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德强  李旭娟  黄满丽  胡少华  魏宁  许毅 《浙江医学》2006,28(4):250-251,254
目的探讨男性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特征。方法对150例男性海洛因依赖者在生理脱毒后进行卡特尔16项人格特征(16PF)测评。结果16PF因子分中,海洛因依赖组在乐群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紧张性的分值高于常模,而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有恒性、怀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的分值低于常模。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海洛因依赖者比较,16PF因子T分有统计学差异,次级人格因素和特殊人格因素因子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严重的人格偏差,主要表现为人格不成熟和焦虑、抑郁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原及沿海驻军士兵的人格特点,为人格优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驻高原及沿海2年军龄的士兵为抽样对象,运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评量表(Cattell’S SixteenPersonalityFactorsQuestionnaire,16PF)对样本对象进行人格因素测评,将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同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与沿海组相比,高原组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因素得分较高,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因素得分较低(P〈().05或0.01);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高原组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世故性、自律性因素得分较高,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因素得分较低(P〈0.05或0.01)。结论长期的高原艰苦驻训环境,对军人人格因素的塑造可能具有优化作用;现代军人创造性人格因素优势不足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百名医学博士16PF人格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百名医学博士的16种人格因素及8种次级因素的调查发现,该群体基本人格心理因素处于常态水平;男性在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因素上高于常模均值,在恃强性、有恒性、实验性、白律性上低于常模均值。女性在敢为性、世故性上高于常模均值,存恃强性上低于常模均值:男女博士生在独立性、实验性、自律性3项人格因素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以10年为界划分专业年限,不同年限组在稳定性、有恒性、幻想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专业成就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专业类型组间人格因素的方差分析也表明有些人各因素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学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新生的人格特征.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新生675名(男生306人,女生369人)和研究生新生155名(男生76人,女生79人)应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进行人格状况评估,并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研究生在有恒性、独立性和环境适应因素的得分高于本科生,而在敏感性、实验性、紧张性、怯懦和果断型上得分低于本科生(P<0.01);男性本科生、研究生与全国常模比较,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研究生在聪颖性、有恒性和忧虑性因素得分上高于本科生,而在敏感性和实验性因素的得分低于本科生(均P<0.05);女性本科生、研究生与全国常模比较,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组医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在学习过程中,医学生的人格特征会发生一定变化,应关注对医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医学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新生人格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医学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新生的人格特征.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新生675名(男生306人,女生369人)和研究生新生155名(男生76人,女生79人)应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进行人格状况评估,并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研究生在有恒性、独立性和环境适应因素的得分高于本科生,而在敏感性、实验性、紧张性、怯懦和果断型上得分低于本科生(P<0.01);男性本科生、研究生与全国常模比较,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研究生在聪颖性、有恒性和忧虑性因素得分上高于本科生,而在敏感性和实验性因素的得分低于本科生(均P<0.05);女性本科生、研究生与全国常模比较,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组医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在学习过程中,医学生的人格特征会发生一定变化,应关注对医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对百名医学博士的16种人格因素及8种次级因素的调查发现,该群体基本人格心理因素处于常态水平;男性在兴奋性、敢为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因素上高于常模均值,在恃强性、有恒性、实验性、自律性上低于常模均值。女性在敢为性、世故性上高于常模均值,在恃强性上低于常模均值;男女博士生在独立性、实验性、自律性3项人格因素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和差异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某综合院校3040名大一新生进行人格普查,将其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并将不同性别、专业及成长背景的新生群体进行比较.结果:大学新生的16PF的标准分的总体均值都处于正常范围(3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军士兵人格形成的多维影响因素,为塑造我军士兵现代人格提供依据.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Cattell RB根据人格特质学说,采用因素分析方法编制而成的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简称16PF)作为测量工具,以某部士兵为对象,由专业人员按统一的指导语组织实施,限定60min内完成,超时为无效测试.遵循16PF的标定记分方法和标定公式,在计算出各根源性因素得分的基础上,再分别计算得出"适应与焦虑、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怯懦与果断"4项二级因素和"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4项综合评估结果.结果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群体在"敢为性、外向性因素"及"心理健康"因素上得分上明显高于家庭经济条件差者群体(P≤0.05 , P≤0.01);反之,家庭经济条件差者的士兵群体的"忧虑性"因素得分显著高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群体(P≤0.05),心理健康评分显著低于家境好的士兵群体(P≤0.05).结论 家庭经济背景对"敢为性、外向性"人格因素的形成及"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影响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自编挫折承受力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16PF)对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 ①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和实验性(r值分别为0.230,0.193,0.157,0.233)的人格特质与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呈显著正相关,而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与此呈负相关;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实验性与自律性与挫折承受力的外在行为表现呈显著正相关,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则与此呈负相关(P<0.05).②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稳定性、实验性、学生的专业和忧虑性进入回归方程且有显著意义,对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起预测作用(P<0.01).结论 挫折承受力与某些人格特质有关,在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结合他们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优良学风班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分析不同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之间的人格差异,探讨上述因素对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量表(16PF)人格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运用16PF对2016、2017、2018年“优良学风班”1 3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优良学风班男大学生稳定性(C)、怀疑性(L)、实验性(Q1)与自律性(Q3)得分均高于女生(P < 0.05~P < 0.01),乐群性(A)、紧张性(Q4)得分均明显低于女生(P < 0.01)。城市大学生恃强性(E)、兴奋性(F)、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和世故性(N)得分均高于农村大学生(P < 0.05~P < 0.01),有恒性(G)得分低于农村学生(P < 0.05)。独生子女大学生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实验性(Q1)和独立性(Q2)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P < 0.05~P < 0.01),有恒性(G)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P < 0.05)。性别*生源地的交互作用对优良学风班大学生16PF部分人格因素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性别*生源地的交互作用对优良学风班大学生C、E、F、H、I、O、Q3、Q4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优良学风班大学生的16PF人格特征,在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三个维度均存在差异,性别*生源地的交互作用对优良学风班大学生16PF部分人格因素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工作岗位满意度对士兵人格因素的影响,为科学士兵的岗位管理,塑造士兵群体的健康人格优势提供依据。方法Catell RB 16 Primary Factors(16PF)测评。结果岗位满意群体的“稳定性、恃强、有恒、敢为、幻想、实验、独立、自律性”8项人格因素显著优于岗位不满意群体(P≤0.05,P≤0.01);岗位不满意群体的“忧虑、紧张性”人格因素显著高于满意者群体(P≤0.01);岗位满意群体的“适应性、果断性”人格因素优于岗位不满意群体(P≤0.01);岗位满意群体的“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均显著优于岗位不满意群体(P≤0.05,P≤0.01)。结论岗位满意度与健康人格具有因果相关;岗位满意度与创造性人格具有同趋相关;岗位满意度与负性人格因素具有负相关。合理士兵工作岗位,强化军人使命教育,实施环境适应认知训练,有助于提升士兵的岗位工作满意度,继而提升士兵健康人格因素的优势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流浪儿童、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及其差异。方法:采用16-PF对流浪儿童、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分别进行团体测验,并对3组儿童人格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结果:3组儿童除了乐群性、稳定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外,其他人格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流浪与非流动儿童比较:聪慧性、兴奋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自律性、紧张性、3项次级人格因素(X1、X3、X4)及4项应用预测人格因素(Y1Y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流动与非流动儿童比较: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3项次级人格因素(X1、X2、X4)及4项应用预测人格因素(Y1Y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流动与非流动儿童比较: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3项次级人格因素(X1、X2、X4)及4项应用预测人格因素(Y1Y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而流浪与流动儿童比较:只有聪慧性、有恒性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组儿童人格并未完全形成,但非流动儿童心理更健康,人格形成相对更完善,而流浪与流动儿童存在类似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苒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11):819-821,859
目的探讨压力主诉对自身人格、心理健康及专业成就的揭示作用,为基层部队建立心理卫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有压力主诉及无压力主诉两样本群体,采用CattellRB的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ersonalityfactorquestionnaire,16PF)进行测量,评估内容包括15个人格因素和1个一般智力因素。由专业人员按统一指导语实施,限定60min内完成,超时为无效测试。遵循16PF的标定记分方法和标定公式,在计算出各根源性因素得分的基础上,再分别计算得出“适应与焦虑、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怯懦与果断”4项二级因素和“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4项综合评估结果。结果①根源性因素:两群体在“乐群、幻想、世故、实验、独立性”5因素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有压力主诉群体在“敏感、怀疑、忧虑、紧张性”4因素得分显著高于无压力主诉群体;无压力主诉群体在“聪慧、稳定、恃强、兴奋、有恒、敢为、自律性”7因素得分显著高于有压力主诉群体。②二级因素:两群体在“适应与焦虑、内向与外向、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因素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有压力主诉群体的焦虑性得分显著高于无压力主诉群体(P〈0.01),外向及安详机警性得分显著低于无压力主诉群体(P〈0.01)。③综合评估:两群体在“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群体在“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因素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无压力主诉群体得分显著高于有压力主诉群体(P〈0.01)。结论自陈式压力主诉对身心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揭示作用;对内在人格因素的消极成分具有强化作用;对人格因素的积极成分具有削减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专业成就,但对创造性人格因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医护人员的人格特征,为医护人员的选拔与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6PF人格问卷对232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结果 ①医生和护士在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世故性和实验性等因素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医生与护士在适应焦虑型、怯懦与果敢型、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个性因素和创造能力个性因素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工龄与聪慧性、有恒性、世故性等3个人格因素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279 ~0.333,P<0.001).结论 医生和护士的人格特征各有不同,在医护人员的选拔与培养上应考虑人格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士职业紧张状况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为有效干预护士的职业紧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对74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与成渝两地技术人员常模比较,护理人员的个体紧张反应总均分(92.14±0.69)明显高于常模值(84.78±18.16),个体应对资源总均分(123.98±0.68)明显低于常模值(130.02±17.39),差异有显著性(P〈0.01)。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人格特质与个体紧张反应呈正相关(P〈0.01),与个体应对资源呈负相关(P〈0.01);乐群性、敢为性、自律性、有恒性、稳定性、敏感性与个体紧张反应呈负相关(P〈0.01),与个体应对资源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与人格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男性网络成瘾患者与父母人格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男性网络成瘾患者亲子之间的人格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使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和应对方式问卷对住院男性网络成瘾患者及其父母进行人格和应对方式的测试,采用偏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男性网络成瘾患者16项人格因素中多项(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怀疑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实验性、自律性、忧虑性、紧张性)与父(r=0.72~0.85或r=-0.71~-0.93)或母亲(r=0.73~0.92或-0.72~-0.81)的人格因素呈显著性相关.但无一项与父亲和母亲的该对应因素相关;男性网络成瘾患者应对方式与父亲的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但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分别与母亲的求助、合理化、退避呈显著性正相关(r=0.27~0.36).结论 父、母亲的人格对男性网络成瘾患者的人格特征均有影响,但是受到网络成瘾的冲击,父母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减弱;在应对方式上,父亲的影响远弱于母亲,提示网络成瘾患者成长过程中往往存在父亲功能缺失.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personality and coping style between parents and male inpati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Methods 51 male inpati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their par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Cattell 16PF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o evaluate their personality and coping style.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partial correlate analysis. Results Multi-factors of 16PF( warmth, reasoning, emotional stability, dominance, vigilance, sensitivity, abstractedness, privateness, openness to change, perfectionism, apprehension, tension ) of male in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father' s ( r = 0.72 ~ 0. 85 or - 0. 71 ~ - 0.93 ) or mother' s 16PF( r = 0.73 ~ 0.92 or - 0. 72 ~ - 0.81 ), bu+ non of those factors corrected with the same factor of parental. Male inpatients' coping style did not corrected with father' s, but their problem sloving, rationalization and self-accusation corrected with mother's seeking support, rationalization and avoidanc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ersonality of male inpati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s affected by parental personality, but under the impact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this kind of influence is weakened. In coping style, the father' s influence is far weaker than the mother' s,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father function flaw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ose inpatients growing up.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5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的乐群性、敏感性和忧虑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恃强性和怀疑性得分低于男生(P<0.01);城市学生的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和敏感性得分高于农村学生(P<0.05)。稳定性、有恒性和敢为性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P<0.05);忧虑性、紧张性与父母惩罚严厉、过度保护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否、过度保护与否等因子可以对学生人格特质进行预测。结论 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健康人格塑造训练对士兵人格的优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目的研究健康人格塑造训练对士兵人格的优化作用。方法2005/2008年,以本课题组构建的健康人格结构模块、方法,对基层官兵进行人格优化训练。2009-04月对部分参训部队官兵进行整群取样,以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问卷(16PF)为工具进行测试(训后组),有效测评数据与训练前(训前组)测试样本数据进行成对项目总体均值的(μ)检验。结果与训前组比较:①训后组16PF根源性因素中"乐群、聪慧、恃强、敢为、敏感、怀疑、幻想、实验、独立、自律性"人格因素得分显著提升(P〈0.01);"世故、忧虑、紧张性"个性因素得分显著降低(P〈0.01,P〈0.05);②4项二级因素中"外向、果断"因素得分显著提升(P〈0.01),"焦虑性"因素显著性降低(P〈0.01);③4项预测结果:专业成就、创造能力、新环境成长能力个性因素得分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健康人格结构的模块训练,对塑造士兵健康人格具有显著性效果,士兵的人格可以通过训练达到优化,创造性人格可以通过训练实现塑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学院新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7级8个专业的675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所学专业、生源)和卡特尔16种个性特征量表(16PF)的人格测定,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有自杀意念者的主要人格特征.结果 9名(1.33%)医学院新生有自杀意念,666名新生无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者与无自杀意念者的性别、专业、生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杀意念者的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个性因素5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型4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聪慧性和稳定性人格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β=-0.46,P=0.04;β=-0.23,P=0.02);怀疑性人格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β=0.30,P=0.02).结论 怀疑性人格是医学院新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聪慧性和稳定性人格是预防其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