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主动脉瓣环患者应用Regent机械瓣术后心功能变化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主动脉瓣环(直径≤19mm)患者行St.Jude Medical Regent(SJM Regent)瓣膜置换术后的心功能改变,研究是否存在植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Prosthesis-Patient Mismatch,PPM)现象.以及是否有行主动脉瓣瓣环扩大术的必要。方法2004年3月-2005年3月,22例主动脉瓣环直径≤19mm患者置换SJM Regent机械瓣,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左心功能进行术前、术后监测.并与22例置换St.Jude Medical Hemodynamic Plus Series(SJMHP)机械瓣及22例置换外径23mm常规机械瓣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置换SJM Regent机械瓣膜患者术后的左心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好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瓣膜有效开口面积/体表面积之比(EOA指数)明显上升,左室重量指数及主动脉跨瓣压差也有不同程度降低。左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明显好于置换SJMHP机械瓣患者.部分指标接近或好于置换外径23mm瓣膜者。结论对于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置换Regent机械瓣后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置换外径23mm常规瓣膜者,无PPM现象,大部分患者无须行主动脉瓣瓣环扩大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18例再次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需再次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12例,主动脉瓣置换31例,二尖瓣置换70例,三尖瓣置换5例。再次瓣膜置换手术原因:机械瓣失功62例,瓣周漏27例,生物瓣衰败26例,生物瓣功能障碍3例。结果围术期死亡8例,死亡率为6. 8%,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16. 1%。结论相对于首次瓣膜手术,再次瓣膜置换手术的操作难度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再次瓣膜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机械瓣失功、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等。  相似文献   

3.
1975年12月~1979年7月我院为39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人工瓣膜置换术,32例为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中8例采用机械瓣膜(6例置换Starr-Edwasds 6320瓣,2例换置Bjork-Shiley蝶瓣),24例用生物瓣膜。7例为二尖瓣及主  相似文献   

4.
张国报  乔刚  赵小娟  权晓强  赵健  程兆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31-1332,138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中3个瓣膜同时置换的经验。方法:对4例同时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4例病人均有三尖瓣环扩大和瓣叶增厚导致关闭不全,2例病人伴有交界融合导致瓣膜狭窄。1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主动脉瓣位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另3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和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置换,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1例病人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他病人平均随访30个月(12~49个月),术后心功能I级2例,Ⅱ级1例。结论:如果三尖瓣需要置换时应使用生物瓣。尽管左侧心脏瓣膜应用机械瓣,三尖瓣位应用生物瓣仍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107例人工瓣置换术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随访,发现37例(35%)有瓣膜返流。中央型返流占76%,瓣周漏占24%。回声增强的生物瓣比例随术后时间推移而增加,同时中央型返流的出现率亦增加。术后6年以上的生物瓣有23%出现程度较重的返流。新近置换的二叶型机械瓣有25%呈程度很轻的返流,并以主动脉瓣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经食管超声及彩色血流显像对人工机械瓣膜正常及病理性反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4—05~2014—02期间经TTE及TEE检查的人工机械瓣资料完整的病例52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4.66-+5.09岁,其中二尖瓣位置机械瓣置换数52个,主动脉瓣位置机械瓣置换数27个,双瓣置换的重叠病例18例。二尖瓣位机械瓣反流分级标准以反流口缩流宽度划分。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的偏心性反流分级标准以Jet宽/LVO宽度划分,瓣周漏分级以漏口彩色血流占瓣环周长比率划分。结果:(1)二尖瓣替换病人,1TrE显像诊断人工机械瓣二尖瓣正常及病理性反流的准确性为59.62%,低估率为28.85%,高估率为36.54%,漏检率为19.23%。(2)主动脉瓣替换病人,TTE诊断人工机械主动脉瓣正常及病理性反流的准确性为85.18%,低估率11.1%,高估率为14.81%。结论:TEE在评价人工机械瓣膜病理性反流方面尤其是对人工心脏机械瓣二尖瓣的评价优于经胸超声,起到了明确诊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TEE全程监测的42例二、三尖瓣及主动脉瓣成形或瓣膜置换手术,即开胸前观察二、三尖瓣,主动脉瓣及其附属结构的形态及功能,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其符合率;心脏复跳后,再次观察成形瓣膜或机械瓣的形态、功能以及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结果 42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观察后,更改手术方式9例,心脏复跳后指导再次手术2例,全组无1例术后出现术后瓣膜狭窄或瓣周漏。结论TEE在心脏瓣膜手术的手术方式选择、术后即刻评价瓣膜功能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可有效避免二次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8.
对168例成人行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存活161例,死亡7例。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术前充分估计瓣环大小,术中良好的灌注、心肌保护、选择合适瓣膜和恰当手术方法,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瓣膜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国外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瓣膜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检索1979年~2004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2004年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66年~2004年Pubmed数据库中有关SLE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文献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国内数据库中未检索到相关文献,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关文献57篇,共计81例。资料显示瓣膜病变累及二尖瓣58例,累及主动脉瓣32例,同时累及到上述两个瓣膜共11例,单纯累及三尖瓣1例。大多数病例术前使用过类固醇治疗,术前心功能为3或4级。外科治疗方法包括机械瓣膜置换术(29例)、生物瓣膜置换术(19例)、瓣膜成形术(10例)、同种组织瓣膜置换术(2例)。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瓣膜穿孔2例、瓣周漏2例;瓣膜成形术后再手术5例。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30 d死亡率9.9%。结论SLE病变瓣膜主要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多表现为单一瓣膜,类固醇治疗可能引起SLE心脏瓣膜损害。因瓣膜损害而使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变时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较为安全,术后效果良好。手术方式主要为瓣膜置换和成形术。瓣膜成形术后易再发瓣膜炎,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可再发瓣膜炎致瓣膜穿孔、瓣周漏而需要再次手术。机械瓣膜置换术对于SLE瓣膜性心脏病患者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自1987年~1990年3月我所采用国产心脏机械瓣施瓣膜替换术45例,置换瓣膜56枚,所用瓣膜中航天部703所生产的斜碟式钩孔型机械瓣(GK瓣)32枚。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的侧倾碟型机械瓣24枚1 临床资料 45例患者中男18例,女27;年龄14~54岁,18至40岁者占71.1%;术前心功能Ⅲ级21例,Ⅳ级20例;房颤病史半年以上23例,心胸比率0.46~0.89,平均0.65。其中二次心脏手术3例,行急诊手术4例。手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胸骨正中切  相似文献   

11.
自1993年11月~1994年5月我院为27例瓣膜病患者置换了35个St·Jude双叶人工机械瓣膜。该组患者中联合瓣膜病变占40.7%,心功能Ⅳ级12例,Ⅲ级12例,Ⅱ-Ⅲ级3例。单瓣置换19例,双瓣置换8例,其中再次心脏手术者9例,第四次心脏手术者1例。作者认为St·Jude瓣具有多种优点,是目前最理想人造瓣膜。  相似文献   

12.
本院自1987~1999年应用人工机械瓣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63例,其中二尖瓣置换47例,主动脉瓣置换7例,双瓣膜置换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05例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ong CZ  Zhou XM  Hu JG  Yin BL  Yang YF  Liu F  Yng JF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6):1849-1852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病的病因、手术指征、瓣膜选择和术后抗凝等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5月至2004年5月间105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儿童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患者年龄1.5~16(13±3)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瓣膜病4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5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7例;二尖瓣置换58例,主动脉瓣置换28例,三尖瓣置换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13例,二尖瓣和三尖瓣双瓣置换1例,三尖瓣成形26例;术前心功能Ⅱ级36例,Ⅲ、Ⅳ级6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均长期口服小剂量华法令抗凝。结果早期死亡5例(4.8%),主要为术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随访6个月~20年,平均(10±4)年,随访91例,失访9例。晚期死亡4例,2例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死于顽固性心衰,1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随访到的87例存活者恢复良好,未发现有与抗凝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机械瓣效果良好,术中应尽可能采用较大型号的瓣膜,手术同期纠正合并畸形、术后低强度抗凝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1982年3月至2002年3月15例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探讨儿童瓣膜置换的手术指征、瓣膜选择、手术技术和术后抗凝治疗等问题。方法 全组15例中11例为先天性病变。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二尖瓣置换10例,主动脉瓣置换3例,三尖瓣置换1例,双瓣置换1例。均采用机械瓣。手术同期矫正其他先天性畸形。术后常规应用华法令抗凝。结果 无手术及住院死亡。随访1月~20年,晚期死亡2例,其余病人心功能均为I级,无心律失常,未发现有感染、出血或血栓等并发症,瓣膜功能良好。结论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机械瓣效果良好,术后抗凝治疗应个体化,低强度抗凝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1988年1月至2012年5月,施行再次心脏瓣膜替换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25~45岁;术前心功能Ⅲ级13例,Ⅳ级15例.二尖瓣病变26例,其中二尖瓣生物瓣瓣膜衰坏15例,二尖瓣机械瓣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功能障碍6例,二尖瓣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5例;主动脉瓣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2例.二尖瓣替换26例,主动脉瓣替换2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12例.置入机械瓣28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4~108 min,转流时间70~168 min.结果 早期死亡3例,死因为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病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20年,2例于术后2年死于心力衰竭,其余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及时、准确诊断,合理抉择手术时机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国产GK型双叶式人工心脏瓣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0 3- 0 4~ 2 0 0 3- 0 8间 ,采用国产GK型双叶式人工心脏瓣膜对 2 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 ,与同期置换进口双叶瓣 (Edward瓣 )的 2 0例患者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 国产瓣膜组 1例术后服药自杀 ,另有 2例分别于术后第 2d ,第 2 3d发生瓣周漏 ;进口瓣膜组 1例术后 2个月发生瓣周漏。以上 3例经 2次手术 ,修补瓣周漏后痊愈出院。其余患者术后经过顺利。两组病人在监护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使用升压药时间 ,均无显著差别 (P值分别>0 .0 5、>0 .0 5、>0 .0 5 )。在平均住院费用上 ,国产瓣膜组则明显低于进口瓣膜组 (P <0 .0 0 5 )。两组术后随诊期内机械瓣故障率均为 0 ,同期 (术后出院时及术后 3个月~ 1年 )心功恢复程度构成比也无明显差别(P值分别 >0 .0 5、>0 .0 5 )。结论 目前 ,在我国经济不甚发达地区 ,GK型双叶瓣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物美、价廉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报告心脏瓣膜置换术127例,置换心脏瓣膜131个,其中二尖瓣107个,主动脉瓣23个,三尖瓣1个。置换瓣膜的种类有牛心包膜68个,猪主动脉瓣1个,机械瓣62个。手术结果除1例术中不复跳外,其余心脏人工瓣膜活动良好。心脏复跳患者中115例顺利出院,余12例因各种并发症而在二周内死亡。作者根据临床经验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进路选择,瓣膜切除和缝合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提出了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与评价少儿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机械瓣膜置换的适应证、瓣膜选择、抗凝及疗效。方法 2000.3~2001.12,9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的少儿施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年龄9~17岁,平均11.4岁。房室管畸形3例,二尖瓣中—重度返流3例,主动脉瓣中—重度返流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6例二尖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三尖瓣置换。置入瓣膜内径:二尖瓣23~25mm,平均24mm;主动脉瓣21mm;三尖瓣33mm。结果 无手术死亡。9例随访2~20月,平均13月,无死亡及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抗凝过度胃出血1例。结论 少儿心脏瓣膜畸形机械瓣膜置换早中期效果满意。置入双叶机械瓣膜的内径,二尖瓣>23mm,主动脉瓣>21mm,三尖瓣>29mm可保证长期血流动力学的需要而无需再换瓣。少儿机械瓣置换术后仍需抗凝。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与评价少儿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机械瓣膜置换的适应证、瓣膜选择、抗凝及疗效.方法2000.3~2001.12,9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的少儿施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年龄9~17岁,平均11.4 岁.房室管畸形3例,二尖瓣中-重度返流3例,主动脉瓣中-重度返流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6例二尖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三尖瓣置换.置入瓣膜内径:二尖瓣23~25mm,平均24mm;主动脉瓣21mm;三尖瓣33 mm.结果无手术死亡.9例随访2~20月,平均13月,无死亡及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抗凝过度胃出血1例.结论少儿心脏瓣膜畸形机械瓣膜置换早中期效果满意.置入双叶机械瓣膜的内径,二尖瓣>23mm,主动脉瓣>21mm,三尖瓣>29mm可保证长期血流动力学的需要而无需再换瓣.少儿机械瓣置换术后仍需抗凝.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病机械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125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所置换人工瓣膜的类型分为两组:A组85例应用机械瓣膜置换,B组40例应用生物瓣膜置换。比较两组的疗效,随访预后情况。结果 A组围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心功能较术前均显著改善,A组术后心功能优于B组。A组瓣周漏、血栓栓塞、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疗效确切,心功能改善明显,术后存活率高。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有效的术后抗凝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