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APL患者的临床表现、遗传学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 染色体核型均正常,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示插入型ins(15;17),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提示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 诊断为APL经诱导治疗后, 达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结论伴非典型插入易位的APL少见, 伴ins(15;17)患者治疗效果同经典型APL,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氧化酶非强阳性诊断与治疗.方法 采用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进行相关检查.结果 一例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具有典型特征,组织化学染色过氧化酶非强阳性、染色体非典型易位APL.结论 过氧化酶非强阳性APL是一种特殊或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3.
138例急性白血病MIC分型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IC分型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38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及(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免疫学及遗传学分析,并观测疾病的转归情况。结果3例经染色体分析确诊;1例形态学未能确诊(M3或M5),染色体核型t(3;11;21),-14,-18,而诊为M5。2例形态学诊为M3,染色体核型为t(8;21),综合考虑确诊为M2。1例形态学诊断为慢粒急淋变,但免疫学为髓系表型。36例核型正常,其中30例(83%)持续缓解,6例(17%)复发;60例核型异常,其中38例(63%)持续缓解,22例(37%)复发。对76例白血病进行缓解后细胞遗传学复查,10例仍为异常核型,其中2例经强化治疗2~3个疗程,异常比例核型逐渐消失,仍处于缓解;6例在半年内复发并很快死亡,其中1例为Ph+的ALL患者。结论骨髓形态学是基础,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是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的重要补充,三者结合(MIC)可提高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细胞遗传学改变与预后关系密切,是影响白血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Liu H  Qiu JY  Lu DP  Hong B  Shi HL  Shi Y  Dang H  He Q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2):163-167
目的 观察四硫化四砷(TATS)治疗初治和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骨髓短期培养法、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形态学技术,对13例初治及7例复发APL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形态学分析。结果 8例患者的骨髓APL细胞中均出现分化现象。20例患者中,19例在TATS治疗过程中t(15;17)阳性细胞呈逐渐下降,与形态学风细胞百分比的下降具有相关性(r值范围0.7298—0.9989)。19例具有t(15;17)染色体易位的患者治疗后均达血液学完全缓解(CR),16例达细胞遗传学CR,1例具有t(11;17)易位的患者未达血液学CR。结论 TATS对初治及复发APL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单药TATS治疗初治及复发APL患者可达到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应用FISH技术监测t(15;17)阳性细胞可以客观反映APL细胞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继发性急性白血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转化为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起病时,表现为咽痛、乏力,血小板减少.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诊断为APL,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给予维甲酸、亚砷酸双诱导并加用米托蒽醌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后以IA、HA、MA方案巩固3个疗程;以维甲酸、亚砷酸维持治疗.完全缓解持续4年4个月.后出现骨髓原始幼稚粒细胞增加,经MICM分型诊断为AML-M2,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WT1阳性.予地西他滨+HAG方案化疗后再次完全缓解,地西他滨+HAG方案巩固4个疗程,后以地西他滨+CAG方案间断维持治疗,患者持续缓解中.结论 继发性白血病多属于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染色体异位导致癌基因直接形成、 遗传不稳定或之前存在的难治性造血干细胞克隆的选择可能是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PM-RARα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2014年11月通过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多重荧光原位杂交确诊的1例NPM-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患者,给予维甲酸诱导及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随后行阿糖胞苷巩固治疗4次。结果该患者形态学检查示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64,免疫表型分析示此群细胞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CD13、CD15、CD117,弱表达或不表达CD7、CD11c、CD79a、CD123;核型分析示45,XY,t(5;17),7p-,-16[8]/46,idem,+20[5]/45,idem,-8,+20[2]/46,XY[5],融合基因筛查发现NPM-RARα基因相对于ABL的表达量为416.98%。该患者巩固治疗后达到分子学完全缓解,34个月后出现复发,最终死于凝血功能异常及呼吸衰竭,总生存时间35个月。结论NPM-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属罕见急性白血病,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维甲酸结合髓系化疗方案,疗效尚可,但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索CAG方案对复发或初次诱导缓解治疗失败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方法 6例复发或初次诱导缓解治疗失败的T-ALL患者接受CAG方案再次诱导缓解治疗,并分析该组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经CAG方案再次诱导缓解治疗后均取得了完全缓解(CR),CR率100 %;其具备T-ALL患者常见的临床特征如高外周血白细胞、髓外浸润常见等;细胞形态学均为ALL-L1和L2型;免疫分型均为不成熟T细胞表型;染色体多为正常核型;多数未检测到常见的融合基因。结论 CAG方案对复发或初次诱导缓解治疗失败的T-ALL有效,但仍需扩大病例数进一步验证并探索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杂染色体异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报道1例具有复杂染色体异常的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诱导治疗后,达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结论伴复杂染色体异常的APL少见,复杂染色体异常对APL预后的影响尚不确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ML-RARα和NPM-RARα融合基因双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PML-RARα和NPM-RARα融合基因双阳性APL患者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治疗、随访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7岁。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形态学检查示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695;免疫分型检测示CD13、CD33、CD64、CD117阳性,CD3、CD4、CD14、CD19、CD34、CD56、HLA-DR阴性;染色体核型为46,XY,t(15; 17)(q24; q21)[17]/46,XY[6];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PML-RARα融合基因;融合基因检测示PML-RARα-S、NPM-RARα融合基因均阳性。患者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伊达比星诱导治疗以及ATRA、伊达比星巩固治疗后达分子学完全缓解,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PML-RARα和NPM-RARα融合基因双阳性APL临床罕见,可采用ATRA、ATO联合化疗方案,疗效尚可,但其预后可能不如单纯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并附加染色体及髓外浸润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合并+der(22)的Ph+ ALL伴肝占位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标记、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不同治疗方案后肝脏病灶的变化,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治疗反应,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骨髓形态学、免疫分型为典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特征,但遗传学检查提示存在除Ph染色体外的附加染色体+der(22)(9;22),且bcr-abl融合基因为b3a2型.一线TKI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早期获得较好治疗效果.无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条件,并发症较多,采用TKI联合小剂量化疗方案巩固维持治疗,形态学、免疫分型提示疾病持续缓解,但bcr-abl融合基因转为阳性,且出现肝脏占位性病变.换用二代TKI达沙替尼治疗后获得分子生物学再次缓解,且肝脏病变逐渐缩小,维持缓解状态10个月余.1年后疾病再次复发,且T315I阳性.结论 合并附加染色体改变的Ph+ B-ALL较为少见,同时出现髓外浸润,尤其肝脏浸润更为少见,容易与真菌感染混淆.二代TKI达沙替尼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耐受性,但需注意T315I突变的发生,及时调整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