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TBD及PTIBS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影像监视下行PTBD或PTIBS,术后10天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外引流者123例,行内外引流者34例,行胆道支架置入者15例。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第10天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TBD和PTIBS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92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根据胆道梗阻狭窄的不同部位和狭窄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放置方式。结果:92例患者中,91例胆道支架成功放置,其中12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扩张良好,引流通畅,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术后死亡2例,胆道出血3例,腹水渗漏6例,胆漏2例,支架移位1例,胆管炎9例,胆道再阻塞11例。结论对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22例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果 共置入55枚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内支架,其中2例各置入2枚胆道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有显著差异(P=0.021,P=0.018),支架置入后行TACE者中位生存期(39.2周)明显高于未行TACE组(17.3周),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能缓解。结论 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支架治疗对解除胆道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者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4.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与ERCP对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与ERCP对接术治疗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因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失败后,实施PTBD与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17例PTB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8例,左侧肝管9例;一次性对接成功14例,分次进行3例;术后4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46.89%;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下降43.05%。主要并发症为围手术期的胆道感染。结论PTBD与ERCP对接术是治疗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另一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 92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根据胆道梗阻狭窄的不同部位和狭窄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放置方式.结果: 92 例患者中,91例胆道支架成功放置,其中12例放置双支架,支架扩张良好,引流通畅,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术后死亡2例,胆道出血3例,腹水渗漏6例,胆漏2例,支架移位1例,胆管炎9例,胆道再阻塞11例.结论对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和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sent,PTCS)置入对老年人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60岁以上老年人恶性胆管梗阻患者, 35例施行PTCS置入,11例施行PTCD,7例施行单纯外引流,术后1周进行肝胆管造影复查,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等指标.结果:32例患者支架一次性置入成功,3例患者行肝胆管外引流5~7 d后成功置入支架.手术后1周TBIL及ALT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5).胆管内支架置入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1.5个月,行胆管内外引流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5个月.结论: PTCD和PTCS置入治疗老年人恶性胆管梗阻操作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RBD(内镜下逆行胆道内引流术)治疗难以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的效果。方法:通过十二指肠镜对20例由6种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逆行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全部获成功。结果:18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余2例下降了约50%。结论:ERBD能明显减轻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黄疸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引起肝外胆道阻塞的患80%已无法手术切除,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xpandable metallic biliary endoprosthesis,EMBE)是借助放射影像学方法以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技术。我院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53例,均行EMBE,本就EMBE的临床途径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侵犯或压迫肝门部胆管的恶性肿瘤造成的胆道高位梗阻,因梗阻部位多位于胆总管上段、肝总管,左右叶肝管甚至互不相通,单侧PTBD引流只能局限于引流管头端所放置的单一分支肝管,部分病例PTBD术后黄疸没有明显减退,甚至短期内加重,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本研究探讨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术治疗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17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男性1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3.4岁),行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治疗。置入2枚支架的15例;2例为一侧肝管至胆总管置入支架,另一侧留置引流管。15例PTBD术后行TAI/TACE或放疗。结果:全部患者PTBD手术成功。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357.7±142.5)μmol/L降至(174.7±87.6)μmol/L。引流通畅中位时间8.9个月,全组生存中位时间11.2个月。结论:左右叶双侧PTBD结合内支架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近期疗效肯定,早期引流与多支引流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新  刘澜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9):1802-1803
目的:对5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8例,男性3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0±29)岁,所有患者均经CT及MRI检查,结合临床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全部行PTCD或胆道支架置入,28例患者术后给予TACE治疗,3例患者行PTGD治疗。结果:58例患者均胆道穿刺成功,置入引流管或放置胆道支架,各项胆红素(TBL,DBL,IBL)下降至正常者50例,无明显下降者5例,升高者3例,28例行TACE治疗,6例行PTGD治疗。结论: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缓解梗阻性黄疸明显,先TACE治疗患者生存期超过未行TACE治疗患者,高位梗阻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高位胆道梗阻患者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方式对术后近远期疗效影响,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8例恶性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比较单侧引流(68例)和双侧引流(40例),左右肝管是否相通,引流材料对近期胆红素下降值和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三组术后3—5天胆红素的下降值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36个月,单侧组和双侧组、单枚引流管与单枚支架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恶性高位胆道梗阻以右侧入路单侧引流为主,生存期预计大于3个月,放置胆道支架,否则置入胆道引流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金属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2例恶性胆道低位梗阻患者(中位年龄61岁),术前经CT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证实为恶性胆道低位梗阻.其中,胆管癌12例,胰头癌11例,壶腹癌5例,转移癌2例,胆囊癌2例.32例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于胆总管中下端置入32枚自膨式金属胆道支架.结果 3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0%,支架位置良好,胆汁引流通畅.术中无胆道出血、胆汁渗漏及胆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32例患者于术后7天复查肝功能,其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由术前的(378.11±134.53) μmol/L下降至(166.10 ±74.37) μmol/L(P<0.05);血清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由术前的(219.14±86.37) μmol/L下降至(98.26 ±53.68) μmol/L(P<0.05).29例于术后30天复查肝功能,其血清TB由术前的(356.78±118.21) μmol/L下降至(56.10±44.37)μmol/L;血清DB由术前的(219.14 ±86.37) μmol/L下降至(38.26±43.68) μmol/L,均P<0.05.30例获得随访,随访1-42月(平均25.4月),9例再发支架内梗阻(30.0%),其中4例再行支架治疗,3例行导管引流治疗,2例未治疗死亡.十二指肠梗阻1例,行十二指肠支架治疗后缓解.生存期1-33月,平均生存期(11.56±2.14)月,中位生存期10.0月.结论 金属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治疗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行肝切除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给予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BD)的减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直接进行手术治疗,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变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减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17.2±134.1)μmol/L和(152.3±67.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减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和身体状态。采用术前减黄治疗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于术前血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或身体较差的患者,则可适当考虑术前减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在无手术适应证胆道梗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判断。方法本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2岁。使用自制穿刺辅助装置,日本八光S型引流套管(8F)。选择内径≥10 mm、走行较平坦、无扭曲的胆管为穿刺点,胆管周围加以彩色血流成像并注意避开血管。成功置管的38例中33例行左胆管置管,5例右胆管置管。结果39例除1例因术中出血未成功外,38例均成功置管,随访未发现胆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引流胆汁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逐渐下降,其中6例降至正常。本组胆汁日引流量380~1400 ml。38例中术后生存2~5个月8例、〉6个月15例、〉9个月11例、〉1年4例,最长生存期17个月。结论超声引导肝胆管置管引流,操作简便、痛苦小、成功率高,使患者得到了持续性胆汁引流的机会,对改善梗阻导致的黄疸,减轻由其产生的损害和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晚期生存质量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1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中,161例行PTBD,49例行PTBS.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或从患者复检记录中获取随访资料.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5 d,PTBS组(15例)血清总胆红素(TB)下降了(178.04±42.32)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DB)下降了(83.97±23.63)μmol/L;PTBD组(28例)血清TB下降了(95.67±34.28)μmol/L,血清DB下降了(49.84±28.21)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35).术后6~9 d,PTBS组(28例)血清TB下降了(188.22±79.90)μmol/L,PTBD组(126例)下降了(141.39±65.32)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血清DB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PTBD组和PTBS组的中位通畅期分别为60和197 d,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8和245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FIBS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PTB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的介入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43例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患者,1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30例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24例行胆管内支架置入术,39例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结果]所有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患者均经PTC或ERCP等影像学检查获得正确诊断。24例患者分别置入了8枚塑料内支架和16枚金属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术后1周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由术前(287±42)μmol/L降(101±50)μmol/L(P〈0.05)。39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TACE治疗。[结论]PTC和ERCP检查对原发性肝癌伴胆管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与TACE等介入治疗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