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肌肥厚时快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rapidly activated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hannel,IKr)和慢 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slowly activated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hannel,IKs)的变化,并探讨IKr和IKs阻断剂对心肌肥厚豚 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豚鼠分为假手术组和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组,制备LVH 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IKr和IKs电流,观察IKr和IKs电流的变化;给予豚鼠分别静脉注射IKr阻断 剂多非利特(0.04 mg/kg)和IKs阻断剂chromanol 293B(0.1 mg/kg),观察其对LVH豚鼠QTc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 结果:豚鼠胸主动脉缩窄6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QTc间期和细胞电容显著增加 (P<0.05或P<0.01);LVH心室肌细胞IKs明显减少[+60 mV:(0.36±0.03) pA/pF vs (0.58±0.05) pA/pF,P<0.01];LVH对IKr无 明显影响。IKr阻断剂可显著延长LVH豚鼠QTc间期(P<0.01),并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IKs阻断剂对LVH豚鼠QTc间 期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结论:IKs复极储备下调是心肌肥厚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哌替啶的心脏电生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哌替啶对心脏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探讨可能的离子机制。方法 :采用 L angendorff灌流心脏模型 ,观察哌替啶对大鼠心率和心律的影响 ;采用全细胞电流钳及电压钳技术 ,在酶解分离的心室肌细胞上观察哌替啶对动作电位和离子电流的影响。结果 :哌替啶呈浓度依赖地减慢窦性心率 ,当浓度≥ 2 5 0μmol/ L时 ,能引起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哌替啶可浓度依赖地降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哌替啶 10 0 μmol/ L孵育后 ,能分别抑制 INa、Ito、Ik 和 ICa.L到对照组的 (6 0 .7± 6 .9) %、(5 5 .4± 5 .6 ) %、(6 5 .1± 8.0 ) %和(6 7.4± 10 .1) % ,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不能阻断上述效应。结论 :哌替啶可减慢心率 ,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可能与它抑制了心肌细胞多种跨膜离子电流有关 ,其抑制作用并不通过阿片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3.
不同物种 ,心脏不同部位的不同组织 ,至少存在10种不同的K+电流。某些电流只在某种组织中存在 ,如IKACh电流只在心房中存在 ,起搏电流只在有起搏功能的细胞中存在。这些电流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激活时程 (如存在失活过程的话 ,也有特定的失活过程 )和从失活恢复的时间过程 (如果存在的话 ) ,并常常取决于机能状态受到某些特异性阻滞剂的调节。正如利用这些电生理特性来确定在异源性表达系统中的电流和天然细胞中的电流有什么关系。近年来对多数心肌细胞K+电流的分子基础的研究已很充分[1] 。一组被称为延迟整流的K+电流是因为它们受…  相似文献   

4.
豚鼠心脏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两种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槐果碱对心脏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研究槐果碱对心肌细胞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结果槐果碱可使豚鼠心室乳头肌快反应动作电位的时程(APD50,APD90)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0期上升速率(Vmax)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变化;可使家兔窦房结慢反应动作电位4期自动除极速率(SDVP4)、自律性兴奋频率(SEF)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明显减小,此效应亦呈浓度依赖性;在豚鼠离体心电图实验中,槐果碱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结论根据槐果碱对动物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初步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钠、钾和钙离子通道而产生抗心律失常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药单体槐果碱对心脏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 ,研究槐果碱对心肌细胞快、慢反应动作电位和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结果 槐果碱可使豚鼠心室乳头肌快反应动作电位的时程(APD50,APD90)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0期上升速率(Vmax)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变化;可使家兔窦房结慢反应动作电位4期自动除极速率(SDVP4)、自律性兴奋频率(SEF)和动作电位幅值(APA)明显减小,此效应亦呈浓度依赖性;在豚鼠离体心电图实验中,槐果碱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结论 根据槐果碱对动物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初步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钠、钾和钙离子通道而产生抗心律失常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红霉素对langendorff灌流豚鼠心脏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常规心电图记录法,观察红霉素对豚鼠离体心电图的作用。结果红霉素可延长豚鼠心电图PR间期、QT间期,增大QTc,减慢心率。0.3mmol/L红霉素可使PR间期从(66.1±3.2)ms延长到(92.3±10.7)m8(P〈0.05);R波从(16.1±1.2)ms增宽至(18.1±3.7)ms(P〈0.05);QT间期和QTc分别从(184.3±13.8)mS和(10.6±0.6)ms增加到(250.7±27.6)ms和(13.1±1.7)ms,(P〈0.01,P%0.01);RR间期延长22.5%;心率减慢17.1%。较高浓度红霉素作用下,可出现室上性期前收缩。结论红霉素可减慢兴奋在心脏的传导,诱发室上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延迟整流钾电流(Ik)主要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的长短关系密切.其主要包含两种成分:快激活成分(Ikr)和慢激活成分(Iks).它们的分子特点是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基础,组织分布特点是APD和ERP离散的基础.而其阻滞剂即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延迟整流钾电流(Ik)主要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的长短关系密切。其主要包含两种成分:快激活成分(Ikr)和慢激活成分(Iks)。它们的分子特点是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基础.组织分布特点是APD和ERP离散的基础。而其阻滞剂即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在甲状腺素诱导的豚鼠心肌肥厚模型上,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研究病变心肌细胞APD,Ikr及Ik1离子通道特征,以及药物治疗后其离子通道的改变。结果表明,肥厚心肌细胞APD明显缩短,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幅度不变,Ikr及Ik1均显著增加,反转电位不变。经propranolol治疗后,心肌APD,Ikr及Ik1均有明显改善,不影响Ikr的反转电位,但使Ik1反转电位向负的方向偏移。以上结果提示,甲状腺素诱发的心肌肥厚加重心律失常的严重性与增加Ikr及Ik1有关,作用多通道的复合型抗心律失常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浦肯野纤维电生理特性的改变。方法:MI组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MI模型,2d后取出左心室假腱索(n=30)置于模拟缺血缓冲液中用玻璃微电极测定动作电位90%复极时间(APD90)和有效不应期(ERP),并观察后除极(AD)和其他电生理现象。对照组不结扎冠状动脉直接取出左心室假腱索(n=30)置于正常Tyrode’s液中观测上述指标。结果:慢频率刺激时,MI组APD90明显短于对照组[心动周期(CL)=800ms,(247.4±20.5)ms比(284.6±13.4)ms,P<0.05;CL=500ms,(246.7±15.3)ms比(268.4±17.8)ms,P<0.05]。MI组ERP明显短于对照组[(207.1±18.3)ms比(232.3±17.6)ms,P<0.05]。CL=200ms和300ms时,MI组27根假腱索观察到迟后除极(DAD);CL=200ms,MI组30根假腱索均出现动作电位(AP)交替现象。Ryanodine全面抑制MI组假腱索的DAD和AP交替现象。结论:MI后假腱索DAD和AP交替现象与浦肯野细胞钙调控异常有关,且可能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头针电刺激对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针电刺激“额旁1线”区域对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在氯化钡(BaCl2)所致的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上,针刺大鼠头部双侧“额旁1线”区域,并给予电针刺激,采用浮置式玻璃微电极方法,记录实验中各组大鼠的动作电位,观察不同时刻单一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头针“额旁1线”对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电活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头针可有效调整心肌动作电位的改变,加快心肌跨膜电位的恢复过程。结论:头针能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时的动作电位变化,发挥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说明“额旁1线”作为头部胸腔区域,与心血管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评价传统中草药香加皮的主要活性成分杠柳毒苷致心律失常的风险。方法:采用离体组织(豚鼠乳突肌和兔浦肯野纤维),给予浓度为0、0.3、1.0、3.0 μmol/L杠柳毒苷,检测其对动作电位的影响。指标包括:静息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RMP)、动作电位幅度(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APA)、最大除极速度(maximal depolarization rate of phase 0,dv/dtmax)、复极30%、50%和90%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 30%,50% and 90% repolarization,APD30、APD50、APD90)。结果:与0 μmol/L组比较,0.3和1.0 μmol/L 杠柳毒苷可缩短豚鼠乳突肌的APD30和APD50;0.3、1.0、3.0 μmol/L杠柳毒苷降低兔浦肯野纤维的dv/dtmax;3.0 μmol/L杠柳毒苷减少兔浦肯野纤维的APA;1.0、3.0 μmol/L杠柳毒苷缩短兔浦肯野纤维的APD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杠柳毒苷有潜在诱导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期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升高对兔心室电生理特性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大耳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TL组)和血浆ET-1升高组(ET-1组),每组15只。所有动物连续14d经耳缘静脉注射药物,其中ET-1组按10μg/(kg·d)剂量注射ET-1,而CTL组则给予注射0.9%生理盐水[1ml/(kg·d)]。所有动物完成药物注射7d后,在整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条件下行离体电生理研究。同步记录起搏周长(PCL)为300ms时左室前游离壁心内膜(LAF-Endo)及心外膜(LAF-Epi)单相动作电位(MAP),并计算动作电位复极跨壁离散度(TDR);测量LAF-Epi的有效不应期(ERP),并构建标准动作电位恢复性质(AP-DR)曲线,计算标准APDR曲线最大斜率(Smax);于LAF-Epi行程控增频刺激,进行动作电位电交替(ALT)及室性心律失常(VA)诱发,记录诱发ALT及VA的最大PCL(PCLmax)。结果:与CTL组相比,ET-1组LAF-Epi及LAF-Endo的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APDR曲线Smax、诱发ALT及VA的PCLmax中位数均增大(P均<0.05),而LAF-Epi的ERP/MAPD90(P<0.01)却明显减小;CTL组动物LAF-Epi的MAPD90短于LAF-Endo,而ET组动物LAF-Epi的MAPD90却较LAF-Endo延长(P均<0.05);TDR及LAF-Epi的ERP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长期血浆ET-1水平升高可引起心室正常复极顺序发生逆向改变、增大标准APDR曲线最大Smax及减小心室发生ALT的频率阈值,进而促进V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稳心颗粒对缺血大鼠心室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稳心颗粒对大鼠缺血左心室肌跨膜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对照组,含有1、5、10 g/L稳心颗粒给药组,每组10只。脱臼法处死大鼠后迅速分离左心室楔形心室肌组织块。利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缺血前、灌注单纯缺血液或灌注含不同浓度稳心颗粒缺血液时不同刺激周长下大鼠左室心内膜跨膜动作电位(TAP)及有效不应期(ERP)。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血对照组左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值(APA)降低,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0期最大去极速度(Vmax)减小,有效不应期(ERP)缩短(P〈0.05);与缺血对照组比较,各稳心颗粒给药组APA、APD、Vmax增大(P〈0.05),5、10 g/L稳心颗粒给药组ERP明显延长(P〈0.05)。②缺血液灌流使心肌组织的频率依赖性减弱,随着稳心颗粒给药浓度的增加和给药时间的延长,心肌组织的频率依赖性特点逐渐恢复。结论稳心颗粒可减轻缺血引起的心室肌电生理改变,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6只狗的小肠浆膜面各埋植5对双极电极,观察在禁食情况下从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的肠腔内注入红霉素后对小肠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十二指肠注入红霉素后,立即在注药局部诱发出不规律的峰电活动,持续20~120秒;在22分钟左右,在十二指肠部位诱发出提前发生的Ⅲ相。回肠末端注入红霉素后,同样能诱发起自十二指肠的早发Ⅲ相,但缺乏局部的峰电活动。以上结果提示,小肠不同部位注入红霉素能诱发IDMECⅢ相提前发生,这可能与红霉素吸收后通过循环引起胃动素释放有关,但十二指肠局部还存在有对红霉素直接反应的受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氧化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酶解法分解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氧化苦参碱对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氧化苦参碱1μmol·L-1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静息膜电位和超射值无明显影响;但可使动作电位复极50%时程(APD50)从给药前(534.7±29.62)ms缩短至(490.3±47.39)ms(n=5,P〈0.01),使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从给药前(572.1±49.98)ms缩短至(549.8±35.42)ms(n=5,P〈0.01),冲洗后APD50恢复至(498.1±31.78)ms(n=5,P〈0.01),APD90恢复至(554.2±61.28)ms(n=5,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可缩短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提示此机制可能参与氧化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