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34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51例,冠心病组83例,其中单支病变组27例,双支病变组34例,三支病变22例,分析血脂各成分及其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增加,TC、LDL-C、载脂蛋白B(ApoB)、TC/HDL-C、LDL-C升高,HDL-C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TC/HDL-C、LDL-C/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最强。结论:血脂代谢紊乱的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一致,异常的血脂代谢可能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其中LDL-C/HDL-C、TC/HDL-C比值优于其他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2.
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联.方法:对我科2002年4月~2010年7月连续8年1 260例住院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同时进行血脂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31~59岁)217例,老年组(60~74岁)561例和高龄老年组(75~93岁)482例.各年龄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不同年龄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ndes,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载脂蛋白A1 (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等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和高龄老年组中冠心病患者血清Lp(a)、TC、LDL-C水平较对照组增高或显著增高(P<0.05或P<0.01),高龄老年组冠心病患者血清H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青中年组冠心病患者血清Lp(a)ApoB也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在中青年、老年及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组间Lp(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不同年龄组间,高龄老年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较老年冠心病组及中青年冠心病组均有显著增加(P<0.01);高龄老年冠心病组中Gensini积分较老年冠心病组及中青年冠心病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对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及狭窄程度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LDL-C和增龄进入回归方程(P<0.05或P<0.01).结论:Lp(a)、LDL-C和增龄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共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DM-CHD)患者与冠心病非合并糖尿病(NDM-CHD)的血脂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统计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138例,其中诊断DM-CHD为66例,NDM-CHD为72例,并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M-CHD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NDM-CHD组(P<0.05);DM-CHD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部位均显著高于NDM-CHD组(P<0.05).DM-CHD组患者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率高于NDM-CHD组患者.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相关,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对防止冠心病进一步加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临床危险因素,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35年1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68例,按有无2型糖尿病(DM)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onDM组),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冠状动脉受累血管及严重程度DM组比nonDM组显著高(P<0.01).临床危险因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DM组比nonDM组高(P<0.05),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DM组比nonDM组显著低(P<0.01),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除糖尿病外,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未干预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108例,均于术后6~3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为病变进展组(74例)和无变化组(34例).两组患者均于PCI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空腹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应用公式计算.结果 两组患者PCI前TC和non-HDL-C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TC、LDL-C、VLDL-C、non-HDL-C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复查造影时的non-HDL-C水平、糖尿病病史及首次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non-HDL-C、糖尿病病史、首次以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是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未干预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重视non-HDL-C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101例冠心病患者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分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non-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比较各组血清non-HDL-C水平的差异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与103例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non-HDL-C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non-HDL-C水平越高,以3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②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越重,血清non-HDL-C水平也越高,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关系(r=0.332,P<0.001)。结论:血清non-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范围及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是一项可用于评估冠心病风险的简便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和1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CHD)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冠心病组,均检测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TC、HDL-C水平。比较两组hs-CRP及TC/HDL-C升高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hs-CRP、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hs-CRP水平在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 hs-CRP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hs-CRP、TC、HDL-C对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高,对于一些无法开展冠状动脉造影的基层医院诊断冠心病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2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造影前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脂四项,并进一步计算non-HDL-C值。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组(210例)和非冠心病组(42例),根据Gensini评分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轻中度病变组102例和重度病变组108例。结果 重度病变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on-HDL-C水平高于轻中度病变组、非冠心病组(P<0.05);中度病变组TC、LDL-C、non-HDL-C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重度病变组、轻中度病变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三组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TC、LDL-C、non-HDL-C水平呈正相关(r=0.669、0.683、0.681,P<0.001);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221,P<0.001),与TG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P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0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清Ps、hs-CRP和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AMI组、UAP组和对照组Ps和hs-CR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TC、LDL-C与Ps、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①AMI组和UAP组Ps和hs-CRP明显升高,是冠心病诊断的有用指标.②冠心病患者的TC、LDL-C可能有刺激血管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影响HDL-C水平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对25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状动脉病变与HDL-C水平分层进行分析.结果:低水平HDL-C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重于高水平组(P<0.01).结论:HDL-C水平分层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方法 6 9例冠心病和 82例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 ,分别测定HS -CRP、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血清水平 ,并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CHD组血清HS -CRP水平 ( 4 .76± 3.2 8mg L)与非CHD组 ( 2 .72± 1 .4 3mg 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6 8) ,但CHD组高HS -CRP水平发生率 ( 4 4.93% )远高于非CHD组 ( 1 9.5 1 % ) ,P <0 .0 1 ;HS -CRP与TG具有相关性 (γ=0 .5 4 9,P =0 .0 0 2 )最强。 结论 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隐性炎症 ;HS -CRP检测对了解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生化指标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心功能、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79%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χ~2=4.150,P0.05);炎性因子与血栓素B2:观察组血栓素B2(TXB2)、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8.750~13.913,P0.05);血脂水平:观察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t=4.183~13.316,P0.05);心功能: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t=4.867~11.800,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有助于缓解冠心病患者炎症症状,调控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5(apoA5)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34例CHD患者(CHD组)及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apoA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评定,分析其血脂水平及apoA5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CHD组血清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血清HDL-C、apoA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HD组血清TG、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显著正相关(P〈0.05),HDL-C、apoA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显著负相关(P〈0.05);而apoA5与TG呈负相关(r=-0.337,P=0.011),与HDL-C呈正相关(r=0.459,P=0.008)。结论 CHD患者血清apoA5与Gensini积分密切相关,其水平降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冠心病、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1例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分为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n=158)、单纯冠心病组(n=62)、单纯脑卒中组(n=57)、冠心病+脑卒中组(n=24),分析4组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共4项指标入院值、最大值差异。结果①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和单纯脑卒中组入院时TC、最大TC、最大HDL、入院时LDL、最大L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和单纯冠心病组TG最大、最大HDL、人院时LDL、最大L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非冠心病+非脑卒中组和冠心病+脑卒中组人院时TC、最大TC、TG入院、入院时LDL、最大LDL、最大HDL异常、入院时TC异常、最大TC异常、最大LDI,异常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脑卒中组在最大TC异常、TG最大异常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L、HDL与冠心病、脑卒中有关,TG与冠心病有关,TC与脑卒中有关,在存在冠心病的基础上TG与脑卒中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血型及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359例绝经后女性,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79例及对照组180例。两组分别在固定时间下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型、性激素五项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的FSH、TC、HDL-C增高(p<0.01),E2、HDL-C下降明显(p<0.01)。冠心病组的 ABO 血型分布为 A > B> O >AB,与对照组为 O > B>A > AB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组间O 型与A 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2与TC、LDL-C、A型血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性(p<0.01),与HDL、O型血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体内E2水平、血型与LDL-C水平一样同为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及肺炎支原体引起冠心病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0例为冠心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G;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冠心病组MP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MPIgG阳性组血清平均TC、TG、LDL-C水平高于MP Ig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平均HDL-C水平低于MP Ig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影响脂质代谢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血浆脂联素(APN)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选择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共146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分别用冠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和冠脉病变积分表示。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PPI以及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APN水平,同时检测患者生化指标,如空腹血糖(FPG)、TC、TG、LDL-C、HDL-C等。结果冠脉病变程度随年龄而逐渐加重,冠脉狭窄积分多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冠脉正常组;PPI冠脉病变组〉冠脉正常组,多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0.05);血浆APN水平多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冠脉正常组,多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龄、BMI、PPI、FPG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血浆APN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血浆APN水平与年龄、PPI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I、APN、年龄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脉压指数、血浆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浆APN与PPI呈负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危险性评估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对70例CHD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HD患者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均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血脂水平紊乱与CHD组有关(P<0.05或0.0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图形资料提示,CHD患者青壮年时期已存在血脂紊乱现象。结论血脂中TC、HDL-C、vLDL-C的异常改变与CHD的发病有关系。年少的血脂紊乱可能是CH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8例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X线、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SDHVD+CHD),选择同期冠心病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CHD)。并对两组的年龄、心功能、冠脉血管病变、脂代谢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重度SDHVD检出率增加;年龄、TC、LDL-C、HDL-C、FIB、血脂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在组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SDHVD随年龄增加而病情加重,TC、LDL-C、HDL-C、FIB明显增高,冠脉病变总支数、钙化或弥漫性病变明显增多,易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应重视SDHVD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女性C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C、T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1),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与血脂异常有关,它参与绝经后女性CH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