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漫反射FTIR定量分析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存归  陈彬  刘俊华  郑人卫 《中成药》2002,24(10):758-761
目的:建立维C银翘片(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金银花,等)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中红外漫反射定量分析技术,测定了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结果:可直接测定出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且吸光度与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40%,RSD为3.1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HPLC法鉴别和测定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C18柱;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15:85:0.5);检测波长为265nm.结果维生素C在该色谱条件下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0μg~10.0μg(r=0.9994,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8%,RSD为2.3%.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的质量控制或作为药品监督打假的一种有效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影响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以避免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UV)测定时出现的干扰因素。方法:采用UV、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批次的维C银翘片颗粒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结果:UV法较繁琐,影响因素多,误差大;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结论:HPLC法准确可靠,适用于维C银翘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维生素C的HPLC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尤卫民  吴韶铭 《中成药》2001,23(8):565-566
目的建立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维生素C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4.6×250mm,5μm),0.02mol/L磷酸二氢钾-乙腈(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9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对乙酰氨基酚100.5%(RSD=1.33%)、维生素C98.7%(RSD=1.6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维C银翘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同厂家维C银翘片的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国家药品标准》WS3-B-4000-98-2003维C银翘片标准对同厂家、不同批号的样品进行含量测定,考察其质量。结果:18批样品含量全部符合规定,但样品维生素C(C6H8O6)、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含量等有高低之不同。结论:同厂家、不同批次维C银翘片的含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不同厂家维C银翘片质量比较研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厂家维C银翘片的质量情况以及对问题的分析,为提高药品标准,正确地评价药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1家厂家18批样品进行片芯重量测定,样品粉末显微镜观察,维生素C含量测定,以及建立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和建立维C银翘片中牛蒡子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样品中绿原酸和牛蒡子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不同厂家的产品,显微观察及各种测定结果均存在很大差异。结论:由于各厂家生产情况不同,同一产品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HPLC测定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以Symmetry Shild RP C18柱(1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7 nm。结果绿原酸在0.104μg~1.0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68%,RSD=0.96%(n=6)。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维C银翘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正>现行标准关于维C银翘片中薄荷素油等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标准尚未制定[1]。薄荷素油为植物薄荷部分脱脑所得挥发油,在维C银翘片中具有重要作用。薄荷素油成分分析已有相关报道[2],薄荷脑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全面控制该药品质量,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维C银翘片中薄荷脑的含量,并对5个厂家生产的维C银翘片薄荷脑含量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1仪器与试药1.1仪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和牛蒡苷含量的方法,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ODS C18(250mm×4.6mm,5μ);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0~25min)和280nm(25~50min),柱温:25℃。结果:绿原酸在0.516~4.128μg范围内、牛蒡苷在1.980~15.84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绿原酸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2%,RSD为0.83%,牛蒡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6%,RSD为0.69%;结论:本方法精密度高,分离度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和牛蒡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厂家维C银翘片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绿原酸、牛蒡苷、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基于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厂家维C银翘片质量。结果:5个厂家维C银翘片有效成分含量均符合规定,但存在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厂家样品质量稳定。结论: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为不同厂家维C银翘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维 C银翘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 HPL C测定法。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 ,流动相 :甲醇 -水 -冰醋酸 (2 0∶ 80∶ 2 .5 ) ,流速为 1.0 m L / min,检测波长 2 6 2 nm。结果 线性范围 :2 .5μg~ 10 0μg(r=0 .99999)。精密度 :RSD为 0 .0 6 % (n=5 ) .平均回收率为 10 0 .0 9%。结论 本法简便 ,快速 ,准确 ,可用于该药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动态优化方法优选维C银翘片中牛蒡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牛蒡子苷含量,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乙腈-水(20∶80)。通过比较动态优化工艺与原提取工艺对维C银翘片提取率、指标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动态优化方法应用于维C银翘片中牛蒡子提取工艺优化的可行性。结果:动态优化工艺与原提取工艺所得提取物基本一致。动态优化工艺为加8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40,60 min;提取时间较原工艺节约58%,耗电量节约53%。结论:动态优化方法可运用于维C银翘片中牛蒡子提取工艺的优化,该工艺能减少提取时间、降低能耗,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银翘合剂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11∶89)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室温;结果绿原酸在0.122 6~1.225 6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6%,RSD为0.76%(n=5);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可用于银翘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银翘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常数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马坤芳  任勇    王宣  冒麟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39-742
目的 :测定中药多组分 /β-环糊精的包合常数。 方法 :在多波长下探测银翘挥发油包合作用的紫外光谱特征 ,以经验公式处理紫外吸收 浓度关系 ,测定其包合常数 ;以相溶解度曲线验证包合比 ;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 ,差热法进行包合物鉴定。结果 :紫外测定条件下 ,银翘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反应能够在多波长处显示良好的线形特征 ,包合比为 1∶1。结论 :采用多波长法可测定中药多组分表观包合常数 ,该方法可作为中药包合物的定量研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RP-HPLOC对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活性成分牛蒡子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选用YWGC18色柱(250mm*4.6mm,10um),已腈-水(25:75)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78nm,室温下对牛蒡子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进行量在0.22~1.10 ug范围内,牛蒡子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1%;RSD为0.80%。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银翘散中绿原酸、连翘苷、牛蒡苷、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连翘苷、牛蒡苷、甘草苷、甘草酸为对照,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 5 μm),乙腈-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为30 ℃。结果 绿原酸、连翘苷、牛蒡苷、甘草苷、甘草酸分别在0.039 4~0.788、0.020 5~0.410、0.068~1.36、0.034 8~0.697和0.037 6~0.752 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RSD=1.5%)、99.5%(RSD=1.2%)、98.7%(RSD=1.9%)、96.7%(RSD=2.3%)和98.2%(RSD=2.0%)。结论 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银翘散中绿原酸、连翘苷、牛蒡苷、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测定,为银翘散及其类方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行注射用维生素C的质量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维生素C的有关物质,并对此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方法分离度良好,辅料及降解物对测定没有影响。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可靠,本公司和国内首研产品质量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建立银翘散水煎液化学特征图谱并测定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探索银翘散水煎液煎煮过程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为阐明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的科学内涵提供研究依据。制备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水煎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学特征图谱及绿原酸、连翘苷、牛蒡苷、甘草苷、甘草酸含量,考察不同煎煮时间对银翘散水煎液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水煎液化学特征图谱相似度较大,表明所含化学成分组成类似;浸泡20 min后,银翘散5种指标成分溶出均达到2 h最大煎出量的39.7%;刚煮沸时,5种成分溶出均达到最大煎出量的69.5%;煮沸5 min时,香气大出,提示水煎液中挥发性成分浓度达到较大值,而5种成分溶出均达到最大煎出量的79.1%;煮沸10 min时,5种成分溶出均达到最大煎出量85.7%;煮沸15 min后,5种成分浓度变化均不明显(RSD4.3%),且香气变淡,提示挥发性成分已大量蒸发散失。结果表明,煎煮时间对银翘散化学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煮沸约5 min时,香气大出,水煎液中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浓度均较大,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传统煎煮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建立多维元素片(29)中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烟酰胺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Alltima C18 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以50 m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磷酸调至pH 3.0)-乙腈(95∶5)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 结果 在本方法中,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烟酰胺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都大于0.999 7;专属性强,4种成分和药品中其他成分以及强制降解产物之间都有良好的分离度;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都小于2.10%;回收率良好,回收率在98.82%和100.3%之间;稳定性能满足实验要求,维生素C在4 h内保持稳定;方法学比较显示:维生素C测定值和国标方法测定值的相关性好。结论方法准确、简单、快速,可作为多维元素片(29)中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烟酰胺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