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紫外线照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C3H小鼠对Balb/c小鼠同种抗原免疫耐受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1)用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照射Balb/c(H-2d)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 DC),诱导其凋亡,随后将其输注到C3H(H-2k)小鼠体内,诱导C3H小鼠对Balb/c抗原免疫耐受。(2)检测诱免疫耐受小鼠体内调节T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分泌以研究其耐受机制。结果 (1)UVB-Balb/c im DC免疫的C3H小鼠对Balb/c抗原产生了免疫耐受,不能产生抗Balb/c抗体。(2)免疫耐受C3H小鼠不能排异注射到体内的Balb/c脾细胞。(3)UVB-Balb/c im DC免疫的C3H小鼠T细胞分泌IL-10增加,并且产生更多的FOX-P3+调节T细胞。结论 (1)应用UVB-Balb/c im DC免疫C3H小鼠可以使C3H小鼠对Balb/c抗原产生完全彻底的免疫耐受。(2)免疫耐受C3H小鼠对Balb/c抗原产生免疫耐受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其T细胞分泌IL-10增加,并且产生更多的FOX-P3~+调节T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来源于鼻咽癌细胞株SUNE1及EBV标准株B95 - 8细胞中两种EBVLMP1基因在真核细胞Balb/c3T3中的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EBVLMP1基因的核酸疫苗打基础。【方法】将两种不同来源EBVLMP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经脂质体法转染Balb/c 3T3细胞后 ,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及PCR的方法检测不同转染细胞中EBVLMP1蛋白的表达及核酸片段。【结果】PCR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来源LMP1转染细胞中均有EBVLMP1基因序列 ,并均能表达 6 3ku的蛋白质 ,经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证实均为EBVLMP1蛋白。【结论】来源于B95 8细胞及鼻咽癌细胞SUNE1的两种EBVLMP1基因均能在真核细胞Balb/c 3T3中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观察细胞的能量代谢状态是否会影响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Balb/c 3T3小鼠成纤维细胞株,用肌酸激酶抑制剂碘乙酰胺(IA)作用于该细胞,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在0、4、6 h时AQP1的表达。结果细胞与IA作用4 h后,AQP1表达开始增加,至6 h时AQP1表达大量增加,同时伴有细胞死亡;RT-PCR发现AQP1 mRNA显著增加,干扰线粒体功能的微管抑制剂及呼吸链细胞色素c氧化酶阻断剂同样诱导了AQP1的表达。结论 IA诱导Balb/c 3T3小鼠成纤维细胞AQP1的大量表达存在着转录前的调节,并且具有线粒体相关的能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晚期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与母体Th2>Th1免疫偏倚的关系.方法 选取孕晚期Balb/c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以动情期小鼠为对照.将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经抗原激发后作为抗原递呈细胞(APC),一部分(1°APC)用于致敏小鼠T细胞,然后分离致敏T细胞,再将另一部分巨噬细胞(2°APC)与致敏T细胞混合培养.采用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转化实验检验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8、IL-10和IFN-γ在反应后T细胞上的表达. 结果以孕晚期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作为1°APC致敏动情期小鼠,再以孕晚期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作为2°APC体外诱导致敏T细胞增殖的强度与对照组作为2°AP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动情期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作为1°APC,再以孕晚期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作为2°APC诱导致敏T细胞增殖的强度则低于对照组作为2°APC时的增殖强度(P<0.05).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作为2°APC可诱导更多IL-10 T细胞产生(P<0.05);IFN-γ T细胞的比例与1°或2°APC的类型无关. 结论孕晚期Balb/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不是一种有效的APC细胞,可诱导孕期母体的Th2型免疫,并使Th1型免疫维持一定水平,对正常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促分裂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maFGF)对放线菌素D(ActD)诱导Balb/c3T3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放线菌素D诱导3T3细胞凋亡的模型,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ctD处理组和nmaFGF处理组,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两种分析方法测定nmaFGF对3T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nmaFGF作用于3T3细胞后Akt信号通路中p-Akt分子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的凋亡率为1.53%;ActD处理组3T3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凋亡率为33.83%;而nmaFGF处理组的细胞凋亡受到显著抑制,凋亡率分别下降到18.97%,15.17%和12.83%,凋亡下降率分别为14.86%,18.66和21.00%。Western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在0.1~10μg/ml的浓度下,随着nmaFGF剂量的增加,p-Akt的表达水平有所增加,3T3细胞的凋亡率随之下降。结论nmaFGF可以通过AKT途径显著抑制由放线菌素D诱导的Balb/c成纤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将SRSV/3T3细胞DNA转染NIH/3T3细胞,转染后17d,实验组出现18个集落,对照组出现4个集落。将实验组集落细胞接种于3只BALB/C裸鼠皮下,全部长成纤维肉瘤。将SRSV/3T3细胞DNA用EcoRI和BamHI酶切电泳,分别应用5种癌基因(v-myc、KJ-ras、v-src、v-sis和e-fos)作Southern印迹和分子杂交。发现SRSV/3T3细胞DNA的BamHI酶切片段与c-fos探针杂交后,在2.2~3.0 kb处出现阳性杂交带。应用c-fos单抗检测转化细胞,细胞核内呈阳性反应。表明SRSV/3T3细胞DNA含有fos样转化基因,在转化细胞内有此基因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仓鼠对小鼠心脏移植模型 ,探讨T细胞在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仓鼠对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三组 :仓鼠—Balb/c小鼠 ,仓鼠—Balb/c裸小鼠 ,仓鼠—裸小鼠 (移植术后第 1 0 0日自小鼠尾静脉输 3× 1 0 7Balb/c脾细胞 )。观察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及病理学变化 ,移植心组织内CD4+及CD8+T细胞的浸润。结果各组移植心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 3 .3 8± 0 .5 2、>1 0 0、8.3 3± 2 .1 4日 ;排斥的移植心病检提示为典型的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 ,可见CD4+T细胞浸润 ;而移植于裸鼠的长期存活移植心结构完整 ,未见细胞浸润。结论排斥反应依赖于T细胞的存在 ,CD4+T细胞在介导该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诱导扩增抗原特异性CD4+CD25+T细胞,测定其免疫抑制功能,验证其抗原特异性。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选C57BL/6鼠CD4+CD25+T细胞。CD4+CD25+T细胞在Balb/c鼠抗原刺激条件下,体外扩增获得Balb/c鼠抗原特异性的CD4+CD25+T细胞(iCD4+CD25+T),流式细胞术测定其纯度,RT-PCR方法测定其FoxP3mRNA。测定在Balb/c小鼠(A组)或昆明鼠(B组)抗原刺激条件下,iCD4+CD25+T抑制T细胞增殖的效率,验证iCD4+CD25+T的抗原特异性。ELISA法测定A、B组上清液中IL-10和TGF-β的含量。结果MACS分离的C57BL/6小鼠CD4+CD25+T细胞纯度为99.6%。扩增3周,iCD4+CD25+T纯度达85%,扩增数目达900倍,高表达Foxp3基因。当iCD4+CD25+T∶CD4+CD25-T为1∶1、1∶2时,A组抑制率明显高于B组(82.2%±3.29%vs11.6%±1.2%,54.4%±3.5%vs5.4%±1.7%,P<0.01)。A组IL-10和TGF-β的分泌量均高于B组(P<0.01)。结论在体外成功诱导扩增了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抗原特异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OCS3基因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c-fos、c-jun 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为载体将pEFSOCS3和pSV2neo共转染至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转染前后细胞中SOCS3mRNA和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测定转染前后细胞中c-fos、c-jun mRNA水平表达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基因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情况.结果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证实转染后细胞中有SOCS3稳定表达;半定量RT-PCR证实转染后细胞中c-fos、c-jun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转染组细胞3H-TdR掺入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SOCS3蛋白可能通过负性调控STAT3介导的信号通路降低c-fos、c-jun的表达,从而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谷氨酸所致神经元样PC12细胞株损伤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氯胺酮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分化好的神经元样PC12细胞株(2×106/孔)接种在6孔板中孵育18 h,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10 mmol/L谷氨酸损伤组(G组)、0.1 mmol/L氯胺酮处理组(K1组)、0.5 mmol/L氯胺酮处理组(K2组)和1.0 mmol/L氯胺酮处理组(K3组)。K1~K3组均含有终浓度为10 mmol/L的谷氨酸。加药5、15、30、60、120、240和360 m in后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得到cDNA扩增产物,用c-fos基因扩增产物的密度与GAPDH基因扩增产物的密度比值表示c-fo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G、K1和K2组加药后15 m in,c-fos mRNA表达增多,30~60 m in达最高峰,120 m in时下降,360 m in时回到基线水平。G组c-fos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G组相比,K1~K3组c-fos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氯胺酮对神经细胞损伤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c-fos可能参与了氯胺酮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NIH3T3细胞经血清刺激由静止期进入G1期,提取该期不同时相细胞的总体RNA,并提取同步化于G1、S、G2和M期细胞的总体RNA,分别与c-fos(2.1kb)和c-jun(1.8kb)基因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显示2个癌基因除了在血清刺激后1h都出现mRNA聚集高峰外,c-jun还在血清刺激后16h时出现第2个聚集峰,生长期细胞在细胞周期各时相均只有c-fos基因的少量表达,而c-jun在S期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各期。说明c-fos和c-jun除了在细胞进入生长周期时发挥基因调控功能外,c-jun还可能在晚G1/S期产生作用,这种作用不需c-fos蛋白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NIH3T3细胞经血清刺激由静止期进入G1期,提取该期不同时相细胞的总体RNA,并提取同步化于G1、S、G2和M期细胞的总体RNA,分别与c-fos(2.1kb)和c-jun(1.8kb)基因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显示2个癌基因除了在血清刺激后1h都出现mRNA聚集高峰外,c-jun还在血清刺激后16h时出现第2个聚集峰,生长期细胞在细胞周期各时相均只有c-fos基因的少量表达,而c-jun在S期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各期。说明c-fos和c-jun除了在细胞进入生长周期时发挥基因调控功能外,c-jun还可能在晚G1/S期产生作用,这种作用不需c-fos蛋白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TheefectofthyrotropinreceptorantibodiesontheproliferationofFRTL5celsandtheexpresionofprotooncogenecfosmRNAFangPeihua方佩华,Lü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多药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化疗药物阿霉素(adriamycin,ADR)、紫杉醇、依托泊甙对人乳腺癌敏感株MCF-7和耐药株MCF-7/ADR的IC50;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MCF-7/ADR和MCF-7的c-fos mRNA表达差异;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DR对MCF-7中c-fos mRNA和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相对于MCF,MCF-7/ADR对ADR、紫杉醇、依托泊甙的耐药倍数分别为39.94,102.34和12.16;MCF-7/ADR中c-fos mRNA表达明显高于MCF-7;ADR可诱导MCF-7中c-fos mRNA和蛋白呈时间依赖性表达。结论 c-fos在MCF-7/ADR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耐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成年猫脊髓及背根节内即刻早期基因c-jun mRNA、c-fos mRNA的定位分布情况.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猫4只经灌注固定后取各只猫的脊髓L3~L6节段和L6DRG,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的方法分析c-jun mRNA和c-fos mRNA在成年猫脊髓及L6背根神经节中的亚细胞定位和分布.结果c-jun mRNA和c-fos mRNA的阳性反应产物呈紫蓝色颗粒状,主要位于细胞质.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前角、背核和脊髓白质,L6背根神经节也呈c-jun和c-fos mRNA反应阳性.结论脊髓及背根节内有大量c-jun mRNA和c-fos mRNA的分布,提示c-jun和c-fos的作用可能与脊髓及背根节的生理过程有关,且其功能的发挥可能涉及神经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16.
17.
氯化镉诱导细胞c-fos和c-jun原癌基因转录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镉化物的分子致癌机理。方法 应用差异RT-PCR技术对氯化镉(CdCl2)诱导BALB/c-3T3细胞原癌基因c-fos和c-jun进行研究。结果 氯化镉在5-40μmol/L浓度范围内可诱导细胞原癌基因c-fos转录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经与β-actin标准化后,氯化镉染毒浓度与c-fos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同样,氯化镉在20-40μmol/ml浓度范围内可致另一种细胞原癌基因c-jun高表达。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原癌基因c-fos和c-jun的超额表达与氯化镉的分子毒作用密切相关。这些结果可部分解释镉化合物的细胞转化作用及其可能的致癌机理。  相似文献   

18.
成骨细胞中NO及c-fos对流体剪切力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NO及c—fos对不同流体剪切力作用时间的生理响应。方法:分离新生SD大鼠颅盖骨中的成骨细胞并分成三组,分别使用含10%FBS、0.3mmol/L L—NMMA和0.1mmol/L SNP的DMEM培养液预处理24h,加载大小为1.2Pa的剪切力。每组在加载剪切力0min、10min、15min、30min、60min后分别测试c—fos mRNA、NOS的表达。结果:c—fos mRNA表达在水平剪切力加载15min时明显增高(P〈0.05),在使用L—NMMA后明显降低(P〈0.05),而使用SNP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c—fos和NO参与了力学刺激引发细胞响应的过程,特别是在外界信号刺激引起的信息传递级联反应中起重要的偶联作用。  相似文献   

19.
Stat3磷酸化与c-fos和c-jun蛋白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5 5例肝细胞癌 (HCC)及其癌旁组织中p Stat3(Tyr70 5 ) ,c fos和c jun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HCC中p Stat3,c fos和c jun蛋白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1) ,且p Stat3与c fos和c jun蛋白表达强度均呈明显正相关 ,而在癌旁组织中p Stat3仅与c jun蛋白表达相关 ,提示Stat3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HCC发生的早期事件 ,并通过激活c jun和c fos基因使肝细胞恶性转化 ;癌旁肝组织中 ,p Stat3,c jun或c fos呈阳性表达的肝细胞可能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细胞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