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光天  赵海岩  温峰  杨晋  刘毅  方毅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2):2477-2479
目的:比较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mRNA的表达,同时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20例非肿瘤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51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 RT-PCR检测阳性27例(53%),尿脱落细胞学病理学检测阳性12例(24%),对照组20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检测阳性1例(5.0%),对照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阳性0例(0%)。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高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较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更敏感,临床上作为膀胱癌的筛选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桂律  张文夏  罗金芳  王丽  李如昌 《肿瘤》2003,23(5):409-410
目的:探讨CD15在膀胱癌尿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细胞学染色方法,检测5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6例非肿瘤病人尿脱落细胞标本中CD15的表达情况,并与细胞病理学检测相比较。结果:以5%尿脱落上皮细胞CD15染色阳性为膀胱癌诊断阈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87.5%,敏感性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结论:尿脱落细胞CD15免疫染色,有助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端粒酶活性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和膀胱冲洗液中脱落细胞、膀胱癌组织、20例正常膀胱组织及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膀胱冲洗液脱落细胞、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65.6%(21/32)、71.9%(23/32)和84.0%(27/32),20例正常膀胱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液中1例端粒酶活性阳性。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之间差异无明显相关性(P〉0.05),敏感性明显高于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结论:尿液、膀胱冲洗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敏感性较高.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ewis X抗原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非侵袭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5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6例非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标本中Lewis X抗原的表达情况,并与细胞病理学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尿路上皮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87.5%,其敏感性显著高于细胞病理学.结论尿脱落细胞Lewis X抗原免疫染色,是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可行的较敏感的非侵袭性方法.  相似文献   

5.
尿脱落细胞LewisX检测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LewisX抗原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非侵袭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5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6例非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标本中LewisX抗原的表达情况,并与细胞病理学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尿路上皮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87.5%,其敏感性显著高于细胞病理学。结论:尿脱落细胞LewisX抗原免疫染色,是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可行的较敏感的非侵袭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尿液脱落细胞中Livin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留取49例BTCC患者、21例其他系统疾病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成人的新鲜尿液,离心收集脱落细胞,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尿液脱落细胞中Livinα的表达,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49例BTCC患者尿脱落细胞中有40例检测出Livinα表达,而21例其他系统疾病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成人的尿脱落细胞中均未检测出Livinα的表达.以RT-PCR 方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Livinα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100%.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6.3%和100%,两种方法之间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RT-PCR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Livinα的方法比细胞学检查灵敏度高,可能成为诊断膀胱癌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D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膀胱癌旁组织及7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40的表达状况,Hoechst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确定凋亡率。结果 CD40在20例膀胱癌旁组织中2例表达(10 %),在7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55例表达(7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0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CD40阳性组细胞凋亡率为(12.60±0.38)%,阴性组细胞凋亡率为(6.77±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CD40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CD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可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治疗及指导预后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液中Survivin浓度检测联合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64例及非膀胱癌对照组患者尿液42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尿液标本中Survivin浓度及脱落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尿液中Survivin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5.7%;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69.0%;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两者均为阴性时诊断为阴性,否则为阳性,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64.3%。结论:应用ELISA方法对尿液中Survivin浓度及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敏感度,而特异度变化不大,因此,两种指标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检测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中脱落细胞核染色体畸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 号、7 号及17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及p16位点特异性DNA探针对20例正常人尿液进行FISH检测,建立阈值。对115 例疑似尿路上皮肿瘤血尿患者的尿液进行FISH检测,以至少两种探针检测结果超过阈值或一种探针检测结果存在至少两种异常为诊断阳性。同时采用常规HE染色法进行尿脱落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尿脱落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6.7%(78/90)和10.0%(9/90)(P<0.001);特异度分别为96.0%(24/25)和100%(25/25)(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7%(78/79)和100%(9/9)(P>0.0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24/36)和23.6%(25/106)(P<0.05)。 FISH技术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与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及分期无关,低级别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FISH技术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5.7% 和87.5%(P>0.05);非肌层浸润性和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4.2% 和88.4%(P>0.05)。 结论: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尿路上皮癌灵敏度高,特异度强,无创伤性,可作为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并可在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液中Survivin浓度检测联合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64例及非膀胱癌对照组患者尿液42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尿液标本中Survivin浓度及脱落细胞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尿液中Survivin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5.7%;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69.0%;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两者均为阴性时诊断为阴性,否则为阳性,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64.3%。结论:应用ELISA方法对尿液中Survivin浓度及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敏感度,而特异度变化不大,因此,两种指标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孙健  侯建全  何军  何雪峰  温端改 《癌症》2009,28(10):1100-1102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缺乏理想的早期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患者手术前后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m RNA的表达,探讨其在BTCC患者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肿瘤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10例健康志愿者、15例膀胱炎患者和30例初发BTCC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定期随访至15个月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BTCC患者术前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相对拷贝数为96.01±42.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膀胱炎组(P〈0.05)。术后1周(25.30±1.51)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1个月(13.20±1.49)、术后6个月(13.90±1.3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5个月,3例复发患者复发时的相对拷贝数为97.83±27.47,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作为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指标敏感性高,术后动态随访survivin mRNA表达变化可监测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早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取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配对尿液标本,以其中9例的对侧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对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P16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35例肿瘤组织标本,18例P16基因CpG岛存在甲基化状态,占51.4%(18/35);尿液标本中,16例P16基因CpG岛存在甲基化状态,占45.7%(16/35)。Log 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合并其他疾病、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等因素对P16基因甲基化无影响(P〉0.05)。20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发现P16基因甲基化10例,其配对的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均检出P16基因甲基化,正常人和非尿路肿瘤患者尿液中未检出到P16基因甲基化,尿液P16基因甲基化在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均为100%,假阳性为0%,灵敏度为90.91%。正常人组和非尿路肿瘤组与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尿液中P16基因甲基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例正常组织对照均未发现P16基因CpG岛甲基化。结论P16基因甲基化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分级分期无相关性;尿液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可成为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郭和清  李贤初  蔡庆  王晶璠  占志 《肿瘤》2002,22(4):308-310
目的 评估细胞角蛋白 2 0mRNA(CK2 0mRNA)是否可以作为膀胱癌临床诊断的一种有用标志物。方法 对 84例肉眼血尿患者的尿液进行尿脱落细胞学及CK2 0mRNA标记物RT/PCR检测。分析参数包括肿瘤数目、大小及WHO分级 ,术前或活检前尿脱落细胞学和CK2 0mRNA标志物。结果 病理活检证实 2 2例移行细胞癌中 ,CK2 0mRNA 18例为阳性 ,4例阴性 ;6 2例非膀胱癌患者中 ,CK2 0mRNA标志物 2例假阳性。与尿脱落细胞学比较 ,CK2 0mRNA标志物对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报值更高 ,分别为 96 .8%比 77.4 % (U =3.2 1,P <0 .0 1) ,90 %比 5 1.7% (U =2 .81,P <0 .0 1) ;但两者在敏感性和阴性预报值间无显著性差异 (U值分别为 :1.0 4和 1.2 1,P >0 .0 5 )。CK2 0mRNA表达与肿瘤分级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通过RT/PCR方法检测CK2 0mRNA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一种良好生物标志物 ,其特异性明显优于尿脱落细胞学。  相似文献   

14.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染色体畸变。方法 采用 7,9,11,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对 3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30例膀胱冲洗液的脱落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 ,FISH )研究 ,并同时做了细胞学检查。结果  (1)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核中 7,9,11,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阳性率分别为 2 3.5 %、38.2 %、14.7%和 11.8% ;冲洗液中各号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分别为 30 .0 %、5 0 .0 %、2 6 .7%和 16 .7%。其中 9号染色体畸变率较高 ,但与膀胱癌分级、分期无明显关系 ;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与膀胱癌的分期密切相关 ;11,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与膀胱癌分级、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2 )膀胱癌患者尿液组中尿细胞学、FISH阳性率分别为 2 9.4%和 5 5 .9% ,两种方法联合后阳性率达 6 7.6 % ;膀胱冲洗液组中阳性率则分别为 2 7.6 %和 73.7% ,两种方法联合后阳性率达 80 .0 %。结论 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的畸变有关。FISH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冲洗液脱落细胞间期核染色体数目畸变 ,有可能作为膀胱癌诊断、预后判断的一项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路移行细胞癌(TCC)患者尿脱落细胞CK20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8例TCC患者、6例泌尿系非移行细胞癌肿瘤患者、14例泌尿科非肿瘤患者以及7例健康志愿者尿脱落细胞CK20表达.以GAPDH作为内参照.结果38例TCC患者中33例尿脱落细胞CK20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6.8%.6例泌尿系非移行细胞癌肿瘤患者、14例泌尿科非肿瘤患者以及7例健康志愿者尿脱落细胞CK20表达阴性.结论检测尿脱落细胞CK20表达诊断TCC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TCC筛查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33ING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与p5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和TUNEL法检测83例BTCC及11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33ING1、p5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8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9.03%,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9%。P33ING1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WHO肿瘤分级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P33ING1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正相关(P〈0.05)。AI与P33ING1及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33ING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下降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33ING1与p53基因具有协同作用,同时检测p53的状态和P33ING1表达水平,对于膀胱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细胞角蛋白检测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36例怀疑膀胱癌者,进行尿细胞角蛋白8和18的含量(UBC值)。检测与尿细胞学检查,其中87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比较两者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尿细胞角蛋白的敏感性为70.1%,特异性为73.3%;尿细胞学的敏感性为42.5%,特异性为83.7%。尿细胞角蛋白在膀胱癌不同分级和分期中的敏感性优于尿细胞学(P<0.05)。结论:尿细胞角蛋白的检测在早期诊断膀胱癌方面优于尿细胞学检查,可作为膀胱癌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VEGF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VEGF、survivin表达均为阴性;survivin、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阳性表达分别为33例(56.9%)、30例(51.7%)。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增高,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增高,Tis—T1与T2-T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urvivin、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呈正相关(r=0.385,P〈0.01)。结论:VEGF和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urvivin基因可能参与了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尿液中尿膀胱癌抗原(UBC)和钙网蛋白(CRT)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76例膀胱癌患者、50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均在膀胱镜检查前留取尿液,用ELISA法进行UBC、CRT定量检测,同时进行尿液中脱落细胞学检测。结果 UBC和CRT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9.47%和82.89%,高于脱落细胞学的51.32%(P〈0.05);3种诊断方法对膀胱癌的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2.00%、78.00%和94.00%。联合检测UBC和CRT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94.74%、94.00%。结论尿液中UBC和CRT是早期诊断膀胱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而两者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