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下射频治疗消化道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射频技术对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方法 在内镜下对消化道息肉、胃及十二指肠小动脉出血、晚期癌肿致管腔狭窄进行治疗。结果 对有消化道息肉、胃及十二指肠出血治疗彻底,晚期癌肿致管腔狭窄的治疗易复发。结论 射频治疗消化道疾病安全性好、治疗彻底、简便省时、不粘组织、导线不发热、避免损伤内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电容场治疗技术(HCPT)在胃、十二指肠手术中的价值。方法:HCPT技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18例,其中胃癌9例、胃窦部溃疡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例;手术中对胃左右、胃网膜主干血管行传统方式结扎,以下的分支血管以HCPT电钳钳闭,HCPT在肠管及胃壁近端预切处切断,观察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及毕-Ⅱ和毕-Ⅰ消化道重建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毕-Ⅰ或毕-Ⅱ消化道重建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HCPT技术应用于胃、十二指肠手术中对较小血管止血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局部消化道病变(Gastrointes-tinal disease,G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29例消化道病变(食管4例、胃13例、十二指肠1例、结肠5例、直肠6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后(6例病变位于黏膜层、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9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12例位于固有肌层),应用Hook Knife和IT-2 Knife进行ESD治疗。结果 24例成功完成ESD治疗,完整切除率达83%,病变最大直径0.4~5.0cm(平均2.7cm),手术时间15~145 min(平均75.5 min)。无1例出现术中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术后迟发性出血;无1例出现皮下气肿、消化道瘘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术中消化道穿孔3例(胃窦、胃底和十二指肠),转外科急症开腹手术;术中发现1例病变部分突出腔外(胃底)和1例病变已向深部浸润(胃窦),也转外科手术。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随访15例,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安全、有效,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元月~2006年6月间我院收治上消化道出血199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1240例,手术治疗178例;门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528例,手术治疗386例;胃癌、胃间质瘤及十二指肠肿瘤出血39例,手术38例;肝癌并消化道出血7例;不明原因出血178例;其中以内镜诊断确诊1705例.结论 明确诊断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内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最简便而又实用的方法,适时选择手术治疗能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愈率,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少见疾病致消化道出血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3例少见疾病引起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13例(男8例,女5例)临床资料,着重对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胃肠道内镜检查在少见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讨论。结果 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疾病有出血性胃肠血管病变(8例)、十二指肠肝癌浸润、乳癌胃转移、激光性溃疡形成、Still氏病的胃肠粘膜病损、异位胰腺等,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结论 少见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较困难,且极易发生误漏诊,胃肠道内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尤其术中内镜检查,对出血性胃肠血管病变以及术中探查未能发现明确病灶,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技术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意义.方法 对1998-2010年收治的11例病理确诊的异位胰腺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病变部位分布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儿表现为腹部包块1例,消化道出血5例,脐肠瘘1例,上腹痛3例,行其他手术探查发现1例.分布部位,十二指肠1例,胃内2例,空肠3例,回肠5例,其中并发肠套叠1例.其中10例患儿行手术治疗,1例随访观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小儿消化道异位胰腺多以消化道出血,腹痛或肠套叠等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内镜及腔镜技术在临床的日益广泛应用提高了该病的诊断治疗率.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硫酸钡造影是诊断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传统检查方法。虽然目前消化道内镜已经成为检查胃和十二指肠病变的主要方法,但由于钡餐造影操作简单、无创及有较高的诊断可靠性,在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中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86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在随机数表法原理指导下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诊断技术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消化内镜技术进行诊断,并利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最后所有患者借助常规内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效果与治疗情况。结果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形态影像、毛细血管影像以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质量评分均高于观察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比还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与治疗中,消化道内镜技术诊断率高,手术操作有明显的优越性,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Dieulafoy病是引起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之一。Dieulafoy病在上消化道常发生于胃底和胃体,十二指肠发生病变较少,易被误诊、漏诊,而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内的Dieulafoy病则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经内镜确诊并治疗的十二指肠降部乳头旁憩室内Dieulafoy病合并大出血的病例。在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用常规直视胃镜极易误认为十二指肠乳头内的胆道出血,通过侧视的十二指肠镜明确诊断并成功于内镜下止血,是一例较少见且诊治相对复杂的病例,以期为同道在诊治难以明确病因的消化道大出血时,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74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来院就诊的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均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应用常规模式进行诊断和治疗,研究组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辅助诊断和治疗,观察两组诊断影像质量评分及手术相关指标,客观分析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病灶形态、胃小凹分型、毛细血管影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及住院天数较短(P0.05)。结论在消化道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应用消化内镜技术,能够切实改善影像质量,降低误诊、漏诊风险,且可缩短手术用时,减轻对机体的损害,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胰胆系疾病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胰胆系疾病内镜下治疗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单纯的诊断性ERCP ,十二指肠镜下治疗技术在很多方面取代了以往的外科手术。1 胆石症的内镜下治疗无论胆道哪个部位的结石 ,若欲将其取出 ,应先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除此之外 ,该技术还有其他一些用途。1 1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1 1 1 适应证 术后胆道残留结石 :外科手术取石的结石残留率约为 1 6 %~ 2 0 % ,此乃绝对适应证 ;胆总管末端狭窄 ,有手术成形必要者 ;重症胆道感染需紧急引流者 ,如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等 ;良性乳头狭窄 ,特别是反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消化道的出血情况。方法选取我院356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的患者,观察其术后临床表现并采取治疗措施。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消化道出血的有5例,占总患者的1.40%。5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胰空肠吻合口出血的有2例,胆总管空肠吻合口出血的有1例,胃空肠吻合口出血的有2例。对其进行止血手术,采用胃镜止血的有2例,开腹手术止血的有1例,血管栓塞止血的有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手术过程中操作的失误。血管造影和消化道内镜对术后出血原因有一定的明确性,并且还具有止血的作用,但是一旦发现无反应后可进行再次止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illcam胶囊内镜系统,对该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50例住院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对阳性率、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胶囊内镜通过小肠平均时间为287.59min,成功率93.50%,发生胃内滞留1例,发生胶囊嵌顿1例。小肠疾病的阳性检出率56.00%(28/50)。腹痛、腹胀患者小肠黏膜病变阳性检出率为48.48%(16/33)。胃器质性疾病检出率为48.00%(24/5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炎症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发现结肠器质性疾病检出率为10.00%(5/50),其中结肠炎症3例,结肠溃疡1例,结肠息肉1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技术和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的主要方法,而对胃、结肠病变的诊断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完成率,消化道各部分阳性检出率,以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腹部症状的阳性检出率。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中完成胶囊内镜检查54例,均发现阳性病灶,其中食管病变合并胃部疾病1例(1.8%),单纯胃部疾病15例(27.8%),胃部疾病合并小肠疾病38例(70.4%)。其中1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检出小肠病变14例(73.7%);腹痛、腹泻等其余症状病例31例,检出小肠病变18例(58.1%);6例无症状患者检出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浅表性胃炎1例、单纯浅表性胃炎5例。老年患者26例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腔,完成胶囊内镜25例;中青年患者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部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顺应性好。  相似文献   

15.
22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梅  彭贵勇  李向红 《重庆医学》2008,37(9):975-976
目的提高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率及正确选择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1月的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好发年龄40~60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性,可发生于消化道各个部位,本组以直肠最多,盲肠、阑尾、小肠、十二指肠、胃均等。多起源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直径多小于2cm。内镜形态多呈广基隆起性病变,少数呈不规则溃疡或结节样肿块。伴淋巴结转移5例、阑尾转移1例、可能肝转移1例。21例经消化内镜及病检确诊,1例行阑尾切除术后病理确诊。22例中单纯内镜治疗7例,占31.82%(7/22),内镜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3例,占13.64%(3/22),外科手术治疗12例,占54.55%(12/22)。结论消化内镜是诊断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通过内镜活检,或术后全瘤病检确诊。内镜治疗是除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类癌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中的诊断治疗价值意义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80例,为所有患者开展内镜窄带成像检查及常规内窥镜检查,并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外科剖腹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开展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结果内镜窄带成像在毛细血管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形态影像方面的评分明显优于常规内窥镜检查;并且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为消化道早癌患者实施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到消化道内镜技术,具有良好的诊断与治疗价值,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完成率,消化道各部分阳性检出率,以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腹部症状的阳性检出率.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56例中完成胶囊内镜检查54例,均发现阳性病灶,其中食管病变合并胃部疾病1例(1.8%),单纯胃部疾病15例(27.8%),胃部疾病合并小肠疾病38例(70.4%).其中1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检出小肠病变14例(73.7%);腹痛、腹泻等其余症状病例31例,检出小肠病变18例(58.1%);6例无症状患者检出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浅表性胃炎1例、单纯浅表性胃炎5例.老年患者26例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腔,完成胶囊内镜25例;中青年患者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胃部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顺应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行消化内镜诊断治疗,而对照组行传统内镜诊断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诊断,观察组毛细血管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形态影像等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P0.05)。经治疗,观察组手术、住院等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与对照组13.33%(4/30)相比显著较低(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患者采用消化道内镜技术进行诊断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缩短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无痛消化道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内镜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已是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但在操作中由于内镜本身的局部刺激和患者生理反应的个体差异,可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感,部分患者常因此拒绝检查或不能接受复查.少部分患者因此有诱发心肌梗塞、脑卒中、反流误吸、肠穿孔等危险.因此,能使患者在无痛情况下完成较复杂的消化道内镜操作已在许多内镜医师中达成共识。我院近几年应用丙泊酚麻醉无痛消化道内镜检查,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在小儿消化道异物的诊断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小儿消化道异物患者85例,统计其临床资料,判断消化内镜技术对小儿消化道异物诊治的临床效果。结果小儿消化道异物85例,食管异物22例(25.88%),胃内异物42例(49.41%),十二指肠异物21例(24.71%),成功取出81例(95.29%),无1例有并发症。结论应用消化内镜处理小儿消化道异物,安全、有效、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