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研究50年,证明了中医的确是一个"伟大宝库",揭示出中西医之间"不可通约",彰显了中医的"大发明"。中医的发明主要在于认识和驾驭了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深层复杂机制和规律,西医对此没有研究和认识,因而与西医不可通约。凡与西医不可通处,正是中医的发明所在,从这里进行开发和突破,是中医自主创新的战略方向。从中医的"发明点"进行创新研究,不可"以西解中",必须如实地按其复杂性的本来面貌,运用现代科学关于世界复杂性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成果来破解。中医的发明远在西医视野之外,从发明点进行的创新必然异于和超于西医,其成果将把整个医学提升到驾驭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科学水平,这将是医学的一场新的划时代转变或革命,将对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科学是21世纪的科学,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中医原原本本地接触和认识了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成为复杂性研究的先驱,是第一门复杂性科学。复杂性的本质特征是"超还原",西医近代以来的还原研究背离了复杂性,复杂性成为中西医学术的分水岭。中医所认识的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最为典型的有:生气通天的开放性、"涌现"出来的整体性、比人体更复杂的生命运动结构、人体的结构由生命运动赋型、生命运动态的失常为"证"、不可"提纯"的病机、人的自组织与自主性、方剂把药性和药效复杂化。  相似文献   

3.
近代西方科学文化及医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医从业人员和学者在研究内容及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医的影响。他们受到现代工业社会专业分工的影响,主张中医应仿照西医的模式进行分科。近代西医影响下的中医发展,强调以中医理论为基石,同时吸取西医的长处,力求中西医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发展中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是西方医学传人中国并与中医学发生碰撞的产物,从16世纪中叶(明代万历朝)算起至今约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在18世纪以前,中医思维受到西医解剖学的影响,因而才有方以智、汪昂等提出"脑主记忆"及王清任实践解剖的举动.从唐容川开始,积极开展"中西医汇通"的临床模式,并开"中说为主,西说为证"的研究先河.张锡纯在"中药治本,西药治标"的指导思想下,破天荒地将中西药(阿司匹林和生石膏)写在了一张处方上.  相似文献   

5.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治疗一些西医尚无良策的重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其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已被世界所公认。21世纪将是中医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时代。这也是中医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要使中医走出国门,对外传播中医文化,发挥中医的独特优势,扩大其在世界医学界的影响力,就必须提高中医的翻译水平。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翻译研究在我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中医,西医,都是以人体生理病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古代的科学,而西医是现代科学。从古代到今天,为了保障人类的健康,中医、西医可谓是殊途同归,总有一天会走到一起——中西医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医学形态。去年出版的《当中医遇上西医》,有一些观点是值得注意的:“中西医结合的问题常常被人从西医本位的观点简化,不少西医相信中医学最终只能汇归西方医学,从而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要完全交融,中医学首先必须自我解构。香港一位肾科专家陈文岩对此有言简意赅的论断。他慨然道:‘病不因人分黑白,岂能脏腑有中西?’进而断言:‘世界上没有两种医学。’”“世界上没有两种医学,更准确地说,应是指‘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种同时符合科学真理却又互相矛盾的医学。’人类的医疗文化尽管可以多元,科学真理却只能有一个。”“西医认为,所谓中西医学相通的问题,根本上只是‘中医科学化’的老问题。中医是否科学?如果不是,它能否科学化?如果它算是一种朴素的‘前科学’,它能否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的成就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在日、美、德、法等国都出现了“中医热”。日本全国医师会会长武见太郎曾多次指出:“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医、中药的世纪”。WHO也提倡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医学是全人类的事业,它本身不分中西。中西医学都是研究人类疾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科学,它们研究的对象、任务相同,但因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哲学思想、研究方法和角度不同,各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实践证明,中医和西医各有长处和短处。西医看不了的病找中医,中医看不了的病找西医,有时双管齐下。这就是客观事实,也是我国医学得天独厚之所在(中西医取长补短)。医学发展到今天,中西医学在辨证唯物  相似文献   

8.
中医尴尬的境地还将持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竟伟 《当代医学》2006,12(8):26-31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估计放在当代仍然会有相当多的支持者。这几乎成了现在中医走向衰落的或多或少的真实写照——越来越多的怀疑者,越来越少的从业者。从19世纪20年代的”废止中医”、50年代“中医科学化“,以及现在的“中西医结合“,中医好像一直处于受到质疑和打压的尴尬境地。现在的中医,更多的是以中医之名,行西医之实。  相似文献   

9.
中医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现代知识成倍速增、现代学科林立并飞速发展 ,医学模式已从原来单一的以“治病”为中心的生物模式转变为以“治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医学界已经认识到许多疾病非单一的病因引起 ,而是由于社会、心理、生物等综合病因 ,因此越来越重视综合治疗。社会需求的改变对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怎样 ,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初步探讨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一些新的思路。1 在中医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 (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所谓循证医学就是强调临床医学的实践和诊疗 ,医护决策必须建立在医生个人的优良临床知识、经验、技能与从系统研究中获取的最佳的临床证据的完善结合基础上的一门新兴学科。为了改变传统的医学教育中知识灌输 ,忽视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状况 ,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认识循证医学这一新的临床医学模式 ,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 EBM(prob-lem- based,EBM)教育技巧和方法 ,应培养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习”到能发现问题 ,并寻找最佳科学证据以解决问题的“我要学习”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  相似文献   

10.
前一段时间,有人闹得沸沸扬扬地要取消中医,说中医是伪科学。因为按照科学的定义,中医不能进行可重复实验的检验。众所周知,科学的定义由西方产生,是受西方文化背景影响的,西医也正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原则下发展和进化的。那么,产生于原土中国文化的中医,“科学”能证实吗?它的有效性需要“科学”证实吗?本文想从以下几点探讨这个问题。1西医与中医诊治疾病的比较西医是以还原论的方法分析整体为器官、组织、细胞、分子而寻找疾病的终结病因和病位的医学。如感冒,当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时,西医可能会考虑到呼吸道感染,第一步先进…  相似文献   

11.
走出中医学术的“百年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成中医学术“百年困惑”的根源是以还原性科学的观念、方法曲解和改造中医。当代医学科学工作者要摆脱“西方文化中心论”和“西医一元观”的困扰,在坚持中医自身规范的前提下,从系统科学方法论上求发展。40年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研究始终是以西医的观念和方法为依据的,它先把中医的“证候”曲解为“症候群”,再为“症候群”寻找西医意义上的客观指标,结果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之中。人类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中医学术提供了又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不可坐待,更不可一误再误。  相似文献   

12.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是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产物;西医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这两种体系各具特色,有明显的互补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事业也突飞猛进,当代医务工作者已越来越重视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西医向系统、整体的发展和中医向局部、具体的深化,是东西方医学发展演进的规律,这也正是发展祖国医学的有利途径,更是将世界医学事业的发展推向新高峰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状仍难以令人满意。从医学发展史来看,西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中医学几千年来未有大的突破。目前中医学与现代科学尤其是基础学科结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因此中医有必要借鉴西医发展的经验,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从而走向现代化,实现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要发掘整理和提高,使其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要走向世界,对世界医学作出贡献,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怎样提高?怎样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相适应,真正走向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这就有不同的看法。历来对中医发展问题就有争论,至今仍一波未尽,一波又起。在讨论中医药的科学性、科学价值问题时,我们不能忘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更不能忘了邓小平同志著名的“猫论”认识观“: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对医药卫生领域来说就是“不管中医西医,治好病就是好医”“、有疗效就是硬道理”。因…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与西医有着迥异的哲学思维。本文从中、西医的历史内涵、思维方法、理论指导及哲学体系等不同角度,分别进行探讨,认为中医与西医本质不同,思维迥异。西医是实验科学,中医是经验科学;中医重在整体,西医重在还原。现今医学发展中的“中西医结合”,其道路是一个西医同化中医的过程,不利于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要发展,应首先考虑传统化,即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环境具体灵活地结合“现代化”。中医、西医如果可以分别独立发展,各显优势,在此基础上再谈中西医结合,即精通中医者与精通西医者一起协作,或许更利于中医的发展,彰显中医的优势,其远期医学环境亦会优于现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将传统中医药科学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现代西医学)武装起来,而成为现代中医(药)科学,首先创建时空医学。时空医学是形态结构医学(西医)与藏象结构医学(中医)的高度统一.是构建两者联结的桥梁。经40多年的研究和创新,开创了一条现代科学技术中医化的正确道路。不是现代科学理论融化与统帅中医,而是中医药科学融合统领了现代科学,作为中医药学的外因,由此引发和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因而称谓“现代中医(药)科学”。现代中医药学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集中了中医西医两个优势于一身,同时又有新的提高和创新.因此现代中医药学是独立的、完整的、超前的整体性科学。  相似文献   

17.
推动中医现代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中医诊疗实践与理论的矛盾;中医不同学派的矛盾;中医学科与科学技术多学科的矛盾和中医与西医的矛盾。从中医哲学的宏观视角,结合中医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中医现代发展的动力,对于探索中医创新发展的路径,把握中医发展的规律性,指导中医现代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推动中医现代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中医诊疗实践与理论的矛盾;中医不同学派的矛盾;中医学科与科学技术多学科的矛盾和中医与西医的矛盾。从中医哲学的宏观视角,结合中医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中医现代发展的动力,对于探索中医创新发展的路径,把握中医发展的规律性,指导中医现代的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追溯"科学"、"范式"的起源和概念,并为留学生讲解中西医学的"本体"不同。通过对比这两种科学理论,启发留学生对东西方医学概念体系的反思,从而认识到两者在理论方面并无高下之分,只是考察患者的角度及其适应的临床情况有所不同。简单疾病的机制符合还原论模型,而大部分疾病的机制更符和系统论模型。中医学系统论不同于西医系统医学还在于,中医通过观察进行干预的中药或外治法与人体"象"的交互作用的结果,从而确定其功效,是真正的宏观和全局思维。总之,中医和西医,正如东西方两种文化和哲学视角指导下的问题解决模式。中医学不仅有自身特色的系统理论,而且积累了海量的人体、中医药疗法交互作用的个体化临床经验及规律性认识,二者是可以互补,互相借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培养出德才兼备、与时俱进的中医妇科人才事关重要。针对中医妇科硕士这一群体,文章介绍了思想教育、因材施教、转变观念等方面在培养实用型、全面型妇科人才中的重要性,并将"案例—教材—临床—讨论"这一教学模式引入硕士研究生带教中。既要将中医妇科的传统经典传承发扬,又要将其与世界接轨、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