率为75%(33/44),总再通率为66.0%(35/53)。5周总病死率11.32%(6/53),再通组和非再通组分别为2.86%和27.78%。对此,…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将我院自1990年至1997年门诊及住院共200例AMI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心律失常的特点。 1 临床资料 1.1 200例AMI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诊断为AMI,男性126例,女性64例,男女之比大致为2:1。年龄30至93岁,平均年龄61.5岁,60岁以上160例(80%)。 1.2 梗塞部位:前壁105例;下壁50例;下壁 其他部位42例;右心室3例。 2 结果 2.1 200例AMI检出心律失常160例(80%),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