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陈小杰  汪天林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487-487,528
目的探讨小儿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23例肺吸虫病患儿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后予以吡喹酮90~100mg/kg·d×2d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吸虫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多见;65.2%的患儿有生吃醉石蟹、虫刺蛄习惯或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最为常见,分别占87.0%及73.9%,其次为肝肿大和腹痛,皮疹、皮下结节、多浆膜腔积液偶见;65.2%胸片有异常改变;外周白细胞增高占78.3%,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73.9%;17.4%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用吡喹酮治疗均治愈或好转。结论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较复杂,部分病例无吃石蟹、虫刺蛄或疫水接触史,胸片无异常或外周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不增高,容易误诊,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肺吸虫抗原皮试和(或)循环抗体测定可以确诊,吡喹酮治疗肺吸虫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3例肺吸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吸虫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多见 ,6 5 .2 %的患儿有吃石蟹、蛄或疫水接触史 ,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最为常见 ,分别占 87%及 73.9% ,其次为肝肿大和腹痛 ,皮疹、皮下结节、多浆膜腔积液偶见。 6 5 .2 %胸片有异常改变。外周白细胞增高占 78.3%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 73.9% ,17.4 %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用吡喹酮治疗均获治愈或好转。结论 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较复杂 ,临床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肺吸虫抗原皮试和 (或 )循环抗体测定可以确诊 ,吡喹酮治疗肺吸虫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4.
小儿肺吸虫病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肺吸虫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吸虫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多见,65.2%的患儿有吃石蟹、La蛄或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最为常见,分别占87%及73.9%,其次为肝肿大和腹痛,皮诊、皮下结节、多浆膜腔积液偶见。65.2%胸片有异常改变。外周白细胞增高占78.3%,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73.9%,17.4%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用吡喹酮治疗均获治愈或好转。结论: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较复杂,临床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肺吸虫抗原皮试和(或)循环抗体测定可以确诊,吡喹酮治疗肺吸虫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6.
肺吸虫病是一种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是因进食含有肺吸虫活囊蚴的螃蟹或虫刺蛄而感染所致。以小儿和青少年多见。现将我科从 1986~ 1996年收治的 6 9例肺吸虫病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6 9例 ,男性 53例 ,女性16例。男∶女 =3 31∶1。年龄 <6a 14例 ,6~ 12a 4 6例 ,>12a 9例。发病时间 1~ 3mo 10例 ,4~ 6mo 14例 ,7~ 9mo 2 5例 ,10~ 12mo 2 0例 ,生食螃蟹史 6 0例 ,病程 1wk~ 2a ,发热 7例 (体温 37 6~ 4 0 0℃ ) ,皮肤包块 2 3例 ,包块史 2例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97~ 52 0 0× 10 6 /L)…  相似文献   

7.
<正> 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蠕虫病,是寄生虫在以肺部为主的体内器官寄生繁殖所致的急性或慢性寄生虫病。由于该病其虫体在人体内具有游走窜扰的特性,可侵入脑、骨髓、腹腔、肠、肾、皮下组织,所以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和体征复杂多变,很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肺吸虫病(lung fluke disease, LFD)皮下结节型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LFD皮下结节型患者提供借鉴。方法 2010—2021年分析6例在十堰市某医院确诊LFD皮下结节型患儿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LFD皮下结节型患者误诊时间长达1~5个月。本文4例患儿临床表现先出现皮下结节型症状,再出现LFD胸肺型、脑脊髓型、腹腔型症状。LFD皮下结节型常表现为肺部“炎症”改变;有2例先出现胸肺型症状,再出现皮下结节型症状;说明LFD皮下结节型易发展至混合型,也可由其他型发展至含有皮下结节型的混合型,并出现相关症状体征、实验室、影像学阳性结果。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EOS)显著增高对LFD皮下结节型病例诊断有提示意义,肺吸虫抗原皮试(paragonimus antigen intracutaneous test, PAIT)对LFD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应用LFD“积分诊断量表”对LFD皮下结节型临床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论 LFD皮下结节型延误诊断率高、延误时间长,易由皮下结节型转化为混合型。了解EOS在LFD诊断...  相似文献   

9.
儿童肺吸虫病3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兴福  谭书江  詹学 《四川医学》2003,24(8):847-848
重庆地区是肺吸虫病的高发区。为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现将彭水县中医院、涪陵区中心医院及重医儿童医院从 1978~ 2 0 0 2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儿童肺吸虫病共 32 1例 ,治疗随访结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 1例儿童肺吸虫病均符合诊断标准。肺吸虫病临床常见类型诊断标准[1] :①有感染史和临床症状体征 ;②肺吸虫皮试阳性 ;③血、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增高。本组32 1例中 ,男 2 5 0例 ,女 71例。年龄 1712 ~ 16岁。 2 76例有食生蟹史、半生蟹、喇蛄或饮生溪水史 ,4 4例病史不详。 19…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儿童肺吸虫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79例不同类型儿童肺吸虫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治愈率较高。结论:儿童不同类型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虽然复杂,但结合流行病学,经临床及血清学检查,就能及时确诊,79例儿童肺吸虫病药物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住院治疗的儿童肺吸虫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儿童肺吸虫病大多起病隐匿,以发热、咳嗽为最常见症状,分别占78.2%及83.6%,其次为肝肿大和腹痛,皮疹、皮下结节、多浆膜腔积液偶见。77.3%胸片有异常改变。外周白细胞增高占86.4%,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91.8%。游走性皮下包块为其特征,易侵犯多浆膜腔,吡喹酮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治愈率较高。结论儿童不同类型肺吸虫病临床表现虽然复杂,但结合流行病学,经临床及肺吸虫抗原皮试,就能及时确诊,吡喹酮治疗肺吸虫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李星  林慧卿  叶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55-156,158
目的探讨小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8例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38例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92.1%)、呕吐(47.4%)、惊厥(42.1%)、脑膜刺激征阳性(44.7%)、前囟紧张(34.2%),治愈27例(71.0%),好转8例(21.1%),转外科治疗3例(7.9%)。治疗前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球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3.7%和92.1%,高于治疗后的7.9%和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白细胞数、蛋白定量、葡萄糖定量均降低(P〈0.05)。结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依赖于脑脊液检查,应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辅以地塞米松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吴瑾  贾英  唐良萏 《重庆医学》2012,41(18):1830-1831,1833
目的 分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宫颈门诊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间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除1例外,其余均有宫颈治疗病史;22例患者阴道镜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符;超频电刀电熨和局部病灶切除术治疗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种医源性损伤可能诱发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利用阴道镜进行定点活检有助于发现和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14.
荆竹山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750-1751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7例CMV感染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肺炎合并肝功损害,1例以肺炎就诊,2例以抽搐就诊.经更昔洛韦、对症支持治疗后,15例好转,1例要求转上级医院诊治,1例有癫痫、斜视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儿给予更昔洛韦正规治疗后预后较好,应注意随访观察,并积极预防获得性CMV感染.  相似文献   

15.
[背景]探讨小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有效控制小儿惊厥发作.[病例报告]对172例有惊厥表现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热惊厥为103例(59.9%),其病因以感染所致热性惊厥为主;无热惊厥为69例(40.1%),其病因复杂,以癫痫、腹泻相关性良性惊厥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等为常见.[讨论]引起小儿惊厥的病因比较复杂,高热惊厥为小儿惊厥的第一大病因,年龄多在6个月3岁;其次为电解质紊乱所致惊厥,年龄在2岁以内多见;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所致惊厥多见于新生儿;颅内感染、癫痫所致惊厥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婴儿暑热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调查95例患儿围生期病史,观察临床发热特点及伴随症状,并作头颅CT检查。结果 95例患儿中90例有明确的围生期异常病史。发热符合中枢性发热的特点。头颅CT显示95例患儿存在脑室、脑沟的异常改变。结论 围生期各种原因造成的脑缺氧使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是暑热症的主要病因,头颅CT检查结果可作为暑热症诊断的一项重要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2009年12月本院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39例患儿男23例,女16例,发病年龄4~26个月,病程3天内发生惊厥,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一次病程中发作1~4次,持续时间短,易控制。发作间期脑电图无明显异常,血生化、脑脊液及颅脑影像学检查正常。惊厥停止后未予抗癫痫治疗。随访3~66月,2例复发,病程〈1年。所有患儿预后良好,生长发育如正常儿童。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多为良性过程,预后好,不必长期抗癫痫治疗,但须注意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