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缬沙坦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 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口服,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门、脾静脉的内径与流速并计算血流量,同时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CGRP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门、脾静脉的内径减小,流速增快,门静脉血流量增加,血CGRP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缬沙坦能够通过降低血CGRP水平的途径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该实验通过观察缬沙坦对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降门静脉压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40例肝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口服,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门、脾静脉的内径与流速,整个用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患者门、脾静脉的内径减小,流速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缬沙坦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P>0.05).结论 缬沙坦可通过减小门脾静脉内径,提高血流速度,从而起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同时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对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也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及降低门静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降低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制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成模后将大鼠分为缬沙坦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缬沙坦及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治疗15d,各组于治疗结束测门静脉压力(P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肝脏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PVP明显降低[分别为(9.2±1.7)mmHg和(13.3±2.3)mmHg,P<0.01];MAP和HR无明显变化[分别为(80.7±28.9)mmHg比(88.5±11.8)mmHg,(367±56)次/min比(381±51)次/min,P>0.05],同时HA、PCⅢ和α-SMA表达水平也较模型组降低[分别为(409.70±196.41)ng/ml比(723.71±121.41)ng/ml,(82.69±20.06)μg/L比(118.73±31.81)μg/L,(0.27±0.09)%比(2.26±0.34)%,P<0.01]。结论缬沙坦可安全、有效地降低大鼠肝硬化门静脉压力,可能与作用于肝星状细胞有关,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离肝血流是肝硬化门静脉系统内常见的异常血流现象。存在与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等密切相关。肝硬化门静脉系统离肝血流的定性、定量诊断有利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分度及其预后的判断。本文总结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门静脉系统离肝血流诊断中的应用,对肝硬化门静脉系统离肝血流的影像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评估肝硬化程度。方法:对38例肝硬化患者于空腹静息状态下取仰卧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直径、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结果:肝硬化门静脉主干常可有扩张,正常人的内径(1—1.2)cm,随着门静脉高压的严重程度不同,其扩张程度亦有一定差别,宽者可达2cm以上,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亦可扩张,前者内径可从正常的(0.4—0.7)cm,扩张到2cm以上,后者可从(0.4~0.6)cm扩张到1.5cm以上;流速减慢,峰值流速低于(15—20)cm/s,当门静脉内有血栓形成,门静脉内彩色血流出现充盈缺损,而血流亦呈狭窄不规则,但在充盈缺损处无血流显示。结论:彩色多普勒对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改变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PHT)ET、NO、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 3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血清TNF-α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浓度.结果 治疗组在加用缬沙坦后,ET、NO、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ET、NO、TNF-α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缬沙坦可能通过改变血管活性物质的浓度降低肝硬化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体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疗效。方法对11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内镜下介入治疗,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肝性脑病发生率TIPS组,外科手术组,胃镜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分别为42.82%、16.75%、11.11%、5.18%;以TIPS组最高,药物组相对较低;再出血率4组分别为14.47%、8.29%、50%、43.18%,以TIPS、外科手术组相对较低。而药物、胃镜组较高。结论选择治疗方案时,应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以最佳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10.
缬沙坦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分别给予口服缬沙坦80 mg/d的一周和常规治疗。用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并计算其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同时放免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结果服用缬沙坦后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缩小,与用药前相比P<0.05;它们的平均流速和血流量均有降低,与用药前相比P<0.05。用药后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较用药前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使肝硬化患者门脉压力降低,可能与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老年肝硬化患者31例行腹部B超、增强CT,测量脾脏长径和厚度,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主干和门静脉流速,计算门静脉血流量,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并行胃镜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结果:老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失代偿者明显增多,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症与不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比较门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血流量减少,脾脏长径和厚度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诊断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手术麻醉管理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9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手术临床麻醉资料,其中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10例。采用气管内全麻45例,气管内全麻+连续硬膜外麻醉43例,连续硬膜外麻醉2例。结果:除1例术终广泛渗血,血压不稳,带气管导管回病房外,其余87例均于手术结束30 min内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术后一侧声带麻痹1例,保守治疗后声嘶症状消失;术终并发张力性气胸1例,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无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全麻者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麻醉前应正确评估,合理选择麻醉方案,重视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程度,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对腹部外科学仍是一个挑战。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分流和断流术,然而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往往不足以耐受手术及麻醉的打击,因而手术病死率较高。随着内镜、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微创治疗以其创伤小、适应证广、疗效显著而成为当代研究的重点。该文作者对目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 (商品名科素亚 )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2 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每天口服氯沙坦 2 5~ 5 0mg ,历时 2~ 4周 ,应用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治疗前后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径 ,并计算门静脉、脾静脉的血流量。结果 :治疗后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 ,从 (1 4 .1 8± 2 .1 1 )mm降到 (1 2 .1 1± 1 .87)mm(P <0 .0 1 ) ,血流量从 (1 1 85 .5 2± 81 2 .6 0 )ml/min降到 (6 41 .91± 390 .30 )ml/min (P <0 .0 1 ) ;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及其血流量也有所降低 ,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氯沙坦具有一定程度的降门脉压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4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46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及术后血象变化、脾脏大小变化、门静脉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3 mo后稳定在一定水平,红细胞计数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脾脏3 mo后明显缩小,门静脉内径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静脉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的效果.方法40只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造模成功SD大鼠,全部雄性,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4只(实验组Ⅰ,n=12;实验组Ⅱ,n=12),对照组16只(对照组Ⅰ,n=8;对照组Ⅱ,n=8).其中,Ⅰ组以VEGF 1μg/mL加肝素50 U或生理盐水10mL加肝素50 U每天经尾静脉注射,共用7 d,Ⅱ组同法应用14 d.于治疗后8 d和15 d两个时间点分别检测门静脉压力、肝功能及血液细胞;并处死动物取下肝脏标本,免疫组织学化学法(SABC)检测肝组织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8d实验Ⅰ与对照组Ⅰ比较,实验组有较高的微血管计数及VEGF表达,门静脉压力下降,肝功能改善及血液细胞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5d实验组Ⅱ与对照组Ⅱ比较,实验组有更高的微血管计数及VEGF表达,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肝功能改善及血液细胞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Ⅰ、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门静脉应用VEGF 14d能够促进肝微血管形成,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明显改善肝功能并使血液细胞增加.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目的主要是治疗其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主要术式有分流和断流两种。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其争论已经几十年,但仍未定论。目前认为很难有定论,应结合个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亦即个体化。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峰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1):10-11
①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②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起声对正常对照组(10例),代偿期肝硬化组(27例)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13例)患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横截面积和血流速度分别进行检测。③结果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静脉主干内径、门脉截面积、门脉充血指数是逐渐增加的,与对照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脉血流速度是逐渐减少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以及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组间的门脉血流量是下降的.与对照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失代偿期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牌肿大肝硬化组门静脉与脾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④结论多普勒超声为定量化评价肝脏血流变化提供了无创、简便的方法,能够获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参数。对预示门静脉高压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发生率及破裂出血有一定作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病情的发展、治疗效果的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