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肿瘤患者及综合治疗中贫血的发生率很高。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是目前最活跃的方法之一。然而EPO治疗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摘 要: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肿瘤相关性贫血对患者存在较大的影响,可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放化疗疗效等。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重要方式,其可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减少红细胞的输注、改善生活质量,但是使用EPO可以使血栓发生风险升高,关于是否影响患者总生存期、促进肿瘤转移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文章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EPO用于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2007年9月~200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3例患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并观察患者的行为状况、血色素水平以及副反应。结果:33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在EPO治疗前后的血色素水平有显著升高(88.6g/L±19.3g/L vs 103.5g/L±21.3g/L,P<0.01),EPO治疗后的患者的行为状况评分也有显著性改善。治疗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血色素下降,其中输血1例。有9例患者在化疗前或同时使用EPO,血色素由93.7g/L±11.2 g/L升高为100.3g/L±16.8 g/L,P<0.05)。33例患者无血栓形成,血压升高和过敏。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提高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血色素水平和行为状况评分,而且安全性高。EPO可能还有预防化疗导致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莉  张文龙  张骥  卜思践 《癌症进展》2018,16(7):908-910,927
目的 测定老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贫血患者红细胞生成素(EPO)、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贫血患者142例,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血液肿瘤贫血组(n=41)、实体肿瘤贫血组(n=51)、缺铁性贫血组(n=50).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EPO、sTfR水平,并对EPO、sTfR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肿瘤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E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肿瘤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EPO水平均高于实体肿瘤贫血组(P<0.05);血液肿瘤贫血组和实体肿瘤贫血组患者的sTfR水平均低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Hb与EPO、sTfR均呈负相关(r=-0.861、-0.546,P<0.01).结论 血液肿瘤患者的贫血机制可能并非源于EPO生成不足,而是由于骨髓红系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分析 EPO 与贫血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 226 例 1293 人次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EPO 水平,分析 EPO 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消化道肿瘤患者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0.29±0.01) g/L, E P O 水平为(52.25±129.64) IU/L。贫血和 不贫血的肿瘤患者 EPO 有显著性差异(Z=-27.80, P<0.05, 双侧)。不同程度贫血患者的 EPO 有显著性差异(X=126.26, P<0.01, 双侧)。 IV 期患者和其他分期患者 E P O 水平分别为(60.05±141.43) IU/L 和(21.80±28.69) IU/L,有显著性差异 (X=52.47, P<0.01,双侧), 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22.24±19.66)g/L 和(130.98±16.95)g/L,有显著性差异(X=47.87, P<0.01,双侧)。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患者贫血程度及 EPO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贫血多为小细 胞低色素性贫血。贫血肿瘤患者血清 EPO 水平异常增高,且肿瘤晚期和转移患者 EPO 水平增高更明显。分析化疗和贫血 及 EPO 的关系还需要考虑更多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肿瘤患者的贫血类型呈多样性,因影响红细胞生成或消耗的因素众多,如:慢性失血、溶血、铁代谢紊乱、肾功能不全、造血功能障碍(骨髓抑制)、炎性反应因子数量的增加、肿瘤患者恶性消耗、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对不足等均可导致贫血。目前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炎性反应因子在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hePcidin、IL-6、TNF-α及EPO等细胞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改善肿瘤患者的贫血状态,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增强患者社会能力,成为临床医师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放射肿瘤学不断发展,放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约60%。70%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影响放疗疗效的因素多种多样,在不同肿瘤中也多不相同,而贫血对疗效的影响在多数临床研究中持肯定结论。早年,人们通过输血纠正贫血,但因输血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对生存有不利影响,临床应用逐渐减少。鉴于红细胞生成素(EPO)已成为治疗肾性贫血的标准药物,因此有望治疗癌性贫血,改善患者生存。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正得到关注,为此笔者就其贫血与预后的关系、EPO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探讨EPO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癌性贫血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癌性贫血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与血红蛋白(Hb)水平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癌性贫血。方法:对135例癌症患者检测血清EPO及血常规,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EPO含量,以直线相关分析EPO水平与Hb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人血清EPO水平为(18.0±7.36)U/L;癌症患者血清EPO中位数(四分数)为26.50(15.9,56.5)U/L;癌症贫血患者血清EPO中位数(四分数)男性为35.7(16.55,74.55)U/L,女性为44.6(17.3,86)U/L。癌性贫血患者组血清EPO水平高于不伴贫血的癌症患者组和正常人群对照组,P=0.000。肿瘤患者血清EPO与同时检验的Hb水平存在负相关性,r=-0.576。癌症贫血患者EPO水平与1周后Hb升高值之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381,呈正相关。结论: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高于正常人群血清EPO水平,反映机体自身调节功能,监测EPO对于临床应用人rhEPO治疗癌性贫血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正波  陆舜  冯继锋 《中国肿瘤》2019,28(9):717-722
摘 要:[目的]调查中国恶性肿瘤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及贫血治疗状况。[方法] 对全国97家医院成年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开放性、多中心、单次探访、非干预性的横断面调查。通过回顾患者病史,填写贫血调查表格,收集相关数据,如肿瘤类型、疾病分期、肿瘤治疗情况等。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贫血分级标准将血红蛋白水平分为5级,以评估贫血的严重程度。[结果] 共纳入来自全国97家医院的7324例有效病例,患者平均血红蛋白(Hb)为(114.36±19.60)g/L,贫血发生率为49.24%(3606/7324),其中1级贫血28.84%,2级贫血15.91%,3级贫血3.66%,4级贫血0.83%。不同肿瘤类型中,泌尿系统肿瘤伴贫血发生率最高(62.89%),其次是妇科肿瘤(60.32%) 和胃肠道肿瘤 (51.13%)。在贫血患者中,高达92.84%未给予任何纠正贫血的措施和治疗;接受贫血治疗的患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比例为44.96%,输血治疗的比例为31.39%,铁剂治疗的比例为6.59%。[结论] 目前国内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较高,但相应的贫血治疗率极低,应加强肿瘤患者的贫血管理。  相似文献   

10.
肺癌贫血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鑫  王绿化 《癌症进展》2006,4(1):33-38,32
贫血是肺癌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它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甚至生存时间。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目前治疗癌症及放、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主要方法。根据贫血的分级标准及应用EPO的原则,目前治疗贫血的TIW和QW两种使用方案均有较好疗效,QW方案操作更简便。早期干预治疗贫血,可以预防或减少生活质量的下降。小细胞肺癌和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Hb水平是生存率的独立有效预后因素之一,有些研究报道Hb水平提高可改善预后,但纠正贫血对于生存率的确切影响并未明了。Hb水平与患者认知能力之间相互关联性是肯定的,因此应用EPO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杰军 《癌症进展》2012,10(2):104-110
正1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概述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主要由肾脏的肾小管周围细胞产生,另有5%~10%的EPO由肝细胞或肝内的库普弗细胞产生。EPO主要作用于红系祖细胞阶段,随剂量加大,其作用可能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6例恶性实体瘤伴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EPO,150u/kg@次,3次/周,皮下注射,连续用药8周.同时口服硫酸亚铁100mg,3次/日.对照组不给予EPO,仅同剂量口服硫酸亚铁.观察EPO对血红蛋白(Hb)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Hb水平平均提高21g/L;对照组治疗后反而下降8.6gL(P<0.001).②治疗组治疗后两周内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值提高4.1%(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③应用EPO副反应少,安全性好.结论应用EPO不仅有效提高Hb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副反应少,值得我们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患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不仅降低患的生活质量,还可降低机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红细胞生成因子,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其人工合成物-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慢性肾源性贫血的治疗中普遍应用。我们于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间观察了rHuEPO在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青海地区胃癌患者的贫血状况的分析,明确本地区贫血与胃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年6月到2008年4月来院治疗的胃癌患者258例,检查血常规以了解贫血的状况,分析贫血发生率与肿瘤分期的关系。跟踪病例化疗情况,分析化疗后贫血发生率及其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样本中贫血发生率为43.8%。其中女性中为51.8%;男性中为41.6%,无显著性差异。在258例病人中具有完整TNM分期的195例,胃癌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根据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不同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在胃贲门区、胃体部、胃窦区贫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58例胃癌患者接受三周期化疗后,贫血病人为161例。其中化疗后出现贫血的病人有4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78.26%,客观缓解率(ORR)为21.74%。而化疗后无贫血的17例病人,疾病控制率(DCR)94.12%,客观缓解率(ORR)为52.94%。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DCR和ORR有显著性差异。在化疗过程中,15例病人接受了输血治疗,没有关于铁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的记录。结论:按NCI标准判断,青海地区胃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地区发生率相近。胃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有关。化疗过程中发生贫血的病人对化疗的反应差,化疗过程中未发生贫血的病人疗效较好。本研究中贫血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及肿瘤的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青海地区胃癌患者的贫血状况的分析,明确本地区贫血与胃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年6月到2008年4月来院治疗的胃癌患者258例,检查血常规以了解贫血的状况,分析贫血发生率与肿瘤分期的关系。跟踪病例化疗情况,分析化疗后贫血发生率及其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样本中贫血发生率为43.8%。其中女性中为51.8%;男性中为41.6%,无显著性差异。在258例病人中具有完整TNM分期的195例,胃癌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根据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不同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在胃贲门区、胃体部、胃窦区贫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58例胃癌患者接受三周期化疗后,贫血病人为161例。其中化疗后出现贫血的病人有4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78.26%,客观缓解率(ORR)为21.74%。而化疗后无贫血的17例病人,疾病控制率(DCR)94.12%,客观缓解率(ORR)为52.94%。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DCR和ORR有显著性差异。在化疗过程中,15例病人接受了输血治疗,没有关于铁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的记录。结论:按NCI标准判断,青海地区胃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地区发生率相近。胃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有关。化疗过程中发生贫血的病人对化疗的反应差,化疗过程中未发生贫血的病人疗效较好。本研究中贫血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及肿瘤的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6.
肿瘤相关性贫血是肿瘤相关性炎症或肿瘤相关治疗导致骨髓抑制(主要是放、化疗)引起的贫血。肿瘤相关性 贫血可以发生在肿瘤诊治的任何阶段,其发生与肿瘤类型、分期及治疗等因素密切相关。2012 年国内的调查显示,肿瘤相 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为60.83%,其中轻度贫血40.84%,中度贫血15.67%,重度贫血3.47%,极重度贫血0.84%。发病率较高的肿瘤分别为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肺癌等。研究显示,肿瘤相关性贫血会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治疗效果, 缩短生存期,增加死亡风险;而通过合理的治疗,纠正贫血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肿瘤相关性贫血 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肿瘤本身及其并发症(如肿瘤侵犯骨髓、溶血、失血、肿瘤相关性炎症等)、治疗手段引起的骨 髓抑制(化疗、放疗等)等有关。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目标为“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红细胞输注需求”。在病因治疗的 基础上,补充造血原料(铁剂、叶酸、维生素 B12 等),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及输红细胞治疗为其常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水平和癌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ietin,r-HuEPO)和铁剂治疗癌性贫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测定60例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和sTfR水平,并将其与52例非癌性贫血患者的测定值及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以直线相关分析sTfR、EPO水平和Hb之间的关系。结果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sTfR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1);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显著高于非癌性贫血患者(P〈0.05);癌性贫血患者sTfR高于非癌性贫血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性贫血患者血清EPO、sTfR升高的程度与贫血严重程度一致,与Hb值存在负相关,但与病期无明显相关性;EPO和sTfR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EPO和sTfR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其贫血病因,对贫血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提高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 重视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诊断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related anemia)是指由于肿瘤本身或由于肿瘤患者经治疗(诸如放疗、化疗)后引起的贫血。贫血的发生率与肿瘤的类型、严重程度相关,一般为50%~60%;在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肺癌、妇科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贫血的发生率可达60%;在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更高,一般为70%~90%。  相似文献   

19.
慢性疾病性贫血(ACD)是指与慢性感染、炎症、肿瘤有关的一类贫血综合征,恶性肿瘤患者常出现贫血。近年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广泛用于贫血临床治疗方面,尤其在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避免了输血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防治化疗引起贫血的重要选择。因此,rhEPO对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机制也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Li M  Lu Y  Chen XQ 《癌症》2008,27(6):667-672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最早被发现在红系细胞增殖、分化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多种不同非造血器官及组织中有EPO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并发挥促血管形成及组织保护效应。最近的多项研究发现,EPO及EPO-R广泛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EPO/EPO-R的自分泌/旁分泌通路与肿瘤微血管形成、刺激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及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有关,确切机制需进一步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相关贫血。研究证实其能增加血红蛋白水平,减少红细胞输注,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亦有随机试验报道了rh-EPO治疗的患者相对安慰剂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下降。我们对EPO及其受体在非造血组织尤其是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功能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