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的有效性。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A组为试验组,在气管插管完成后,手术开始前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00mg,B组为对照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100 mg。两组均未使用术后自控镇痛。分别于手术后0.5h、4h、8h、12h以及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并观察有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术后24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前使用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超前镇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的一种措施,可防止神经中枢敏感化,减少和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本研究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超前镇痛,采用多药物多途径的多模式联合超前镇痛,以尽可能消除外周和中枢敏化的形成,从而取得完善、长效的镇痛效果。方法:2009年6-8月间,选择60例择期行单侧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和C3组,A组:氟比洛芬酯+颈丛神经阻滞作为的联合超前镇痛;B组:颈丛神经阻滞作为超前镇痛;C组:单纯全麻组。A组术前30min及皮肤缝合毕即刻分别给氟比洛芬酯50mg稀释至20mL静脉缓慢(1min以上)推注,B、C组分别在相同时点给予生理盐水对照,A、B组均行双侧浅颈丛神经阻滞,给予0.375%罗派卡因20mL。记录A、B两组颈丛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芬太尼用量。分别于术后1、4、8、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静息和活动),以及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上A、B组分别是(7.47&#177;1.04)和(8.75&#177;136)min,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B和C组芬太尼用量分别是(0.36&#177;0.04)、(0.40&#177;0.06)和(0.45&#177;0.07)mg,A组与B组、A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方面,术后4h和8h(活动)A、B组与C组分别是(26&#177;8)和(32&#177;6)、(25&#177;6)和(37&#177;5)、(36&#177;6)和(40&#177;6)mm,A组与C组、B组与C组、A组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24h(静息和活动)A、B和C组分别是(25&#177;4)和(34&#177;5)、(27&#177;5)和(36&#177;5)、(31&#177;5)和(40&#177;6)mm,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恶心呕吐发生情况A、B与C组分别是1、0和5例。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超前镇痛可以提供更加快速、完善、长效的镇痛效果,起到阿片类药物节约效应,可有效地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超前镇痛可缓解术后疼痛己得到麻醉学界广泛认可,然而目前尚无超前镇痛对于机体免疫系统影响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80例按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并接受乳腺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氟比洛芬酯组(A组)、曲马多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氟比洛芬酯+曲马多组(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及手术结束时,A组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5 mg/kg,B组分别静脉注射曲马多1、0.5 mg/kg,C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各20 ml,D组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0.5 mg/kg+曲马多0.5 mg/kg、氟比洛芬酯0.25 mg/kg+曲马多0.25 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0)、术后30 min(T0.5)、术后4 h(T4)、术后24 h(T24)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亚群(即CD3+、CD4+、CD8+标志细胞数).结果:A组、D组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减少(P<0.05).B组T0.5、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减少(P<0.05),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5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组T0.5、t4、T2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显著减少(P<0.05),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5时相比显著减少(P<0.05).T0.5、T4时,D组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超前镇痛可以减轻手术及麻醉对于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对乳腺癌患者免疫系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食道肿瘤患者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5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食道肿瘤手术患者,机分为A、B组,组25例.A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芬太尼1 mg+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100 mL;B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CIA:氟比洛芬酯150 mg+托烷司琼6 mg+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100 mL,毕拔管后5 min(T0)、术后4 h(T1)、8 h(T2)、24 h(T3),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毒副反应.结果 A、B组术后各时点的SBP、DBP、HR、SpO2,静时的VAS评分,后24 h PCI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B组明显少于A组(P<0.01).术后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嗜睡、胸闷不适等.结论 氟比洛芬酯对食道肿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明显减少芬太尼用量及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或曲马多复合舒芬太尼在结肠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引发情况。方法选取ASAⅠ~Ⅱ级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组(A组)和曲马多+舒芬太尼组(B组),各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T1)及定向力恢复时间(T2)、患者术后PCIA期间自控按压次数、术后4 h、12 h、24 h及48 h的镇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T1)及定向力恢复时间(T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PCIA期间的自控按压次数在4 h、12 h、24 h、48h时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4 h、12 h、24 h及48 h的镇痛及镇静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16.7%(6/36),B组为55.6%(2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的术后镇痛效果与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相当,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择期行直肠癌切除术的肿瘤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A、B、C 3个组,每组30例。A、B两组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行超前镇痛,C组(对照组)静注脂肪乳2 mL。术后镇痛泵配制方法:A组为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B组为氟比洛芬酯+舒芬太尼;C组为舒芬太尼+脂肪乳,三组均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分别记录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 h止疼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药量、术前及术后30 min血糖、术前及术后48 h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观察术后48 h加强镇痛例数及不良反应例数。  结果  A组T1、T2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B、C组,T1、T2、T3咳嗽时VAS评分、止疼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血糖和CRP明显小于B、C两组(P<0.05)。A、B两组间不良反应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低于C组(均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多模式镇痛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增强其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应激和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A、B、C组,各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术后48 h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A组PCIA配方为舒芬太尼100μg加氟比洛芬酯150 mg,B组为芬太尼0.5~0.6 mg加氟比洛芬酯150 mg,C组为芬太尼0.8~1.0 mg。记录术后0、4、8、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同时记录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及毒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术后SBP、DBP、HR、SpO2、VAS、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A、B组恶心、呕吐、嗜睡的患者均少于C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好,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妇科肿瘤全麻术后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均在术后应用持续静脉镇痛。A组用药:舒芬太尼150μ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50mg+舒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持续输注量2mL/h。观察术后6、12、24、48h时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S)、Ramsay镇静评分(RSS)和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镇痛结束后记录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治疗期间各时间点疼痛VAS、PHS及R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结束后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皮肤搔痒、呼吸抑制、嗜睡及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毒副反府轻.县一种安伞、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口腔癌手术患者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到2019年7月行口腔癌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联合组,各52例。其中对照A组患者行口腔癌手术后给予舒芬太尼镇痛,对照B组患者行口腔癌手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联合组患者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比较分析三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点的疼痛程度、镇静程度,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0、1、3、5、12、24 h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0、1、3、5、12、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1、2、3个月的慢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92%、0和0,显著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显著低于对照A组的34.62%和对照B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口腔癌手术患者进行干预,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疼痛程度,优化镇静效果,降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赵明 《实用癌症杂志》2021,(9):1505-1508
目的 研究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患者中,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镇痛效果,以及其对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抽取92例消化道肿瘤切除术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术前给药组(A)、术后给药组(B)、术后给予舒芬太尼组(即空白对照组:C).A组患者在手术前给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进行...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preemptive analgesia of flurbiprofen axetil (FA) and tramadol on immune respons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mastectom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和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将全麻下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为三组:P组(帕瑞昔布钠组)、D组(地佐辛组)和S组(生理盐水组即对照组),每组30例。三组均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诱导前15min,P组和D组分别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地佐辛5mg静脉注射作为超前镇痛,S组则给予等量(5ml)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三组患者入室安静后(T1)、麻醉诱导入睡后(T2)、插管后即刻(T3)、切皮后(T4)、手术结束时(T5)、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恢复情况及术后3h、6h、12h、24h和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CIA泵试图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T3、T6时刻MAP和HR都明显升高,P组升幅最小,与S组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多于P组和D组(P<0.05);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期躁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和S组(P<0.05);P组术后3h、6h、12hPCIA泵试图按压次数明显少于D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超前镇痛都能有效抑制手术和插管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减轻术后疼痛,但帕瑞昔布钠的作用强于地佐辛。  相似文献   

13.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制剂在止痛领域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商品名凯纷)是依据药物传递系统概念研究开发的以脂质微球为药物载体,包封氟比洛芬酯的新型非类固醇制剂,是目前惟一可静脉注射的非类固醇制剂。氟比洛芬酯是氟比洛芬脂化制备的前体药物,具有亲脂性。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靶向性,使包裹的药物在病灶部位聚集增强药效;2)控制包裹药物的释放,使药效持续时间延长;3)易于跨膜转运,促进药物的吸收,进一步缩短起效时间;4)可静脉注射,避免了口服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花生四烯酸级联瀑布中环氧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引起疼痛和炎症反应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作用。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水解为活性物质氟比洛芬,其镇痛疗效强于阿司匹林,甚至超过了镇痛新;药物半衰期为5~8h,48h内排泄85%,主要以羟化合物和结合物的形式经肾脏排泄。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除可单独应用外,还可与阿片类药物合用,在不加重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能增强镇痛效果且无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应用于宫颈癌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 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选择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在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病人90例,连续入组,根据术后镇痛用药分为氟比洛芬酯组、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评估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估、不良反应;测定入室时、术后12 h、24 h和48h的血清中的CD4、CD8、IL-1、IL-6CD4/CD8的比值和PGEs的水平。结果 术后12 h和24 h的VAS评分氟比洛芬酯组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P<0.05);免疫因子方面,三组血清中的CD4、CD8、IL-1、IL-6、CD4/CD8的比值和PGEs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术后2 h、12 h、24 h,IL-1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入室时的含量(P<0.05);在2 h、12 h、24 h时间点上IL-1和IL-6含量芬太尼组显著高于氟比洛芬酯组和舒芬太尼组(P<0.05)。与入室时对比,三组病人CD4/CD8比值在术后均下降,其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在24 h时下降明显(P>0.05);在24 h时的CD4/CD8比值芬太尼组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与入室时相比2 h、12 h和24 h的PGE2含量,三组患者均上升,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在12 h点上升明显(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应用到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术后镇痛效果提高,同时减轻术后不良反应,并且有较好地减少炎性介质的分泌,并且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的潜在关系。方法:对2000-2008年收治9例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阳性7例,阴性2例;甲状腺癌ER阳性4例,阴性5例。4例ER阳性的甲状腺癌全来自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结论:雌激素很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临床上对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要常规检查甲状腺。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雌激素治疗ER阳性的甲状腺癌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的潜在关系。方法:对2000-2008年收治9例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阳性7例,阴性2例;甲状腺癌ER阳性4例,阴性5例。4例ER阳性的甲状腺癌全来自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结论:雌激素很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临床上对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要常规检查甲状腺。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雌激素治疗ER阳性的甲状腺癌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