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门冬酰胺酶是目前治疗儿童淋巴系统肿瘤的重要组成药物,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的不良反应较多,培门冬酶(pegasparaginase,PEG-Asp)是近年国内新上市的门冬酰胺酶制剂。本研究观察PEG-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或)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LBL)中作为一线应用药物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2008年4月—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科住院使用门冬酰胺酶治疗的ALL和LBL患儿共211例,其中PEG-Asp一线治疗患儿42例,非PEG-Asp一线治疗组169例(包括L-Asp一线治疗组116例,诱导期使用L-Asp、巩固期使用PEG-Asp组53例)。分析CCLG 2008及NHL-BFM 90方案使用期间PEG-Asp一线治疗组和非PEGAsp一线治疗组儿童ALL和(或)LBL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42例PEG-Asp一线治疗患儿中ALL 35例,治疗1个疗程诱导缓解后完全缓解率为97.1%,其中高危ALL为83.3%;LBL 7例,无Ⅰ、Ⅱ期患儿,Ⅲ、Ⅳ期患儿经1个疗程完全治疗缓解率为57.1%。与诱导期使用L-Asp治疗组患儿比较,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儿34例,PEG-Asp一线治疗组5例;以L-Asp作为一线治疗组16例;诱导期使用L-Asp,巩固及强化期使用PEG-Asp组13例。死亡31例,3组分别为3例、18例、10例。死于复发22例,疾病未缓解死亡4例,因并发症死亡5例。PEG-Asp一线治疗组和非PEG-Asp一线治疗组之间复发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酰胺酶相关不良反应127例,PEG-Asp一线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20例,发生率为47.6%,非PEG-Asp一线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07例,发生率为63.3%,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消化道反应、高血糖和胰腺炎。除过敏反应发生率PEG-Asp一线治疗组低于非PEG-Asp组外(P=0.03),两组间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L和(或)LBL患儿中以PEG-Asp替代L-Asp作为一线治疗近期疗效满意,过敏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时仍需监测与干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易昆  双跃荣  涂瑾 《实用癌症杂志》2016,(11):1910-1911
培门冬酶(Pegylated L-asparaginase)是化学聚合体聚乙二醇(Pegylated glycol)与门冬酰胺酶蛋白共价连接所产生的复合物,能有效地完整保留门冬酰胺酶的生物活性,同时极大降低了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大大降低和消除由免疫系统造成的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本研究对我科80例初治NK/T细胞淋巴瘤的住院患者分别接受门冬酰胺酶及培门冬酶联合化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分析比较门冬酰胺酶及培门冬酶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门冬酰胺酶(ASP)治疗血液肿瘤时致高甘油三酯血症(HTG)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治疗,以引起临床对该副反应的重视,对24例儿童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了含ASP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TG)水平,确定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和特点。24例患者共接受36个周期含ASP的联合方案化疗,2例次出现HTG,发生率为5.6%。2例均为成人ALL,均在初次缓解后4和5个月,再次使用ASP进行巩固治疗时出现HTG,峰值TG分别为32.57和15.77 mmol/L。1例同时伴有下肢剧烈疼痛。停用ASP并加用胰岛素静脉滴入治疗,9~11 d后血脂均恢复正常。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接受ASP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有发生HTG的危险,尽管此种HTG在停药多后多可恢复,但可继发胰腺炎、高黏滞综合征或血栓。因而ASP治疗时应常规监测血TG水平。  相似文献   

4.
门冬酰胺酶(L-ASP)是治疗成人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几乎包含在所有的ALL治疗方案中。尽管该药耗竭天冬氨酸的独特作用机理使其对肿瘤细胞具有相对物异性,但部分病人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副反应。L-ASP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有过敏反应、急性胰腺炎和血栓形成。为预防和早期诊断各种并发症,在L-ASP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需进行密切的临床和相关实验指标如抗凝血酶和血清淀粉酶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治疗、临床特征及潜在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11月和2022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培门冬酶治疗出现CVST的3例ALL患者病史、诊疗经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15~35岁, 其中2例为B-ALL患者, 1例为T-ALL患者。均于培门冬酶化疗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VST。培门冬酶治疗期间, 2例口服炔诺酮, 1例行引产术及清宫术, 3例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均有非生理性改变。CVST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上矢状窦、横窦及乙状窦, 其中1例合并脑出血。发生血栓时, 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原Ⅲ(AT Ⅲ)活性、蛋白C活性和蛋白S活性较前明显下降, D-二聚体明显升高, 狼疮抗凝物及抗心磷脂抗体均为阴性。血栓治疗均以抗凝为主, 1例行溶栓术。2例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1例有肌力减退后遗症。结论 ALL患者使用培门冬酶化疗期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应警惕CVST, CVST诊断主要依靠头颅影像学检查。血栓治疗...  相似文献   

6.
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方面,培门冬酶(PEG-ASP)在保证疗效和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相当的同时,还具有更优的安全性,更好的依从性,更高的性价比,已成为目前治疗儿童ALL的首选.但PEG-ASP仍不可避免地产生过敏反应及抗体.所以在使用前可预先给予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进行预防,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以门冬酰胺酶(AS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儿童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时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25例儿童和45例成人ALL/LBL共接受118疗程含ASP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监测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肝功能、血脂和血糖。临床或血液检查怀疑胰腺炎时行超声或CT检查。怀疑血栓形成时进行相应血管超声检查。结果:ASP相关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静脉血栓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7%、1.7%和2.5%。这些并发症均导致治疗中断或原计划的治疗方案推迟2周-3周。另有因脑出血致死亡一例。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38.99%、41.5%、5.6%和6.1%。比较儿童和成人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差别。结论:ASP治疗过程中可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少数可致死,需密切监测,早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以门冬酰胺酶(AS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儿童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时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25例儿童和45例成人ALL/LBL共接受118疗程含ASP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监测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肝功能、血脂和血糖。临床或血液检查怀疑胰腺炎时行超声或CT检查。怀疑血栓形成时进行相应血管超声检查。结果:ASP相关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静脉血栓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7%、1.7%和2.5%。这些并发症均导致治疗中断或原计划的治疗方案推迟2周-3周。另有因脑出血致死亡一例。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38.99%、41.5%、5.6%和6.1%。比较儿童和成人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差别。结论:ASP治疗过程中可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少数可致死,需密切监测,早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肝脾念珠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例ALL合并肝脾念珠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ALL患者均被确诊合并肝脾念珠菌病,并接受针对性抗真菌治疗.结论 ALL合并肝脾念珠菌病并非少见,具有高危因素且出现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高热时应高度疑诊该病,影像学检查对其诊疗及随访至关重要,针对性抗真菌治疗需要足量、足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行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方案化疗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方法 分析4例按ALL治疗方案规范化疗的儿童ALL行HD-MTX化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4例ALL患儿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3~9岁,中位年龄8岁;3例为首次HD-MTX化疗,1例为第4次HD-MTX化疗.3例化疗后24 h内出现剧烈呕吐、腹痛、呼吸困难、抽搐、肠鸣音消失、血肌酐进行性升高、MTX血药浓度明显升高(30.0~136.5 μmol/L),3例患儿均转入重症医学科密切监测生命征,进行高通量透析,持续监测MTX血药浓度,另予碱化、水化、大剂量亚叶酸钙(CF)解救、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惊厥等治疗;另1例化疗后第7天开始出现剧烈呕吐、血压升高、癫痫持续状态、严重低钠血症,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诊断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予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压、抗癫痫等治疗.由于及时有效的治疗,4例患儿均得到成功救治.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应用高通量透析快速有效降低MTX血药浓度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是成功救治儿童急性白血病HD-MTX化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