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内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部位、菌群分析、药物敏感性等。方法:根据病历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总结。结果:我院肿瘤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3年间共上报院内感染275例,院内感染率为8.0%,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50.2%,主要感染菌群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有上升的趋势,耐药率较高的药物为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等。结论:肿瘤内科院内感染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抗肿瘤放化疗及医务工作者对院内感染的监控、预防、治疗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重院内感染的管理和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种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盛京医院血液科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收集分析,分离不重复的病原菌株,分析其耐药率。结果:849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3.34%,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368例次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43株,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3.26%)、铜绿假单胞菌(20.93%)和肺炎克雷伯氏菌(13.95%)等。所检出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高,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多依靠于经验性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是目前此类患者院内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不排除多种耐药菌和真菌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患者粒缺状态持续时间、加强院感宣教及病房管理,可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微生物学特点以及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70例肺癌合并院内感染患者,采集痰液、尿液等标本,行细菌培养。统计70例肺癌合并院内感染者感染的部位与病原菌分布特征。另随访1年,依据临床结局将70例患者分为死亡组(n=19)与生存组(n=51),收集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分析肺癌合并感染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70例肺癌合并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比为51.43%(36/70),其他依次为泌尿道感染[21.43%(15/70)]、口咽部感染[18.57%(13/70)]、胃肠道感染[5.71%%(4/70)]。70例患者的痰液、尿液等标本中,共分离出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比56.79%(46/81),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0.86%(25/81)]、肺炎克雷伯菌[16.05%(13/81)]、铜绿假单胞菌[7.41%(6/81)];革兰阳性菌30株,占比37.04%(30/8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2.22%(18/81)]、表皮葡萄球菌[11.11%(9/81)];真菌5株,占比6.17%(5/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重...  相似文献   

4.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2002年1月126例院内感染的部位、易感因素及感染菌种等情况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126例患者,占同期收住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10.68%,死于感染的占感染人数的20.6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50.00%),其次为胃肠道(18.25%)。各种原因引发的骨髓抑制及慢性衰竭、长期卧床是本组病例的常见感染因素,白细胞总数低下者感染率明显高于白细胞正常者(P〈0.05)。细菌学检查检出菌株排列前3位的为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且对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慢性衰竭、长期卧床患者均较易发生院内感染,尤其要警惕真菌感染的发生。一旦确诊,尽早足量使用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院内相关感染的高发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对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49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感染部位、药敏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3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83%.感染部位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其他(以口腔、生殖道为主),部位构成比分别为45.29%、25.05%、8.22%.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D群链球菌.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放、化疗导致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要重视院内感染的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从而及时、准确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院内相关感染的高发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对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49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感染部位、药敏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3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83%.感染部位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其他(以口腔、生殖道为主),部位构成比分别为45.29%、25.05%、8.22%.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D群链球菌.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放、化疗导致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要重视院内感染的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从而及时、准确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采取化学治疗合并医院感染的24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送检的感染性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感染的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构成比及不同种类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呼吸道所占比例最高,137例占57.1%,泌尿道感染次之,54例占22.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162株占67.5%,革兰阳性菌次之63株占26.3%,真菌15株占6.2%;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真菌对氟康唑、氟胞嘧啶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对于化疗后合并院内感染的肺癌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能够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院内相关感染的高发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对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49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感染部位、药敏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3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83 %。感染部位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其他(以口腔、生殖道为主),部位构成比分别为45.29 %、25.05 %、8.22 %。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D群链球菌。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放、化疗导致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要重视院内感染的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从而及时、准确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90例肿瘤病人院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院内感染部位与治疗方案的关系。方法:对作单位1998年3月-1999年3月90例肿瘤患经手术、放疗、化疗后感染发生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以呼吸道、皮肤感染为主,放疗以放疗照射野内相应组织器官感染为主,尤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最多,化疗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为主。结论:院内感染好发部位与治疗方案有关;为减少肿瘤病人院内感染对易感染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院内感染的细菌培养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分析2003年3月-2013年5月10年间治疗的11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资料,观察院内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状况。结果:在11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28例感染泌尿系统疾病,占25.5%;尿潴留感染者37例,占33.6%;其他并发症感染者为5例,占4.5%。分离出9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34.3%;革兰阴性菌50株,占50.5%;其他菌种15株,占15.2%。感染的病原菌以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真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药物耐药性强,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强。所有病原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性强,对去甲万古霉素耐药性最低,尤其是革兰阴性菌。结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应正确掌握病原菌的感染分布状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3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8例患者中15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6.3%,粒细胞缺乏组的医院感染率为91.3%,显著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口腔、胃肠道和泌尿道等为主.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MP方案化疗患者的感染率(23.9%)与VAD和BD组(68.5%和65.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粒细胞缺乏、化疗方案及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应用全环境保护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孙月丽  赵擎宇 《癌症》2009,28(5):543-548
背景与目的: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不仅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主要对发生医院感染的肿瘤住院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调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2007年发生医院感染的95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8.0和SPSS10.0对医院感染一般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952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分离出了病原菌794例,检出率为83.4%。其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321例,占所有病原菌的40.4%,主要是大肠埃希菌感染;真菌265例,占33.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革兰阳性球菌208例,占26.2%,主要是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感染。药敏结果提示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敏感,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则在90%以上: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此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细菌,而对氨苄西林耐药严重:真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及氟胞嘧啶敏感,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稍差。结论: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2007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真菌感染和细菌耐药,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3.
肿瘤专科医院恶性肿瘤院内感染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化疗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化疗科住院的3 316例患者中123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感染部位、感染致病菌、患者年龄、肿瘤期别、住院时间等,并初步探讨院内感染的防治。结果本组院内感染率、病死率为3.8%、17.1%。感染与年龄、肿瘤期别、抗肿瘤治疗和侵袭性操作密切相关。感染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53.7%、16.3%。病原体阳性患者112例,共检出致病菌株127例,有9例为合并几种菌感染。感染主要菌种为革兰氏阴性菌占67株(52.8%),其中前3位是肺炎鲍曼不动杆菌18株(14.2%),克雷伯菌16株(12.6%),铜绿色假单胞菌14株(11.0%)。真菌36株(28.3%);革兰氏阳性菌24株(18.9%),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住院时间长、放化疗结合、老年及晚期肿瘤患者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院内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的288例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8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1例,感染率为14.24%;感染部位分布:肺部27例、颅内7例、泌尿系3例、血液2例、切口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中输血是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部位、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手术中输血是颅内肿瘤开颅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肿瘤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4.24%,主要感染部位是肺部,实施幕下肿瘤手术、手术中输血和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大于2 d 的患者颅内肿瘤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较高,应采取合理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和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交叉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86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986例晚期肿瘤患者中,男573例(58.1%),女413例(41.9%),中位年龄为65岁。卡式评分(KPS评分)中位数60分,平均住院日为14 d,死亡124例,住院病死率为12.6%,其中231例晚期肿瘤患者发生交叉感染,占23.4%,因感染死亡3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与年龄、KPS评分、放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远处转移、气管切开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白细胞计数(WBC)〈2.0×10^9/L、远处转移以及气管切开与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感染显著相关。结论感染是晚期肿瘤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高龄、WBC〈2.0×10^9/L、远处转移以及气管切开是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患者化疗后血白细胞数变化及感染危险性的影响。方法初次化疗后血白细胞降低的恶性肿瘤患者,于第2、3周期分别采用预防性或治疗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血白细胞数变化规律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214例肿瘤化疗患者,血白细胞降低103例(下降发生率48.1%),后者医院感染率15.9%;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均可使白细胞下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下降程度减轻,且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两种用药方法均可使Ⅱ、Ⅲ度白细胞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而对Ⅰ、Ⅳ度降低患者作用不明显。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与血白细胞降低程度密切相关;合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减轻骨髓抑制程度,减少医院感染发生,保证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肺癌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与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调查我院1 280例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各种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 280例肺癌出院病例中,98例(7.7%)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系(73.5%)、胃肠系(11.2%)和泌尿系(8.2%)等。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和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6.7%,真菌占23.0%。医院感染与年龄(P=0.033)、临床分期(P=0.001)、PS评分(P=0.015)、侵入性操作(P=0.000)、手术(P=0.029)、放疗(P=0.022)、化疗(P=0.001)、贫血(P=0.000)、中性粒细胞减少(P=0.000)、使用抗生素(P=0.035)、使用激素(P=0.000)、血清白蛋白降低(P=0.000)、合并糖尿病(P=0.019)以及住院时间(P=0.000)密切相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0.024)、PS评分(P=0.012)、侵入性操作(P=0.000)、化疗(P=0.000)、贫血(P=0.036)、中性粒细胞减少(P=0.001)和住院时间(P=0.000)是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感染不但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增加患者的病死率。结论:肺癌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感染的危险因素,规范抗肿瘤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防控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105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特点,对化疗的耐受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接受一线化疗的年龄≥70岁的晚期NSCLC(ⅢB或Ⅳ期)患者105例。结果:10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32.4%(34/105),中位生存期10.0个月(95%置信区间:6.6~13.4个月),35.2%(37/105)患者出现化疗相关的3~4级骨髓抑制,8.6%(9/105)患者出现3~4级消化道反应,全组患者未出现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化疗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疗效好,毒性反应能耐受,对于有较好体力状态和器官功能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标准含铂联合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院几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88例医院感染调查显示,发生医院感染189例,感染率65.5%,共发生医院感染366例次,例次感染率127.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及败血症为主,而且主要发生于诱导缓解期。同时针对各种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