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位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髓腹侧,4例病变位于颈段,5例位于颈胸段交界处,3例位于上段胸椎。T1WI图像上,10例囊肿呈低信号,其中4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为均质低信号,6例略高于脑脊液信号;2例呈与脊髓等信号。T2WI图像上,囊肿均呈高信号,其中5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呈均质高信号,7例呈明显高于脑脊液信号。8例行MR增强扫描,囊壁及囊液均未见强化。结论:肠源性囊肿在MR图像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8例发生在颈段脊髓,3例发生于颈胸段脊髓,1例发生于胸段脊髓。其中1例呈多发,同时累及小脑半球和颈髓。肿瘤实质最大1.5cm,最小3mm,3例为局部囊变,9例为邻近脊髓空洞积水,2例伴有明显的水肿。累及范围为1个椎体区段至10个椎体区段。T1WI显示病变囊影呈脑脊液样低信号,结节与脊髓相比,呈等或略低信号。其中9例结节位于脊髓背侧,3例位于脊髓中央区域。9例囊肿及空洞积水周围的脊髓未见明显水肿存在。3例邻近脊髓水肿呈T1 W略低信号,T2 W呈较高信号。1例同时伴有小脑血管母细胞瘤。T2 WI囊性病变呈脑脊液样高信号,结节呈略高信号,囊肿周围水肿区呈较高信号,其中1例结节内见血管流空信号。T1WI增强扫描12例结节病灶及伴有小脑病灶的均显著增强。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在MR图像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MRI表现、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3你。症状缓解13例,部分消失3例。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MRI,治疗主要宜以显微手术切除为佳,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脑部脉络膜裂囊肿属神经上皮性囊肿,临床上不常见。本文通过探讨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其中增强扫描5例。结果:2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右侧13例,左侧7例,病灶均位于两侧脉络膜裂区。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的脑脊液样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强化。MRI检查表现为长T1长T2脑脊液样信号灶,FLAIR为低信号,在各扫描序列中完全与脑脊液信号同步,病灶周围脑实质无明显异常表现。结论:正确认识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CT和MRI均可检出脉络膜裂囊肿,但单纯CT检出定位困难,MRI多方位扫描可作出明确诊断并能够与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淋巴瘤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MR影像,并复习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女6例,男2例。发生于胸段6例、腰段2例。单发7例,多发1例。在MR上表现为梭形5例,半月形2例,哑铃状1例。T1WI呈略低信号5例、等信号3例,T2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5例、略高信号1例。增强后均呈中度均匀强化,未见明显坏死、囊变;邻近脊膜增厚1例,向椎管外生长引起骨质破坏1例。结论: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在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和MR信号上具有一定特征,正确认识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椎管内表皮及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的治疗及预后。方法:1972—1999年共收治这类先天性椎管内肿瘤36例,其中表皮样囊肿18例,皮样囊肿10例,畸胎瘤8例。对18例患行囊内肿物清除,囊壁外翻缝合;8例囊壁全切;10例囊壁大部切除。结果:24例获得8月—16年随访,囊壁外翻缝合12例,9例恢复好,1例感染,但术后4例复发。囊壁全切5例,2例加重。囊壁次全切除7例,症状无加重,术后1例复发。结论:此类肿瘤位于颈、胸段髓,可行囊壁全切,位于胸腰段及腰段,根据情况行囊壁次全切除。MRI为诊断和治疗此类肿瘤提供了较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骶部椎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腰骶部椎管内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并评价CT、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MRI检查19例,CT检查11例。结果在19例腰骶部椎管内囊肿中,肠源性囊肿2例,1例单发,1例多发;脊膜囊肿17例,2例多发,其余均为单发。有11例行CT检查,检出囊肿7例;19例均行MRI检查,均查出囊肿。结论MRI是椎管内囊肿的最佳检查方法,MRI可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手术治疗。CT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表现、MRI表现、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全切除 10例 ,大部分切除 3例 ,部分切除 3例。症状缓解 13例 ,部分消失 3例。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MRI ,治疗主要宜以显微手术切除为佳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幕下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SFT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1例行CT平扫,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仅行MRI增强检查。结果:本组5例(4例女性,1例男性)均为单发病灶,均宽基底与脑膜相连,2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1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凸面,1例跨右侧小脑幕上下生长,1例位于左侧桥小脑角区,肿瘤最大径范围约4.1~5.2 cm,5例边界均清楚,4例呈浅分叶状,1例呈类圆形。肿瘤CT平扫呈稍高密度,MRI 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3例T2WI病灶内见片状低信号区,2例病灶内见囊变,2例病灶内见迂曲血管,4例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水肿,3例病灶周围见脑脊液环绕征象。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囊壁均明显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幕下SF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幕下肿块呈浅分叶状并具有脑外肿瘤的征象,CT上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低信号,明显强化,T2WI病灶内见低信号区及迂曲血管影时,可考虑诊断该病,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40岁。因颈部疼痛、双上肢肌力逐渐减退、行路困难 45d入院。入院后行MRI检查 ,发现颈 6,7椎体形态尚正常 ,椎间隙变窄 ,间盘信号异常 ;病变椎体T1WI呈稍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椎旁和椎体后方有软组织影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向后突入椎管使同平面脊髓受压。Gd DTPA增强扫描病变椎体及软组织影明显强化。MRI考虑为颈 6,7椎体恶性肿瘤。临床上诊断为颈6,7椎体结核并不全瘫。行抗结核治疗 ,并行颈 6,7病灶清除及内固定术。术中见颈 6椎体大部分破坏 ,颈 7椎体基本全部破坏 ,椎间盘髓核破坏消失 ,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在评估诊断宫颈癌复发中的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证实宫颈癌复发患者,均行盆腔的MRI轴位T1WI、T2WI、SPIR以及GD-DTPA增强扫描后T1WI轴位、矢状位扫描。在不同序列MRI图像上观察复发肿瘤的形态、大小及信号改变。结果:326例病人中出现复发36例,发生率为11%。25例宫颈癌手术后复发病例,MRI可见在阴道残端或盆腔内出现软组织信号肿块影,增强扫描可见肿块明显强化。其中5例可见肿块侵及一侧输尿管,其上方输尿管扩张积水。11例宫颈癌放化疗后复发病例,MRI可见宫颈较前明显增厚,肿块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其中2例可见肿块侵及膀胱壁。结论:由于MRI具有非常好的软组织分辨率,MRI成像已成为宫颈癌手术前后或放化疗前后检查和随访最重要的手段,它能够准确判断宫颈癌临床分期,并且可以早期、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在评估宫颈癌复发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脊柱MRI成像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4月经临床证实的19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行MRI成像,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扫描,在病变部位做横断位T2WI扫描.结果 19例脊柱转移瘤中累及单个椎体2例,多个椎体受累17例;受累椎体部位颈段1例,胸段13例,腰段7例,骶段1例;转移瘤骨质异常表现包括溶骨性破坏、成骨性改变、混合型改变等.结论 全脊柱MRI成像是脊柱转移瘤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20年9月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例不同部位SBP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影像学检查包括CT、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结果:8例患者病变部位包括胸椎3例、腰椎2例、颅骨2例、肋骨1例,其中影像学检查误诊为胸椎转移瘤、胸椎结核、腰椎淋巴瘤、颅骨脑膜瘤各1例。所有患者均呈溶骨型骨质破坏,可伴有骨质膨胀性改变及软组织肿块。5例椎体病灶均表现为椎体压缩变扁,CT呈等/低密度,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低/稍高信号,其中2例呈典型"微脑征"。2例颅骨病灶CT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混杂高信号。肋骨病灶CT呈等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不同部位SBP均表现为溶骨型骨质破坏,病灶及软组织肿块均一强化。"微脑征"为脊柱SBP特异性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扫描在宫颈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平扫、动态增强表现,分析肿块影像特点,邻近组织受侵情况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对MRI分期、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宫颈癌病灶在平扫T1WI上多呈等、低信号,在T2WI上多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仅少数呈低信号,在T2WI(FS)上肿瘤呈稍高信号,仅少数呈低信号,增强扫描(VIBE)肿瘤呈明显中度(等同宫体强化)强化,部分病例轻度强化。MRI对宫颈癌的定位准确率为97.01%(65/67),分期总准确率为86.56%(58/67),临床分期总准确率为71.64%(48/67),MRI对宫颈癌的分期总准确率高于临床分期总准确率(χ2=5.786,P〈0.05)。[结论]MRI对宫颈癌的定位及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宫颈癌诊断的常规检查。术前分期中MRI较临床有明显优势,尤其对Ⅱb及以上期别病例,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术前评估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与CT检查特点及应用。方法对收治的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的MRI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中,9例单发,4例多发,共有病灶21个。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而MRI平扫时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原发性脑淋巴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后颅窝脑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后颅窝脑肿瘤患者的MR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影像资料。结果:18例患者共有22个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所有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16个病灶呈稍高信号,3个呈等信号,3个呈混杂稍高信号;DWI上3例扩散受限呈高信号,12例扩散稍受限呈稍高信号,3例扩散不受限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得肿瘤实质与对照侧平均ADC值分别为(0.595±0.089)×10-3 mm2/s和(0.695±0.051)×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rADC为0.875±0.119。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后颅窝脑肿瘤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