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CT/CT图像融合技术来评价食管癌二程放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9例食管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46Gy后,行二次CT定位,制定后程适形或调强计划,给予处方剂量20Gy。将两次CT图像融合得到全程融合计划,总处方剂量66Gy。比较两个疗程危及器官的体积变化,将首程计划移植到二次定位图像上,计算并比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别;将一程计划和二程计划的危及器官评价结果直接相加,与融合计划进行比较。结果:两次定位肺与心脏的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T融合精度对肺和心脏的受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脊髓最大受照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计划评价指标相加与融合计划的比较结果是,双侧肺V20、心脏V3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肺平均受照剂量和脊髓的最大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食管癌分程放疗中,宜采用融合计划来评价肺和心脏的受照剂量,可以采用两次计划分别评价得出的脊髓最大受照剂量之和来作为全程脊髓最大受量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适形结合调强放疗与单纯调强放疗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正常组织剂量分布情况,为临床食管癌放疗计划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6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进行CT定位扫描。由主治及以上医师勾画出放疗靶区,设计两组放疗方案。A组为调强与适形放疗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适形放疗10次,调强放疗20次);B组为单纯的调强放疗(30次)。最后以95%PTV体积获得60Gy处方剂量进行剂量归一,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对以上两组计划进行下列参数的比较。两侧肺分别受量为5Gy、10Gy、15Gy、20Gy、25Gy、30Gy、35Gy、40Gy、50Gy及肺部平均受量Vlung时的体积值;心脏受量为20Gy、30Gy、40Gy、50Gy及心脏平均受量Vheart时的体积值;脊髓最大点受量。结果:A组肺部除V40及V50外,其余各组数据均较B组降低。A组心脏受量仅V40及V50较B组增加,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07)。A组脊髓最大点受量较B组增加(P<0.05)。结论:食管癌的放疗计划中,使用调强与适形结合的方式,可以在基本不增加心脏和脊髓受量的同时有效减少肺低剂量区受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适形结合调强放疗与单纯调强放疗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正常组织剂量分布情况,为临床食管癌放疗计划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6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进行CT定位扫描。由主治及以上医师勾画出放疗靶区,设计两组放疗方案。A组为调强与适形放疗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适形放疗10次,调强放疗20次);B组为单纯的调强放疗(30次)。最后以95%PTV体积获得60Gy处方剂量进行剂量归一,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对以上两组计划进行下列参数的比较。两侧肺分别受量为5Gy、10Gy、15Gy、20Gy、25Gy、30Gy、35Gy、40Gy、50Gy及肺部平均受量Vlung时的体积值;心脏受量为20Gy、30Gy、40Gy、50Gy及心脏平均受量Vheart时的体积值;脊髓最大点受量。结果:A组肺部除V40及V50外,其余各组数据均较B组降低。A组心脏受量仅V40及V50较B组增加,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07)。A组脊髓最大点受量较B组增加(P<0.05)。结论:食管癌的放疗计划中,使用调强与适形结合的方式,可以在基本不增加心脏和脊髓受量的同时有效减少肺低剂量区受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4.
魏晓广  郑佳 《癌症进展》2018,16(1):40-42,98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病变上扩张食管在放疗期间靶区范围和周围危及器官剂量、体积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125例未进行手术和放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25例患者放疗复位时观察其计划靶体积(PTV)和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变化情况,复制放疗前制定的放射治疗计划到复位CT图像上,比较周围危及器官和靶区范围在杂交计划和复位计划中的剂量变化.结果 患者放疗复位时GTV平均体积、食管狭窄率、食管病灶上方扩张最小横径、食管病灶上方扩张最大横径、复位GTV体积/初始GTV体积均小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体积在复位计划(CT2/Plan2)中大于杂交计划(CT2/Plan1),而双肺平均剂量、脊髓平均最大剂量、双肺受照体积在复位计划中小于杂交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施食管癌放疗过程中,食管形态的变化可以导致肺和脊髓等危及器官的受照体积、剂量与放疗前明显不同,进而影响放疗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适形放疗中采用二程计划对V20(肺接受〉20Gy照射的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和放射性肺炎(radioactive pneumonia,RP)的影响。方法4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一次计划放疗组20例(A组)和二程计划放疗组20例(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诱导化疗前行首次CT定位,A组制定全程适形计划,给予处方剂量66Cv,B组放疗剂量达到46Gy后,行第2次CT定位,将2次cT图像融合,制定后程适彤计划,给予处方剂量20Gy,总处方剂量66Gy。计算并比较两组放疗计划中V20、放疗结束3月内RP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RP发生率为22.5%(9/40),其中A组7例(35.0%),B组2例(10.O%),二次定位双侧肺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肺平均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局部晚期食管癌适形放疗中,宜采用分程放疗,从而降低肺受量,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近年来放射治疗设备不断更新,放疗技术持续发展,肿瘤放疗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本研究通过评估食管癌的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 TOMO)及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 IMRT)的剂量学特性,为临床上食管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07-13-2015-02-25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放疗科10例食管癌患者,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后,分别传输至Raystation及TOMO计划系统,给予肿瘤原发灶(PGTV)61.6 Gy/28次,计划靶区(PTV)56.0 Gy/28次,根据RTOG 1106标准限制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 OAR)剂量.分别对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 HI)、适形性指数(conformal index CI)和OAR(肺、心脏、脊髓)受照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种计划都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和危及器官受量限制.TOMO计划中PGTV的中位均匀性指数(HI)为0.057 5,优于IMRT计划的0.073 5, P=0.047.TOMO计划中PTV的中位适形性指数(CI)为0.785,优于IMRT计划的0.682 5, P=0.009.TOMO计划中PGTV的中位最大剂量Dmax为64.9 Gy,明显低于IMRT计划的66.5 Gy, P=0.005;TOMO计划中PTV的中位最大剂量Dmax为64.1 Gy,明显低于IMRT计划的64.9 Gy, P=0.028. TOMO计划的中位总的肺剂量为10.8 Gy,低于IMRT计划的11.9 Gy, P=0.005.TOMO计划的中位总的心脏剂量为22.6 Gy,明显低于IMRT计划的24.3 Gy, P=0.028. TOMO计划的中位脊髓最大剂量为40.2 Gy,明显低于IMRT计划的41.7 Gy, P=0.007.结论 食管癌放疗中TOMO放疗计划对比IMRT放疗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覆盖适形性及剂量分布均匀性,同时明显减少双肺、心脏及脊髓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强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对10例食管癌进行CT平扫与增强造影,分别设计调强放疗计划,比较2个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受量。结果增强影像计划的靶区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及中位剂量,较平扫影像计划的平均高30 cGy,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的比较无差异,增强影像计划的双肺平均剂量、心脏平均剂量受量高。2种计划的双肺V20、V30和脊髓最大剂量比较无差异。结论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剂量有影响,但影响较小,可以直接在增强影像上设计放疗计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段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调强计划中限制二级准直器位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3例全段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设计两种逆向调强放疗(IMRT)计划。第一种是二级准直器限制位置的IMRT(Jaw Fixed-IMRT,F-IMRT):以心脏上下界为界,F-IMRT计划的靶区分为上、中、下三个分区,通过固定二级准直器来实现,三个分区分别设计射野数量及角度,两两分区之间二级准直器头脚方向重叠(overlap,OL)的距离定为0、1、2、3、4 cm,共生成5个F-IMRT计划(命名为F-IMRT-OL0.1.2.3.4);第二种是常规IMRT(conventional-IMRT,C-IMRT):患者靶区为一个整体,不限制二级准直器,射野设置为9野共面均分。两种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优化参数相同,对比分析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及加速器跳数(MU)。结果:F-IMRT计划中,二级准直器需要重叠以保证靶区足量,但随重叠距离增加危及器官受量呈递增趋势,本研究中F-IMRT-OL1为最优计划。F-IMRT-OL1与C-IMRT计划的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F-IMRT-OL1肺的V5 Gy、V10 Gy、V20 Gy及Dmean低于C-IMRT,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肺的高剂量体积V30 Gy,无明显差异(P>0.05);F-IMRT-OL1计划心脏的V30 Gy和V40 Gy及Dmean均低于C-IMRT,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IMRT-OL1肝脏、肾脏的Dmean低于C-IMRT(P<0.05);两种计划的脊髓和MU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全段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 F-IMRT-OL1计划能在保持靶区剂量充分和剂量均匀性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小肺和心脏剂量的照射体积及平均剂量。  相似文献   

9.
崔晓佳  成国建  蔡晶 《中国肿瘤》2017,26(6):494-500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与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对靶体积及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以及应用DWI对于放疗近期疗效评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0例初治食管癌患者,分别依据单纯CT图像、DWI与CT融合图像以及PET-CT与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比较三种影像资料下勾画的GTV、PTV体积的大小差异;以及在PTV的处方剂量达到64Gy/32次时,比较三组调强放疗计划中双肺V5、V20、MLD的差异.同时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开始后的1个月)及放疗后(放疗结束后1个月)各行1次胸部DWI扫描,比较放疗不同阶段、不同b值下所测肿瘤病灶ADC值的差异.[结果] 92.5%(37/40)的病例在DWI融合组以及PET-CT融合组勾画的GTV比在单纯CT组勾画的GTV体积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WI融合组勾画的GTV与PET-CT融合组勾画的GTV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GTV基础上外扩得到的PTV,92.5%的病例在DWI融合组以及PET-CT融合组中比在单纯CT组的体积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计划中的双肺V5、V20、MLD进行比较,92.5%的病例在DWI融合组及PET-CT融合组的双肺V5、Va0、MLD均较单纯CT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条件下,随着放疗的进行,放疗前、中、后所测得的ADC值逐渐升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定位及融合技术勾画食管癌靶区提高了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更有利于正常肺组织的保护,降低正常肺组织的照射剂量.同时DWI对于食管癌患者放疗的近期疗效评价具有可靠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非小细胞肺癌实施自适应放疗后危及器官(肺、心脏、脊髓)受照剂量的变化, 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降低后靶区处方剂量的变化。  方法  1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均行两次定位CT扫描, 以实行自适应放疗。通过MIM软件, 将两次计划进行融合。比较实行自适应放疗后, 保证靶区剂量不变的情况下, 危及器官的受量有无降低; 以及在保证正常组织器官受照剂量与原计划相似的情况下靶区剂量提升的空间。  结果  自适应放疗后, 在保证靶区受照剂量不变的情况下, 肺部V20平均降低3.53%, V30降低2.55%, 而全肺平均受照剂量降低2.11 Gy; 心脏V30平均降低4.19%、V40降低3.72%;脊髓最大受量平均降低3.52 Gy。危及器官受量与不行自适应放疗时相似的情况下, 靶区(PGTV)照射剂量平均提高1.25 Gy。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过程中, 适时行自适应放疗能够减少周围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提高靶区(PGTV)的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11.
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武哲  陈志坚  李德锐  林志雄  李东升  陈创珍 《癌症》2009,28(11):1127-1131
背景与目的:胸上段食管癌所处的解剖特点导致其放疗计划的制订难度很大,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有可能克服上述难题。本研究比较分析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conformal radiotherapy,CRT)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优劣,为IMRT在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胸上段食管癌11例进行研究。在实际治疗采用的CRT计划基础上,每一病例再设计-5野IMRT计划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相关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结果:肿瘤及相邻组织的计划靶区可见IMRT和CRT计划之间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包含99%和95%靶区的剂量均很接近(P〉0.05),但IMRT较CRT的适形指数好(0.68±0.04vs.0.46±0.11,P〈0.01)。IMRT对锁骨上区的剂量均匀性较CRT更好,二者的非均匀指数分别为1.17±0.05和1.33±0.15(P=0.01)。IMRT计划中脊髓计划区的最高受量明显较CRT的低(44.4Gyvs.52.5Gy,P〈0.05):10Gy以上的肺受照体积为(32±6)%.也明显较CRT计划的(35±9)%低(P〈0.05)。结论:对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较适形放疗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可更有效保护脊髓,并显著降低肺10Gy以上剂量的受照体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胸中段食管癌的放疗中我们设计了一种实用的照射方式,并与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情况进行比较,为临床胸中段食管癌放疗计划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例胸中段食管癌且拒绝手术的患者进行CT定位扫描,并由主治医师勾画出放疗靶区,每例患者均由物理师设计两组放疗计划,其中A组为调强与适形放疗相结合的方式(先给予适形放疗10次,而后行5野照射的调强放疗20次),但在后20次的调强放疗计划中需减少两前斜野与零度野之间的夹角,因此我们将A组调强计划的照射野固定为0°、42°、144°、216°、318°;B组为5野均分的调强放疗(30次),A、B两组的单次剂量均为2Gy,放疗30次。最后均以95% PTV体积获得60Gy处方剂量进行剂量归一,再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对以上两组计划进行正常组织受量的比较:脊髓最大点受量(Dmax);心脏受量为50Gy、40Gy、30Gy、20Gy及心脏平均受量(Mheart)的体积值(本文中的体积值均以百分比表示);双侧肺受量分别为50Gy、40Gy、35Gy、30Gy、25Gy、20Gy、15Gy、10Gy、5Gy及肺部平均受量Mlung时的体积值。结果:A组脊髓Dmax受量较B组增加(P<0.05);A组心脏受量仅V40及V50较B组增加(P<0.05);A组双侧肺部受量除V35及V40外,其余各组数据均较B组降低(P<0.02)。结论:采用A组方法照射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其双侧肺部的低剂量区受照射体积显著降低,心脏及脊髓的受量均在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杨燕光  王金云  张珏 《中国肿瘤》2014,23(10):873-877
[目的]分析比较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临床疗效及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2例,其中52例采用3D-CRT,50例采用IMRT治疗,处方剂量PTV:56~64Gy/28~33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选择其中10例患者的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IMRT和3D-CRT计划,给予DT:64Gy/32f照射,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2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结果]10例IMRT计划中肺的V20、V30及肺平均剂量低于3D-CRT,而V5高于3D-CRT计划(P〈0.05),V10无差异(P〉0.05)。IMRT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靶区均匀指数(HI)均优于3D-CRT(P〈0.05),IMRT计划中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较3D-CRT低(P〈0.05)。IMRT组与3DCRT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0%、46.0%、28.0%和76.9%、36.5%、19.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18个月(P〉0.05),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0%、34.0%、16.0%和63.5%、25.0%、9.6%,中位PFS分别为18个月和16个月(P〉0.05)。同步放化疗患者1、2、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5%、71.4%、47.6%和85.7%、52.3%、33.3%,与序贯化放疗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MRT组与3D-CRT组的近期疗效分别为76.0%、55.8%(P〈0.05),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同时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利用食管癌患者首周放射治疗时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建立个体化计划靶区以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行根治三维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0例,获取每位患者治疗首周前5次及后续每周治疗前CBCT验证图像,将其导入治疗计划系统中,与治疗前的定位CT图像配准融合。然后在每个CBCT图像上按患者治疗前靶区勾画原则,再次勾画临床靶区(clinic tumor volume,CTV),并根据首周治疗的摆位误差平均值外扩生成计划靶区(planning tumor volume,PTV)。将首周5个CBCT上勾画的PTV轮廓映射到定位CT上合并生成PTV1,以此法生成后续2~6周的PTV2。按照初始计划(Plan A)的参数设置,保持靶区处方剂量及各危及器官的限量要求不变,以PTV1为靶区,制定一个新的放射治疗计划,即患者个体化的自适应放射治疗计划(Plan B)。用新计划(Plan B)的95%等剂量线评估PTV2覆盖度,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比较Plan A与Plan B中肺、心脏和脊髓的受照射剂量。结果 PTV1体积比PTV体积小(P<0.05);Plan B中处方剂量95%等剂量线的覆盖率分别为:PTV1=(98.9±2.0)%和PTV2=(99.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an B的危及器官所受剂量均小于Plan A:肺V20(25.1%vs26.9%)、平均剂量(14.0Gy vs15.1Gy),心脏的平均剂量(16.7Gy vs19.7Gy)和脊髓最大剂量(42Gy vs43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患者治疗首周CBCT图像资料反馈的信息,可以有效减少计划靶区体积。修改后的计划可在后续治疗中开展,并能进一步减少靶区周围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和潜在提高靶区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术后复发性食管癌的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58例术后复发性食管鳞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 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针对残存肿瘤病灶放疗至总剂量60Gy-70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PET/CT组的平均GTV与PTV体积、左肺、右肺、心脏、胸胃、脊髓照射体积均比普通CT组小(P均〈0.05);PET/CT组和普通CT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0%、59.9%、20.4%和86.7%、54.6%、20.9%(P均〈0.01);PET/CT组早期气管、食管、胃肠道、肺的1、2级副反应均低于普通CT组(P均〈0.05);卡氏评分高、进食情况良好、病变长度≤5cm、标准摄入值低的病变预后较好。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术后复发性食管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减轻正常组织的放射副反应,早期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及3.0T MRI在食管癌IMRT计划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2015年本院放疗科首次确诊并行根治性IMRT的食管癌患者35例,分别在CT及MRI T2WI与DWI融合图像上勾画靶区,以相同处方剂量和OAR限制剂量分别制定计划,比较2种计划的靶区体积、处方剂量及OAR受量差异。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2种计划的剂量分布及计划参数均达到了临床处方剂量要求。基于3.0T MRI计划的病灶长度、VGTV和VPTV均小于CT计划(P=0.00、0.03、0.03)。2种计划的PGTV、PTV-PGTV的D2%、D98%、D50%、HI、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于3.0T MRI计划的双肺平均剂量明显低于CT计划(P=0.00),双肺实际受量亦与CT计划相近(P均>0.05)。2种计划的脊髓最大耐受量及心脏耐受量相近(P均>0.05)。结论 基于CT及3.0T MRI计划所勾画的靶区及参数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但基于3.0T MRI计划的靶区体积更小,可能会使部分OAR潜在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子宫颈癌放疗中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对36例子宫颈癌患者均同时制定IMRT放疗计划和3D-CRT放疗计划,临床靶区(CTV)包括子宫、子宫颈、阴道等原发肿瘤区域及其以下的淋巴结引流区域。淋巴结引流区的勾画主要以盆腔伴行血管外放1.0 cm 得到,闭孔淋巴结从骨盆内缘内外扩1.8 cm,CTV不包括骨盆组织。比较计划靶区(PTV)在45 Gy和50 Gy情况下各敏感组织的受照剂量-体积情况。PTV由CTV 边界在三维头脚方向外放1.0 cm,其他方向外放0.7 cm得到。结果 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组计划敏感组织的受照体积变化,在处方剂量45 Gy剂量时,30、40、45 Gy的敏感组织剂量体积IMRT计划均优于3D-CRT计划。在盆壁淋巴结引流区剂量达到50 Gy时,IMRT计划敏感组织受量亦优于45 Gy时3D-CRT计划。结论 子宫颈癌IMRT可以使周围OAR得到较好的保护,具备临床应用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两种不同照射技术,探讨宫颈癌根治性放射治疗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方法10例常规体外和腔内放射治疗的Ⅱ_b~Ⅲ_b宫颈癌患者,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靶区。临床靶区(CTV)包括子宫、宫颈、阴道等原发肿瘤区域及髂总、髂外、髂内、闭孔、骶前淋巴结等区域和其周围组织,计划靶区(PTV)以CTV为基础外放前向10 mm/余各向5 mm形成PTV,处方剂量分别为95%PTV 45Gy、54Gy和63Gy/1.8Gy×25、30和35次,通过DVH图比较两种治疗技术危及器官受照体积与剂量的变化。结果相同处方剂量不同照射技术比较,膀胱和小肠受照体积与剂量IMRT均小于3DCRT照射(P〈0.05);而直肠处方剂量分别为45GY、54GY及63GY时,直肠接受剂量分别高于30Gy、40Gy及50Gy(P〈0.05)的体积,IMRT明显小于3DCRT。不同处方剂量相同照射技术比较,在3DCRT照射技术方面:当处方剂量为63Gy时,膀胱接受40Gy和50Gy剂量的体积分别为93.10±8.77%和81.00±12.81%,明显高于处方剂量为45Gy和54Gy的体积(P=0.000);对于直肠,随着处方剂量的提高,其受照体积轻微增大(P〉0.05);相对小肠而言,处方剂量为54Gy和63Gy时,受照体积变化不大(P〉0.05),但处方剂量为45Gy时,小肠受照剂量高于30Gy的体积小于处方剂量为54Gy或63Gy时的照射体积(P〈0.05)。在IMRT照射技术方面:随着处方剂量的提高,膀胱和小肠受照体积及剂量随之增加(处方剂量为54Gy与63Gy时的V_(20)比较P〉0.05,其余均P〈0.05);对于直肠接受剂量高于30Gy的体积随处方剂量的提高而增加(处方剂量为54Gy与63Gy时的V_(30)比较P=0.376,其余均P〈0.05)。结论随着计划靶区内照射剂量的提高,膀胱、直肠及小肠接受的剂量和体积均随之增高,对危及器官的保护IMRT均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胸中段食管癌不同入射角度5野调强放疗计划靶区剂量及正常组织剂量。方法 8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每例设计3个5野调强计划,IMRT1用前后对穿+右前左后对穿+左前斜野,其中右前左后野避开脊髓;IMRT2入射角等分,即0°,72°,144°,216°和288°;IMRT3入射角优化为0°,50°,150°,210°和310°。比较3个计划的PTV平均剂量(Dmean)、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总肺V5、V10、V20和V30;脊髓最大剂量(Dmax);心脏V30、V40和平均剂量(Dmean)。计划要求:90%等剂量线覆盖95% PTV体积和100% GTV体积,剂量为6 000 cGy/30次,总肺V20≤28%,对心脏无特殊限量,控制脊髓剂量在4 200 cGy-4 300 cGy范围内。结果 3个计划PTV的Dmean、HI和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指标的平均值均以IMRT2最大,IMRT3次之,IMRT1最小,但HI在IMRT2与IMRT3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肺V5和V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5以IMRT2最大,IMRT1次之,IMRT3最小,但IMRT1与IMRT3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V30以IMRT2最小,IMRT1次之,IMRT3最大,但仅IMRT2和IMRT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肺V10、V20和Dmean,脊髓最大剂量Dmax,心脏V30、V40和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度优化的IMRT3计划较采用对穿野的IMRT1计划能提高靶区适形性(CI),较角度均分的IMRT2计划能降低总肺V5体积和靶区平均剂量(Dme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