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检测CD44v6、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5/40)、87%(87/100),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6/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94%(94/100),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9/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联合检测CD44v6与MMP-2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X-2和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COX-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76.9%(40/52),MMP-9阳性表达率为82.7%(43/52),COX-2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MMP-9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高表达,且两者具相关性。COX-2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如殳达匕调,增加孚嘣塘细胞的侵袭力,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TEN蛋白和CD44v6检测在提示喉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喉癌)分化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喉癌组织标本和距离病变范围2.5cm以上的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和CD44v6的表达情况。进行合理的统计学设计,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喉癌某些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喉癌组中表达率为55.67%(54/97),癌旁组中为100%(97/9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的表达在高、中、低分化不同组织类型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高、中、低分化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低表达与CD44v6高表达呈负相关性(r=-0.652,P〈0.05)。结论PTEN蛋白对预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无意义,但对提示其分化程度具有一定意义。CD44v6在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提示喉癌分化程度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4V6,MMP-2与VEGF—C蛋白的表达与Ⅰ-Ⅱ期宫颈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onTM)检测40例Ⅰ-Ⅱ期浸润性宫颈癌CD44V6、MMP.2与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盆腔淋巴结转移与浸润宫颈深度≥2/3的患者中,CD44V6,MMP-2,VEGF—C同时过表达率(均为55.6%,5/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浸润宫颈深度〈2/3者(均为3.2%,1/31),P〈0.05。CD44V6,MMP-2与VEGF—C同时过表达的患者2年生存率为64.2%,明显低于其他非同时过表达患者(88.4%),P〈0.05。结论CD44V6,MMP-2与VEGF—C蛋白的过表达与Ⅰ-Ⅱ期浸润性宫颈癌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C—erbB-2、ER、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中的表达,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NED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根据CgA和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NED的病例35例(NED阳性组)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100例(NED阴性组),分析比较2组C—erbB-2、ER、PR的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NED阳性组分别为62.86%(22/35)、88.57%(31/35)、82.86%(29/35);NED阴性组分别为92.00%(92/100)、71.00%(71/100)、65.00%(65/100),2组C—erbB-2、ER、PR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转移:NED阳性组和NED阴性组分别为16例(45.71%)和40例(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NED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伴NED相比,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其癌变组织CD44v6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He JH  Liang XM  Hou JH  Huan YL  Wu QL  Xiao YB 《癌症》2002,21(6):615-618
背景与目的:CD44v6是乳腺上皮恶性转化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不同的表达,但其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和研究,本研究目的是检测CD44v6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D44v6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15例导管内癌,15例浸润性导管癌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正常组织,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癌变,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肌上皮细胞(basal epithelial cell)的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00%,85。72%,66。66%,66。66%,0%,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瘤癌变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上此细胞(luminal epithelial cell)的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83.34%,93.33%,100%,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瘤癌变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D44v6蛋白表达对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否癌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卵巢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粘附分子CD44 v5/v6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恶性行为的关系。方法:TRAP—ELISA法半定量测定卵巢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FCM(Flow cytometru)技术分析DNA含量及粘附分子CD44 v5/v6的阳性表达率。结果:①端粒酶活性随着卵巢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升高而显著增高(P〈0.05或0.01).淋巴结转移及DNA异倍体组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无转移及DNA二倍体组(P〈0.05或0.01);②随着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升高,粘附分子CD44 v5/v6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P〈0.01或0.05);淋巴结转移及DNA异倍体组CD44 v5/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及DNA二倍体组(P〈0.01);③随着端粒酶活性增加,CD44 v5/v6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相关的端粒酶活性和肿瘤转移相关的CD44 v5、v6都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潜能密切相关,且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卵巢癌的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MMP-3在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乳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48例乳腺导管癌患者MMP-3的表达,分析MMP-3与乳腺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肿瘤ER、PR、E-cad、C—erbB-2的关系。结果:MMP-3在乳腺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乳腺正常组织(P〈0.05)。MMP-3在无淋巴结转移和C—erb—B阳性的乳腺导管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而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肿瘤ER、PR、E—cad、C—erbB-2分组问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MP-3在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导管癌组织高表达,和较早阶段乳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有可能预测高危人群作出早期诊断;MMP-3在C—erbB-2阳性的乳腺导管癌组织显著高表达,联合检测这两个指标对判断乳腺导管癌的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CD44v6、E-cad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乳腺浸润性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乳腺浸润性癌中CD44v6、E-cad的表达,结合病理指标和临床指标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D44v6蛋白表达在细胞浆和(或)细胞膜上,阳性表达率为76.7%(79/103)。E-cad蛋白表达主要见于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35.0%(36/103)。CD44v6、E-cad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及组织浸润程度有关(P<0.05)。在56例有随访记录的患者中,CD44v6、E-cad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均有关(P<0.05)。两者在同一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CD44v6、E-cad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有关(P<0.05),因此CD44v6、E-ca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癌的浸润程度、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zr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zrin的表达,所有实验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zrin异常阳性表达率在乳腺普通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21.4%、25.0%、44.4%、70.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普通导管增生组(21.4%)与不典型增生组(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管内癌组(44.4%)与浸润性导管癌组(70.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组(23.1%)与乳腺癌组(64.6%)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浸润性导管癌中,Ezrin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同时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多,Ezrin异常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结论:Ezrin高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指标有关,提示检测Ezrin可作为判定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KAI1/CD82和MMP-7的表达与多原发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AI1/CD82和MMP-7在27例多原发结直肠癌及36例单发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多原发结直肠癌组KAI1/CD82阳性表达率为76.7%,单发结直肠癌组KAI1/CD82阳性表达率为5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原发结直肠癌组MMP-7阳性表达率为60.5%,单发结直肠癌组MMP-7阳性表达率为8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原发结直肠癌组和单发结直肠癌组KAI1/CD82、MMP-7的阳性表达率在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KAI1/CD82、MMP-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原发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与KAI1/CD82和MMP-7的异常表达有关,它们可能协同作用,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而促进多原发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潜伏膜蛋白-1(LMP-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鼻咽癌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83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鼻咽部瘤体活检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MMP-9、LMP-1的表达。结果:MMP-9阳性表达率为65%(54/83),其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关系密切(P〈0.05)。LMP-1阳性表达率为57%(47/83),其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关系密切(P〈0.05);且与MMP-9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J=0.327,P〈0.05)。鼻咽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是临床分期(Ⅲ、Ⅳ期)、颈淋巴结N,阳性、MMP-9阳性表达、LMP-1阳性表达(P〈0.05)。MMP-9、LMP-1均为阳性表达者远处转移风险更高(P〈0.05)。结论:MMP-9、LMP-1阳性表达与远处转移明显相关,可作为鼻咽癌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VEGF-C和CD44V6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化学SP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组织的VEGF-C和CD44V6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其中伴有颈淋巴结转移(N+)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8例,不伴颈淋巴结转移(N-)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2例。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组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标本VEGF-C和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84%和81.58%,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标本VEGF-C和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9%和52.38%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5,P<0.01);结论VEGF-C和CD44V6在甲状腺癌淋巴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VEGF-C和CD44V6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UC-1和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93例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中MUC-1和CD44V6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UC-1、CD44V6在93例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 %(66/93)和63.4 %(59/93)。MUC-1的表达在不同类型、临床分期及体积的乳腺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组织学分级(14.3 %、69.4 %、100.0 %)、有无淋巴结转移(22.9 %、100.0 %)的乳腺癌中,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147、63.047,均P<0.0001);CD44V6的表达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体积及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临床分期(6.3 %、64.6 %、93.1 %)、有无淋巴结转移(20.0 %、89.7 %)的乳腺癌中,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07、45.662,均P<0.05)。结论 MUC-1和CD44V6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MUC-1和CD44V6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62例鼻咽癌中Ki67和CD44v6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中Ki67和CD44v6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3例鼻咽慢性炎、62例鼻咽癌(38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Ki67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慢性炎和鼻咽癌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鼻咽癌和鼻咽慢性炎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4%、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转移组Ki67和CD44v6的阳性率分别为84.2%、89.5%,明显高于非转移组的50.0%、58.3%(P〈0.05)。鼻咽癌中Ki67和CD44v6表达呈正相关(r=0.452,P〈0.05)。[结论]Ki67和CD44v6在鼻咽癌中的高表达协同参与了鼻咽癌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子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p53抑癌基因(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Ki67)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F-FDG摄取的影响。方法:37例病理证实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18F-FDG PET/CT SUVmax与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直径≥2.5cm、肿瘤高分化(III级)、淋巴结转移组平均SUVmax分别高于〈2.5cm、低分化(I-II级)及淋巴结未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ER(﹣)组18F-FDG摄取程度高于ER(﹢)组(P〈0.05),Ki67(﹢)组18F-FDG摄取程度高于Ki67(﹣)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R、C-erbB-2及p53对18F-FDG摄取影响不明显。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ER、Ki67的表达影响18F-FDG摄取,18F-FDG PET/CT鉴别诊断及初步分期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