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报告两例分别并发于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PRCA,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联合化疗治疗后,DLBCL及其相关的PRCA均获完全缓解,而PTCL-NOS虽获缓解,但其相关的PRCA未好转,加用泼尼松治疗后PRCA缓解。结论:NHL相关的PRCA在联合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后可获完全缓解,且可不需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R2)为基础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使用以R2为基础治疗的DLBCL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为非生发中心来源的难治、复发DLBCL,接受R2联合化疗获得完全缓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2联合化疗治疗初治DLBCL可以显著提高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非生发中心来源患者的不良预后。 R2方案对于难治、复发患者亦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24例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4例中胃淋巴瘤16例(66 %),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9例,黏膜相关样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7例;肠道淋巴瘤8例(33 %),其中DLBCL 6例,MALT淋巴瘤2例。经胃镜确诊17例,手术确诊7例。DLBCL患者接受CHOP、ECHOP及CHOP样化疗方案,7例经手术确诊的患者有6例术后接受了联合化疗,1例患者自动出院。7例MALT淋巴瘤患者予以CHOP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2例予以FMD方案化疗。5例肠道淋巴瘤患者化疗结束后接受累及野放疗。24例患者中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失访。目前20例患者生存,其中12例患者完全缓解(CR),7例患者部分缓解(PR),1例患者稳定(SD),化疗有效率79 %,生存率83 %。结论 内窥镜活检目前是胃肠道淋巴瘤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也是漏诊率、误诊率最低的方法,化疗对胃肠道淋巴瘤的作用已取得共识,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对于已有播散的晚期NHL以及生长迅速的高度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应首选化疗,胃淋巴瘤手术联合化疗效果并不优于化疗联合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达苯胺联合来那度胺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继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莆田市第一医院2019年10月收治的1例AITL继发DLBCL患者接受西达苯胺联合来那度胺方案的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接受西达苯胺联合来那度胺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提示不确定的完全缓解,且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西达苯胺联合来那度胺治疗AITL继发DLBCL高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并发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例AITL并发EBV阳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例1为混合淋巴瘤(CL)患者,以低热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右侧腋窝肿物活组织检查示AITL并发EBV阳性DLBCL,予以8个周期化疗后达不确定的完全缓解;后续应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仍生存中。例2为不一致性淋巴瘤(DL)患者,以皮下结节起病,后出现浅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皮下结节病理检查诊断为DLBCL,右腹股沟淋巴结病理检查诊断为AITL;接受7个周期化疗,因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而死亡。结论:AITL合并EBV阳性DLBCL罕见,临床症状主要以AITL的表现为主,存在T细胞及B细胞免疫表型特征,预后差,治疗方案主要依据预后较差的淋巴瘤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泽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为基础联合化疗治疗伴复杂核型及TP53基因突变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 DLBCL)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例伴复杂核型及TP53基因突变CD5+ DLBCL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使用以泽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为基础联合化疗方案治疗, 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结合病史、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检查确诊为双表达、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DLBCL ⅣB期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接受4个周期以泽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为基础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 复查骨髓及彩色超声、CT提示完全缓解, 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流式分析结果均转阴, 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8个周期后复查PET-CT仍提示完全缓解。后续给予来那度胺维持治疗, 至2022年4月无进展生存10个月。结论在二代测序技术指导下, 应用以泽布替尼和利妥昔单抗为基础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可改善CD5+ DLBCL患者预后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肺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例1为44岁女性,诊断为原发性肺PTCL-NOS,行GLD方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化疗后疾病进展,1个月后因呼吸衰竭死亡。例2为46岁男性,诊断为原发性肺PTCL-NOS,行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后病灶较前缩小,达到部分缓解,生存中。结论肺PTCL-NOS临床罕见,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容易误诊,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目前尚无标准化疗方案,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是实体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与医源性免疫抑制和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有关.由于发生率低,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多样,前瞻性临床研究少,目前对该病的认识还很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讨肾移植后晚发型PTLD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2001-01-30-2013-12 30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根据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共确诊4例肾移植后PTLD,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EBV相关检查结果及治疗和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4例患者肾移植后均采用三联或四联免疫抑制治疗,肾移植至PTLD诊断时间为2.5~18年(中位9.5年).4例的病理类型均为单形型,其中1例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 NOS)和3例非生发中心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外周血EBV-DNA和病理组织原位杂交检测EBER均阴性.1例PTCL-NOS以皮肤病变起病,合并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DLBCL分别以颌下肿块、腰背痛和下肢无力起病.确诊后均予免疫抑制剂减量,同时行联合化疗或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4例患者中,2例早期死亡,分别为疾病进展和化疗后并发感染性休克.另2例分别在完全缓解4个月和10个月后疾病复发,再次治疗未缓解.结论 肾移植后晚发型PTLD以单形型为主,DLBCL最常见,结外侵犯多见,与EBV感染无明显关系,化疗或免疫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型,其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尽管许多患者应用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一线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但仍有部分患者之后发展为复发和难治性的DLBCL,而一旦发展为复发难治性的DLBCL,常规的放疗和化疗则收效甚微。近年来,免疫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如单克隆抗体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抗体-药物偶连物(ADC)治疗和嵌合体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治疗等。本文现就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气管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l例原发气管DLBCL合并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明确诊断为DLBCL(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Ⅰ期,低危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分;SS。给予R-CHO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达到部分缓解,4个周期后达到完全缓解,共予6个周期化疗及1次局部放疗。随访24个月,患者一般情况尚可,临床无不适主诉,PET-CT未发现代谢异常细胞。结论:原发气管DLBCL非常少见,发病原因可能与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诊断主要靠病理学检查,治疗主要包括气管镜下治疗等手术治疗、联合放化疗等,预后可能与临床分期、IPI评分、肿瘤细胞来源及治疗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用含铂方案化疗后外周血血浆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含铂方案能否调节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并观察MGMT基因甲基化与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利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DLBCL患者含铂方案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浆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30例对CHOP方案耐药的DLBCL使用DHAP方案化疗前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为10.0%(3/30),化疗2个和4个周期后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分别为63.3%(19/30)和73.3%(22/30),化疗前后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6.148,P=0.000和χ2=22.217,P=0.000)。血浆MGMT基因甲基化与非甲基化者用含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有效率分别为100.0%(3/3)和92.6%(25/27),无显著差异(P=1.000),4个周期后有效率分别为86.4%(19/22)和75.0%(6/8),无显著差异(P=0.589)。结论:含铂方案可能调节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含铂方案化疗疗效与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缓解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40例初次诊断后经6~8个疗程化疗达到缓解的DLBCL患者及20例对照组血清NSE水平,分析NSE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DLBCL缓解患者NSE表达阳性率为50%(20/40),对照组NSE表达阳性率为10%(2/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NSE表达阴性及NSE表达阳性DLBCL缓解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20.9%和6.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E为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SE是DLBCL缓解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指标,对判断缓解DLBCL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使用美罗华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护理67例美罗华联合方案治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总结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67例患者中,CR44例(65.7%),PR17例(25.4%),总有效率91.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1—2度50.7%、3—4度44.7%,2例出现荨麻疹,4例出现寒战、发热,2例出现血压下降。结论:美罗华联合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瘤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护理要点为严格掌握静脉滴注的速度,加强对过敏、畏冷、发热以及血液系统等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根据肿瘤细胞起源不同,可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lymphoma,DLBCL)分为生发中心来源(germinalcenter Bcell like,GCB)及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两种亚型。在以CHOP方案为标准的化疗基础上,前者预后优于后者。本研究通过比较R-CHOP(Rituximab联合CHOP)和CHOP方案治疗不同亚型DLBCL患者的近期疗效,寻找初诊DLBCL患者最佳一线治疗方案。方法:将2006年11月至2008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收治的83例初治DLBCL患者分为GCB和non-GCB两组。按照修订版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比较接受R-CHOP或CHOP方案治疗患者的近期疗效;观察Bcl-2在两种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83例DLBCL患者中GCB组35例(42.2%),non-GCB组48例(57.8%)。GCB组一线化疗近期总缓解率74.3%,non-GCB组60.4%,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6)。Bcl-2在GCB和non-GCB两亚组的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Bcl-2阳性患者采用R.CHOP方案治疗的近期缓解率(75.6%)明显高于用CHOP方案治疗者(47.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31):采用不同方案化疗的Bcl-2阴性患者的近期缓解率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CB组患者接受标准R—CHOP或CHOP方案治疗近期缓解率高于non-GCB组,提示预后良好。加用Rituximab可提高Bcl-2阳性患者的近期缓解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观察R-CHO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30例经病理证实为CD20阳性的DLBCL患者,前期常规方案化疗(不含利妥昔单抗)2~6个疗程后评估为复发或难治患者,其中复发患者16例,难治患者14例。应用R-CHOP方案治疗4~6个周期,每个周期21 d。所有淋巴瘤患者均为Ⅲ~Ⅳ期,搜集治疗前后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R-CHOP方案疗效与文献及自身对照比较,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全组3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3例,进展2例,完全缓解率为50.0 %(15/30),总有效率83.3 %(25/30)。出现Ⅱ度白细胞减少3例,Ⅰ度血小板降低1例,恶心等轻微的消化道反应2例。结论 R-CHOP方案对复发、难治DLBCL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率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二线化疗方案。接受R-CHOP方案治疗患者不良反应轻微,与常规化疗方案无显著区别,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相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t-AP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报告1例滤泡型淋巴瘤治疗后的(t-APL),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38岁的滤泡型淋巴瘤患者共接受了20疗程的化疗,包括6疗程的FND(复达拉滨、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56个月后,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诊断为APL,染色体检查为t(15;17)(q22;q12)。在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和联合化疗治疗后,获完全缓解,但16个月死于淋巴瘤复发。结论:在以复达拉滨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滤泡型淋巴瘤时,应考虑可能发生t-APL的危险,需密切监测血细胞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DLBCL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麻疹疫苗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CHOP方案化疗.全部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随访观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OR)率(CR+PR)为83.3%(25/30),对照组总有效(OR)率(CR+PR)为60%(18/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PFS率为76.7%及50%(P<0.05),1年总生存率为90%及66.7%(P<0.05).结论:麻疹疫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生存率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化疗有效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预后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初治或经复治获得完全缓解的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化疗方式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112例NHL中,B系占76.8%(86/112),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常见,占40.2%(45/112);NK/T系占23.2%(26/112),以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PTCL)最常见,占12.5%(14/112)。(2)复治病例获得完全缓解时平均化疗周期数为9个,显著多于初治病例(平均化疗周期数为4个)(P〈0.05)。(3)套细胞性淋巴瘤(MCL)和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LBL)复治例数比例分别为57.1%(4/7)和66.7%(2/3),获得CR时化疗周期数均为12个,显著多于其他组织类型(P〈0.05)。(4)本组112例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其中82例随访5年以上,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56/112)和35.4%(29/82)。生存率主要与年龄、B症状、临床分期、LDH水平以及复发情况有关(P〈0.05),而与性别和发生部位无关(P〉0.05)。结论:NHL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应根据患者各自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学类型综合考虑治疗计划,制定适宜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 is an unusual cause of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Here, we present two cases of PRCA, one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and the other with 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 in which the PRCA responded dramatically to treatment with rituximab. We then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PRCA in lymphoma and response to rituximab. PRCA associated with CLL or lymphoma may be another indication for rituximab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